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煤建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层模糊神经网络,装车配煤,模糊模型
配煤建模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孙浩[1](2012)在《基于分层模糊系统的选煤厂装车配煤系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分层模糊系统对装车配煤生产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有效地解决了模糊规则"维数灾"的问题,并选用常实数后件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分层模糊模型的基本模糊单元。通过仿真说明了该配煤模型在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建模精度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和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2年04期)
徐星[2](2009)在《电站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建模及其在优化配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煤炭资源日益消耗,电煤供应日益紧张,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研究推广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成为构建我国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站叁大主机之一的锅炉是煤炭燃烧、能量转换和污染排放的主要设备系统,而建立锅炉系统热力性能模型是研究锅炉系统性能以实现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锅炉系统物质进出及能量传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以集总参数法分别研究及建立反映系统能量传递及热力性能的炉膛本体、制粉系统、风烟系统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建模平台中模块化建立各系统设备仿真模型,并按照系统结构组建锅炉系统整体仿真模型,实现不同工况下的锅炉系统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炉膛负压、磨煤机出力及出口温度、空气预热器各区出口温度、风烟系统压力—流量关系等的计算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稳态分析,验证了锅炉系统热力性能模型结构的正确性,模型能够反映系统能量传递关系及其热力性能趋势,达到预期目的。同时,本文根据当前锅炉配煤掺烧情形及煤质特性对锅炉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建立了配煤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建模平台中建立配煤系统仿真模型,并与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仿真模型连接,共同仿真不同配煤方案下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为结合电厂实际应用,开发了锅炉配煤系统数据库及软件系统,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配煤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为配煤仿真模型与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仿真模型结合来研究电厂优化配煤及其对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影响打下基础。本文工作为研究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及优化配煤、研究解决火电机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建立了良好平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春林[3](2007)在《大型电站锅炉配煤及燃烧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建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与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而且大部分煤被用来发电,因此如何实现电站锅炉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围绕大型电站锅炉的燃烧优化展开,应用实验室实验、数学建模和现场实验的方法,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我国火力发电行业中如何拓宽煤源、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避免高温腐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新型配煤和锅炉燃烧在线优化技术。作为建模工具,将支持向量机算法引入配煤和燃烧优化的建模中,并研究了在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情况下,参数变化对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获得了支持向量机罚因子C和径向基核函数参数g的变化只在一定范围内对模型的预测能力有明显影响的结论,为后续的建模和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对单煤和混煤进行灰熔点和灰成分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了燃煤灰熔点预测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的优化,使支持向量机灰熔点模型具备了良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对混煤和单煤的灰熔点都作出了较准确的预测;在燃煤的灰熔点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配煤优化模型,通过现场实炉的实验检验表明配煤优化模型的配煤计算结果达到了锅炉燃烧的要求,实现了配煤优化的目标;基于配煤优化模型,充分结合电厂燃料管理流程和发电燃煤生产的实际需要,实现了电厂配煤优化系统,该系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给电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针对电厂锅炉燃烧优化的NOx排放特性、飞灰含碳量特性、排烟温度和炉膛水冷壁附近CO浓度特性进行了实炉燃烧试验,实验中应用单因素轮回法实验了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对燃烧的影响。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锅炉主要燃烧参数为输入量,分别以飞灰含碳量、排烟温度、炉膛水冷壁附近CO浓度和NOx排放量为输出量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现场的实炉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的检验表明这些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和泛化能力。将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对锅炉的燃烧进行了不同目标的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可以使锅炉的燃烧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防止)高温腐蚀的效果,与实际燃烧工况相比较,优化工况具有较高可信性。在支持向量机的不同燃烧优化模型基础上,应用VB和SQL开发了电站锅炉在线燃烧优化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电厂的DCS数据系统和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相结合,实现了锅炉的在线燃烧优化,并具有在线自学习能力。电站锅炉燃烧优化的实炉实验表明,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在线燃烧优化系统实现了锅炉效率的提高和NOx排放的降低,较好的实现了锅炉燃烧的在线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4-01)
魏海坤,徐嗣鑫,宋文忠,吴福保[4](2001)在《最小RBF网设计的进化优选算法及其在动力配煤过程状态预测建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一种RBF网设计的进化优选算法 ,该算法能设计出满足给定学习精度的最小RBF网络 ,从而使所得到的RBF网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我们以煤灰软化温度预测为例 ,介绍了如何将该算法应用于动力配煤过程的状态预测建模。我们还把ESA算法与另外 2种最常见的RBF网设计方法 ,即聚类方法和OLS算法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用进化优选算法设计的RBF网模型具有最好的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殷春根,骆仲泱,岑可法,姚强,周俊虎[5](1998)在《人工神经网络在配煤过程状态建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状态建模的方法.对神经网络应用中的一些难点提出了切实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举例作了应用示范.同时还介绍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优化动力配煤的情况,并就神经网络方法在优化动力配煤中的进一步应用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配煤建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国际能源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煤炭资源日益消耗,电煤供应日益紧张,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研究推广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成为构建我国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站叁大主机之一的锅炉是煤炭燃烧、能量转换和污染排放的主要设备系统,而建立锅炉系统热力性能模型是研究锅炉系统性能以实现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锅炉系统物质进出及能量传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以集总参数法分别研究及建立反映系统能量传递及热力性能的炉膛本体、制粉系统、风烟系统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建模平台中模块化建立各系统设备仿真模型,并按照系统结构组建锅炉系统整体仿真模型,实现不同工况下的锅炉系统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炉膛负压、磨煤机出力及出口温度、空气预热器各区出口温度、风烟系统压力—流量关系等的计算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稳态分析,验证了锅炉系统热力性能模型结构的正确性,模型能够反映系统能量传递关系及其热力性能趋势,达到预期目的。同时,本文根据当前锅炉配煤掺烧情形及煤质特性对锅炉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建立了配煤数学模型,在Simulink仿真建模平台中建立配煤系统仿真模型,并与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仿真模型连接,共同仿真不同配煤方案下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为结合电厂实际应用,开发了锅炉配煤系统数据库及软件系统,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配煤模型的正确性,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效益,为配煤仿真模型与锅炉系统热力性能仿真模型结合来研究电厂优化配煤及其对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影响打下基础。本文工作为研究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及优化配煤、研究解决火电机组节能降耗、减排技术建立了良好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煤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静,孙浩.基于分层模糊系统的选煤厂装车配煤系统建模[J].煤矿机械.2012
[2].徐星.电站锅炉系统热力性能建模及其在优化配煤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王春林.大型电站锅炉配煤及燃烧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建模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魏海坤,徐嗣鑫,宋文忠,吴福保.最小RBF网设计的进化优选算法及其在动力配煤过程状态预测建模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
[5].殷春根,骆仲泱,岑可法,姚强,周俊虎.人工神经网络在配煤过程状态建模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