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感论文-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

优美感论文-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美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崇高感,优美感,稀树草原,本能反应,本能,达尔文,低等动物,假说,热带雨林,愉悦感

优美感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1](2020)在《从进化视角看自然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认为,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时有可能产生两种“较精致的感情”:一种是优美的感情,另一种是崇高的感情。这两种感情之所以能够并置,是因为它们都可以给人以愉悦之感,不过给予的方式有所不同。在以往的美学研究中,学者们多从文化和历史的层面对这两种情感进行讨论,对其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20-01-21)

崔剑波,张顺军[2](2019)在《论《家园与乡愁》中的优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汉荣是当代着名的散文家,也是擅长陕南地域风情写作的大家。《家园与乡愁》作为其展现陕南乡土人情的代表作,紧紧围绕陕南地区的生态、物产、乡情和文化展开,并对特色鲜明的乡土人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生动地阐释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生活至简之理,倾注了作者对陕南的浓浓热爱,诱发了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婷[3](2016)在《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价值重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批判时期的"叁大批判"基本奠定了其哲学思想的框架,其中的《判断力批判》则奠定了其美学思想体系。《判断力批判》几乎成为康德的美学全貌,而在康德前批判时期所作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被学界普遍忽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从"四同"和"叁异"中发掘《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意义和价值,以此对其作出价值重估。(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6年10期)

王家男[4](2016)在《镜照——以康德美学着作中的《论优美感与崇高》为引,试论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些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互为镜照的方式梳理了中西方的一些审美特质,析辩了在不同维度下的审美感受。试探性的谈到中国审美在境界上、形态上和色彩上的追求。(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6年06期)

胡伊然[5](2012)在《行走于“优美”与“崇高”之间——小议康德之《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惟一一篇美学专论,是他此后叁大批判的理论雏形,具有重要美学研究价值。文中康德以不同于严谨哲学思考的姿态,以美学观察者的角度对"优美"与"崇高"命题及其相互关系作出独到解读。明确了"原则"和"大自然"是作为优美与崇高的根本动力机制,优美与崇高相生相成,并且优美最终要依归于崇高。强调了体验和感悟对于审美的决定作用,区分了优美与崇高及其对立面,以此美育教化新一代青年世界公民。(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戈曼[6](2012)在《解读康德的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开启他最重要的叁大批判的钥匙,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其独具的优美感与思想令人耐人寻味。本文从优美感和崇高感的对象、性质以及两性的优美感和崇高感和民族性的优美感和崇高感来进行反复回味和解读,把握其作品本身形成优美感和思想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3期)

边际[7](2008)在《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优美感和崇高感,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曾经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予以诠释,这说明它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美学命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灵魂命题。(本文来源于《小作家选刊》期刊2008年03期)

边际[8](2007)在《优美感和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优美感和崇高感,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曾经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予以诠释,这说明它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一个美学命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灵魂命题。着名哲学家康德对优美感和崇高感的界定是:"美有两种,即崇高感和优美感。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崇高必定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高考版)》期刊2007年11期)

何兆武[9](1995)在《一条通向康德体系的新路——读《论优美感与崇高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论优美感与崇高感》是1763年康德撰写的一篇长文,次年在哥尼斯堡以单行本出版,题名为《对优美感与崇高感的考察》。 这部书有两种中文译本:解放前胡仁源译本和解放后蓝公武译本。这两种译文中国读者读起来简直有如天书,比康德的原文还难懂。而恰好这本书是大学里读康德哲学的第一本必读书。叁十年代初,何其芳在北大哲学系做学生时,就曾有“康德是个没趣的人”之叹,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中国读者一直因袭的看法。不但一般读者,就连哲学专业者大抵也只读他的《纯粹理(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1995年01期)

余德余[10](1989)在《沉雄苍凉的崇高感与平淡恬静的优美感的统一——论陆游后期诗歌创作的美学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游诗风凡叁变:丙戍(1166年,陆游42岁)以前诗雄健奇巧,中年入蜀诗豪放悲壮,后期诗沉雄苍凉,又平淡恬静,诗风的演变与其涉世产生的浩翰深厚复杂的爱国感情密切呼应并融合一体。审视上述观点,唯(本文来源于《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9年02期)

优美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汉荣是当代着名的散文家,也是擅长陕南地域风情写作的大家。《家园与乡愁》作为其展现陕南乡土人情的代表作,紧紧围绕陕南地区的生态、物产、乡情和文化展开,并对特色鲜明的乡土人情进行了细致地刻画,生动地阐释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生活至简之理,倾注了作者对陕南的浓浓热爱,诱发了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美感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从进化视角看自然优美感和崇高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2].崔剑波,张顺军.论《家园与乡愁》中的优美感[J].安康学院学报.2019

[3].黄婷.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价值重估[J].美与时代(下).2016

[4].王家男.镜照——以康德美学着作中的《论优美感与崇高》为引,试论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些特质[J].艺术品鉴.2016

[5].胡伊然.行走于“优美”与“崇高”之间——小议康德之《论优美感和崇高感》[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

[6].戈曼.解读康德的优美感和崇高感[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

[7].边际.优美感和崇高感[J].小作家选刊.2008

[8].边际.优美感和崇高感[J].中国考试(高考版).2007

[9].何兆武.一条通向康德体系的新路——读《论优美感与崇高感》[J].学术月刊.1995

[10].余德余.沉雄苍凉的崇高感与平淡恬静的优美感的统一——论陆游后期诗歌创作的美学风格[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

标签:;  ;  ;  ;  ;  ;  ;  ;  ;  ;  

优美感论文-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玉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