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肠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肠动力障碍,出口梗阻性便秘
肠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礼梅,应小燕,何洪泉[1](2019)在《女性盆底功能相关性肠动力障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较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出现便失禁或出口梗阻性便秘等临床症状。目前,盆腔领域相关性肠动力障碍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随着生理学相关检测方式的完善,同时辅助影像学方法,已逐渐开展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对盆底功能相关性肠动力障碍进行诊断分析。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已经是目前改善疾病的主要方式。本文综述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本病发病机制、诊断方式,总结其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相关肠动力障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鸿,范俊龙,钱昆,卢文士[2](2019)在《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TST手术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78例混合痔TST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痔灵注射液(6~13 mL,q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变化情况、并发症[伤口疼痛、肛门坠胀、创缘水肿、伤口感染、伤口出血]及随访1年后混合痔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及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混合痔复发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TST手术患者的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张锦,李轶,李明哲,陈萌[3](2019)在《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对混合痔(湿热下注证)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TST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采用消化道压力监测仪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SP)、静息压(anal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高压区长度(high pressure zone,HPZ)]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PZ、ARP、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HPZ、ARP、MSP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74/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65/8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12/80),两组比较,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25%(1/80),对照组复发率为11.25%(9/80),两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联合TST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肛肠动力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疾病的复发。(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施兴峰,邓露曦[4](2019)在《消痔灵注射液联合TST对混合痔患者的效果及肛肠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探讨消痔灵注射液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对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其肛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混合痔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组,观察组采取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肛周瘙痒评分、肛周出血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复发率。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 05),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在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肛周瘙痒评分、肛周出血评分等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直肠-肛管静息压差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 05),其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 05)。术后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 05)。结论采用消痔灵注射液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肛缘、肛周情况,还可改善患者肛肠动力学,有利于改善预后,减少复发。(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勇杰[5](2019)在《改进PPH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及复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进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肛肠动力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OOC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PPH治疗,改进组给予改进PPH治疗。结果改进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术后肛管高压区长度(HPZ)、静息压(ARP)、最大收缩压(MSP)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改进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PPH可有效改善OOC患者肛肠动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9年02期)
谢韬,加潇坤,陈木彬[6](2019)在《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动力减弱与肠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生素处理小鼠肠动力与肠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通过联合抗生素处理获得低肠道菌群的小鼠,通过胭脂红溶液灌胃后记录色素排出时间以及相同时间内排出粪便颗粒,比较抗生素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肠动力;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比较两组小鼠肌间神经丛内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结肠与回肠组织内肠胶质细胞活化与功能相关的基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S100B、神经生长因子(NGF)的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肠道菌群数量显着降低,盲肠体积膨大,结肠萎缩变短,肠动力减弱,结肠内胶质细胞GFAP、 GDNF、 S100B、 NGF的mRNA水平增加,而结肠黏膜固有层内Treg和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结论抗生素处理后肠动力的降低可能与肠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相关,且抗生素处理后肠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肠道炎症无关。(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秋,王颖川,沈志鸿[7](2019)在《TST微创术与PPH治疗混合痔的术后并发症及肛肠动力恢复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及对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TST)微创术与吻合器痔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肛肠动力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TST微创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5.1%(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1.3%(P <0.05)。术前,两组的HPZ、 ARP、 MS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HPZ、 ARP、 MS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TST微创术治疗混合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肛肠动力恢复,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宇[8](2018)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肛肠动力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管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功能长度、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直肠感觉阈、直肠耐受量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肛门动力,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应用于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8年35期)
许文娟,沈瑜,沈永英,吕群利[9](2018)在《假饲结合计划性抬臀对腹部手术后肠动力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讨腹部手术患者接受假饲结合计划性抬臀干预对术后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80例住院患者参与实验,将患者随机均等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按常规外科标准进行护理,Ⅱ组在上述条件下接受假饲结合计划性抬臀干预,对比评估两组的术后肠动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GAS、E指标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Ⅰ组,Ⅱ组患者在NE指标上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相比Ⅰ组在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上明显缩短,在服务满意度上显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假饲及计划性抬臀干预是一种可行方案,能够显着促进患者术后肠动力的恢复,进一步获得患者对术后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8期)
李冀,王景杰,张超,张蓉,张静瑜[10](2018)在《番泻苷A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番泻苷A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周龄SD大鼠30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番泻苷A组、番泻苷A+ZD7288组和莫沙比利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以肠道炭沫推进百分率、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振幅和频率作为观察指标,采用电生理学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肌条的电生理数据,同时通过使用超极化激活性环核苷酸门控性阳离子非选择性通道(HCN1)的特异阻断剂ZD7288观察结肠肌条电生理活动的变化。结果:番泻苷A组炭沫推进百分率高于模型组、番泻苷A+ZD7288组、莫沙必利组(P<0.05);番泻苷A组的离体肌条收缩频率较模型组、番泻苷A+ZD7288组、莫沙必利组明显增多(P<0.05);模型组、番泻苷A+ZD7822组与番泻苷A组比较,其离体结肠肌条收缩的振幅降低(P<0.05);番泻苷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番泻苷A通过提高大鼠肠平滑肌收缩的频率和振幅来促进肠道运动,促动力效果好于莫沙必利,HCN1离子通道可能是番泻苷A的一个作用靶点。(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8期)
肠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78例混合痔TST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痔灵注射液(6~13 mL,q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变化情况、并发症[伤口疼痛、肛门坠胀、创缘水肿、伤口感染、伤口出血]及随访1年后混合痔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及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混合痔复发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TST手术患者的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礼梅,应小燕,何洪泉.女性盆底功能相关性肠动力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
[2].赵鸿,范俊龙,钱昆,卢文士.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TST手术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
[3].张锦,李轶,李明哲,陈萌.芍药甘草汤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及治疗效果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施兴峰,邓露曦.消痔灵注射液联合TST对混合痔患者的效果及肛肠动力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5].王勇杰.改进PPH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及复发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9
[6].谢韬,加潇坤,陈木彬.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动力减弱与肠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相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9
[7].张秋,王颖川,沈志鸿.TST微创术与PPH治疗混合痔的术后并发症及肛肠动力恢复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9
[8].刘宇.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9].许文娟,沈瑜,沈永英,吕群利.假饲结合计划性抬臀对腹部手术后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0].李冀,王景杰,张超,张蓉,张静瑜.番泻苷A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动力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