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民族论文-何志龙

衰落民族论文-何志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衰落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拉伯民族主义,泛阿拉伯主义,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阿拉伯国家联盟

衰落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何志龙[1](2019)在《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阿拉伯民族主义走过了从体现具体阿拉伯国家利益的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加强,导致体现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的泛阿拉伯主义衰落,到阿拉伯国家民族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共同衰落的过程。阿拉伯民族主义衰落的原因多样,影响深远。阿拉伯民族主义虽进入低谷,但并未终结,必将经历一个衰落期后走出低谷,进入复兴,这是阿拉伯国家实现安全、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梁雪村[2](2018)在《“承认的政治”:民族主义为什么没有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理论困惑:民族主义何以持续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然而,国际关系研究倾向于将民族主义作为自变量来对待,用于解释各类国际问题的产生,而很少对民族主义本身进行研判。虽然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对民族主义的国内因素作出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但是对国际体系层面的诱因依然缺少了解。本研究尝试弥补上述认知缺口,通过分析国家利益和国际承认两个自变量之间的互动来解释民族主义的发生。笔者认为,民族主义理论对国家利益的证成具有明显的内向性,但民族主义的诉求又是双向的:一方面从民族国家的独特性出发,强调独立自主,拒绝外部干涉;另一方面又对外部认同和民族荣誉抱有极大关切。国际社会中"承认的政治"的兴起挑战了作为民族主义伦理基础的特殊主义,导致了国家行为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向外部寻求正当性。"承认的政治"不仅扮演着国际大众舆论的角色,更参与具体争端问题的解决,这与民族主义对国家利益的规定存在原则上的不兼容,进而引发民族主义的激烈回应。(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闫彦明[3](2016)在《波兰经济增长下民族品牌衰落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与本土产业发展有时候并不能划上等号,甚至于存在相互悖离的情况,即本土产业、自主品牌随着经济持续发展而呈现萎缩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被经济繁荣表现所掩盖而被忽视,并导致本土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逐渐弱化甚至衰退;这种状况的另外一面往往是发达国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12-22)

郭仁贵[4](2016)在《“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衰落了吗?”——“史料实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史料实证"是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一、从一次深度教研活动说起2016年3月17—18日,扬州市历史名师工作室在江苏省扬州中学主办了一场"历史教育的前沿探索"深度教研活动(见下图1),对历史教学的一系列前沿话题展开了热(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Z1期)

刘晓岑[5](2016)在《“中国学派”衰落原因及对当代民族动画现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了解"中国学派"衰落的原因,认清中国民族动画在当下经济市场中所面临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局限。准确的分析和认识是民族动画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步骤。面对当今多元化的动画市场,结合实际,勇于改革创新才是未来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6期)

郑文换[6](2016)在《民族村寨的衰落:组织排斥、经济边缘化与文化断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南地区某一民族村寨为个案,分析了民族村寨衰落的逻辑,即在地区开发的大背景下,市场跟行政力量结合起来侵入民族村寨共同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把持组织进入许可形成对青年人的组织排斥,进而迫使青年人进入边缘经济或外出务工。外出打工过程中学到某种流行文化并将其带回家乡应用到边缘经济中,造成本土文化传承的实际断裂。由此,民族村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叁个层面从本土脉络中剥离,进入了一个衰落的循环路径。但村寨的未来也许并不会因此暗淡,通过村民对村寨公共物品的自发提供过程的考察,发现共同体的内生性力量可能在于村民的自组织行动。(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刘泓[7](2016)在《国际民族主义远未彻底衰落》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主义社会意识对民族问题认识的偏狭,导致在实践中产生了各种异化的民族主义形式。盘点在2015年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给世人的林林总总,我们仍然难以否认:民族主义乃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03期)

高天娥[8](2015)在《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浴血奋战所取得的,也是中国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之间互相支援、并肩战斗的结果。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的解放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无论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世界正义力量支持下得到的,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它(本文来源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06)

沈文泰[9](2014)在《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华夏中心主义一直是中国历代王朝占主导地位的族际观和对外关系的核心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认为中国无论在文化、地理还是政治方面都是世界的中心。而民族主义则是一种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是将自己的民族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体,并且把本民族放置于至上地位的一种思想观念。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千余年的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被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所取代,究竟华夏中心主义是如何衰落的?而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又是如何兴起的?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思想交替的背后有何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几个问题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本文通过抓住两种思想的共通点——都将本民族视作比其它民族更加优越的民族——进行分析,将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到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逐渐兴起这一思想交替的整个过程,与中国国家体系在近代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的过程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学讨论。华夏中心主义的最终衰落是民族主义能够在近代中国逐渐兴起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近代中国国家体系急剧转变的大背景下,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被民族主义所取代也成为了一种必然。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对华夏中心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衰落的历史过程进行了梳理;第叁部分则分析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兴起的历史过程;第四部分则将华夏中心主义思想的衰落与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进行综合分析,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4-06-01)

张晓华[10](2012)在《企业积极挽救衰落的民族品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长期低迷的状态下,日本不少牛仔裤加工企业深感疲惫,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景气,也冲击了日本牛仔的民族品牌。面临着牛仔市场库存增加与生产调整的双重压力,以及众多流行元素对牛仔产品市场带来的挑战,日本牛仔的民族品牌时代已面临越来越多的尴尬与无奈,盛况不再。(本文来源于《中国纺织报》期刊2012-07-02)

衰落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理论困惑:民族主义何以持续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然而,国际关系研究倾向于将民族主义作为自变量来对待,用于解释各类国际问题的产生,而很少对民族主义本身进行研判。虽然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对民族主义的国内因素作出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但是对国际体系层面的诱因依然缺少了解。本研究尝试弥补上述认知缺口,通过分析国家利益和国际承认两个自变量之间的互动来解释民族主义的发生。笔者认为,民族主义理论对国家利益的证成具有明显的内向性,但民族主义的诉求又是双向的:一方面从民族国家的独特性出发,强调独立自主,拒绝外部干涉;另一方面又对外部认同和民族荣誉抱有极大关切。国际社会中"承认的政治"的兴起挑战了作为民族主义伦理基础的特殊主义,导致了国家行为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向外部寻求正当性。"承认的政治"不仅扮演着国际大众舆论的角色,更参与具体争端问题的解决,这与民族主义对国家利益的规定存在原则上的不兼容,进而引发民族主义的激烈回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衰落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何志龙.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梁雪村.“承认的政治”:民族主义为什么没有衰落?[J].国际政治科学.2018

[3].闫彦明.波兰经济增长下民族品牌衰落的反思[N].社会科学报.2016

[4].郭仁贵.“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衰落了吗?”——“史料实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6

[5].刘晓岑.“中国学派”衰落原因及对当代民族动画现状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

[6].郑文换.民族村寨的衰落:组织排斥、经济边缘化与文化断裂[J].广西民族研究.2016

[7].刘泓.国际民族主义远未彻底衰落[J].人民论坛.2016

[8].高天娥.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C].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5

[9].沈文泰.华夏中心主义的衰落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D].云南大学.2014

[10].张晓华.企业积极挽救衰落的民族品牌[N].中国纺织报.2012

标签:;  ;  ;  ;  

衰落民族论文-何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