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论文-徐焰

司徒雷登论文-徐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司徒雷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司徒雷登,抗日战争,陈纳德,资本输出,八国联军,毛泽东,建立政权,新中国,人民政权,新政权

司徒雷登论文文献综述

徐焰[1](2019)在《对司徒雷登必须说“别了”》一文中研究指出70年前即新中国宣告成立前的1949年8月,毛泽东在美国大使同中共方面商谈建交未成而离华后,写下了《别了,司徒雷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名作。回溯中美关系百年演变,今时今日重读这些名篇仍会感慨万千。在近代入侵中国的列强中,美国可算是个“异类”(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10-11)

何慧媛[2](2019)在《巧用舆论武器,发动宣传攻势——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成一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1949年在新华社发表的评论《别了,司徒雷登》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让司徒雷登几乎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人。而作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的形象也在一代代学生的脑海中被定了型。其实,《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一夜挥就的,并非完全针对司徒雷登,而是批评白宫的对华政策。可毛泽(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9年10期)

马立天[3](2019)在《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上半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急剧变化,西方列强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传教士作为先锋来到中国传教,兴办教育,教会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悄然兴起。教会大学同当时以“中体西用”为理念兴办的近代新式大学不同,但也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在执着、坚定的教育家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大学。司徒雷登出任过校长的燕京大学就是当时有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一位出生于中国浙江省杭县的美国人,成长于传统的美国传教士家庭,但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整整50年。司徒雷登的一生先后扮演过多种角色,大学毕业时返回中国做传教士、传教受阻后受聘神学教授、出任燕京大学校长、担任驻华大使,一生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1919年司徒雷登受聘燕京大学校长,在27年里将燕京大学建设的有声有色,同时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早期教会大学发展的情况以及司徒雷登的个人成长经历,系统的阐述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对司徒雷登课程思想的产生原因、内涵以及对当今课程建设的借鉴意义等进行分析,以期对新课改有所启示。主要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以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的教育业绩为重点,通过广泛搜集、查阅文献,研究司徒雷登课程思想形成的原因。结合当时燕京大学的课程实践总结司徒雷登课程思想的内涵。最后对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改革建设提出相应的借鉴。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部分:从社会背景和文化教育传统两方面,阐述司徒雷登课程思想形成的原因。社会背景方面,20世纪二叁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除了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外,也加紧进行文化侵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教会大学蓬勃发展,但随着“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知识分子认识到教育独立权的重要性。司徒雷登在这种背景下,使燕京大学的课程更加切合中国社会的需求,促进燕京大学的发展。从个人的文化教育传统来说,司徒雷登受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司徒雷登求学美国,受到西方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影响,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引进西方学分课程制度、通才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进行燕京大学课程的建设。同时,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让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课程设置上削弱宗教氛围,更多的考虑社会需求,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第叁部分:以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进行的课程实践为例,分析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内涵。司徒雷登为了燕京大学的更好发展,在课程设置中将宗教和教学分离,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设置和发展职业课程来切合社会需求。同时,司徒雷登在课程实践中还开设新学科、引进导师制、重视学生的体育和艺术活动以及构建完善的学分课程体系,促使教育目标的更好实现。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司徒雷登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风、中西结合的校园建设以及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内涵进行分析,针对现代大学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研究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不仅能丰富对教会大学的研究还能对当下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1)

尹涛,柴景枝[4](2019)在《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司徒雷登使华》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美国把中共看作苏联阵营的一方,对华执行扶植国民党、压制中共的政策。司徒雷登就任驻华大使之初,执行美国对华成立联合政府的政策,力图将中共融入国民政府之内。但国民党妄图凭借武力消灭中共,于1946年春夏间发动内战,然而至1948年下半年,却是崩溃之势日显。在此情况下,司徒雷登执行美国扶植国民党、禁止中共参加联合政府的政策。最终,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终结而走向失败,司徒雷登被迫离华。司徒雷登的使华悲剧,实由美国对华政策所造成。但司徒雷登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经验的总结,却包含有益成分。(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贺宝善[5](2019)在《我所知道的司徒雷登和傅泾波》一文中研究指出司徒雷登说,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是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我所以能取得的一些成就,应该归功于他。司徒雷登逝世后,傅泾波挽之以联,其上联谓之:数十年耳提面命,形影相随,侍药意未周,一朝驭驾西方,能不锥心泣血泪。作为燕京大学毕业生,贺宝善多次走进当事人家中,探究两人的友谊渊源,深入解读司徒雷登与中国文化以及政治纠葛,向读者历数"我所知道的司徒雷登和傅泾波"。(本文来源于《江淮文史》期刊2019年02期)

王东梅[6](2018)在《司徒雷登与他的中国助手傅泾波》一文中研究指出司徒雷登是生在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的美国人。他一生所从事的叁种工作——传教、教育和外交,都与中国这块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876年6月24日,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耶稣弄"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从幼年起,司徒雷登便和中国小孩一样吃着中国饭菜长大。而且,他和中国小伙伴交朋友,学会了地道的中国话。他熟悉中国的社戏、观灯、彩船等风土人情。直到11岁时,因全家要回美国休假,司徒雷登才(本文来源于《党史纵横》期刊2018年11期)

陈杰[7](2018)在《名人类临展策划的“小切口”——以“司徒雷登在1946”策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类的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和纪念馆策划临时展览中的一个常见选题,这类选题往往围绕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通过遗留的文物来构筑其生平和事迹。杭州名人纪念馆在2017年策划的"司徒雷登在1946"展览,为名人故居策划临时展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即通过一个"小切口"来作为临展选题,以文物构筑研究基础上的临时展览,实现名人故居的宣教职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1)

夏咏秋[8](2018)在《昨日重现——评纪录片《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是两所性质不同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的大学。北京大学:是一所国立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8年14期)

付强[9](2018)在《司徒雷登旧藏德师簋铭文真伪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泠印社2017年秋季拍卖会"中国历代青铜器专场"中有一件珍贵的拍品——德师盂,系民国时期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旧藏。青铜盂平唇口沿,深腹,近底内敛,下有高圈足外撇。颈部有高浮雕龙首,双角折卷,占整个头部一半。两目呈"臣"字形,嘴部简化。以龙首为中心,对称分布浮雕爬行龙纹,头部相对,上顶尖角,下有一小足。背部弓起,尾部岔分两向,其一前勾卷曲,另一蜿蜒至地复又内卷。腹部装饰百乳雷纹,亦称(本文来源于《大众考古》期刊2018年03期)

曹金祥,冯春英[10](2018)在《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司徒雷登因担任驻华大使而一度成为美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但作为燕京大学的创始人和校长,司徒雷登曾长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并以兴办教会教育为己任。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他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极力倡导燕京大学的中国化、世俗化和世界化改造,不仅成功铸造了燕京大学的辉煌,使之成为众多教会大学中的翘楚,而且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和中西文化交流。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是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司徒雷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泽东1949年在新华社发表的评论《别了,司徒雷登》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让司徒雷登几乎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人。而作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的形象也在一代代学生的脑海中被定了型。其实,《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一夜挥就的,并非完全针对司徒雷登,而是批评白宫的对华政策。可毛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司徒雷登论文参考文献

[1].徐焰.对司徒雷登必须说“别了”[N].解放军报.2019

[2].何慧媛.巧用舆论武器,发动宣传攻势——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成一评《别了,司徒雷登》[J].中国.2019

[3].马立天.司徒雷登的课程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尹涛,柴景枝.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司徒雷登使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贺宝善.我所知道的司徒雷登和傅泾波[J].江淮文史.2019

[6].王东梅.司徒雷登与他的中国助手傅泾波[J].党史纵横.2018

[7].陈杰.名人类临展策划的“小切口”——以“司徒雷登在1946”策展为例[C].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8].夏咏秋.昨日重现——评纪录片《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J].电视指南.2018

[9].付强.司徒雷登旧藏德师簋铭文真伪考辨[J].大众考古.2018

[10].曹金祥,冯春英.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J].大学教育科学.2018

标签:;  ;  ;  ;  ;  ;  ;  ;  ;  ;  

司徒雷登论文-徐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