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位序规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位序规模体系
位序规模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吴开军[1](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去反映200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入境过夜游客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均衡性,并采用"位序-规模法则"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位序规模体系去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机制。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入境旅游的绝对差异很大,入境过夜游客的绝对差异近两年有所回落,入境旅游收入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增大之势;相对差异也大,呈现高位震荡上升的趋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等反映的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发展失衡严重、极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可以归纳为"极强型、强型、一般型、弱型、极弱型"五个集合。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呈现首位型分布,首位城市在吸引入境过夜游客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入境旅游收入方面质量较高,并且这种质量有不断提升的趋势,末位城市吸引入境过夜游客发展相对缓慢,入境旅游收入质量较低。(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建科,何瑶,王绍博,吴陆陆[2](2019)在《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其网络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叁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许伟攀,李郇,陈浩辉[3](2018)在《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中美两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规模限制,城市规模不断变大。以人口为指标的城市规模分布服从齐普夫法则。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其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一般可用来衡量城市的经济活动、建成区面积、人口密度、发展水平等。本文以同源的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代表城市规模,在国家尺度和省州尺度研究中美两国城市规模位序分布,并比较其异同。研究表明,在国家尺度,2013-2016年间,中美两国城市规模均变得集聚,而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比美国更为分散,齐普夫指数相差约0.1。在省州尺度,不同省州的城市规模分布存在差异,中国和美国分别有44%和84%的省份或州的齐普夫指数大于1,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散型省份占一半以上,而美国的集中型的州则占有84%,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更为分散。中美两国高位序城市实际值远低于拟合值,理论上仍然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高位序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使得城市规模体系更趋完善与成熟。(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周维思,王龑[4](2016)在《基于规模—位序法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城市群空间逐步发展进而相互影响组成区域性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湖北、湖南、江西叁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基尼系数等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现状和演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具有首位城市规模较小,大城市数量较多,城市群内各城市规模等级分散分布且各省存在明显差异特征等现状特点;并且具有城市规模缓步扩张,特大城市发展速度较快,首位城市规模逐步下降,城市规模趋向均衡集聚发展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区域发展策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优化以及有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期刊2016-09-24)
盛骏[5](2016)在《中国陆路高速交通干线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的人类活动聚集在一起,形态、规模各异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现在,城市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最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不同规模的城市引发了城市间的人口、产业、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深刻影响着区域内的城市规模体系。随着陆路高速交通干线的出现,城市间的时空差距在迅速缩小,加速了城市体系中各等级城市的规模变化。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对城市体系的影响乃至对整个区域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本文从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两类判定城市规模的指标入手,在假定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境下,通过10年间陆路高速交通干线的分布变化,考察其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联性;继而将陆路高速交通干线分为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分别研究两者的不同作用;并进一步将高速铁路分为高铁线路和高铁站点两类,分析两者与城市规模分布的不同联系。本文以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表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了中国2000-2010年2293个城市的规模分布情况,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城市体系总体上呈现分散趋势,极化程度正在逐渐减小;(2)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体系的极化程度低于全国城市体系的平均水平,沿线城市体系相比非沿线城市更加平均;(3)高速铁路沿线城市体系比全国城市体系更加极化,高铁站点城市体系比高铁沿线城市体系更加极化。针对以上结论,本文进行了初步的讨论:(1)中国陆路高速交通干线的建设早于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条件;(2)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当前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高速公路既有货运又有客运,而高速铁路只有客运功能,这是导致两者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关联性不同的可能原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5-01)
李琳[6](2016)在《广西城镇建设用地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演变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帕累托检验方法和计量方法,探讨广西城镇规模分布的现象特征和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广西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位序分布符合帕累托法则,城镇规模呈非均衡发散增长,城镇体系处于极化发展阶段。对用地规模变化的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得出产业发展、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是推动广西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广西城镇用地规模分布特征及城市和县城规模发展的动力差异,为城镇体系构建及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6年02期)
李涛,曹小曙,杨文越[7](2016)在《珠江叁角洲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货流地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重要领域。本文利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对1980-2010年珠江叁角洲客货运量等级规模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客货运量规模的q值均大于1,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特征,但客运规模分布更显着。客运量q值先减小后增大,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非均衡演变特征;货运量q值逐渐降低,呈现出非均衡—相对均衡演变特征。在空间格局方面,客运空间格局呈现出由初期以广州为单中心向心型客运联系向穗莞深多中心客运联系转变;珠叁角产业结构趋同性及以广州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结构,使得货运空间格局呈现出长期以广州为核心单核主导特征,主要表现为递接性联系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戚伟,刘盛和[8](2015)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出大规模的"乡—城"流动人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城市规模体系结构,不同规模城市间的人口集疏表现为显着的不均衡特征。根据1990年、2000年、2010年叁期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城市人口及其流动人口的空间数据库。借鉴城市位序规模理论,提出城市流动人口服从类似规律的假设,探究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服从的数学规律,进行斜率等关键参数的测算和无标度区的识别,并根据城市人口位序规模分布与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耦合关系,将城市划分为吸纳流动人口绝对超前型、相对超前型、相对滞后型、绝对滞后型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符合幂函数,且向高位序城市集聚的特征显着,集聚力量大于分散力量,这种极化特征不断提高。2中国大多数城市属于绝对滞后型,其流动人口规模仍未达到其理论值,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潜力。3特大和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大多超前,其流动人口集聚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大多已相对超载;而中小城市的位序规模大多滞后,其流动人口集聚能力一直较弱,目前大多相对规模不足,提升潜力与空间极大。4城市在经济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等引力上差异、流动人口自身的地域认识和定居意愿等均是影响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5年10期)
钟学思[9](2015)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规模差异测算指标和位序规模理论分析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和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3-201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绝对差异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相对差异则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城市旅游规模的集聚程度经历先减弱后增强,随后再减弱的过程;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旅游规模分布属于首位型分布,但其旅游规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5年04期)
卫玲,戴江伟[10](2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集聚现象透视——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效在于其集聚效应能否得以充分发挥,这其中的引擎正是经济带中的城市。运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西北五省(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人口规模数据,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检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体系集聚程度较低,城市的人口分布较分散,大城市发展并不突出。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远远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其集聚效应很有限,进而提出要特别重视培育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大城市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位序规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叁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位序规模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吴开军.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分布体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
[2].郭建科,何瑶,王绍博,吴陆陆.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位序-规模分布及其网络联系[J].地理研究.2019
[3].许伟攀,李郇,陈浩辉.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中美两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对比[J].地理科学进展.2018
[4].周维思,王龑.基于规模—位序法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
[5].盛骏.中国陆路高速交通干线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李琳.广西城镇建设用地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演变驱动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16
[7].李涛,曹小曙,杨文越.珠江叁角洲客货运量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6
[8].戚伟,刘盛和.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研究[J].地理研究.2015
[9].钟学思.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5
[10].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集聚现象透视——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