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簧系统论文-武旸

触簧系统论文-武旸

导读:本文包含了触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退化建模,可靠寿命评估

触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武旸[1](2019)在《基于触簧系统退化建模的电磁继电器可靠寿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已成为武器装备失效的主要原因。电磁继电器又是电子元器件中可靠性最差的器件,是短板中的短板。因此有效评估电磁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刻不容缓。当前继电器退化相关研究大多以整机性能参数(吸合时间、吸合电压等)表征特征参数作为退化评估特征参数,这种以整机性能参数进行的可靠性评估与寿命预测虽然对继电器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继电器进行优化,提升可靠寿命无实质作用。根本原因是当前基于整机表征特性参数的继电器可靠寿命评估模型,不能反映继电器工作过程中失效(触点无法接通)、电参数超差(接触电阻超程、吸合释放电压超差等)的形成原因,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找到导致继电器可靠寿命较差的原因,无法对继电器可靠寿命设计提供指导。本课题首先分析继电器触簧系统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退化失效机理;结合随机不确定性理论,实现继电器触簧系统性能退化的建模与分析。基于装配参数超程、间隙退化模型,完成了考虑触簧系统二元因素退化的电磁继电器可靠寿命评估。首先,本文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额定工况下可靠寿命试验,确定了某型继电器具体不达标性能指标、分析了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与此同时确定了触簧系统的敏感退化参数(簧片超程、触点间隙),提出了可靠寿命的优化目标即可靠寿命失效判定阈值,为后续可靠寿命评估和可靠寿命定量设计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根据不同工况下继电器可靠寿命评估的需求,设计了触簧系统性能退化实验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触簧系统装配参数退化数据采集方法,搭建了实验系统,获取并分析不同工况下装配参数退化数据。分析退化轨迹趋势,设计了考虑工艺分散性的随机过程退化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触点间隙和簧片超程的退化模型。然后,应用叁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建立继电器叁维装配样机模型,利用ANSYS软件与FLUX软件计算继电器静态吸力与反力特征;基于静态特征仿真中获得的吸力静态数据表,在MATLAB/Simulink模块中获得继电器动态特征结果,完成了虚拟样机平台的搭建;将退化数据耦合到虚拟样机平台,得到了继电器触簧系统性能退化情况下的整机性能变化情况,据此计算得到相应的触簧系统装配参数退化阈值。最后,通过凸集计算模型量化分析触簧系统装配参数与反力、装配参数之间相关性。基于触簧系统装配参数退化的相关程度,选取合适Copula函数联结超程、间隙单参数退化可靠度函数,最终建立了考虑相关二元因素退化的联合可靠寿命模型,完成了可靠寿命评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任万滨,张超,王腾雨,赵明[2](2018)在《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接点动程的计算与观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的接点动程是影响其电接触状态和电寿命的重要参数。以典型的推杆式常开触点组为例,提出了一种接点动程的通用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并进一步地研究了推杆水平超行程与接点动程、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的关系。所得的结论对于电磁继电器电接触失效的分析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陈昊[3](2017)在《继电器触簧系统高精度测量与调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机、电、磁、热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精密机电元件,电磁继电器一般由电磁系统、触簧系统及附属部件等构成,零部件多达几十个。结构和装配工艺繁杂必然导致的继电器产品间差异性,因此若要提高继电器产品的一致性,必须提高产品装配工艺。触簧系统作为继电器的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其装配工艺一致性直接制约继电器产品的一致性,本文聚焦继电器触簧系统,研究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关键装配参数,并对关键装配参数设计自动化测量与调整装置,最大限度提高触簧系统的装配一致性,为提高继电器产品一致性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应用SOLIDWORKS建立继电器电磁系统和触簧系统的叁维模型,有限元计算与分析软件FLUX与多体动力学分析与计算软件ADAMS分别被用于获取继电器的吸力和反力特性;通过对计算获取的静态特性记性反插值计算得到反插值数值表用于MATLAB/Simulink调用ADAMS计算与分析模型,建立继电器的虚拟样机计算与分析平台的构建,为继电器触簧系统关键装配参数的确定提供仿真计算分析平台。再者,继电器触簧系统不同参数对继电器输出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应该从继电器触簧系统众多影响参数中筛选出关键的影响参数,先通过单参数分析,确定触簧系统装配参数的差异对继电器输出性能的影响趋势,为触簧系统的调整提供参考方向,再通过多参数综合分析最终筛选触簧系统的关键调整参数,为继电器触簧系统质量一致性的提高提供方向。然后,针对影响基于机器视觉的触点间隙自动测量装置的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研究,改进了基于开闭双阈值的图像去噪算法,在保证去除噪声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图像的边缘特征;设计了基于图像局部信息的SIFT匹配算法,进一步提高匹配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和匹配速率,使匹配算法更加适应继电器生产线的需要;改进了Legendre正交矩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将全局信息引入到图像边缘检测过程,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提出了基于权重值的边缘拟合算法,提高了拟合算法对缺陷图像的处理精度,更加适用于不规则的触点结构的检测。最后,基于前文的算法选用合适的相机、光源等搭建了触点间隙自动化测量平台和基于悬臂梁力传感器的触点初压力自动测量装置,实现触点间隙和触点初压力的自动测量、比对、上传数据库,并搭建了触点间隙和触点初压力调整装置,若测量结果和设计不符则调整装置自动计算触簧系统触点的调整参数,将触簧系统装配参数调整到设计允许范围,最大限度提高触簧系统的装配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任万滨,韦健民,金建炳,罗福彪[4](2015)在《电磁继电器内推杆式触簧系统动作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评估电磁继电器内推杆式触簧系统的设计参数对其动作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一种专用于继电器触簧系统动作过程模拟的测试分析装置,可实现超行程和推杆空程参数的柔性调节以及触点闭合和分断过程的动作模拟。以某电磁继电器的触簧系统为例,初步研究了超行程和推杆空程参数对继电器触点回跳时间、燃弧时间和接触电阻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于继电器触簧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5年20期)

孙宏杰,曹云东,刘炜,王贝贝[5](2015)在《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振动特性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最容易发生基频谐振的触簧部件,考虑触点非线性接触的影响,建立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刚柔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物理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触簧系统进行振动仿真,并以触点接触力作为触点振动抖断的判据,得到了触簧系统在振动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和振动极限加速度。通过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簧片长度、宽度、厚度、推动力)下的振动特性,得出了若干有关提高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抗振性能的结论。研究可为机械振动条件下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点接触失效或误动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曹云东,孙宏杰,王贝贝,刘炜[6](2014)在《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冲击特性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为研究对象,针对最容易发生冲击形变的触簧部件,建立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刚柔耦合结构的冲击特性物理模型,由于触簧结构中簧片形变和触头接触都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的特征,再加上冲击作用的瞬时性特点,导致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很容易出现震荡失稳的现象,因此很难保证冲击计算时的能量守恒和收敛性。本文将Bathe复合时间积分算法应用到触簧系统的冲击计算求解中,解决了传统算法求解时出现震荡失稳的问题,并以触点接触力作为触头冲击抖断的判据,得到了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在冲击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和冲击加速度的临界峰值,并对不同推动力作用下的冲击特性进行了分析。经实验验证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为机械冲击条件下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点接触失效或误动作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4年05期)

熊军,何俊佳,臧春艳[7](2009)在《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触头弹跳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正交实验,对影响电磁继电器触头弹跳的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设计了可模拟直接驱动型簧片系统的试验装置,研究了触头的最大弹跳位移、最大弹跳时间、最大动态接触力及返回系数与簧片长度、厚度、形状尺寸及表面状况的关系。实验结论可作为改善继电器机械结构,提高工作寿命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低压电器》期刊2009年01期)

熊军[8](2008)在《航天继电器触簧系统接触弹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天继电器是在国防武器装备系统和宇航系统中起控制、信息传递及切换作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工程、通讯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国防武器装备系统和宇航系统的可靠性。继电器的触头弹跳对于开关电器来说是无法避免的,它通常是引起电气磨损和材料侵蚀的主要原因,将降低继电器工作可靠性,影响其工作寿命。研究继电器的触头弹跳机理和性质对提高其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别从理论建模、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叁个方面对航天继电器的触簧系统的接触弹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首先基于Euler梁理论,分别建立了簧片系统的连续系统模型和离散系统模型。并且通过证明,差分离散模型的柔度系数在差分点无限增多且差分步长一致趋于零时,以其相应的格林函数为极限,两种模型可统一起来,在其固有频率和模态上有相似的定性性质。并以此建立了触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的求解程序。针对航天继电器的两种簧片系统结构:推杆驱动式和直接驱动式,通过模态分析和数值计算,分别建立了考虑弹跳的动态分析模型。其次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ADAMS对航天继电器的接触系统进行柔性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考虑其簧片系统结构,以推杆驱动式为例,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簧片的长度、宽度、厚度、触头规格、推动杆位置、驱动力大小和簧片材料等影响因素对动触头最大动能、最大弹跳位移、最大动态接触力、总弹跳时间和最大冲击速度等特征参数的影响程度,并对显着性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然后基于激光叁角原理和CCD光电传感器,设计了两套实验装置来模拟实际的继电器闭合过程,对影响接触弹跳的各种因素通过叁个实验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继电器驱动模拟装置来研究簧片长度和触头初始间隙对触头弹跳的影响;在不考虑负载的条件下,对直接驱动型簧片系统的簧片形状尺寸进行正交实验以综合评价触头弹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利用弹簧驱动模拟装置,分别考虑驱动力和负载的影响,研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各种特征参数对触头弹跳的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本文针对某型航天继电器的触头弹跳模型进行校验,利用ANSYS建立其电磁系统模型结合ADAMS建立的接触系统模型进行触头弹跳的动力学仿真,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10-01)

翟国富,任万滨,许峰,刘茂恺[9](2004)在《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振动加速度的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固有振动频率和极限加速度是衡量其力学环境防护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综合分析了静触簧为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的触簧系统 ,建立其抗振性分析数学模型 ,给出了簧片振动加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及检验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抗振性的合理判据。通过分析影响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振动加速度的相关因素 (主要包括材料特性参数、尺寸参数、触点初压力、触点质量 ) ,得出了若干有关提高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抗振性能的重要结论。这些结论可为电磁继电器机械反力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樊薇薇,任万滨,翟国富[10](2003)在《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动态接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触簧系统 (包括触点和簧片 )是电磁继电器的执行部件 ,其动态接触特性直接影响继电器可靠性。文中根据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触簧系统动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应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与分析研究 ,给出了触点接触位置、推动杆位置和推动力、簧片几何尺寸等因素对触点动态接触特性 (弹跳、接触力 )影响的变化规律 ,得出了若干有关提高触簧系统动态机械特性的重要结论。研究结论可为电磁继电器机械反力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03年04期)

触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的接点动程是影响其电接触状态和电寿命的重要参数。以典型的推杆式常开触点组为例,提出了一种接点动程的通用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并进一步地研究了推杆水平超行程与接点动程、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的关系。所得的结论对于电磁继电器电接触失效的分析具有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触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武旸.基于触簧系统退化建模的电磁继电器可靠寿命评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任万滨,张超,王腾雨,赵明.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接点动程的计算与观测方法[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3].陈昊.继电器触簧系统高精度测量与调整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任万滨,韦健民,金建炳,罗福彪.电磁继电器内推杆式触簧系统动作过程的模拟试验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

[5].孙宏杰,曹云东,刘炜,王贝贝.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振动特性的仿真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

[6].曹云东,孙宏杰,王贝贝,刘炜.铁路信号继电器触簧系统冲击特性应用研究[J].机电元件.2014

[7].熊军,何俊佳,臧春艳.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触头弹跳的多因素分析[J].低压电器.2009

[8].熊军.航天继电器触簧系统接触弹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9].翟国富,任万滨,许峰,刘茂恺.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振动加速度的分析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4

[10].樊薇薇,任万滨,翟国富.电磁继电器触簧系统动态接触特性的研究[J].机电元件.2003

标签:;  ;  ;  ;  

触簧系统论文-武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