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退偏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雷达,粒子退偏比,拉曼信号,校正
退偏比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颖,田依杉,陈和,张寅超,郭磐[1](2018)在《粒子退偏比测量拉曼-米偏振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米-偏振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受大气分子信号影响而只能测得体退偏比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测量粒子退偏比的纯转动拉曼-米偏振激光雷达.仿真了其回波信号与信噪比,结果表明系统夜晚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2km,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利用拉曼信号校正米-偏振信号得到气溶胶和云的粒子退偏比,通过对比不同天气状况下的退偏比廓线,得出该系统更适用于高空卷云和浓度较小但退偏比较大的气溶胶粒子的退偏比测量.(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鲁雷雷[2](2017)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相关性分析及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有力工具。雷达比和退偏比是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时的两个重要参量,二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然而目前关于于雷达比和退偏比的研究多是独立进行,缺乏必要的交叉,限制了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数据拟合获得了雷达比和退偏比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气溶胶精细分类、气溶胶光学特性精细反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了不同形状、粒子取向和复折射率的单颗粒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分析了各参数对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轴比对群体椭球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当轴比增加时,沙尘气溶胶的雷达比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其退偏比先增大后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煤烟粒子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基本不受轴比影响,二者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水溶型气溶胶的雷达比随轴比增大小幅度增大,退偏比随轴比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雷达比和退偏比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不可溶型气溶胶个波长波长下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基本一致,雷达比随轴比增大而增大,退偏比与轴比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最后,研究了气溶胶组分对大陆型和沙漠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雷达比和退偏比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数据拟合建立了二者的相关性模型、研研结果表明大陆型气溶胶的雷达比和退偏比负相关,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可精细描述二者的相关性。沙漠气溶胶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呈负相关,线性拟合模型可以精细描述二者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张小林[3](2016)在《沙尘气溶胶粒子模型的线退偏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旋转椭球体沙尘气溶胶粒子模型在尺度参数变化范围为0.1~23时(波长0.55μm对应有效半径为0.01~2μm)的线退偏比特性。通过分析比较不同轴半径比时线退偏比特性的差别,研究了粒子非球形性程度对单分散和多分散沙尘气溶胶粒子退偏比特性的影响。对单分散系,旋转椭球体沙尘气溶胶的线退偏比在瑞利散射区和米散射区随散射角的变化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在瑞利散射区,散射角分别为0°和180°的前后向散射方向,线退偏比较小,其值在1%的量级,而在散射角为90°附近的侧向,线退偏比有最大值,可达100%;在米散射区,线退偏比则无明显的极值分布,但有明显的后向增强;单分散沙尘粒子明显的非球形性特征,会增加在瑞利散射区的线退偏比,但却不会明显增加米散射区的线退偏比。而对多分散系,除了出现线退偏比最大值的侧向附近(80°~100°)之外,沙尘粒子非球形性特征越明显,其线退偏比越大。(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喻远琴,林珂,于锋,周晓国,刘世林[4](2007)在《用CARS技术确定拉曼退偏比的一种数据处理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Yuika等人利用偏振CARS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分子的拉曼退偏比.其方法是,首先对不同检偏角Фd所对应CARS谱峰的频率分布进行数学模拟,然后由所得系数随检偏角Фd的变化求得使CARS信号中共振项消失的偏振角Фd0,最后由消失条件ρ=-1/(tanθtanФ0d)求出退偏比ρ,θ为产生CARS光的Pump光与Stokes光偏振方向的夹角.本文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即交点法.同Yuika等人处理数据的方法相比,交点法毋需关于谱峰频率分布的知识,做法也更为简便.(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喻远琴,周晓国,刘世林,马兴孝[5](2006)在《一种测量拉曼退偏比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一种利用偏振的受激拉曼光声光谱(PARS)技术测量拉曼退偏比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光声信号来自受激拉曼散射产生的激发态粒子的弛豫。通过测量并拟合光声信号强度I随pump光与Stokes光偏振方向夹角θ的变化关系,得到分子的退偏比ρ。较之其他的测量拉曼退偏比的方法,如传统的自发拉曼散射和偏振的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光声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简单,结果准确的特点。在实验中,以球陀螺分子CH_4为测试对象,测量了其ν_1和ν_3模Q支以及V_3模S支(J=6→J=8)的拉曼退偏比,并与理论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05。(本文来源于《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叁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6-11-27)
许建军,何天敬,刘凡镇[6](1994)在《分子间电荷转移诱导的Raman散射退偏比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制备了电荷转移络合物萘—I_2(Na-I_2)、苯乙烯-I_2(Sty-I_2)偶氮苯-I_2(azob-I_2)、对二甲苯-I_2(P-xyl—I_2)以及吡啶—Br_2(Py-Br_2),以I_2的共振吸收频率激发样品,在Raman散射实验中观察到了它们络合后退偏比的增强,并对退偏比的增强机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贾惟义,孙永泰[7](1987)在《膜脂分子DPPA的喇曼谱退偏比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90度旋光器测量喇曼散射退偏比的两种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测量了膜脂分子DPPA的偏振喇曼谱。根据退偏比的大小,振动模分属于叁种类型:全对称、部分对称和不对称振动。对有关振动模的归属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1987年04期)
退偏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有力工具。雷达比和退偏比是激光雷达探测气溶胶时的两个重要参量,二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然而目前关于于雷达比和退偏比的研究多是独立进行,缺乏必要的交叉,限制了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研究了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数据拟合获得了雷达比和退偏比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气溶胶精细分类、气溶胶光学特性精细反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了不同形状、粒子取向和复折射率的单颗粒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光散射特性,分析了各参数对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轴比对群体椭球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当轴比增加时,沙尘气溶胶的雷达比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其退偏比先增大后减小而后趋于稳定。煤烟粒子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基本不受轴比影响,二者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水溶型气溶胶的雷达比随轴比增大小幅度增大,退偏比随轴比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雷达比和退偏比均随波长增加而减小。不可溶型气溶胶个波长波长下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基本一致,雷达比随轴比增大而增大,退偏比与轴比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最后,研究了气溶胶组分对大陆型和沙漠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的影响,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雷达比和退偏比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数据拟合建立了二者的相关性模型、研研结果表明大陆型气溶胶的雷达比和退偏比负相关,二次多项式拟合模型可精细描述二者的相关性。沙漠气溶胶的雷达比和退偏比呈负相关,线性拟合模型可以精细描述二者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偏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颖,田依杉,陈和,张寅超,郭磐.粒子退偏比测量拉曼-米偏振激光雷达系统设计与仿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2].鲁雷雷.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气溶胶雷达比和退偏比相关性分析及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张小林.沙尘气溶胶粒子模型的线退偏比特性[J].光学学报.2016
[4].喻远琴,林珂,于锋,周晓国,刘世林.用CARS技术确定拉曼退偏比的一种数据处理新方法[J].物理学报.2007
[5].喻远琴,周晓国,刘世林,马兴孝.一种测量拉曼退偏比的新方法[C].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叁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
[6].许建军,何天敬,刘凡镇.分子间电荷转移诱导的Raman散射退偏比增强效应[J].化学物理学报.1994
[7].贾惟义,孙永泰.膜脂分子DPPA的喇曼谱退偏比的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