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山梅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北山梅花,优良单株,主导因子
东北山梅花论文文献综述
陆斐,初艳,王丽娟[1](2017)在《东北山梅花优良单株选择的主导因子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吉林市松花湖39株东北山梅花为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树高、冠幅、地径等13个调查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定量综合评价,进而筛选出主导因子,其结果表明:树高、冠幅、地径、花朵密度、花序长度为5个起主导作用的因子,在进行优良单株选择时应作为优先选择因子。(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曹玲,司守霞,王庆成[2](2017)在《镉对东北枫和东北山梅花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土壤镉浓度处理:0、50、100mg·kg~(-1)和200mg·kg~(-1)(以风干土计)对东北枫(Acer mandshuricum)和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1年生苗生物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的土壤中生长70d后,随着土壤中镉处理浓度的增加,2树种的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qP均逐渐降低,qNP则逐渐上升;一个生长季结束后,2树种苗木生物量累积随镉浓度的增大均逐渐降低。不同镉浓度处理间东北枫的生物量和荧光参数变化幅度较大,相对而言,东北山梅花具有较强的抗镉污染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贾中鹏,柏景姗,南春松,黄利亚[3](2017)在《东北山梅花株间开花生物学特性的观测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磐石市江南林场施业区内生长的东北山梅花为对象,观测其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6年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为31 d,平均单株花期为27 d,平均盛花期为14 d;单花序着生小花4~19枚,以8~10枚者居多,单花序开放时间为12~14 d,单花开放时间为8~9 d;花白色纯正,散发淡雅花香。花期前≥10℃的有效积温为631℃,开花期间为586℃;开花期间共有雨天24 d。(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李后盾,张晶[4](2013)在《绿化树种东北山梅花育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山梅花的形态特征、育苗技术。2008~2009年,在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施业区内,进行了东北山梅花的采种、贮藏和播种育苗等栽培试验,并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为东北山梅花的苗木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3年06期)
尹长江,盛月芹,李晓峰,卢立国,陆斐[5](2013)在《低温对不同生境东北山梅花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对吉林市松花湖及温德河沿岸附近东北山梅花的生境及生长状况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了低温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在松花湖生态区的东北山梅花与温德河流域的东北山梅花相比,在遭遇低温灾害天气后的受害程度、营养与生殖生长方面均好于后者.(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陆斐,初艳,吕伟伟,柏景珊[6](2011)在《东北山梅花组培快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用东北山梅花实生幼苗、生长季茎段、休眠芽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增殖、生根、移栽等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山梅花以实生幼苗和休眠芽为适宜的外植体,启动培养基为MS+6-BA1.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05 mg/L,增殖率在4倍以上。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0.5 mg/L或1/2MS+IBA0.1~0.5 mg/L,一般14天左右生根,平均生根量5~6条,生根率达100%;用菜园土∶珍珠岩=1∶2的基质进行东北山梅花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4%。(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1年03期)
张秋华,李实[7](2011)在《东北山梅花繁殖方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北山梅花不同繁殖方式试验地统计、分析、比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东北山梅花最佳繁殖方式为扦插繁殖,为东北山梅花的规模化快速繁育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1年01期)
刘育清,张学武,王松志[8](2011)在《东北山梅花播种育苗》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 Rupr)又名太平花,属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原产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朝鲜、俄罗斯亦有分(本文来源于《特种经济动植物》期刊2011年02期)
盛继文,刘冬梅,李耀辉,李凤荣[9](2010)在《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抗炎活性。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抗炎活性。结果: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具有显着抗炎活性。结论:本实验结果将为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0年16期)
刘冬梅,盛继文,韩慧蓉,李少霞,吴学[10](2010)在《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及镇痛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含量,并初步研究总皂苷镇痛活性。方法:以人参皂苷Rb1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含量。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研究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镇痛活性。结果: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含量为1.54%;回归方程Y=1.891 4 X-0.003 9,r=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7%(n=5),RSD为1.78%。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能显着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或P<0.05)。结论: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具有显着的镇痛活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0年04期)
东北山梅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土壤镉浓度处理:0、50、100mg·kg~(-1)和200mg·kg~(-1)(以风干土计)对东北枫(Acer mandshuricum)和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1年生苗生物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浓度镉的土壤中生长70d后,随着土壤中镉处理浓度的增加,2树种的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qP均逐渐降低,qNP则逐渐上升;一个生长季结束后,2树种苗木生物量累积随镉浓度的增大均逐渐降低。不同镉浓度处理间东北枫的生物量和荧光参数变化幅度较大,相对而言,东北山梅花具有较强的抗镉污染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山梅花论文参考文献
[1].陆斐,初艳,王丽娟.东北山梅花优良单株选择的主导因子筛选[J].林业科技.2017
[2].曹玲,司守霞,王庆成.镉对东北枫和东北山梅花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
[3].贾中鹏,柏景姗,南春松,黄利亚.东北山梅花株间开花生物学特性的观测与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7
[4].李后盾,张晶.绿化树种东北山梅花育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3
[5].尹长江,盛月芹,李晓峰,卢立国,陆斐.低温对不同生境东北山梅花生长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陆斐,初艳,吕伟伟,柏景珊.东北山梅花组培快繁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1
[7].张秋华,李实.东北山梅花繁殖方式比较[J].中国林副特产.2011
[8].刘育清,张学武,王松志.东北山梅花播种育苗[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1
[9].盛继文,刘冬梅,李耀辉,李凤荣.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10].刘冬梅,盛继文,韩慧蓉,李少霞,吴学.东北山梅花根总皂苷的含量测定及镇痛活性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