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米槠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米槠林,林分特征,最大受光面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米槠林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明[1](2018)在《基于分层的55a生人促米槠林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55a生人促(AMRP)米槠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MLRP)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7.6 m。乔木层共有25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150.96%,是典型的米槠单优群落,第Ⅰ亚层有7种树种,米槠占绝对优势,重要值达218.20%;第Ⅱ亚层有25种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5,2.92,0.63和0.29,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7,1.08,0.23,0.68;第Ⅱ亚层分别为25,3.95,0.85,0.10。全林平均胸径24.69 cm,平均树高23.11 m,株数密度1 208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612.73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2.84 cm和10.99 c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4.31 m和11.99 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密度分布占全林的51.03%和48.97%,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布占全林的94.46%和5.54%。(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8年03期)
傅斌烨[2](2018)在《不同抚育强度对米槠林径级分布及干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米槠林径级分布及干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米槠纯林大径级分布较高,是培育大径材的较好方式之一;米槠人工林和弱度抚育管理的天然米槠林立木通直度较高,弱度抚育管理的米槠混交林的活立木通直度较高,大径级米槠的分配比例差距很大,3种抚育强度米槠林中,以强度经营的米槠混交林的大径级米槠的分配比例最高;人为因子对米槠立木树干通直度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圆满度有利于提高米槠的出材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英姿[3](2016)在《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叶片δ~(13)C沿海拔梯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以灵石山不同海拔(157~842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米槠林优势树种不同年龄叶片为试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海拔梯度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种间以及所有优势树种叶龄间的差异,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主要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树种的叶片δ13C平均值为-30.89‰(-34.40‰~-28.81‰);除海拔A7(632~662 m)和海拔A8(762 m)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种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海拔梯度上种间叶片δ13C值均差异显着;各海拔不同叶龄叶片的δ13C值差异不显着。在海拔A1~A9上,随海拔升高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逐渐升高,平均变化量为3.2‰·km-1。随海拔变化,主要优势树种叶片δ13C值变化规律不同,说明优势树种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其适应策略也不同。本研究结果为米槠林优势树种对环境变化响应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付林池,谢锦升,胥超,吕茂奎,陈坦[4](2014)在《不同雨强对杉木和米槠林地表径流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径流小区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在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和可溶性有机碳(DOC)流失浓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4场降雨过程中,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和DOC流失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即降雨强度增加,地表径流量也随之增加。DOC浓度均呈现了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DOC浓度均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地表径流量之间差异不显着,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的DOC流失浓度除大雨外均达到显着性水平差异(P<0.05),说明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量影响较小,对DOC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郭宝宝[5](2014)在《抚育干扰强度对米槠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eldon均匀度指数,对叁明市梅列区米槠林不同抚育干扰强度下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影响着米槠林各林分层次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抚育干扰强度越大,米槠林乔木层、灌木层物种越少且分布越不均匀,草本层物种越丰富且分布越均匀,抚育使得层间植物减少,而且强度抚育、弱度抚育导致层间植物减少、均匀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14年01期)
戎建涛,黄清麟,张晓红[6](2014)在《择伐经营对天然阔叶米槠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条天然阔叶米槠林样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择伐强度(对照、16.97%、17.59%、23.37%、30.63%)对林分及不同林层的断面积生长率、蓄积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与对照相比,能够显着促进林分生长,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都随着择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择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差异显着;每条样带中,天然阔叶米槠各林层与全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排序均为第III林层>第II林层>第I林层>全林;择伐样带各林层生长率大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30.63%择伐强度样带和23.37%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显着,其余择伐强度样带各林层生长率与对照样带同林层生长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韦韦,黄锦学,陈锋,熊德成,卢正立[7](2014)在《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米槠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土芯法获取福建省叁明市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的细根(直径<2 mm),研究树种多样性对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和米槠天然更新林0~8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为(182.46±10.81)、(242.73±17.85)和(353.11±16.46)g·m-2,细根生物量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呈增加趋势.3种米槠林分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占细根总生物量的35%以上,各林分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变化显着.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细根分布没有显着的交互作用,表明树种多样性的增加没有引起米槠林细根空间上的生态位分化.3种米槠林细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以米槠天然更新林最高,米槠人工林最低.比根长的大小顺序为米槠人促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天然更新林,比表面积的大小顺序为米槠天然更新林>米槠人工林>米槠人促更新林,林分类型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对二者均无显着影响,表明林分水平的细根形态可塑性对树种多样性响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常云妮,钟全林,程栋梁,徐朝斌,胡波[8](2013)在《尤溪天然米槠林植物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分配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尤溪的天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26个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及其比值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对不同器官C、N和P含量在不同层次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器官中均为C平均含量最高、P平均含量最低;其中,叶片中C、N和P含量分别为344.95~486.15、6.26~19.50和0.18~0.62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22.52~61.21、696.64~2 589.72和11.38~58.94;根系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277.95~458.30、1.41~12.73和0.13~0.44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34.63~296.17、731.45~3 372.69和8.81~34.41;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枝条中C、N和P含量分别为407.75~473.75、3.10~7.39和0.09~0.6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57.43~148.15、776.64~5 054.44和7.05~48.11;乔木层植物树干中的C、N和P含量分别为432.56~463.32、2.67~6.35和0.16~0.31 mg·g-1,C/N、C/P和N/P比分别为68.12~167.73、1 494.58~2 860.63和11.35~29.06。乔木层植物的不同器官按C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树干、根系,按N和P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排序为叶片、枝条、根系、树干;灌木层植物的C含量在枝条中最高、根系中最低,N和P含量在叶片中最高、枝条中最低;而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的C、N和P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除根系中的N含量与P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外,同一器官的C、N和P含量间均无显着相关性,但与C/N、C/P和N/P比值间大多有极显着的相关性。不同器官的C、N和P含量也因植物所处层次的不同而异,其中乔木层植物叶片中均最高、草本层植物叶片中均最低;乔木层植物全株的C含量最高、N含量最低,草本层植物全株的N含量最高、C含量最低,各层植物全株的P含量比较接近。研究结果表明:尤溪天然米槠林内植物叶片的C、N和P含量均偏低,P缺乏很可能是限制该林分植物生产力的最重要元素。(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英姿[9](2013)在《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与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灵石山海拔157—842 m(分9个海拔梯度,分别记为A1—A9)的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的特征及其与属性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的分布范围为(-28.806‰—-34.399‰),平均值为(-30.885±1.205)‰,叶片δ13C值与比叶面积(SLA)、叶片N含量、2年生K含量、Na含量、Mg含量、Ash(灰分)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2年生叶片Chl(叶绿素)含量、叶片P含量、叶片Ca含量、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不同叶龄Fe、Zn含量相关性不显着,与1年生和2年生叶片Mn含量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不同优势种植物叶片δ13C丰度差异可以反映植物生理状况的变化。不同海拔梯度上叶片属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以米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灵石山常绿阔叶林叶片δ13C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章伟[10](2013)在《N/S沉降通量观测及模拟S沉降对米槠林土壤N_2O产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APS-2B型降水降尘自动采样器(长沙湘蓝仪器有限公司)对福州、建瓯、叁明、武夷山四观测点2012.01-2012.12一年的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各形态N及S042-的月、季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同时探讨在不同含水量(60%WHC,90%WHC)下,不同梯度(40mg S kg-1,80mg S kg-1) S (SO2, SO42-)沉降对米槠天然林土壤N2O产生的影响,并且结合基质诱导呼吸抑制法(SIRIN)探讨真菌和细菌生物过程对该森林土壤N20产生的贡献。主要结果如下:(1)福州、叁明、建瓯、武夷山四观测点在2012年总降雨量分别为1595.40mm,1570.41mm,1622.32mm,1761.30mm,降雨量武夷山>建瓯>福州>叁明;湿沉降氮通量分别为70.93,36.29,36.14,30.86kg hm-2a-1,福州>叁明>建瓯>武夷山,其中NH4+-N通量分别占湿沉降氮通量的84.77%,69.58%,75.51%,70.09%。S042·通量分别为58.82,49.36,50.00,45.65kg hm-2a-1,福州>建瓯>叁明>武夷山。(2)不同梯度S02干沉降显着促进了森林土壤N20的产生(P<0.05)。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建瓯、武夷山两地土壤产生N20对S02沉降的反应强度差异不明显,两米槠林土壤在S02沉降条件下(S40,S80)1d后达到N2O通量峰值。S02干沉降主要是影响土壤生物过程,对灭菌土壤没有影响。添加乙炔揭示SO2干沉降主要是影响土壤反硝化过程和异养硝化过程。SO2干沉降影响土壤pH变化,但用硝酸酸化土壤对N20影响效应不显着,揭示pH变化不是土壤N20增加的单一因子。S042-沉降对森林土壤N20产生无明显影响。(3)SIRIN法研究结果发现建瓯与武夷山米槠天然林土壤真菌与细菌的活性比分别为2.60±0.8,2.00±1.00,说明两地该森林土壤的真菌活性都大于细菌的活性。添加放线菌酮(杀真菌剂)处理两地土壤N20产生速率分别减少了41.95±6.7%(建瓯),51.24±15.3%(武夷山),添加链霉素(杀细菌剂)处理N20产生速率减少了17.43±9.2%,26.46±18.4%,前者是后者的2.41倍(建瓯),1.94倍(武夷山),二者差异显着(P<0.05),表明两米槠天然林在给定实验条件下,真菌对土壤N20产生的贡献比细菌多。(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0)
米槠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米槠林径级分布及干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米槠纯林大径级分布较高,是培育大径材的较好方式之一;米槠人工林和弱度抚育管理的天然米槠林立木通直度较高,弱度抚育管理的米槠混交林的活立木通直度较高,大径级米槠的分配比例差距很大,3种抚育强度米槠林中,以强度经营的米槠混交林的大径级米槠的分配比例最高;人为因子对米槠立木树干通直度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圆满度有利于提高米槠的出材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米槠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明.基于分层的55a生人促米槠林特征[J].林业资源管理.2018
[2].傅斌烨.不同抚育强度对米槠林径级分布及干形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3].王英姿.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叶片δ~(13)C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核农学报.2016
[4].付林池,谢锦升,胥超,吕茂奎,陈坦.不同雨强对杉木和米槠林地表径流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
[5].郭宝宝.抚育干扰强度对米槠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4
[6].戎建涛,黄清麟,张晓红.择伐经营对天然阔叶米槠林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
[7].王韦韦,黄锦学,陈锋,熊德成,卢正立.树种多样性对亚热带米槠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
[8].常云妮,钟全林,程栋梁,徐朝斌,胡波.尤溪天然米槠林植物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分配格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
[9].王英姿.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与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J].生态学报.2013
[10].章伟.N/S沉降通量观测及模拟S沉降对米槠林土壤N_2O产生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