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组织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理工程,效率评价,数据包络分析,资源配置
大学组织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杜涛,冉伦,李金林,张建洁[1](2017)在《基于DEA-DP组合方法的组织效率评价及资源配置——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组织的系统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组织基于现有效率的关键资源规划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ynamic Programming(DEA-DP)组合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贪婪算法。DEA-DP组合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DEA测算的组织系统内部DMUs的相对效率值,确定影响效率的关键资源,并运用DP方法实现组织未来一定时期内对该关键资源的最优规划。文章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10所叁甲综合医院作为DMUs,运用DEA-DP组合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EA-DP组合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关键资源的最优规划,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模型和指标处理方法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许悦雷[2](2015)在《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活动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世界各国大学都积极开展把知识转移到市场的活动,由此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大学不断增加把研究结果商业化的活动,并把此过程称为与创业和经济发展相关的"第叁任务"。大学提供的技术基础设施、高质量员工、与产业的网络及与其他学术机构的伙伴关系,似乎是新技术转移到市场的关键通道。目前很多文献集中在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结构、激励体系及与产业合作的深度,探讨技术转移机构创新驱动商业化活动。本文以日本的大学技术转移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技术转移机构的基本情况;其次使用数据包络模型对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效率进行测量,并选取两个代表性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结合日本经验对我国相应组织的建设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沈玄武[3](2015)在《知识与效率:大学教学组织变革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迫切需要大学教学组织也随之进行变革。然而大学教学组织几经变革,仍旧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低知识与低效率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变革都未能摆脱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本文认为,知识与效率,才应该是大学教学组织变革所持有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6期)
孙逊[4](2011)在《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是一种核心性稀缺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幅度,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同时它也是高等学校组织建设的立校之本、兴校之基。由于生源问题,社会资本进入高校市场导致高校之间竞争激烈。大学之间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逐渐演变为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学校办学条件、待遇、设施、特色的竞争,重要的是传统、机制、氛围、精神的竞争。而这些都是大学组织文化的精髓所在。大学组织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多元文化的激荡交融、自身的努力和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组织文化对一所大学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校园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我国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化和特色并不明显,甚至从“校风校训”上来看,还存在着“千校一面”、趋于雷同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一般性本专科院校中尤其明显。此外,大学组织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不良文化的倾向,例如官本位倾向,市侩作风,学术行为不良等现象,大学组织文化趋同现象严重。例如,精神文化过于政治化,制度文化过于刻板化,环境文化过于世俗化;大学组织文化存在过于简单、肤浅、无深度、缺乏人文性等问题。大学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校师生集体参与项目,要求大学全体员工,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思想政治系列人员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在大学中,只有辅导员、班主任、党总支、团总支人员是稳定、可靠、可控的专门从事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力资源。故而,本文所涉及的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特指从事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这部分教职工。对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系统、成熟,但是对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特别是以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研究。本文扩展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领域,丰富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研究意义。第二,本文提供的研究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方法及评价模型,在实践中有助于学校管理方结合自身的资源总量、人才结构和办学传统及特色等相关因素认识本校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现状;帮助普通高校发现其与重点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差距,建立管理、控制、改善目标;通过对评估模型结论的进一步控制,评价高校完成目标的水平,并且作为对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日常评价工具结合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参与到人员评价、激励、管理中。本研究的创新点有:第一,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的观点。在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时,片面的提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人力资源实现人与岗位的优化配置,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将DEA模型运用到对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上,让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评价更具可操作性。第叁,通过对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意图找到提高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以期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本研究以管理学、现代教育学、经济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作为支撑,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网上资料收集、比较研究、访谈法,并结合了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推断。所涉及到的理论有组织文化理论,人力资源配置理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并阐述了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概念和内涵,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和内涵。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界定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和内涵。第二,从数量配置和结构配置两个方面对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叁,从影响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对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第四,建构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模型,介绍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并使用DEA模型,对全国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第五,阐述提高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途径和措施。内容包括: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与人员数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第六,以辽东学院为例,分析具体高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且使用DEA模型对辽东学院的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贵州财经学院》期刊2011-03-01)
孙毅[5](2010)在《高校组织文化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效率影响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增强组织效率,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当今时代已不可能单纯依靠技术、货币等物质因素,还要发挥其他各种非物质因素的作用,其中,组织文化就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因素。因此,探讨组织文化与组织效率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定性分析了组织文化因素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组织效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建立组织文化价值取向模型,进行实际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分析所采集的数据,总结并改进了组织文化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组织效率影响定量分析模型。(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肖静[6](2009)在《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大学日益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围绕着大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有效率地保证大学实现其创造知识、传承知识与服务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大学的理想出发,分析影响其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并将视角转向大学的治理结构,探讨大学的权力应该如何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组织的效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我国大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约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大学当然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独善其身,大学内部出现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配置的不合理、科研水平低下、教学投入不足、学术腐败严重等等。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着大学的组织效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大学难以具备提高其组织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但另一方面,大学处于高等教育市场中,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现状,大学也处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财政改革的环境中,并且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于责任与效率也是有所追求。因此,大学应关注组织的效率。大学的组织效率应与大学的组织目标相一致、与大学的价值标准相统一,是大学各类关系和活动效果的综合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大学的目标与理念不是自发实现的,需要一系列的有效制度安排来实施。研究现代大学效率问题旨在通过最优制度安排以实现大学的目标和理念。组织是权力的前提,同时也构成了权力关系得以展开的空间和场所。从组织内部来看,制度安排的核心在于权力结构的安排。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于大学有各自的要求和权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归纳为十类;根据他们对于大学的要求和权力的重要性、紧急性和主动性的分析,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叁个层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并从核心利益相关者这一层次出发,将大学的权力主体划分为以政府和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以教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和以出资者和学生为代表的第叁方权力。大学的各权力主体在履行自身最大化偏好行为的同时,需要相互合作,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大量的冲突。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博弈成为研究大学权力结构的关键。由此,大学权力结构的分析围绕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而展开。文章分别构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完全信息下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出了混合战略博弈的纳什均衡以及多阶段重复博弈声誉模型的解,并选用相关的面板数据和相应的计量技术,分析验证了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组织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大小及其对大学效率的影响。上述研究显示出,大学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大小的不同将对大学的组织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我国教学科研型大学中,学术权力的边际贡献比行政权力的贡献大,即扩大学术权力的作用要比扩大行政权力的作用大。据此,文章提出了大学权力制衡与完善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以法制权,加强监督、以权制权,强调自律、以德制权;提升学术权力、保障学生权力、凸显第叁方权力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孙天华[7](2004)在《大学的科层组织特征及效率——对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不同,表现为政治、行政、学术叁元权力结构,此结构中因学术权力弱化,凸显政治与行政的“双子权力系统”。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大学“双子权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可说明该结构摩擦系数较大,而降低摩擦系数面对的制度约束并非简单地取其一而舍其一。当前制度可提供的当期选择是合理而有效地整合,并以此实现公立大学的低成本运作。(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马树杉[8](1989)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内因素——浅谈大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一部分同志强调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区别,认为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存在组织教学的问题。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当前大学的课堂教学实际。在世界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都受到严重挑战。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使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遇到前所未(本文来源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1期)
大学组织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创新,世界各国大学都积极开展把知识转移到市场的活动,由此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大学不断增加把研究结果商业化的活动,并把此过程称为与创业和经济发展相关的"第叁任务"。大学提供的技术基础设施、高质量员工、与产业的网络及与其他学术机构的伙伴关系,似乎是新技术转移到市场的关键通道。目前很多文献集中在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结构、激励体系及与产业合作的深度,探讨技术转移机构创新驱动商业化活动。本文以日本的大学技术转移机构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介绍技术转移机构的基本情况;其次使用数据包络模型对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效率进行测量,并选取两个代表性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结合日本经验对我国相应组织的建设提出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组织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杜涛,冉伦,李金林,张建洁.基于DEA-DP组合方法的组织效率评价及资源配置——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例[J].系统工程.2017
[2].许悦雷.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活动效率分析[J].日本研究.2015
[3].沈玄武.知识与效率:大学教学组织变革的价值取向[J].智富时代.2015
[4].孙逊.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D].贵州财经学院.2011
[5].孙毅.高校组织文化对研究生培养体系效率影响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肖静.基于组织效率的大学权力结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孙天华.大学的科层组织特征及效率——对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4
[8].马树杉.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内因素——浅谈大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几个问题[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