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继论文-肖海林,吴彬,张中山

数据中继论文-肖海林,吴彬,张中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中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继选择,车载通信,安全数据,演化博弈

数据中继论文文献综述

肖海林,吴彬,张中山[1](2019)在《C-V2X下车载安全数据两阶段组播的中继选择与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通信业务的需求加剧了基站功率消耗,降低了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蜂窝网络下基于两阶段组播的车载安全数据传输中继选择策略,以节约系统总功耗为前提来确定中继选择范围,计算出基站功耗最小的最优组播半径x_0,并选择距最优组播半径x_0最近的车辆作为中继.基于中继的社会属性建立基站群体和中继群体间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设计了不影响安全数据传输的中继娱乐数据发送功率动态再分配的奖惩机制.仿真结果表明:当车辆数目超过临界值K_(min)时,本文提出的中继选择策略和奖惩机制,可在保证安全数据两阶段组播可靠性的同时,使基站功耗相比直接组播的功耗至少降低25%.(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权爽,张静,马千里,刘奇,陈思豪[2](2019)在《嫦娥四号任务中继通信链路地面测试验证及数据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继通信链路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为月球探测器与地球站可靠通信提供保证。文章针对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地面测试需求,制定了测试验证方案,包括测试流程、测试模式、地面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处理等,支持了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系统级地面验证。总结的技术和经验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器研制和测试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邵永杰,陈颖,方科[3](2019)在《中继卫星的多类型数据帧均衡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以其高覆盖率、大容量等优点成为航天领域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继星上行数传中,地面站各分系统的图像、数据、话音等数据以数据帧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地面站调制设备调制后按先到先调的原则顺序发送给中继星。中继卫星的星载接收机解调数据帧后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分发到独立的数据缓冲区以供后续处理。地面各分系统与调制器之间采用网络连接,某一分系统的网络传输速率波动会造成星载接收机解调该类数据的数据量突然增大和减少。由于星载接收机的后端缓冲区容量有限,解调数据量的突然增大和减少会使得星载接收机对应的缓冲区出现溢出与读空,进而造成该分系统数据帧的丢失与断档。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轮询的数据帧重排算法,在调制器的前端对来自网络的各分系统数据帧进行重新排序,完成了分系统数据帧的均衡调制发送,提高了数据帧周期平稳性,降低了对星载接收机端数据缓冲区的要求,该算法已经在具体工程中得到实际验证,具有灵活、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卫星通讯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黄浩[4](2019)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捕获和跟踪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低轨卫星通信受到地域限制以及卫星间信源信息不能直达到信宿的问题,因此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自提出以来一直是卫星通信的研究热点。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通过与中、低轨卫星建立星间链路,或者中继卫星之间建立多跳中继链路,这两个过程中星间链路的建立都需要星间完成信号捕获和跟踪两个过程。星间链路的捕获过程指的是中继卫星按照一定的扫描轨迹对不确定区域进行扫描,当目标星与中继卫星的两者的波束相互覆盖,标志着捕获过程成功;星间链路的跟踪过程是指中继卫星完成对目标卫星的捕获之后双方通过波束精细调整,最终实现波束精确对准,并能实现长时间保持的过程。本文主要对星间链路的捕获和跟踪过程进行了信号特性分析及仿真实现,在研究星间链路的捕获过程时主要对捕获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对目标的捕获概率和捕获时间进行了计算;在研究星间链路的跟踪过程时主要分析了角跟踪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过程,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比较了采用不同调制方式情况下对解调结果的影响。首先,论文在概述了中继卫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星间链路的捕获方式和建立流程;通过不同坐标系下捕获过程的模型建立及分析,并借助业界优秀的STK软件,构建了捕获过程数学建模的基础;中继卫星系统的跟踪过程、单脉冲角跟踪接收天线的原理和调制方式,均对跟踪的速度和跟踪精度有重要影响,论文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仿真。其次,本文对星间链路的捕获过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捕获过程的关键参数分析和仿真。捕获过程中,捕获不确定区域的确定是最重要的一个研究内容,不确定区域受到初始偏置角,轨道估计误差,执行机构执行误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偏置角等的四个误差的特性,结合误差的分布论文推导得到了初始偏置角的分布和捕获不确定区域的表达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相关结果;接下来,论文研究了捕获概率的计算模型,对捕获不确定区域对目标的覆盖率和扫描波束对捕获不确定区域的覆盖率进行推导和计算;不同的扫描方式对捕获时间及执行机构的运转复杂性均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对此,最终确定采用等距等线速的扫描方式,并结合平台抖动等实际影响因素推导了优化的扫描步长;基于以上的分析,综合STK分析卫星间的相对运动和捕获概率的计算模型推导得到捕获概率,同时结合扫描方式计算得到了平均捕获时间。最后,本文对跟踪过程使用的单脉冲角跟踪机的信号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和仿真,其中主要分析和对比了在不同的调制方式下角跟踪系统的性能。通过研究和比较二相调制和四相调制技术的解调原理及特性,确定了基带信号处理所采取的方案;接下来通过对基带信号的处理过程的研究,着重对基带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带通采样模块、载波提取模块、载波跟踪模块、包络检波模块和相参累加模块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然后,对接收机接收信号的频率不确定性和信噪比进行了分析,确定系统的仿真参数;最后,对二相调制和四相调制角跟踪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仿真比较两种调制方式的角误差解调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21)

胡洪林[5](2019)在《中继蜂窝网络中增强型矢量数据分区调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面对增强型矢量数据的调度模型,采用人工分区法求解调度模型,容易出现负载失衡和完成率低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中继蜂窝网络增强型矢量数据分区调度优化模型。面对增强型矢量网络数据,把全部调度任务划分成若干子任务,采用分区计算调度任务量的方式提高调度效率。确定数据调度任务有效价值,提取考虑数据调度任务负载均衡性的时间特征,按照调度任务有效价值与时间特征对优先级进行分配,获取调度任务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和调度任务未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情况下优先级改变情况。考虑节点传输效率,建立一种新的中继蜂窝网络增强型矢量数据分区调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建立模型不仅能够保证调度任务的负载均衡,还能提高调度任务的完成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6期)

郑恩红[6](2019)在《长叁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郑恩红)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长征叁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托举升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袁洁,党组副书记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4-03)

孔晓燕,付毅飞[7](2019)在《新一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31日23时51分,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其成功发射后将使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大幅提升。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4-02)

邱晨辉[8](2019)在《我国新一代数据中继卫星首次亮相》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4月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邱晨辉)3月31日23时51分,天链二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其成功发射后将使我国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能力大幅提升。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4-02)

庞建丽,高丽娜[9](2018)在《信道速率优化的无线中继系统数据传输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中继网络信道数据传输效率低、传输能耗大等问题,提出一种信道速率优化的无线中继系统数据传输算法。构建一个工程中常用的多跳半双工放大转发中继系统模型对网络的信道数据中继传输过程进行分析,进行渐近总速率分析并用逆威沙特随机矩阵得到总速率的近似值,采取天线角度调整的优化方法,调整中继天线仰角波束得到最优化的信道总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基于最佳频谱租赁和资源共享双向中继通信系统和基于二次频谱接入的中继方案,该算法信道数据传输的丢包率分别降低了8.3%和9.7%,网络能量效率分别提高了21.4%和26.8%。(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8年11期)

李望,朱亮,胡星刚,徐会忠[10](2018)在《基于数据池的中继卫星地面数据传输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继卫星系统的技术发展及数据传输应用需求,分析了基于代理的数据传输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数据池(以下简称为池)的数据传输模式及优势,对我国未来中继卫星系统的地面数据传输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包括基于池的数据传输体系架构、基于池的数据传输系统组成、基于池的多任务调度的运行方式,该体系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可靠性、实时性、灵活性,并针对基于池的地面数据传输体系的特性,提出体系建立时需要重点考虑通用数据传输设备硬件架构、标准化模块化、基于池的动态调度等技术问题。为下一代中继卫星地面传输分发发展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数据中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继通信链路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为月球探测器与地球站可靠通信提供保证。文章针对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地面测试需求,制定了测试验证方案,包括测试流程、测试模式、地面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处理等,支持了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系统级地面验证。总结的技术和经验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器研制和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中继论文参考文献

[1].肖海林,吴彬,张中山.C-V2X下车载安全数据两阶段组播的中继选择与功耗分析[J].电子学报.2019

[2].权爽,张静,马千里,刘奇,陈思豪.嫦娥四号任务中继通信链路地面测试验证及数据处理[J].航天器工程.2019

[3].邵永杰,陈颖,方科.中继卫星的多类型数据帧均衡调制[J].通信技术.2019

[4].黄浩.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星间链路捕获和跟踪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胡洪林.中继蜂窝网络中增强型矢量数据分区调度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6].郑恩红.长叁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1星[N].中国航天报.2019

[7].孔晓燕,付毅飞.新一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成功发射[N].科技日报.2019

[8].邱晨辉.我国新一代数据中继卫星首次亮相[N].中国青年报.2019

[9].庞建丽,高丽娜.信道速率优化的无线中继系统数据传输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8

[10].李望,朱亮,胡星刚,徐会忠.基于数据池的中继卫星地面数据传输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8

标签:;  ;  ;  ;  

数据中继论文-肖海林,吴彬,张中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