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刘铸,陈海卫,徐达勇

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刘铸,陈海卫,徐达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与波,滚筒洗衣机,瞬态脱水阶段,振动抑制

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刘铸,陈海卫,徐达勇[1](2018)在《滚筒洗衣机瞬态脱水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滚筒洗衣机在瞬态脱水阶段的振动较为剧烈,为此制定脱水启动阶段电机转速的两种控制策略来实现滚筒洗衣机的减振降噪。首先,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建立滚筒洗衣机动力学模型,分析脱水工况下启动加速度以及偏心负载质量对瞬态脱水振动的影响。进而,依据瞬态脱水振动特点制定两种控制策略:分段式加速的开环控制策略以及基于传感器测振的闭环控制策略。最后,建立ADAMS与Simulink联合控制仿真模型,对比研究传统加速方式工况下以及两种控制策略下滚筒洗衣机瞬态脱水阶段的振动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控制策略在瞬态脱水阶段对滚筒洗衣机具有良好的抑振作用。(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4期)

巩乔娜[2](2018)在《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叁阶段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网中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控制策略。分布式电源以及新型电力电子调压设备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配电网的复杂程度,给配电网的电压调节带来了挑战,但又在研究稳定配电网电压方面提供更多手段。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提出了主动配电网的概念,旨在研究接纳更多间歇式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加入主动配电网对改善电网电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一)针对分布式电源加入配电网位置和容量的选择,定义了有功网损灵敏度和节点稳定性两个综合指标,并提出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容量分配方案,随后在IEEE33标准节点系统上进行规划,证明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加入配电网对系统减少有功网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按照调压设备的调压速度、响应速度和调节精度介绍了四种无功补偿设备,主要介绍了目前最先进的无功补偿设备——静止同步补偿器。根据无功补偿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质对设备在IEEE33标准节点系统上进行选型和选址。(叁)首先提出全局无功优化控制策略,以系统网损和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控制变量为分布式电源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器,约束为潮流约束、调压设备动作次数约束等进行全局优化;其次提出区域控制的馈线自动调压策略,通过估计馈线的最大和最小电压值,对馈线自动调压器进行调节;最后提出局部控制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策略,将其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利用两者快速调压的性质,针对用电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发电的随机性进行无功补偿。在上述分布式电源和调压设备所规划的IEEE33节点系统上进行验证,证明了叁阶段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陈科彬,邱晓燕,赵劲帅[3](2018)在《基于双蓄电池组的微电网两阶段调度优化模型及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电网应用中储能寿命损耗成本过高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基于双蓄电池组的日前日内两阶段协调调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日前阶段,综合考虑日前预测数据、储能装置寿命及市场电价,建立了以微电网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经济调度模型,并利用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在日内阶段,为应对间歇性分布式电源预测误差引起的联络线功率波动,构建了基于双蓄电池组拓扑结构的储能系统,根据蓄电池特性设计了实时控制策略,即两组蓄电池分别作为放电组、充电组,交替补偿联络线功率的正、负偏差,当任一组蓄电池达到其荷电状态的上、下限,则同时交换两组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最后,以某园区的示范微电网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日前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证明了基于双蓄电池组的日内实时控制策略能有效延长蓄电池循环寿命,提高系统的经济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18年03期)

王驰,李柱,李才明,顾正彪,洪雁[4](2016)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以及助剂促进淀粉分支酶的胞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重组淀粉分支酶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的胞外表达,对重组淀粉分支酶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发酵优化。首先,以胞外酶活力为指标,先后考察了初始培养基、p H、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4种因素对胞外表达的影响;然后,通过两阶段温度策略和助剂的添加进一步提高胞外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为TB、p H为7.5时,25℃培养24 h后胞外酶活力达到19.9 U/m L;同时,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和酶分泌的最适温度是不一致的,通过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即0~12 h控制温度30℃,12 h后温度调至25℃),胞外酶活力与单一温度条件下的最高水平(25℃)相比提高了1.4倍,达到了47.1 U/m L;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添加0.05%的吐温-80,将胞外酶活进一步提高40%,达到65.8 U/m L。(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6年08期)

沈正斌,李鹏,盘宏斌,郭有贵[5](2016)在《钒液流储能变流器双向DC/DC四阶段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储能系统中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以钒电池的端电压和荷电状态值为充放电约束条件,提出首次充电时采用小电流充电法激活电池,然后采用恒电流、恒功率、恒压和涓流4种控制策略分阶段对钒电池进行充放电。经仿真及5 kW钒液流储能系统实验,该控制策略减小了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双向DC/DC四阶段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李珊,詹晓北,郑志永,朱莉,李晶[6](2015)在《两阶段pH和搅拌控制策略提高哈茨木霉产β-1,3-葡聚糖内切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GIM 3.442)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内切酶的酶活E_(endo)及其内切酶酶活在总酶活中所占的比例E_(endo)/E_(total),在7 L发酵罐水平考察了不同p H和搅拌转速对菌体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p H或搅拌转速的优化不能使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同时达到最优效果。通过分析不同p H和转速下发酵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两阶段p H和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在发酵前期(0~24 h)控制p H 7.0,搅拌转速100 r/min,发酵后期(24~168 h)控制p H 5.0,搅拌转速200 r/min。β-1,3-葡聚糖内切酶(E_(endo))、酶合成生产强度(Q_(E,endo))和E_(endo)/E_(total)分别达到了407.8 U/m L、3.09 U/(m L·h)和0.7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20.0%、398.4%和65.1%。(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佳伟,刘龙,李江华,堵国成,陈坚[7](2014)在《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生产柠檬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 L机械搅拌式发酵罐研究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培养条件,考察了不同梯度的发酵转速对黑曲霉生长、柠檬酸产量以及残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固定控制条件下,固定转速500 r/min时发酵情况最好,产酸均达到12.9 g/dL,糖酸转化率为86%,生物量为42.6 g/L。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两阶段转速控制发酵,结果产酸为14 g/dL,转化率94.6%。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批补料发酵优化,与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分批发酵相比,柠檬酸产量(17.2 g/L)提高了22.8%,糖酸转化率(95.5%)提高了2.2%。(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倪成群,赵强,张幽彤[8](2014)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电能消耗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不同的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单轴并联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结构形式,提出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电能消耗阶段的能量管理(包括能量分配和换挡规律协调)控制策略。采用遗传算法对换挡协调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能量分配和换挡系统控制策略,通过台架测试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张宝林[9](2013)在《电弧炉起弧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炉炼钢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非线性、时变性、随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过程,而电弧炉炼钢过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电极调节系统来完成输入电功率、降低能耗、缩短冶炼时间等控制目标的。由于起弧阶段易发生短路和断弧现象,因此电弧炉起弧阶段的稳定性对电弧炉炼钢的整个控制过程至关重要。电弧炉起弧阶段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弧炉的能耗、效率,良好的起弧效果不仅能够节约能耗,减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减少污染和现场噪声,达到经济环保运行的效果。本文以某钢厂电弧炉计算机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针对电弧炉冶炼的工艺特点,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电弧产生的物理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起弧阶段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从交流电弧的物理机理出发,推导出了交流电弧的模型。根据电弧炉解耦控制的要求,本文对叁种电极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讨论,采取了在叁相解耦方面效果比较突出的恒阻抗控制策略,针对电弧炉冶炼进程特点以及影响起弧阶段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两种可以考虑应用到实际的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3-06-01)

王舒,毛相朝,李福利,魏东芝[10](2011)在《氧化葡萄糖杆菌合成右旋糖酐糊精酶的pH两阶段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氧化葡萄糖杆菌右旋糖酐糊精酶的产量,在3 L发酵罐水平上考察了pH(3.5?6.0)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及产物合成的变化,确定了pH两阶段控制策略,即0?6 h时控制pH 5.0,6 h后将pH调至4.0。通过采用这一优化策略,右旋糖酐糊精酶酶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达4.03 U/mL,比不控制pH模式下提高了38.5%,是摇瓶水平的12.5倍,同时发酵时间从47 h缩短为15 h。(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1年08期)

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配电网中大规模间歇式能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电压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控制策略。分布式电源以及新型电力电子调压设备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配电网的复杂程度,给配电网的电压调节带来了挑战,但又在研究稳定配电网电压方面提供更多手段。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提出了主动配电网的概念,旨在研究接纳更多间歇式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加入主动配电网对改善电网电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一)针对分布式电源加入配电网位置和容量的选择,定义了有功网损灵敏度和节点稳定性两个综合指标,并提出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容量分配方案,随后在IEEE33标准节点系统上进行规划,证明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加入配电网对系统减少有功网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按照调压设备的调压速度、响应速度和调节精度介绍了四种无功补偿设备,主要介绍了目前最先进的无功补偿设备——静止同步补偿器。根据无功补偿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质对设备在IEEE33标准节点系统上进行选型和选址。(叁)首先提出全局无功优化控制策略,以系统网损和电压偏差最小为优化目标,控制变量为分布式电源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变压器和并联电容器,约束为潮流约束、调压设备动作次数约束等进行全局优化;其次提出区域控制的馈线自动调压策略,通过估计馈线的最大和最小电压值,对馈线自动调压器进行调节;最后提出局部控制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控制策略,将其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利用两者快速调压的性质,针对用电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发电的随机性进行无功补偿。在上述分布式电源和调压设备所规划的IEEE33节点系统上进行验证,证明了叁阶段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刘铸,陈海卫,徐达勇.滚筒洗衣机瞬态脱水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2].巩乔娜.主动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叁阶段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3].陈科彬,邱晓燕,赵劲帅.基于双蓄电池组的微电网两阶段调度优化模型及控制策略[J].现代电力.2018

[4].王驰,李柱,李才明,顾正彪,洪雁.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以及助剂促进淀粉分支酶的胞外表达[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

[5].沈正斌,李鹏,盘宏斌,郭有贵.钒液流储能变流器双向DC/DC四阶段控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6

[6].李珊,詹晓北,郑志永,朱莉,李晶.两阶段pH和搅拌控制策略提高哈茨木霉产β-1,3-葡聚糖内切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

[7].李佳伟,刘龙,李江华,堵国成,陈坚.两阶段搅拌转速控制策略发酵生产柠檬酸[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

[8].倪成群,赵强,张幽彤.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电能消耗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4

[9].张宝林.电弧炉起弧阶段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

[10].王舒,毛相朝,李福利,魏东芝.氧化葡萄糖杆菌合成右旋糖酐糊精酶的pH两阶段控制策略[J].微生物学通报.2011

标签:;  ;  ;  ;  

两阶段控制策略论文-刘铸,陈海卫,徐达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