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一、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智[1](2021)在《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呼吸道过敏包括哮喘(Bronchial asthma,asthma)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目前临床上对两者的诊断和治疗是分别进行的且无根治方法。许多研究证实呼吸道过敏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存在联系,补充乳杆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影响与过敏相关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本文从呼吸道过敏共有的炎症-免疫机制出发筛选最具潜力的乳杆菌菌株,分析其调节肠道菌群、免疫应答和缓解炎症的作用及机制,并进行人群试验评价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的作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综合评价6种可食用乳杆菌对呼吸道炎症、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及代谢调节作用。6种乳杆菌均缓解呼吸道炎症,均降低Th2相关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而对Th1相关的免疫球蛋白没有提升作用,对Th17相关的炎症因子的作用存在差异。6种乳杆菌均改变β多样性,对α多样性无影响,上调的菌属对缓解呼吸道炎症具有保护作用,下调的菌属对缓解呼吸道炎症具有消极作用。罗伊氏乳杆菌在改善以上指标上表现出最好的效果,它特异性的调节了Lactobacillus和Enterococcus,富集了丙酮酸代谢通路,促进了肠道代谢产物SCFA的产生。这可能是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的原因。解析罗伊氏乳杆菌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免疫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作用机制。发现它调节肠道菌群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免疫的作用是菌株特异性的。其中,CCFM1072和CCFM1040显着降低呼吸道炎症评分,分别为50%和58%;降低呼吸道中Th2和Th17相关的炎症因子,而对血清中Th1相关的免疫反应均没有提升作用。CCFM1072的作用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一方面恢复总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促进具有合成SCFA能力的特定细菌的增长,进而提高Treg细胞的水平,以同时抑制Ig E介导的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最终实现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炎症;而CCFM1040机制并未通过这样的肠道菌群调节依赖机制。为探究CCFM1040的作用机制,首先评价了CCFM1040死菌的作用,发现死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免疫的作用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活菌相似。因此,确定CCFM1040细胞表面或者胞内的某些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过敏性呼吸道炎症的关键物质。进一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深入分析发现活/死菌富集了(p<0.01)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功能基因和代谢产物。推测促进色氨酸代谢是CCFM1040调节肠道菌群提升Treg反应的作用通路,吲哚胺2,3-双氧酶(IDO)可能是CCFM1040调节肠道菌群提升Treg反应的作用靶点。通过动物试验验证死/活菌均显着(p<0.01)促进小鼠结肠和血清中IDO的表达量,均提升了血清中的犬尿氨酸含量。说明CCFM1040的作用机制是菌体自身物质进入肠道中,调节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功能,刺激宿主细胞表达IDO,激活IDO-犬尿氨酸通路,进而提高Treg细胞的水平,以同时抑制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最终实现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最后评价了CCFM1040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成年受试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CCFM1040显着提高了哮喘受试者的症状控制水平,同时,显着降低了变应性鼻炎受试者打喷嚏和鼻漏的评分以及睡眠和非鼻、眼症状的评分。进一步分析CCFM1040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作用,发现CCFM1040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显着抑制了变形菌门和Intestinibacter目下的细菌生长;同时调节了肠道菌群碳水化合物、能量和脂类代谢、异种生物降解和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免疫系统中18条代谢通路。这些变化有助于CCFM1040同时改善变应性鼻炎成年受试者的症状。

魏子风[2](2021)在《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变应性鼻炎是属于上呼吸道的一种炎症性疾病,本质上表现为气道炎症。大量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多发生在支气管哮喘之前,表示变应性鼻炎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尽管上述临床现象已为人熟知,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如何演变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联系机制如何,目前尚不十分明确。NGF是一种能诱导神经细胞定向生长并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的多肽分子,在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NGF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灌洗液中NGF显着升高,而经鼻腔滴入抗NGF抗体能有效缓解大鼠鼻腔局部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性改变,同样,患者鼻粘膜组织与血清中NGF的表达亦有类似改变。以上说明NGF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拟在近年来我们对支气管哮喘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相关研究取得的工作基础上,以NGF调控哮喘嗜铬细胞冗余性为切入点,从嗜铬细胞发育、分化规律及其表型和功能转变入手,提出变应性鼻炎在NGF调控作用下的发生与发展的可能发生机制: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GF持续作用于不同分化阶段的嗜铬细胞可能逐渐降低其冗余性阈值,为最终突破糖皮质激素的抗冗余性效应,转化为交感神经元(倾向)做好铺垫,最终由内分泌表型向神经元表型转化,进而引起血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难以达到舒张气道的浓度而促使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该假说不仅补充和丰富了“一个气道,一种疾病”的神经-内分泌发病机制学说,还可能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目的:探讨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以OVA制剂鼻内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进行模型鉴定。2.分别予NGF、NGF高亲和力受体阻滞剂K252a干预变应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3.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NGF、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浓度等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4.电镜和光镜观察各组小鼠嗜铬细胞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超微结构变化。5.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嗜铬细胞苯基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特异性酶表达变化。6.免疫印迹法分别在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检测嗜铬细胞神经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囊泡素(SYN)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鼻粘膜组织无炎症细胞浸润,而AR小鼠鼻粘膜可见明显的嗜酸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样改变,NGF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也可见明显空泡变性样改变,细胞水肿,而K252a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空泡样变明显减轻,细胞水肿也不明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肺组织中NGF表达明显增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NGF表达增强。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NGF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K252a组血清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经处理后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皮质与髓质细胞排列规则,髓质细胞胞体较大,线粒体结构清晰,嗜铬颗粒分布均匀,核圆,核膜光滑清晰。AR模型组可见髓质嗜铬细胞核膜皱缩,分泌颗粒分布疏松,同时细胞内容物崩解,呈现凋亡改变。NGF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胞浆肿胀,线粒体水肿,同时有突起伸出。K252a干预组髓质嗜铬细胞间隙增宽,但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病变程度减轻。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NMT在模型组和NGF组中表达明显下调,而K252a处理后能够促进模型组中PNMT的表达。6.Western blot检测SYN在AR动物模型中的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R动物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模型组中显着高表达;与模型组相比,NGF干预后模型中SY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上调;但与模型组和模型组+NGF组相比,K252a干预后能显着抑制模型组中SYN的表达水平。表明SYN参与了AR的疾病进展,并且NGF能够上调AR模型中SYN的表达,而K252a能够抑制NGF的作用,显着抑制SYN的表达。结论:NGF诱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肾上腺髓质细胞表型和功能转化有关。

廖欣婷[3](2021)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相关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全面搜集所有有关中医药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日期均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肺脾气虚的变应性鼻炎患儿,试验组的干预措施采用中医健脾补肺益气法治疗(治疗途径不受限制)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安慰剂。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合适的检索策略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再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将检索的相关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中,排除重复文献。根据文献的题目与摘要,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获取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全文。阅读全文后再排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资料提取表,提取相关资料,包括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试验方法学特征。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对中医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鼻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血清IgE水平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随访后有效率以及随访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通过I2数值来评定纳入文献统计学异质性的等级。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并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若计算结果I2>50%,P<0.05,则提示研究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异质性,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二分类变量数据结果可通过合并相对危险度(RR)来分析效应量;连续性变量数据结果则根据纳入研究的结局评分标准采用均数差(MD),区间估计一律使用95%CI进行分析。当结局指标单位或测量方法不一致时,采用标准均数差(SMD)值进行效应量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总样本量为2184例;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西医治疗方案,试验组干预措施包含中药治疗、中医外治治疗、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试验组共有1148名患儿,对照组有1036名患儿。Meta分析显示:从肺脾气虚论治的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大于西药组(RR:1.14,95%CI=[1.09,1.19],Z=5.59,P<0.00001)。9 篇研究从鼻塞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塞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6,-0.13],Z=2.56,P=0.01);9 篇研究从喷嚏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喷嚏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6,95%CI=[-1.34,-0.39],Z=3.57,P=0.0004);9 篇研究从鼻痒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5,-0.13],Z=2.57,P=0.01);9 篇研究从流涕症状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流涕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4,95%CI=[-0.98,-0.09],Z=2.37,P=0.02);7篇研究从鼻部体征改善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1.30,0.27]);4篇研究从主要鼻部症状的总积分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64,95%CI=[-1.96,-1.33],Z=10.21,P<0.00001);4篇研究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的改变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在降低IgE水平方面相比西药治疗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86.98,95%CI=[-135.46,-38.50],Z=3.52,P=0.0004);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1,1.33],Z=2.14,P=0.03);2篇研究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价,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74,95%CI=[-6.50,1.01]);9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有效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28,1.61],Z=6.16,P<0.00001);5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后随访的复发率,中医治疗组的随访后复发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37,0.72],Z=3.89,P=0.0001)。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方法质量普遍低下,异质性较高,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报告偏倚风险较大。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改善鼻部症状和降低血清IgE水平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但在改善鼻部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医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在长期疗效方面比用西药治疗更有优势。中药治疗在改善流涕和鼻痒症状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塞和喷嚏症状及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西药治疗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优于中医外治法,但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在改善鼻部体征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有一定的疗效,然而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仍需在未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更规范化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证实。

赵羽芊[4](2021)在《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日趋严重,患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关于内蒙古全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较少,需要实施相关研究揭示内蒙古全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该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的现况研究,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招募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的6~18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网络问卷调查获得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依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区域,运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获得62668份调查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81份,调查问卷的合格率为99.87%。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比为男性50.23%和女性49.77%,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是12.14±3.03岁。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是17.54%,确诊患病率是9.45%,按照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变应性鼻炎标化自报患病率为18.20%(95%CI:17.86%-18.54%);标化确诊患病率为9.71%(95%CI:9.45%-9.97%)。分析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发现,居住环境一般或较差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居住环境优良的人群(自报AR:OR=1.90,95%CI:1.75-2.05;确诊AR:OR=1.93,95%CI:1.76-2.12)。居住在城镇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居住在农村的人群(自报AR:OR=1.49,95%CI:1.41-1.56;确诊AR:OR=1.73,95%CI:1.61-1.85)。以肉食为主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荤素搭配饮食类型的人群(自报AR:OR=1,48 95%CI:1.35-1.62;确诊AR:OR=1.53,95%CI:1.37-1.71)。存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变应性鼻炎的患病风险高于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自报AR:OR=3.93 95%CI:3.75-4.13;确诊AR:OR=4.13,95%CI:3.90-4.39)。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较高,变应性鼻炎的流行严峻。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一般或较差,居住在城市,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以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

田丽[5](2021)在《“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对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理论进行学术思想总结和理论探讨,论述该理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分析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尝试总结健康儿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并为“儿为虚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研方向和思路。3.通过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评价“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制定的儿童变应性鼻炎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初步验证“儿为虚寒”理论在岭南地区以外儿童人群的适用性。4.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为变应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小儿体质认识的古籍文献资料,梳理、总结“儿为虚寒”体质观的学术理论渊源、学术理论特点,通过与传统小儿体质认识进行对比,分析其创新性。2.以“许尤佳、儿为虚寒”为关键词、主题词,网络检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儿为虚寒”理论相关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汇总、梳理、分析,总结“儿为虚寒”理论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许师“儿为虚寒”理论的学术思想内涵。3.检索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纳入197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所有以健康儿童为调查对象的中医体质分布研究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基本特征、研究结果、方法学等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tata1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健康儿童人群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按年龄分段、性别、研究人群所在地域进行亚组分析,用Q检验来评价异质性,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4.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以2018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A采用中药颗粒剂口服,观察组B采用中药颗粒剂联合中医健康管理方案。观察周期为24周,每4周随访一次,并于入组时、第12周、第24周记录患儿鼻炎症状评分、中医日常表现积分等,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中,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为虚寒”体质观以内经“重阳”思想为根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与传统小儿体质理论并无矛盾。2.通过检索,共获得37篇“儿为虚寒”理论相关研究文献,包括理论综述、文献研究共18篇,临床研究19篇,实验研究1篇;研究内容包括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相关研究13篇,儿童体质及保育研究3篇,小儿脾胃疾病诊治7篇,其他小儿肺系疾病7篇,小儿肾系疾病4篇,涉及到疾病种类10种,取得了临床良好疗效,并进行了研究验证。3.纳入41篇文献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研究的系统评价,包括横断面研究24篇,病例对照研究15篇,队列研究2篇。发表类型主要为期刊文献(58.5%)和学位论文(41.5%),研究设计类型主要为横断面研究(58.5%),其次为病例对照研究(36.6%);2009年之后发表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研究地域以华南地域最多(29.3%);高校和医院是开展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的主体。方法学方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多直接使用王琦体质九分法标准或改良标准,并采用量表测评法为主进行儿童体质测量与判定,方法质量学评价总体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纳入26项研究进行健康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meta分析,包括16项横断面研究,9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为队列研究,涉及总样本量为15080例。结果显示:健康儿童人群中比例最高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占41%(30%-53%),其余根据比例高低依次为阴虚质(15.76%)、气虚质(14.18%)、阳盛质(11.13%)、痰湿质(9.61%)、特禀质(7.35%)、阳虚质(7.03%)等。年龄亚组分析结果:0-6岁年龄段儿童中气虚质(21.93%)、阳虚质(10.93%)、阳盛质(17.84%)的比例均分别高于7-14岁年龄段气虚质(6.83%)、阳虚质(2.75%)、阳盛质(3.4%)的比例,而7-14岁年龄段儿童中平和质的比例(52.34%)高于0-6岁年龄段平和质的比例(26.96%);地域亚组分析结果:南方平和质、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北方,阴虚质、气虚质、阳盛质、痰湿质的比例高于北方,南方湿热质的比例高于北方。方法质量学评价:16项横断面研究方法的质量学评价属于中等,存在一定偏倚风险。9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总体偏低,存在较高偏倚风险。4.临床研究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病例105例,其中对照组35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35例。研究中脱落8人,剔除9人,最终88例患儿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29例,观察A组31例,观察B组28例。三组患儿数据的人口学资料、试验分析资料基线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中医体质分布情况88例纳入患儿中,各体质类型分布人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平和质,其中以气虚质最多,其次为痰湿质、阳虚质。(2)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第12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示3组患儿12周时的鼻炎症状总评分及4项具体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12周与入组前前后差值)在症状总评分方面、每日擤鼻次数方面,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多重比较结果为观察组B、观察组A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第12周:组内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各项症状评分以及总评分方面,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鼻炎症状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鼻塞次数方面,观察组A在鼻炎症状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第12周前后差值)显示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与入组前: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连续喷嚏个数、鼻痒方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擤鼻次数、鼻塞及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观察组B的鼻炎症状总评分以及4项具体评分,与入组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4周与入组前后差值)显示观察组B在总评分、连续喷嚏个数、每日擤鼻次数、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评分、每日擤鼻次数方面与治疗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仅在鼻塞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变应性鼻炎总体疗效评价12周时,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时,观察组A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日常生理表现积分24周与入组前的组内比较显示:对照组在日常生理总积分、除精力以外其他11个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除皮肤以外11个具体评分方面,观察组B在日常生理积分总分以及全部12个具体评分方面,均较入组前提高,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与入组前的组间比较显示:3组患儿在日常生理总积分以及除舌苔以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的前后差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显示观察组B在总积分以及除舌苔外的11项具体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在总积分以及面色、排便、口气、患病情况方面优于观察组A(P<0.05)。(5)中医体质改善效果总评价中医体质改善结果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B与对照组、观察组A与对照组、观察组B与观察组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为虚寒”体质学说是许尤佳教授提出的关于小儿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的创新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已被应用于儿科各类疾病诊治、中医体质研究、儿童保健研究中,取得了显着临床效果,并得到了研究验证。2.健康儿童体质分布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早中期发展阶段,缺乏大样本、高质量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如何界定年龄阶段、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划分类型,中医儿童体质量表的编制,量表或调查问卷的制定及科学性评价等,目前都存在较大争议,是小儿体质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小儿体质研究仍亟需进一步发展。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是健康儿童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且随着年龄增长,健康儿童人群中气虚质、阳虚质、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下降,而平和质的比例则升高;健康儿童人群中阳盛质、阴虚质的比例南方要高于北方,而平和质、气虚质,则北方高于南方。但受原始文献研究质量及其他等因素所限,本次研究结果可能具有明显偏倚性,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健康儿童中医体质调查研究进一步验证。3.临床研究初步验证了以“儿为虚寒”体质观指导郑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其中以该理论指导建立的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在中药停止后,仍可一定程度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病情,减少复发,提高中药方案疗效的持续性。同时,该方案尚可有效调节改善患儿脾胃功能,继而改善体质,并可能通过体质的改善,最终达到减少疾病发作的目的,为构建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但由于样本量少等因素,部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张慧锋[6](2021)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外泌体IncRNAs表达谱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过敏原后,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鼻粘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这一过程是由Ig E介导的。近来研究表明,lnc RNA与多种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泌体在各种体液中存在广泛,其内部包含核酸、脂质、特异性蛋白等细胞间的信息分子,作为为细胞-细胞外和细胞-细胞间通讯的工具,不仅在机体免疫应答、凋亡等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也有其特殊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对变应性鼻炎(AR)组和对照组病例的血清外泌体lnc RNA进行差异分析,建立AR患者血清外泌体来源的lnc RNA特异性表达谱,寻找具有早期诊断和预后意义的特异lnc RNAs,从而为AR的预测、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新靶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0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各5例,全部10例患者无菌干燥试管采集外周血约8m L,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变应原点刺实验、血清特异性Ig E等。利用exo Easy Maxi Kit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并鉴定分离所得外泌体。随后进行测序建库,聚类分析,GO和KEGG用于分析差异表达的lnc RNAs可能的功能及意义。通过对mi RNA靶基因进行预测,进而鉴定和筛选与mi RNA结合的lnc RNA,并根据mi RNA靶基因的功能注释,阐明与之相互作用的lnc RNAs功能。结果:1.成功分离血清外泌体,透射电镜显示:分离的外泌体具有双层囊泡样结构,直径在30~150 nm之间。2.AR组及对照组血清中外泌体lnc RNA的表达差异:差异表达的lnc RNA共227个,其中105个基因上调,122个基因下调。3.GO分析结果:生物过程方面富集通路主要为: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正性调控、核转录的m RNA poly(A)尾部缩短、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细胞成分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器膜、核体、核小体线粒体膜间空间等,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端粒DNA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活性等方面。4.KEGG分析结果:lnc RNA高度富集于RNA转运、EB病毒感染相关信号通路、赖氨酸降解、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蛋白质输出、p53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麻疹感染相关信号通路等。5.基因互作:筛选出3个lnc RNAs:(ENST00000534349、ENST00000486571、NR_152735.1)作为后续研究的外泌体lnc RNA,其中,网络互作图显示,NR_152735.1与29个mi RNA相互作用,ENST00000486571与6个mi RNA相互作用,ENST00000534349与4个mi RNA相互作用。结论:1.本研究通过建立AR组与对照组病例血清外泌体来源的lnc RNA差异表谱,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差异表达的lnc RNAs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参与了AR发生发展过程。2.lnc RNA-mi RNA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出了ENST00000534349、ENST00000486571、NR_152735.1作为变应性鼻炎无创诊断及进一步机制探索的巨大潜力,有望进行进一步的机制通路的探索。

代文琼,张立红,任明,王卉,王亚娟,李丽华[7](2021)在《保儿宁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IL-17和IL-35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保儿宁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儿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儿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7、IL-35水平、鼻炎与哮喘症状评分。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17均降低,血清IL-35均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17低于对照组,血清IL-35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鼻炎与哮喘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与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保儿宁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儿,有助于改善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相关的症状,安全性良好。

王燕[8](2020)在《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近13年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回顾性分析及对变应性鼻炎家系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应性鼻炎病例对照组拷贝数变异分析,了解了本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探讨了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19年12月间5019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应原在13年间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第二部分:对1个新疆地区汉族家系(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2个正常样本)进行了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及拷贝数变异片段区域的基因功能寻找筛选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收集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696例,汉族对照528例,对其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AccucopyTM拷贝数检测技术对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分析13个候选基因拷贝数变异在病例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14种变应原在不同时间的分布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随年份不同而变化,但藜属在13年间基本处于本区变应原的首位。14种变应原总体阳性率分别是藜属48.2%、车前草33.2%、艾蒿33.1%、豚草32.7%、刺槐32.1%、梯牧草32%、粉螨31.5%、杨树30.3%、尘螨29.6%、蟑螂26.9%、猫上皮11.6%、特异青霉菌9.4%、狗上皮8.5%、交链孢霉7.7%;2)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男性2140例(42.6%),女性2879例(57.4%)。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交链孢霉、特异青霉、尘螨、粉螨、蟑螂、杨树、猫上皮的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狗上皮的阳性率在男性女性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年龄之间的比较,除狗上皮阳性率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外,其余13种: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在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民族间的比较,汉族3850例、维吾尔族694例、哈萨克族270例、回族113例、其他民族92例,交链孢霉、特异青霉、猫上皮、尘螨、粉螨、蟑螂阳性率在不同民族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蒿、藜属、豚草、车前草、梯牧草、刺槐、杨树、狗上皮在不同民族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通过对家系全基因组测序后,总共发现了1360个拷贝数变异,其中3个变应性鼻炎样本携带而2正常个体未携带,筛选出62个拷贝数变异,将测序质量低、结果不可靠;拷贝数变异片段范围内没有功能基因的以及拷贝数变异内基因与变应性鼻炎没有明确关系的剔除,最终得到与变应性鼻炎相关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第三部分: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的拷贝数在病例对照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MUC5AC在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第一部分:新疆地区变应原分布随时间不同在不断变化,主要变应原以草本类为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年龄、族别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同。第二部分:经过测序筛选共得到13个候选拷贝数变异,分别是8_1、8_2、9_1、9_2、ADAM8、CCL3L1、IL1RL1、MUC5B、MUC5AC、NME7、ORMDL3、SERPINA1_1、SERPINA1_2;第三部分:MUC5AC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变应性鼻炎存在相关性。同时CCL3L1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拷贝数范围是1-10。

王炎[9](2020)在《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为符合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诊断标准的86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苍芪止鼽汤,对照组患儿给予氯雷他定片,详细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史、过敏史等)、观察指标(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等)的症状积分等情况。根据年龄的不同而调整药物剂量,服药两疗程后,观察患儿发作的症状、病性、病势及次数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并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两组间、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统计学结论。结果由于对照组的3名患儿和治疗组的1名患儿,不能配合,依存性差而中断治疗,共脱落病例4例,故入治疗组患儿42例,入对照组40例。通过为期两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5%,并且P<0.05,表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总积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总积分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苍芪止鼽汤和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均有效果。在改善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症状、病性、病势及次数上,P<0.05,苍芪止鼽汤的效果要更优于氯雷他定片。在改善喷嚏、流清涕、鼻痒等方面,组内对比是(治疗前后)皆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药物对改善症状都有效果,组间比较时,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即使用苍芪止鼽汤的治疗效果更优。综上: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上,苍芪止鼽汤在改善症状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的效果比氯雷他定片更好。结论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疗效显着。

施乐,吴建萍,王树霞,陈伟斌[10](2020)在《“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asthma)等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18年亚太地区哮喘和鼻炎调查发现,有45%的哮喘患者存在变应性鼻炎,37%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哮喘,两种疾病的控制并不乐观[1]。而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也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2]。变应性鼻炎和哮

二、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呼吸道过敏概述
        1.1.1 呼吸道过敏流行病学概述
        1.1.2 呼吸道过敏发病机制
        1.1.3 呼吸道过敏防治措施
    1.2 肠道菌群与呼吸道过敏
        1.2.1 肠道菌群稳态
        1.2.2 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1.2.3 呼吸道过敏的肠道菌群特征
    1.3 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的潜力
        1.3.1 乳杆菌抗过敏及减轻炎症反应
        1.3.2 乳杆菌改善免疫应答
        1.3.3 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
    1.4 论文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与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间关系分析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2.3 实验方法
        2.3.1 乳杆菌的培养和菌悬液的制备
        2.3.2 动物实验设计
        2.3.3 小鼠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2.3.4 小鼠血液中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2.3.5 小鼠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因子含量测定
        2.3.6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DNA提取和扩增序列
        2.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3.8 小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2.3.9 数据统计及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杆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效果评价
        2.4.2 乳杆菌抑制血液中呼吸道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效果评价
        2.4.3 乳杆菌抑制肺部呼吸道过敏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效果评价
        2.4.4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总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4.5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属水平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4.6 乳杆菌调节的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炎症-免疫指标的关联
        2.4.7 乳杆菌对过敏性炎症小鼠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罗伊氏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机制探讨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3.3 实验方法
        3.3.1 罗伊氏乳杆菌菌液的制备
        3.3.2 动物实验方案
        3.3.3 小鼠肺组织中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3.3.4 小鼠肺组织组胺含量测定
        3.3.5 小鼠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因子含量测定
        3.3.6 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3.3.7 小鼠脾脏中Treg细胞的测定
        3.3.8 小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
        3.3.9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与基因组提取
        3.3.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11 数据统计及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罗伊氏乳杆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
        3.4.2 罗伊氏乳杆菌抑制呼吸道过敏相关免疫反应的作用
        3.4.3 罗伊氏乳杆菌对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和脾脏中Treg细胞的作用
        3.4.4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过敏性炎症小鼠总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3.4.5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过敏性炎症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
        3.4.6 CCFM1072和CCFM1040 肠道菌群调节与免疫调节间相关性分析
        3.4.7 CCFM1072和CCFM1040 对肠道菌群功能的调节作用
        3.4.8 罗伊氏乳杆菌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机制的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调节肠道菌群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机制探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实验动物及饲料
    4.3 实验方法
        4.3.1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死/活菌菌液的制备
        4.3.2 动物实验方案
        4.3.3 小鼠过敏性炎症病理评估
        4.3.4 小鼠呼吸道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
        4.3.5 小鼠肺组织组胺含量测定
        4.3.6 小鼠Treg细胞测定
        4.3.7 小鼠粪便样品采集
        4.3.8 小鼠肠道菌群非靶向代谢组测定
        4.3.9 小鼠IDO、色氨酸和犬尿氨酸含量测定
        4.3.10 数据统计及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CCFM1040 死菌降低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作用
        4.4.2 CCFM1040 死菌抑制呼吸道中Th2和Th17 型免疫反应的作用
        4.4.3 CCFM1040 死菌对血液中过敏相关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4.4.4 CCFM1040 死菌对脾脏中Treg细胞的作用
        4.4.5 CCFM1040 死菌对呼吸道中IL-10 的作用
        4.4.6 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肠道特定细菌的调节作用
        4.4.7 宏基因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通路的作用
        4.4.8 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揭示CCFM1040 对小鼠肠道菌群代谢物的作用
        4.4.9 CCFM1040 缓解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机制的探讨
        4.4.10 CCFM1040对IDO的作用
        4.4.11 CCFM1040 对色氨酸代谢产生犬尿氨酸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罗伊氏乳杆菌CCFM1040 对呼吸道过敏人群的缓解效果评价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设计
        5.3.2 诊断标准
        5.3.3 受试者招募
        5.3.4 受试者基础特征测定
        5.3.5 实验分组
        5.3.6 CCFM1040 干预方案
        5.3.7 CCFM1040 缓解作用评价
        5.3.8 受试者粪便样品采集与基因组提取
        5.3.9 生物信息学分析
        5.3.10 数据统计及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受试者基础特征
        5.4.2 CCFM1040 对哮喘受试者症状的作用
        5.4.3 CCFM1040 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症状的作用
        5.4.4 CCFM1040 对变应性鼻炎受试者生活质量作用
        5.4.5 CCFM1040 调节变应性鼻炎受试者总体肠道菌群
        5.4.6 CCFM1040 改变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
        5.4.7 CCFM1040 调节变应性鼻炎受试者肠道菌群基因功能组成
        5.4.8 CCFM1040 干预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附录Ⅱ
附录Ⅲ

(2)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和来源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1.4 主要试剂及相关液体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动物造模及药物干预
        2.2.3 荧光定量PCR实验
        2.2.4 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2.5 免疫组化检测
        2.2.6 免疫荧光实验
        2.2.7 HE染色
        2.2.8 透射电镜观察嗜铬细胞
        2.2.9 ELISA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两组小鼠症状观察结果
    3.2 HE染色示各组小鼠鼻粘膜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的变化
    3.3 光镜下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NGF表达
    3.4 电镜下各组小鼠肾上腺髓质细胞病理学变化
    3.5 NGF干预抑制变应性鼻炎中PNMT的表达
    3.6 NGF干预促进变应性鼻炎中SYN的表达
    3.7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表达变化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1. 变应性鼻炎的古代文献研究
        2. 现代中医对鼻鼽的认识
        3. 鼻鼽的中医外治法
    综述二 现代医学关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流行病学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诊断
        5. 合并症
        6.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数据提取
        5. 数据文献质量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文献筛选的流程图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
        4. 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的Meta分析
    讨论分析
        1. 研究的结论
        2.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分析
        3. 纳入研究的发表性偏倚分析
        4. 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分析
        5. 从肺脾气虚论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
        6. 从肺脾气虚论治小儿鼻鼽的理论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与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调查问卷内容
    2.4 变量定义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3.2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3.3 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现状
    4.2 变应性鼻炎流行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调查问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探索
    1.1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内涵
        1.1.1 “儿为虚寒”为生理特点,非病理“虚寒”之证
        1.1.2 小儿体质的基础特征为“气虚质”
        1.1.3 重视“脾胃之气”,时刻以顾护脾胃之气为首要
        1.1.4 “儿为虚寒”体质观与传统小儿体质学说并无矛盾
    1.2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背景
        1.2.1 基于岭南地区儿童体质特点
        1.2.2 针对现代社会育儿、医疗时弊提出
    1.3 “儿为虚寒”体质观的理论溯源
        1.3.1 “儿为虚寒”创新理论的根基---内经“重阳”思想
        1.3.2 “儿为虚寒”理论是对小儿体质传统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1.3.3 “儿为虚寒”理论是岭南小儿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章 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体质观的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2.1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检索结果
    2.2 “儿为虚寒”体质观临床应用文献分析与讨论
        2.2.1 建立“儿为虚寒”理论指导的小儿体质保健方案
        2.2.2 将“儿为虚寒”理论与现代小儿体质研究结合
        2.2.3 “儿为虚寒”体质观贯穿小儿常见疾病“理法方药”始终
    2.3 小结
第三章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3.1 小儿中医体质特点现代研究综述
        3.1.1 体质可分---小儿体质分类研究
        3.1.2 体病相关---小儿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3.1.3 体质可调---小儿体质干预研究
    3.2 健康儿童中医体质分布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3.2.1 资料与方法
        3.2.2 研究结果
        3.2.3 讨论
    3.3 现代小儿体质学研究对“儿为虚寒”体质理论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4.1 研究对象
        4.1.1 病例来源
        4.1.2 临床研究标准
    4.2 研究方案
        4.2.1 方案设计
        4.2.2 样本含量估算
        4.2.3 治疗方案
        4.2.4 观察指标
        4.2.5 随访
        4.2.6 质量控制方法
        4.2.7 技术路线图
        4.2.8 伦理学信息
    4.3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一般情况
        4.4.2 脱落、剔除情况
        4.4.3 基线资料
        4.4.4 临床疗效比较
    4.5 讨论
        4.5.1 “儿为虚寒”理论指导小儿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理论基础
        4.5.2 小儿变应性鼻炎中医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依据
        4.5.3 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6)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外泌体IncRNAs表达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1.变应性鼻炎(AR)
        1.1 AR的流行病学特征
        1.2 AR定义、诊断标准、分类
        1.3 AR发病机制
        1.4 AR与其他疾病
        1.5 AR的治疗
    2.外泌体和lncRNA
        2.1 外泌体的定义
        2.2 外泌体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2.3 lnc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 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试剂与设备
    3.实验方法及步骤
        3.1 样本收集
        3.2 外泌体提取
        3.3 外泌体鉴定—投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
        3.4 外泌体总RNA提取
        3.5 外泌体lnc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三 结果
    1.透射电镜下外泌体形态
    2.反应转录本表达量的质量控制
    3.AR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外泌体lncRNA差异表达及功能探究
        3.1 外泌体差异表达的lncRNA统计
        3.2 外泌体差异lncRNA火山图
        3.3 外泌体差异lncRNA聚类分析
        3.4 GO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
        3.5 差异基因的lncRNA-mi RNA互作图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缩略词表

(7)保儿宁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IL-17和IL-35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和结果
        1.2.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
    2.2 两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治疗前后鼻炎与哮喘症状评分比较
    2.3 两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8)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50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皮肤点刺试验)
        1.3 技术路线图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筛选致变应性鼻炎的拷贝数变异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13个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新疆地区汉族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图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
    1.2 遗传学
    1.3 肺功能
2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相互关系的传统医学观点
    2.1 生理互根互用
    2.2 病因病机同源
3 辨证施治
    3.1 急性期
        3.1.1 风寒外束
        3.1.2 痰热闭阻
        3.1.3 气虚外感
    3.2 缓解期
        3.2.1 肺脾两虚
        3.2.2 脾肾阳虚
        3.2.3 肺脾肾三脏皆虚
4 “肺鼻同治”法的治疗作用
    4.1 减少发作次数,减轻症状
    4.2 调节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减轻气道炎症
    4.3 改善肺功能,延长疾病缓解期
    4.4 改善体质,减少再发作
5 总 结

四、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乳杆菌对呼吸道过敏缓解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凌智. 江南大学, 2021(01)
  • [2]NGF调控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D]. 魏子风. 南昌大学, 2021(01)
  • [3]儿童变应性鼻炎从肺脾气虚论治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廖欣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内蒙古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 赵羽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5]“儿为虚寒”理论探索及其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 田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外泌体IncRNAs表达谱的研究[D]. 张慧锋.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保儿宁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IL-17和IL-35水平的影响[J]. 代文琼,张立红,任明,王卉,王亚娟,李丽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7)
  • [8]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变应原谱及相关拷贝数变异分析[D]. 王燕.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9]苍芪止鼽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虚感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炎.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肺鼻同治”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研究进展[J]. 施乐,吴建萍,王树霞,陈伟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7)

标签:;  ;  ;  ;  ;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