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杨蓉

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杨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α稳定噪声,随机共振,时滞非对称双稳系统,平均信噪比增益

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文献综述

杨蓉[1](2015)在《复杂噪声环境下时滞非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随机共振(SR)的反常效应进行复杂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在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实际物理系统的对称性无法保证,而且系统中会存在时滞量,尽管时滞量很小,但会影响到整个受控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因此,系统的非对称性和时滞的影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α稳定分布相比高斯分布,能更大范围的描述噪声分布的特征。故为了利用SR解决实际系统中α稳定噪声背景下微弱信号检测的问题,本文以工程应用中自适应SR参数的合理选取为目的,从实际因素出发,将α稳定噪声与非对称时滞双稳SR系统相结合,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别以平均信噪比增益和误码率为衡量指标,主要研究了不同α稳定噪声环境下微弱正弦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激励的参数诱导SR现象。本文先将α稳定噪声与非对称双稳SR系统相结合,针对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的随机共振现象、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激励的随机共振现象分别进行了研究,探究了α稳定噪声特征指数α(0<α≤2)和对称参数β(-1≤β≤1)分别取不同值时,系统结构参数a、b、刻画双稳系统非对称性的偏度r以及α稳定噪声强度放大系数Q或D对非对称双稳系统共振输出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下还是在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作用下,通过调节a和b或者r.均可诱导随机共振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且有多个参数区间与之对应,这些区间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在研究噪声诱导的随机共振现象时发现,调节噪声强度放大系数也可使系统产生SR现象,且达到共振状态时D的区间也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随后,采用同样的方法,本文在α稳定噪声背景下,结合非对称时滞双稳系统SR现象,分别在乘性和加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下和加性α稳定噪声单独作用下,探究了 α稳定噪声特征指数α、对称参数β,系统参数α、b,系统非对称偏度r、时滞量τ和反馈强度ε、及乘性α稳定噪声放大系数D对共振输出效应的作用规律。在研究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环境时滞双稳SR现象时,SR效应随相关量变化所得结论与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驱动下的规律完全一致。最后,本文对非周期二进制信号驱动的参数诱导SR现象做了研究,探究α、β分别取不同值时,系统参数与SR输出效应(误码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关于参数o、b的诱导SR区间只有一个,且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平均误码率随r的变化曲线关于r=0对称,说明系统对称时,SR效应最好。上述结论有助于自适应调参SR系统中参数的合理选取,为实现α稳定噪声环境下微弱信号SR检测的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5-06-30)

赵欣,欧剑[2](2015)在《方波和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下的熵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非对称双值噪声、白噪声和方波共同作用下受限系统中的熵随机共振现象。在绝热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输出信噪比的表达式。分析表明,信噪比是非对称双值噪声的强度与非对称参数、白噪声强度,以及方波信号幅度的非单调函数。另外,信噪比随受限结构参数的变化而非单调变化。讨论了双值噪声的相关率对SNR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焦尚彬,杨蓉,张青,谢国[3](2015)在《α稳定噪声驱动的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弱周期信号激励的非对称双稳系统为模型,以信噪比增益为指标,首先针对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的随机共振现象展开了研究,然后针对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激励的随机共振现象进行了研究,探究了α稳定噪声特征指数α和对称参数β分别取不同值时,系统结构参数a,b,刻画双稳系统非对称性的偏度r以及α稳定噪声强度放大系数Q或D对非对称双稳系统共振输出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加性和乘性α稳定噪声共同作用下还是在单独加性α稳定噪声作用下,通过调节a和b或者r均可诱导随机共振,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且有多个参数区间与之对应,这些区间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在研究噪声诱导的随机共振现象时发现,调节噪声强度放大系数也可使系统产生随机共振现象,且达到共振状态时D的区间也不随α或β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结论为α稳定噪声环境下参数诱导随机共振中系统参数以及噪声诱导随机共振中噪声强度的合理选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国威,程庆华,徐大海[4](2014)在《关联噪声和周期信号驱动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稳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Liouville方程和诺维科夫原理,解出了关联噪声和周期信号共同驱动的非对称双稳系统的近似福克-普朗克方程,并求解了其稳态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乘性噪声强度D、加性噪声强度Q、噪声间关联系数λ,周期信号振幅A、频率Ω以及系统非对称参数r等对稳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噪声强度及其关联、周期信号振幅、系统非对称参数的改变均能引起稳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单峰结构和双峰结构之间的转换,即能够诱导非平衡相变产生;2)周期信号频率改变时,没有非平衡相变发生;3)当系统非对称参数为零时,稳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具有关于x=0的对称结构;当系统非对称参数不等于零时,其对称结构被破坏。(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国威,程庆华,徐大海,王淑平[5](2013)在《周期信号和关联噪声作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统计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关联噪声和周期信号共同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稳态性质和各阶矩。根据刘维方程、诺维科夫原理等方法,得到了系统相应的福克-普朗克方程,并计算了相应的稳态概率分布函数Pst(x)的表达式。定义R=D/Q(其中,D是乘性噪声强度,Q是加性噪声强度),分3种情况(R=1,R>1,R<1)讨论了周期信号振幅A和频率Ω对系统定态性质和各阶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叁维图呈现1条等高的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最上方;②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叁维图呈现1条左低右高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最下方;③当R<1时,Pst(x)随态变量x变化的叁维图呈现1条左低右高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且态变量的各阶矩均处于3种情况所对应的3条曲线的中间位置上。(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3年28期)

周登荣,郭锋,靳学明,鲁加国[6](2012)在《非对称双稳系统中乘性和加性噪声的随机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相关乘性和加性噪声的非对称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基于二态理论和绝热消去理论,得到了系统输出信噪比的解析表达式.发现信噪比是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的强度、乘性和加性噪声强度的比值,以及乘性和加性噪声的关联强度和相关时间的非单调函数.另外,输出信噪比随系统的非对称性参数的变化而非单调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赵燕[7](2012)在《非高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由乘性非高斯噪声和加性白噪声驱动的非对称双稳系统,发现两种噪声对于两个不同方向上的MFPT影响是相同的.乘性噪声强度D,加性噪声强度Q的增加都会提高粒子的逃逸率;非高斯噪声的自相关时间τ的增加会减小粒子的逃逸率.非高斯参数p随着噪声强度D的增加使得逃逸率先减小后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武娟,许勇,张慧清,王顺利[8](2012)在《非对称叁值噪声激励下一类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具有外部周期信号的线性系统在乘性非对称叁值噪声激励下呈现随机共振现象的情况.采用Shapiro-Loginov公式,计算出系统输出信号振幅的精确表达式.通过平面及叁维图示分析,系统观察出两类广义的随机共振现象.也就是系统在某些参数下,输出信号振幅随着叁值噪声强度及其非对称度的变化显现出非单调依赖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张静静,靳艳飞[9](2011)在《非高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与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乘性非高斯噪声和加性高斯白噪声共同激励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和随机共振问题.利用路径积分法和两态模型理论,推导出平均首次穿越时间和信噪比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势阱非对称性对两个不同方向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的影响是不同的.信噪比是加性噪声强度和势阱非对称性的非单调函数,系统出现了随机共振现象;信噪比是乘性噪声强度的单调函数,没有共振峰出现.这说明该系统中乘性噪声强度和加性噪声强度对信噪比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顾仁财,许勇,张慧清,孙中奎[10](2011)在《非高斯Lévy噪声驱动下的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相转移和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非高斯Lévy噪声激励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相转移和首次穿越问题.首先利用Grünwald-Letnikov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求解系统所对应的分数阶Fokker-Plank方程,得到了系统的稳态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分析了系统的非对称参数以及噪声强度和稳定性指标对稳态概率密度函数的影响,发现了非对称参数和稳定性指标的变化都能够诱导系统发生相转移.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得到了非对称参数、噪声强度和稳定性指标影响系统平均首次穿越时间的不同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在非对称双值噪声、白噪声和方波共同作用下受限系统中的熵随机共振现象。在绝热近似条件下,推导出了输出信噪比的表达式。分析表明,信噪比是非对称双值噪声的强度与非对称参数、白噪声强度,以及方波信号幅度的非单调函数。另外,信噪比随受限结构参数的变化而非单调变化。讨论了双值噪声的相关率对SNR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参考文献

[1].杨蓉.复杂噪声环境下时滞非对称双稳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5

[2].赵欣,欧剑.方波和非对称双值噪声作用下的熵随机共振研究[J].计量学报.2015

[3].焦尚彬,杨蓉,张青,谢国.α稳定噪声驱动的非对称双稳随机共振现象[J].物理学报.2015

[4].王国威,程庆华,徐大海.关联噪声和周期信号驱动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稳态分析[J].量子电子学报.2014

[5].王国威,程庆华,徐大海,王淑平.周期信号和关联噪声作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统计特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

[6].周登荣,郭锋,靳学明,鲁加国.非对称双稳系统中乘性和加性噪声的随机共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赵燕.非高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武娟,许勇,张慧清,王顺利.非对称叁值噪声激励下一类线性系统的随机共振现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张静静,靳艳飞.非高斯噪声驱动下非对称双稳系统的平均首次穿越时间与随机共振研究[J].物理学报.2011

[10].顾仁财,许勇,张慧清,孙中奎.非高斯Lévy噪声驱动下的非对称双稳系统的相转移和平均首次穿越时间[J].物理学报.2011

标签:;  ;  ;  ;  

非对称双值噪声论文-杨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