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电化学腐蚀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材料,Fe-Al,Cr3C2,复合涂层,抗电化学腐蚀
抗电化学腐蚀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明,马文,闫侯霞,杨月红,韩吉伟[1](2019)在《纳米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纳米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确定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加入量的最佳值。采用叁电极系统,对微米Fe-Al/Cr3C复合涂层、纳米Fe-Al/Cr_3C_2和分别添加了5%,10%,15%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系列复合涂层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试;利用Zview软件拟合交流阻抗谱,从定性到定量拟合对纳米Fe-Al/Cr_3C_2系列复合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腐蚀后涂层表面形貌。添加了5%纳米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复合涂层自腐蚀电位为-0.775V,自腐蚀电流为0.280mA/cm2,与其它涂层相比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最优;此处添加的5%纳米级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复合涂层的特征主要以均匀腐蚀性为主,而其它Fe-Al/Cr_3C_2复合涂层都表现为一定的局部腐蚀特性。Fe-Al/Cr_3C_2复合涂层本身的抗电化学腐蚀特性会受到Fe-Al/Cr_3C_2团聚颗粒的影响而存在改善的价值。加入量低于最佳值时,涂层因表面质量没有得到改善而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低;加入量高于最佳值时,涂层因表面高活性而导致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低。(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傅耀坤,王成磊,郑英,梁朝杰,谢映光[2](2019)在《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Re+Ni60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铝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6061Al表面分别制备了添加稀土(5%La2O3、5%CeO2和5%Y2O3)的Ni60合金的熔覆层,通过金相显微镜、XRD、电化学测量仪分别检测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物相和耐腐蚀性能,分析熔覆层在不同腐蚀介质溶液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未加入稀土的Ni60熔覆层截面形貌最差,熔覆层中出现大量的气孔和裂纹,熔覆层部分脱落。含有3种稀土的熔覆层厚度达到1000μm,无明显气孔和裂纹,具有较好的截面组织形貌;适量的稀土可改善熔池的流动性,有利于降低或消除熔覆层的气孔和裂纹缺陷,进而改善了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鹿红梅[3](2019)在《AM60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资源丰富、阻尼性好、导热率高、磁屏蔽能力强、易回收等一系列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子工业、医疗设备、军事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镁合金的标准电极电位极低,导致镁合金的耐腐蚀性极差,严重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合金基体上生长出一层表面光滑致密的微弧氧化膜层,可以有效解决镁合金的耐腐蚀性差的问题。本文选用AM60镁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低电压微弧氧化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得到工艺参数与膜层厚度的关系;采用SEM、XRD分析了膜层的截面形貌和相组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确立了电化学腐蚀性能和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的相关性,解决了传统微弧氧化存在的“膜层耐腐蚀性能差”的问题,优化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KOH和KF电解液,得到的膜层的相主要由MgO相和MgF2相构成;膜层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得到了氟化钾浓度、氢氧化钾浓度、调压器输出电压、处理时间、处理液温度与膜层厚度之间的关系。(2)当膜层厚度小于10μm时,自腐蚀电压随着膜层的增厚而增加,自腐蚀电流随着膜层的增厚而减少;当膜层厚度大于10μm时,自腐蚀电压、自腐蚀电流随膜层的增厚基本不变。(3)当膜层厚度小于110μm时,致密层和疏松层的阻抗值随膜层的增厚而增加,其中致密层的阻抗值增加明显,且数值远大于疏松层的阻抗值;当膜层厚度大于10μm后,只有疏松层的阻抗值随膜层缓慢增长。说明致密层增厚主要发生在微弧氧化的前期,疏松层的增厚发生在微弧氧化的整个过程。(4)当膜层厚度大于10μm后,膜层的自腐蚀电压、自腐蚀电流基本不变。因此,10μm膜层厚度为最合理膜层厚度,与之对应的工艺参数为:氟化钾浓度为370/L左右、氢氧化钾浓度为147 g/L左右、调压器输出电压为95 V左右、处理时间为40 s左右和处理液温度为22℃左右。本试验利用微弧氧化技术成功制备了耐腐蚀性强的微弧氧化膜层,大大提高了AM60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使其膜层的自腐蚀电压达到-0.415V,比基体升高了近1.5 V;自腐蚀电流密度达到3.560×10-7 A/cm2,比基体下降了3个数量级;疏松层阻抗值达到1556Ω,比基体提高了3个数量级;致密层阻抗值达到1.398×107Ω,比基体提高了 7个数量级。图26幅,表22个,参考文献60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宇,宋振明,金剑波,谢敏,赵淑珍[4](2019)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i-5%TiN复合材料在Hank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CP-Ti和Ti-5%TiN复合材料在人工模拟体液Hank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激光选区熔化成形CP-Ti主要由针状α-Ti相组成,加入的TiN颗粒不仅可以与钛基体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还可以细化α-Ti晶粒并产生更多的晶界;在Hank溶液中,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i-5%TiN复合材料具有比激光选区熔化成形CP-Ti更好的耐腐蚀性能,这是因为作为微阴极的TiN颗粒均匀地分布在钛基体内,可以加速钛基体的阳极溶解过程,使Ti-5%TiN复合材料能够优先进入钝化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9期)
李华婷,周建忠,孙奇,高辽远,朱明[5](2019)在《基于激光清洗的AH32钢的电化学腐蚀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激光清洗对钢铁耐蚀性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激光清洗的AH32钢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并对试样的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表面形貌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清洗改善了AH32钢的耐蚀性;在材料的损伤阈值内,随着激光能量密度和光斑搭接率增大,AH32钢的自腐蚀电位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降低,阻抗弧变大,耐蚀性增加;当激光能量密度为20J/cm~2、光斑搭接率为50%时,AH32钢的耐蚀性最佳。该结果可为研究纳秒脉冲激光清洗后材料的表面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郭俊波,钟宏,刘振鹏,杨鲁岩,李双明[6](2019)在《纤维尺寸和界面形态对定向凝固NiAl-9Mo共晶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凝固组织对腐蚀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目地获取最优组织形态和电化学参数生产钼纳米丝。研究表明NiAl-Mo共晶合金定向凝固下,组织由基体NiA l相和纤维Mo相共生耦合生长。随着抽拉速率从10μm/s增大到40μm/s时,纤维尺寸从800 nm减小到300 nm,界面形态也从平界面变化成胞界面。同时在0.1 mol/L HCl电解液下测量其极化曲线,发现凝固速率为20μm/s时耐腐蚀性能最好。对于NiAl-Mo共晶合金,影响电化学腐蚀性能的不仅仅是纤维尺寸,还取决于界面形貌。为了更进一步研究界面形态对腐蚀的影响,设计了跃迁变速实验,实验表明定向凝固组织形貌会随着变速比的增大从平界面变成胞界面,最后变成枝界面,然而最后的纤维尺寸和变速比无关,和恒速抽拉相同。极化曲线表明平界面有着最好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梁晓静,祖武杰,史文[7](2019)在《含碳量对轻质Fe-Mn-Al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对轻质Fe-Mn-Al系钢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从微观组织上分析其发生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1 100℃固溶处理的试验钢由奥氏体(A)加铁素体(δ-F)两相组成,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当碳的质量分数由0.3%增加至1.0%时,钢的耐蚀性先下降后增加。试验钢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铁素体/奥氏体的相间腐蚀。根据EDS分析结果,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处铝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导致相间腐蚀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温宁华,吕海霞,王毛毛,范希良,李大朋[8](2019)在《温度对X90管线钢及其焊缝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X90钢的腐蚀变化规律,利用电化学阻抗技术(EIS)和动电位极化测试技术,研究了X90管线钢母材及其焊缝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X90管线钢母材及其焊缝越容易发生腐蚀,电化学阻抗逐渐减小;母材与焊缝相比,焊缝在溶液中更容易发生腐蚀,且电化学阻抗值小于母材的。(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3期)
余志君,陈卓,祁广源,曲寿江[9](2019)在《电子束3D打印Ti-6Al-4V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电子束3D打印Ti-6Al-4V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电化学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平行于成型方向(XOZ面),观察到竖直生长的原始β柱状晶,其主要由晶界柱状α、沿晶界生长的集束α以及β晶内网篮状α组成,其中,网篮组织内部α片层取向各异,细小的棒状β相位于α片层之间。通过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合金动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的测量来研究各成型面抗腐蚀性能,与XOY面相比,XOZ面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这种性能的差异与合金显微组织密切相关,利用OM、SEM和TEM等分析手段可得,各个成型面抗腐蚀性能差异主要是由于β相含量不同,其中XOZ面β相含量最高,其耐腐蚀性能最好,因此通过控制成型过程以获得高含量β相可以提高合金耐腐蚀性能,除此之外,合理选择电子束3D打印Ti-6Al-4V合金的应用表面可以获得更好的耐腐蚀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李灿灿,谷传峰,刘艳,白鸽,马迎迎[10](2019)在《添加Bi对Cu-Sn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添加不同含量Bi研究了其对Cu-Sn合金组织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由于Bi的电负性较大,析出的富Bi相先发生腐蚀,保护了富Cu相及β-Sn相。此外,添加Bi后,β-Sn中固溶了一定量的Bi,改善了原来Cu-Sn异类原子团簇的偏聚状态,使β-Sn和Cu6Sn5组织不能连续析出,细化了合金组织,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u-Sn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抗电化学腐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改善铝合金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6061Al表面分别制备了添加稀土(5%La2O3、5%CeO2和5%Y2O3)的Ni60合金的熔覆层,通过金相显微镜、XRD、电化学测量仪分别检测熔覆层的微观组织、物相和耐腐蚀性能,分析熔覆层在不同腐蚀介质溶液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未加入稀土的Ni60熔覆层截面形貌最差,熔覆层中出现大量的气孔和裂纹,熔覆层部分脱落。含有3种稀土的熔覆层厚度达到1000μm,无明显气孔和裂纹,具有较好的截面组织形貌;适量的稀土可改善熔池的流动性,有利于降低或消除熔覆层的气孔和裂纹缺陷,进而改善了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电化学腐蚀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明,马文,闫侯霞,杨月红,韩吉伟.纳米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傅耀坤,王成磊,郑英,梁朝杰,谢映光.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Re+Ni60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9
[3].鹿红梅.AM60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赵宇,宋振明,金剑波,谢敏,赵淑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i-5%TiN复合材料在Hank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J].中国激光.2019
[5].李华婷,周建忠,孙奇,高辽远,朱明.基于激光清洗的AH32钢的电化学腐蚀性能[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6].郭俊波,钟宏,刘振鹏,杨鲁岩,李双明.纤维尺寸和界面形态对定向凝固NiAl-9Mo共晶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7].梁晓静,祖武杰,史文.含碳量对轻质Fe-Mn-Al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J].上海金属.2019
[8].温宁华,吕海霞,王毛毛,范希良,李大朋.温度对X90管线钢及其焊缝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9
[9].余志君,陈卓,祁广源,曲寿江.电子束3D打印Ti-6Al-4V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9
[10].李灿灿,谷传峰,刘艳,白鸽,马迎迎.添加Bi对Cu-Sn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J].山东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