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聚合物论文-李国栋

含氮聚合物论文-李国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氮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氮聚合物,组分结构调控,杂原子掺杂,多孔碳

含氮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栋[1](2019)在《基于功能化含氮聚合物的碳基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能源需求的急剧扩大和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促使各国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能源技术,以推动清洁能源使用、促进节能减排及实现碳中和。在众多新能源途径中,氢氧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以及将二氧化碳资源化是非常有效的能源转换和存储技术。但是,目前这些技术的广泛推广受到关键化学反应(如氧气还原反应、氧气析出反应以及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等)效率低下的限制,而电催化技术是驱动这类能源转换存储装置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在电催化中,这些反应均具有动力学缓慢的特点,严重降低了能源转换效率,而贵金属催化剂对其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但是,贵金属储量稀少,其昂贵的使用成本始终是大规模使用的阻碍。近年来,碳材料因其来源丰富、导电性强、结构易调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电催化技术应用中受到广泛研究。在碳材料电催化剂中,碳前驱体的组分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对催化性能有着关键影响。其中,含氮聚合物是一类优异的碳前驱体,其可引入丰富的杂原子氮,改变碳材料的电子结构,形成潜在的催化活性位点。氮原子的存在也有利于金属的掺杂,形成金属-氮的配位结构或锚定金属粒子,增加内在催化活性。而且,可以对含氮聚合物进行组分和结构的调控,构建多维结构的碳材料,这为设计高效碳基电催化剂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论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有目的性地设计调控含氮聚合物的组分和结构,以其为前驱体构筑具有高活性位点的碳基催化剂,并优化催化性能,提高能源转换和存储效率。为此,我们的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一种低分子量的液态聚丙烯腈作为碳前驱体,利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原位引入氮和硫元素,实现组分的有效调控,同时使得聚丙烯腈具有液态性质,与金属盐前驱体相容性好,通过利用氯化锌盐模板造孔,构建了比表面积高达1730 m2 g-1的氮和硫共掺杂且具有Fe-N活性位的多级孔碳材料,该策略丰富了利用聚丙烯腈制备多孔碳前体的方法。获得的多孔碳应用于氧还原,展现出优于商业铂碳的活性和稳定性,同时将其用于锌-空气原电池,开路电压1.49 V且性能稳定,并展示出高达168 mW cm-2的功率密度和778 mAh gZn-1的比容量。2.设计了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将聚乙烯亚胺进行酰胺化反应,通过调控组分,引入丰富的吡啶氮结构,含氮基团的存在有利于金属与氮的配位结构形成。该修饰化的聚乙烯亚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高温炭化保留碳结构提供了基础。以此为前驱体,利用丰富的含氮基团进行配位,热解后构建了单原子级分散的钴-氮-碳结构,形成高活性位点,用作氧还原(ORR)和氧析出(OER)电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ORR的半波电位为0.88 V,OER中10mA cm-2电流密度处电位为1.62V,两者差值仅为0.74V。以其为空气电极制备可再充锌-空气电池,其显示出高的功率密度、低的充放电过电位和好的稳定性。该调控含氮聚合物组分结构的方法,为制备优异的碳前驱体展示了一种可行的策略。3.采用了一种简单的软模板法,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苯胺-吡咯共聚物,利用表面活性剂胶束诱导调控结构,苯胺和吡咯单体自组装共聚,形成中空结构。以此为碳前驱体,一步热解共聚物和硫粉获得氮和硫共掺杂多孔碳。中孔结构的高比表面优势和杂原子的协同效应使其很好地应用二氧化碳还原,并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CO法拉第效率高达93%且具有好的耐久性。该工作通过调控含氮聚合物的结构制备高效催化剂,进一步拓展了碳基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楠楠[2](2018)在《含氮聚合物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新型储能技术的广泛研究。在各种储能技术中,超级电容器(SC)由于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含氮聚合物(聚吡咯、聚苯胺、LA133)为碳源、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合成一系列聚合物衍生的多孔炭材料。通过采用各种结构表征手段(TEM,SEM,FTIR,XPS,XRD,Raman,BET)和电化学手段对所制备的多孔炭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以聚吡咯为碳源,高温750 ~oC经过一步炭化/活化获得了N/P双掺杂多孔结构的炭材料。研究表明,活化后炭材料(A-Z0)的比表面积为1433 m~2 g~(-1),总孔体积为0.96 cm~3 g~(-1);氮和磷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78 at%和0.24 at%。当电流密度为0.5和30 A g~(-1)时,A-Z0的比电容分别达到209.3和176 F g~(-1),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和极好的倍率性能。此外,该材料也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4 A g~(-1)下循环10000圈后电容衰减仅2%)。在中性电解液中,正负极都采用A-Z0电极组装成对称两电极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高达13.3 Wh kg~(-1)。第二,以叁元体系(聚乙二醇/聚苯胺/氧化镁)为前驱体,通过模板辅助的炭化和活化方法获得了纳米片相互联结的多孔炭。探讨了叁元体系各组分的质量比和炭化温度对所获得的炭材料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炭化温度为700 ~oC,PEG/PANI/MgO的质量比为10:3:7时,碱/炭比为3:1时,KOH活化后的样品(APC3-700)具有高比表面积(1455 m~2 g~(-1)),高孔隙率和O/N共掺杂的结构。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APC3-700在1 A g~(-1)的比电容为225F g~(-1),在20 A g~(-1)大电流下保持率为91%。另外,APC3-700在20 A g~(-1)时的功率密度为4274 W kg~(-1),在1 A g~(-1)时的能量密度为6.3 Wh kg~(-1);此外,它还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20000次循环后保持率几乎100%)。第叁,以水性粘合剂(15%LA133,是丙烯腈共聚物的水分散液)作为碳源,通过一步炭化活化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级结构多孔炭材料(A-LAC2)。本节提出了HCl溶液絮凝的新策略,通过该策略得到多孔炭材料A-LAC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高达2446 m~2 g~(-1)和1.29 cm~3 g~(-1)。此外,当电流密度从0.5 A g~(-1)增加到30 A g~(-1),A-LAC2保持了高的比电容(0.5 A g~(-1)为317.5 F g~(-1),30 A g~(-1)为258.9 F g~(-1))和高倍率性能(保持率81.5%)。在水系超级电容器(1 mol L~(-1)Na_2SO_4水溶液电解液,能量密度E为17.8 Wh kg~(-1),功率密度P为7064 W kg~(-1))和固态超级电容器(E与P最高分别为6.6 Wh kg~(-1)和3486 W kg~(-1))中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为高效储能的炭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了简单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6)

陈东[3](2016)在《含氮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加强,CO_2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多,已经造成了温室效应。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CO_2气体的含量,对工业废气中CO_2的捕集或吸附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最为有效的吸附方法是固体吸附法,其中固态胺类多孔材料被广泛应用。本文中采用含氮聚合物作为基体,利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成多孔材料,可直接用于CO_2吸附,具有热稳定性高、循环稳定性高的特点。首先,作为浓乳液模板法的第一步,保证聚合过程中浓乳液的稳定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浓乳液的稳定性,我们采用通过预聚过程提高乳液连续相粘度的方法。为了获得适宜的预聚物粘度,进一步能够形成稳定的浓乳液,在预聚过程中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通过对预聚温度、预聚时间、预聚体系pH值进行研究,利用测定沉淀比、红外谱图分析、核磁共振谱图分析和粘度测试对预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叁聚氰胺与甲醛为原料,当预聚温度为75℃、预聚时间为20min、预聚体系pH值为8时,反应最为完全且粘度最大,得到的预聚物可以制备出稳定的浓乳液。以预聚物为连续相,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加入为分散相,制备出稳定的浓乳液,预聚物在连续相中聚合固化后脱除分散相,就可以得到多孔材料。经过多次配方试验,确定了OP~(-1)0作为乳化剂,二甲苯作为分散相,利用浓乳液模板法成功制备出了密胺树脂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测试、元素分析和红外谱图对其材料结构进行表征,讨论了单体配比、分散相体积分数、乳化剂含量和浓乳液体系的pH值对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的微孔结构及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配比n(叁聚氰胺):n(甲醛)=1:4,分散相体积分数为85%,乳化剂的量为20%时,所制备密胺树脂多孔材料的CO_2吸附量可以达到1.52mmol·g~(-1),吸附可再生性好,循环稳定性高。为了进一步地改性多孔材料,提高二氧化碳吸附容量,向多孔材料中引入了碳纳米管,发现改性后多孔材料具有更好的CO_2吸附能力,并且增强了多孔材料的热稳定性,吸附可再生性稳定。(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6)

王文香,柏良久,陈厚,徐慧,张正彪[4](2015)在《RAFT聚合制备可用作自修复材料的含氮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便捷和定向可逆性的功能性自修复材料具有广泛运用前景。基于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中RAFT聚合在制备功能性聚合物方面的优势,制备了一系列可用作自修复功能材料的含氮聚合物,使其兼具自修复性能和可控聚合物的特点,以实现材料功能的多元化。在聚合物侧链引入脲基嘧啶酮(UPy)等基团,可进一步强化自修复材料的功能性。使用典型的RAFT聚合方法,成功实现了UPy-甲基丙烯酸乙酯(UPy-EMA)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表现出典型的可控活性特征:包括可设计的分子量及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_w/M_n=1.11-1.25)。含氮聚合物的可控合成为功能性自修复材料的制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期刊2015-10-17)

禹杰[5](2014)在《含氮聚合物负载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不同类型的含N官能团的功能聚合物微球为催化材料载体,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与非贵金属盐等多种催化活性组分,研究了其催化氧化与催化还原性能,拓展了系列高效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材料。借助功能聚合物载体的形貌、组成等特点,实现对均相催化活性组分的牢固负载、均匀分布,探讨载体的表面性质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实现对不同催化氧化与还原的高效催化。在第一章中,采用种子溶胀聚合与化学氧化聚合法相结合,制备海胆状聚苯乙烯/聚苯胺复合微球,并以其为载体原位还原金纳米粒子,制备聚苯乙烯/聚苯胺负载型金纳米催化材料。并研究了聚苯胺独特的掺杂/脱掺杂状态对金纳米粒子负载情况如分散性、负载量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掺杂处理的聚苯乙烯/聚苯胺微球载体能够负载更多的金纳米粒子。同时以4-硝基苯酚的还原为探针反应,发现脱掺杂处理后的聚苯胺表面性质对催化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进一步研究了复合微球负载金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但由于金的尺度难以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需要开发其它非均相体系来实现高效催化氧化反应。在第二章中,以解决纳米金的低催化氧化效率为目标,制备低成本催化材料,本章节以海胆状聚苯乙烯/聚苯胺复合微球为载体,锚固叁种均相的铜系催化材料得到叁种负载型铜系催化材料。系统研究了铜系负载型催化材料,以难以活化的分子氧为绿色氧源,对醇的催化氧化与烯烃的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聚苯胺负载叁氟甲烷磺酸铜催化材料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分子氧绿色氧源条件下能够高效催化一级醇并选择性氧化为相应的醛,烯烃底物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环氧化,并且负载型铜系催化材料循环性能良好,说明聚苯乙烯/聚苯胺复合微球能够牢固的固载铜系均相催化材料。在第叁章中,我们以进一步提升分子氧为氧源的醇催化氧化和烯烃环氧化反应所用非均相催化材料的催化效率及循环寿命为目标。同时,将磁性材料引入到非均相催化材料中以实现其快速分离回收。以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具有聚丙烯酸修饰的四氧化叁铁磁性微球,并在氢键的辅助作用下原位自由基聚合得到四氧化叁铁@聚4-乙烯基吡啶磁性聚合物微球。以其为载体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包覆铁基金属有机框架催化材料MIL-100(Fe)。该催化剂催化活性组分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此避免了传统贵金属纳米粒子、金属盐或络合物等催化活性组分负载催化材料存在的易流失的问题,同时四氧化叁铁磁核的超顺磁性使催化材料能够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快速分离回收。聚4-乙烯基吡啶壳层不仅起到锚固催化活性组分的作用,还能够保证磁核在反应过程中不被破坏。这种磁性核壳结构的催化材料由于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所具有的高比表面积与规则有序的孔道结构能够高效催化醇与烯烃在分子氧作用下的选择性氧化与温和条件下的环氧化反应。与PS/PANI@Cu(OSO2CF3)2催化材料相比,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效率大幅提高,且负载于Fe3O4@P4VP载体表面的MIL-100(Fe)催化活性组分在反应过程中没有流失。Fe3O4@P4VP@MIL-100(Fe)磁性核壳结构催化材料能够通过外加磁场快速分离回收。十次循环后催化材料的核壳结构仍保持完好,外层包覆的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孔道结构没有被破坏,催化氧化反应底物的转化率与产物的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比载体表面锚固Cu的PS/PANI@Cu(OSO2CF3)2催化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有显着提升,这归功于催化活性组分MIL-100(Fe)的大比表面积与稳定的配位结构。(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3)

叶飞龙[6](2014)在《末端功能化含氮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存储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统的以硅为基础的无机材料由于其加工尺寸的限制,很难实现超高密度存储,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近年来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发展新的材料用于信息存储领域。聚合物材料因具有易加工、灵活性好、机械强度高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在电子信息存储领域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目前对于记忆存储材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设计合理的存储材料以实现器件性能的优化。本文合成了系列偶氮苯类与萘酰亚胺类聚合物,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控实现器件存储性能的调控和优化。1.我们研究了分子的共轭链长和末端推拉电子基团对偶氮苯类材料电存储性能的影响,发现分子末端供电子基团的引入有利于降低器件的开启电压以及实现器件的低能耗。这为低功耗型电子信息存储器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分子较长的共轭链长有利于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另外我们将末端具有不同推拉电子基团的偶氮苯有机小分子改造成相应的偶氮苯聚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存储性能,发现偶氮苯聚合物保留了相应小分子的存储性能,而偶氮苯聚合物只需旋涂成膜,简化了器件制作。2.鉴于第一个体系中偶氮苯与氰基的强吸电子能力制成了WORM型的器件,我们采用弱吸电子能力的萘酰亚胺作为电荷陷阱,设计合成了萘酰亚胺咔唑端基功能化聚合物。首次通过聚合物端基功能化,研究末端基团对聚合物电存储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萘酰亚胺端基的引入能够改变咔唑聚合物PVCz的存储类型由WORM型转变为flash型。这为以后调控电存储器件的存储类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3.在第二个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将萘酰亚胺基团设计在聚合物的侧链,引入恶二唑端基,从而考察分子结构对材料电存储性能的影响,发现恶二唑端基的引入使器件突破了传统的二进制存储机制,呈现出具有低导态、中间导态、高导态的叁进制存储行为。并且对薄膜应用不同的退火温度处理,考察薄膜退火温度对材料的电存储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提高退火温度有利于改善分子的成膜性,使器件的开启电压逐渐降低,实现器件的低功耗。在不同熟化温度下器件始终保持叁进制存储性能,实现了器件存储性能的热稳定性。这为以后热稳定型聚合物多进制电存储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坤[7](2014)在《含氮聚合物基M-N/C型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由于Pt的成本过高,其商业化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为了降低成本,实现燃料电池的商业化,研究人员一直努力开发新的催化剂以使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阴极氧还原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浸渍法将K4[Fe(CN)6](HCF)掺杂进聚吡咯(PPy)链结构中,同时在Bp2000表面原位聚合,制备出Fe-PPy/HCF/C复合型催化剂前驱体,再将前驱体高温热处理,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氧还原非贵金属催化剂,即Fe-PPy/HCF/C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保护气氛、热处理温度、掺杂量等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900℃热处理、当K4[Fe(CN)6]与吡咯(Py)的质量比为1:5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元素分析及Raman测试显示,掺杂能够有利于材料N元素的提高,对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有较大的影响。采用苯胺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合成苯胺酚醛树脂。之后利用一步合成法合成具有有序多级孔结构的非贵金属Fe-N-C催化剂。采用元素分析、TEM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元素含量结构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催化剂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中Fe含量为7%、苯胺掺入量为2.5g时,表现出最优性能,其起始电势达到0.87V,半波电势达到0.67V。元素分析显示苯胺的掺入能够显着提高催化剂中N的含量,从而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经过1000cv加速后,该催化剂的半波电势仅降低0.02V,表现出比商业Pt/C更优的稳定性。经过计算,Fe-N-C催化剂氧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3.89,反应过程中的交换电流密度为i0=1.24×10-9A/cm2,接近商业Pt/C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张红,沈本贤,庞春天[8](2007)在《一种含氮聚合物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丙烯酸高碳酯与马来酸酐二元共聚进行胺解反应得到一系列新型高凝原油降凝剂,并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丙烯酰高碳胺与共聚物结合后的降凝剂降凝效果最好,凝点降幅大于10℃;进一步回归出加剂和未加剂原油的全粘温方程,方程呈对数关系。实验证明:加入富含胺基的大分子降凝剂后,原油的流动性能变好,析蜡点可降低5℃左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周旻,姚素薇[9](1999)在《锌基复合镀层中含氮聚合物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量基耶达法将有机氮以无机氮的形式从锌基复合镀层中分离出来,然后用滴定法对氨进行定量分析,进而计算出样品中含氮聚合物的含量,实验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 。(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1999年04期)

何炳林,孙君坦,王俐[10](1988)在《含氮聚合物负载钯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含氮聚合物金属络合物,考察了它们对1,5,9-环十二碳叁烯选择性催化加氢的活性及选择性。研究了同种聚合物中单原子配体与双原子配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不同金属物种、孔结构、温度及压力对加氢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也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88年09期)

含氮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便携式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新型储能技术的广泛研究。在各种储能技术中,超级电容器(SC)由于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使用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特点,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含氮聚合物(聚吡咯、聚苯胺、LA133)为碳源、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合成一系列聚合物衍生的多孔炭材料。通过采用各种结构表征手段(TEM,SEM,FTIR,XPS,XRD,Raman,BET)和电化学手段对所制备的多孔炭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以聚吡咯为碳源,高温750 ~oC经过一步炭化/活化获得了N/P双掺杂多孔结构的炭材料。研究表明,活化后炭材料(A-Z0)的比表面积为1433 m~2 g~(-1),总孔体积为0.96 cm~3 g~(-1);氮和磷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78 at%和0.24 at%。当电流密度为0.5和30 A g~(-1)时,A-Z0的比电容分别达到209.3和176 F g~(-1),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和极好的倍率性能。此外,该材料也显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4 A g~(-1)下循环10000圈后电容衰减仅2%)。在中性电解液中,正负极都采用A-Z0电极组装成对称两电极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高达13.3 Wh kg~(-1)。第二,以叁元体系(聚乙二醇/聚苯胺/氧化镁)为前驱体,通过模板辅助的炭化和活化方法获得了纳米片相互联结的多孔炭。探讨了叁元体系各组分的质量比和炭化温度对所获得的炭材料的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炭化温度为700 ~oC,PEG/PANI/MgO的质量比为10:3:7时,碱/炭比为3:1时,KOH活化后的样品(APC3-700)具有高比表面积(1455 m~2 g~(-1)),高孔隙率和O/N共掺杂的结构。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APC3-700在1 A g~(-1)的比电容为225F g~(-1),在20 A g~(-1)大电流下保持率为91%。另外,APC3-700在20 A g~(-1)时的功率密度为4274 W kg~(-1),在1 A g~(-1)时的能量密度为6.3 Wh kg~(-1);此外,它还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20000次循环后保持率几乎100%)。第叁,以水性粘合剂(15%LA133,是丙烯腈共聚物的水分散液)作为碳源,通过一步炭化活化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分级结构多孔炭材料(A-LAC2)。本节提出了HCl溶液絮凝的新策略,通过该策略得到多孔炭材料A-LAC2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高达2446 m~2 g~(-1)和1.29 cm~3 g~(-1)。此外,当电流密度从0.5 A g~(-1)增加到30 A g~(-1),A-LAC2保持了高的比电容(0.5 A g~(-1)为317.5 F g~(-1),30 A g~(-1)为258.9 F g~(-1))和高倍率性能(保持率81.5%)。在水系超级电容器(1 mol L~(-1)Na_2SO_4水溶液电解液,能量密度E为17.8 Wh kg~(-1),功率密度P为7064 W kg~(-1))和固态超级电容器(E与P最高分别为6.6 Wh kg~(-1)和3486 W kg~(-1))中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为高效储能的炭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了简单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氮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栋.基于功能化含氮聚合物的碳基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陈楠楠.含氮聚合物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8

[3].陈东.含氮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4].王文香,柏良久,陈厚,徐慧,张正彪.RAFT聚合制备可用作自修复材料的含氮聚合物[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015

[5].禹杰.含氮聚合物负载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4

[6].叶飞龙.末端功能化含氮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存储性能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7].王坤.含氮聚合物基M-N/C型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8].张红,沈本贤,庞春天.一种含氮聚合物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周旻,姚素薇.锌基复合镀层中含氮聚合物的定量分析[J].电镀与涂饰.1999

[10].何炳林,孙君坦,王俐.含氮聚合物负载钯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

标签:;  ;  ;  ;  

含氮聚合物论文-李国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