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升阴降论文-段振离

阳升阴降论文-段振离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升阴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十四节气,冬至节,北半球,张仲景

阳升阴降论文文献综述

段振离[1](2017)在《阳升阴降冬至节》一文中研究指出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到了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已有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录。历史悠久的"冬至节"(本文来源于《中医健康养生》期刊2017年12期)

郑可男,郑晨,林栋,林慧光,陈建仁[2](2016)在《援易解医论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易之意象思维比较分析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的差异,得出两者所论藏象不同,而脏腑气机升降、阴阳交感的实质相同,两者皆完善了中医升降学说。援易解医之法是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的回归,亦即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学易解医是理解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的正道。(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谢林林,陈利国,吴正治,王盛飞,陈俊蓉[3](2012)在《试论阴升阳降实为阳升阴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普遍认为阴阳升降的运动形式有阳升阴降,阴升阳降两种,可是阴为什么能升,阳为什么能降呢?通过应用阴阳相对性和阴阳互根互用及阴阳概念的确定性等理论对天降地升、心肾相交、肝升肺降等阴升阳降理论的阐释,认为阴升实为阳升,阳降从本质上讲是阴降,由此认为阴阳升降运动只有阳升阴降一种运动形式。并提倡应严格遵从阴阳属性划分标准,规范中医的基本概念,希望通过对阴升阳降理论的辨识,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指导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4](2012)在《论胆的生理特性“阳升阴降”》一文中研究指出胆属"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历代对于胆的生理功能和特点认识观点不一。本文在深入学习经典着作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和体会,提出胆的生理特点为"阳升阴降"。其中,"阳升"是指胆气主升,"阴降"是指胆液宜降。纵观古今治疗胆腑相关疾病的经典古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温胆汤、蒿芩清胆汤、龙胆泻肝汤等,也都体现了"升阳降阴"的治疗特点。以此特点为依据自创的"疏胆降逆和胃汤"、"疏胆泄热化积汤"、"清温宁胆安神汤"叁个方剂,治疗常见胆腑疾病及胆腑相关疾病,临床屡试屡验,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期刊2012-06-14)

周玉平,邓棋卫,黄勇,何晓晖[5](2010)在《何晓晖教授从胆“阳升阴降”生理特性论治胆病的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何晓晖教授为全国第叁、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江西省名中医,学验俱丰,既注重中医经典,又善于理论创新,在中医消化病领域颇有建树。笔者蒙幸跟随何老师临证学习,收益匪浅。何老师根据治疗胆病的经验和体会,把胆的生理特点概括为"阳升阴降",言简意深,甚合医理及临床,以此指导临床疗效显着。本文就此作一介绍,以飨同道。(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0-08-12)

阳升阴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易之意象思维比较分析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的差异,得出两者所论藏象不同,而脏腑气机升降、阴阳交感的实质相同,两者皆完善了中医升降学说。援易解医之法是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的回归,亦即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学易解医是理解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的正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升阴降论文参考文献

[1].段振离.阳升阴降冬至节[J].中医健康养生.2017

[2].郑可男,郑晨,林栋,林慧光,陈建仁.援易解医论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

[3].谢林林,陈利国,吴正治,王盛飞,陈俊蓉.试论阴升阳降实为阳升阴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4]..论胆的生理特性“阳升阴降”[C].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2012

[5].周玉平,邓棋卫,黄勇,何晓晖.何晓晖教授从胆“阳升阴降”生理特性论治胆病的临床经验[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2010

标签:;  ;  ;  ;  

阳升阴降论文-段振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