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防误系统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平[1](2020)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靠持续的电能供应是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防误装置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功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发电厂、变电站建设和改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根据统计数据证实,随着防误装置的推广应用,电气误操作事故大大减少,为电力系统电能可靠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现有的主流防误操作装置、微机五防系统,存在防误闭锁不完善等问题。如:无法实时传输遥控操作的设备状态,无法采集敞开式设备的间隔网门、接地线状态等设备状态,防误闭锁的实时性不能保证,无法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防误闭锁等;离线型防误系统不能实时检测设备状态,采用电脑钥匙开锁,影响操作时间;在线型防误装置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改造成本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保证可靠的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本文在总结国内防误操作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微机防误操作系统的问题与不足,设计开发了一套实时在线五防系统。本系统采用多层次防误闭锁体系结构,具备电气操作全过程实时防误闭锁功能。它能实时获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位置状态信息,整个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完成,不用使用电脑钥匙,避免了“走空程”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设备位置“双确认”技术,设备操作后位置状态确认由系统自动完成,不仅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大大缩短了运维人员倒闸操作时间。在线式五防系统防误闭锁更加全面,逻辑更加严密,判据更加可靠,从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来看,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应用会使运维人员因电气误操作而生伤亡的概率、电网发生大面积停运的概率和设备损坏的概率均大大降低。本文基于在线式五防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现状,按照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要求,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可实现实时监控的五防系统。通过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现有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系统改造的需求,对在线式五防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该系统采用IEC61850国际通信标准,实现了各层设备间五防闭锁信息传递,变电站现场配套引入新型的智能接地桩、专用锁具和智能终端等设备,使设备状态实时反馈至本系统。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进行五防系统的实施,文中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应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后,通过对比系统功能、稳定性和操作时间等,分析了本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双琦[2](2020)在《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在如今规模巨大的电力系统中为上亿个客户提供电能,在发、输、配电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愈加严格的电能质量要求下,配网管理和运行水平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配电网中,环网柜以其简单可靠的特点在城市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对环网柜执行正常倒闸操作或检修任务时容易发生误操作情况,对电网的运行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危及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重点解决配网操作中“有电合地刀”、“有接地设备在合位送电”误操作问题,有效防止了配网环网柜操作中的恶劣事故,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防误闭锁系统的结构组成,通过将配网防误操作与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对比,提出适应于配网的防误闭锁系统流程;其中,对无线自组网技术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经过比较,选择不受固有结构限制的混合式无线自组网网络结构,并提出了防误闭锁系统中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线自组网结构优化策略,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通信延时,提高了无线通信的实时性。其次,研究了防误闭锁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专家系统,实现了远程调试的简便性及控制的准确性;该专家系统通过路由节点的无线连接构成一种网络结构,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配网结构;设计了环网柜闭锁逻辑并建立了规则库,实现大多数设备的适用、规则表达式的准确性及可读性。最后,建立了包括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的防误闭锁系统架构,并在各个层级实现了防误技术;设计了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现场应用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解决了传统防误闭锁系统实时性无法保证的问题,最终形成整个电网设备实时互通的防误信息数据,快速传递闭锁信息。从根本上解决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实现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李宽宏[3](2020)在《变电站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实现方案》文中研究说明在现有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非电量方式采集二次设备状态,扩展二次设备模型,提出二次设备防误规则,建立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防误逻辑。设计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二次设备防误算法,实现一、二次设备操作防误闭锁功能。建立二次设备检修断面,通过操作票与上锁、挂牌配合的方式,进行安全隔离措施的布防与检修操作过程防控,实现检修作业全过程安全自动管控。现场实践表明,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提升了一、二次设备操作防误水平和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保障电网设备操作的安全性。
黄双,郑涵,窦壮,敖榜[4](2020)在《电网调度运行的智能防误技术应用》文中指出分析智能防误技术的构成,包含申请服务器、系统服务器、调度员工作站。阐述电网调度运行智能防误技术在电气装置防误操作,在操作票的应用。
王晓祥[5](2020)在《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是指遵循自动化系统下达的操作命令,根据预先规定的操作逻辑并在五防闭锁规则校核通过的前提下,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完成运行、热备用、冷备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的一种操作模式。顺控操作将传统的操作票转变成任务票,实现操作单键启动、自动校核、顺序完成,缩短人工停、送电时间,大幅提高操作效率;同时操作过程无需或极少需要人工干预,有效规避人为误操作风险,降低人身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倒闸操作的安全性。顺控操作是智能变电站的一项高级应用,是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智能变电站顺序控制技术导则》为依据,依托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探讨顺控操作模式的安全、可靠构建以及规范、高效实施,以期将顺控操作推向更大的应用市场,从而达到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提高倒闸操作效率的目的。本文第一章介绍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阐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具体讨论如何构建顺控操作模式,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构建软件系统,主要是操作票系统和防误系统的构建;第二部分是改造硬件设施,这其中就包括调度端、运维班端、变电站端的“三端”改造。本章深入剖析当前顺控操作不能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无法满足电力《安规》刀闸设备操作后是否到位的非同源“双确认”技术要求,并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加装传感器方法加以解决。第三章从变电运维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变电运维生产尤其是倒闸操作工作实际,提出顺控操作的安全实施要求,旨在将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加以规范和高效的运用,最大程度发挥其安全、高效的优势,为其推广提供管理方面的思路。并根据工程实际,以一座110kV在运变电站为改造蓝本进行具体说明,为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顺控操作改造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改造方案,以期为其他在运变电站顺控操作改造提供参考。第四章对全文做出了总结并提出期望。
陶乾[6](2020)在《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智能变电站正在投入运行,原有的常规变电站也在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变电站数量的激增,使变电运维人员承担的操作、巡视工作强度也在增加。传统的人工操作和人工巡视已难以满足变电运维工作的要求,急需一种新的手段或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智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变电站实施并应用了许多与传统变电站不同的运维技术,如顺控操作技术、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降低变电站运维成本和运维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智能站提供了更新颖有效的技术检测方法,而且全方面保证了智能站的安全。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现阶段泰安地区智能变电站的巡视和操作模式进行介绍。然后利用220kV红庙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实例,对机器人巡检系统组成、功能、改进进行深入介绍,讨论其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利用11OkV南湖变电站顺序控制操作技术实例,介绍了顺序控制操作技术的实现手段、技术要求、改进提升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对这两项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果分析,证明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则通过其直观性和及时性,而顺控操作技术可以提高倒闸操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降低了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两项新技术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变电运维工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具有推广价值,符合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将极大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我们对智能变电站开展研究,学习应用智能新技术,总结智能变电站运维典型经验,对智能变电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周颖佑[7](2020)在《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中有很多电气设备,当前变电站事故形势处于频发状态,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为避免很多严重故障产生,现阶段国内的电力系统变电站基本都采取了微机五防等形式的保护系统。不过在变电站的运行期间,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监控系统不能有效实时获取到操作票的执行状态以及作业期间无法实时监控相关的电力设备设施等位置数据。为避免出现在执行倒闸动作期间会出现漏项,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大大降低,并且作业人员也会由于复杂的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作业压力。因此,需要研究和设计一款高性能的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五防系统。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建设进程也被快速推进,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变电站逐渐被投入到了实际的应用中,并且技术不断升级和优化。本文内容对于现阶段电力系统变电站的防误闭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研究了实时五防的运行机理和主要特点,设计了一个电力系统变电站的在线式五防系统。该设计的系统是按照无线通讯技术,其可以:1)将临时接地线挂接位置信息、拆除动作信息、在库存储信息、离库信息,实时精确采集,可靠的供给运维人员及调控人员,准确掌握现场地线使用情况,同时也可将地线实时状态上送至智能防误主机,作为主设备操作的防误判断条件,可避免因地线数据出现错误、由于数据遗漏形成的安全缺陷,能够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以及安全的运行;2)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接收操作票中的步骤是否执行的信息,避免运行人员在操作工程中经常性的回到主控室回传电脑钥匙的操作信息,提高运行人员倒闸操作效率。
王永明[8](2020)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二次设备防误技术》文中提出针对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模式缺少二次设备操作防误技术手段问题,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防误主子站协同的二次设备防误技术。通过扩展基于IEC 104通信规约的二次设备防误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建立调控与防误图模一体化,实现防误主子站的防误信息源端维护和逻辑一致性互校核。文中提出二次设备防误规则,建立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站与站之间的防误逻辑,设计基于专家知识库的二次设备防误算法,实现一、二次设备远方操作的防误闭锁功能。现场实践表明,二次设备防误技术可提升设备状态感知能力和远方误操作风险管控能力,保障电网设备远方操作的安全性。
吴雨[9](2020)在《智能电网防误操作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误操作事件,暴露出智能电网操作系统在安全防误方面的缺失。主要从智能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和监控中心防误操作系统两个层面,叙述当前在防止人为误操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各层面防误系统所采用的防误策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防止误操作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张鑫[10](2020)在《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快慢的标志,如今世界上已经有上百所城市拥有地铁。作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地铁拥有节约能源,减少土地利用率,交通干扰少等一系列优势,然而由于乘载量的上升,地铁的安全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其供电运行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可靠,都成为人们心中的未知数。各个地铁公司也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设计方针,将供电运行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因此设计相应配套的供电安全管理系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课题。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地铁供电系统,结合目前地铁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高压供电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分析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对供电系统的影响因素。其次分析轨道交通中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供电安全方面的防护性不高,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缺乏整体性在线防误,并且人为操作所带来的监管不确定性和风险防范上的缺失,为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蒙上了隐患。根据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结合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系统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可靠的、安全的供电安全管理系统。最后研究并开发应用于兰州地铁的供电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包括防误闭锁、接触网可视化接地、操作票、工作票和巡检在内的五个子系统。其中防误闭锁操作子系统从技术上采取可靠手段,在权限管理、模拟操作预演、逻辑判断、设备强制闭锁等方面对电气设备操作进行全面的、完善的防误管理;接触网可视化接地子系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票子系统将人工填写纸质操作票模式转换为开票过程电子化、流程管理网络化的模式,并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电气操作票统一集中管理;工作票子系统根据轨道交通供电运行管理工作票处理流程,使得工作票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完成开票、签发、接收、许可、执行、终结等信息流转,具备工作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工作票管理电子化;巡检子系统规范巡检标准,量化设备巡检过程,辅助巡检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巡检工作,保障巡检到位,使巡检制度的落实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提高巡检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协助管理人员对巡检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完善的供电运行安全系统,完成对地铁安全运行与维修实时监控,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维护的效率。
二、智能防误系统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防误系统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技术基础 |
2.1 在线式五防系统基本功能 |
2.2 在线式五防系统原理及特征 |
2.3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通信 |
2.4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关键技术 |
2.5 在线式五防系统故障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
3.1 南京路220kV变电站概述 |
3.2 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问题及功能需求分析 |
3.3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分析 |
4.1 在线式五防系统站控层应用分析 |
4.2 在线式五防系统间隔层应用分析 |
4.3 在线式五防系统过程层应用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 |
5.1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步骤 |
5.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
5.3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效果 |
5.4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
5.5 在线式五防系统取得效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及国外研究的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防误闭锁系统及无线自组网技术研究 |
2.1 防误闭锁系统 |
2.1.1 防误闭锁系统结构组成 |
2.1.2 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工作流程 |
2.2 无线自组网技术 |
2.2.1 无线通信技术原理与特点 |
2.2.2 无线通信技术类型 |
2.2.3 无线自组网网络结构 |
2.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线自组网的网络结构优化 |
2.3.1 蚁群算法简介 |
2.3.2 改进的蚁群算法 |
2.3.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线自组网优化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 环网柜防误闭锁专家系统的研究 |
3.1 防误闭锁专家系统概述 |
3.1.1 防误闭锁专家系统原理 |
3.1.2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CLIPS |
3.2 防误闭锁专家系统设计 |
3.2.1 防误闭锁专家系统研究 |
3.2.2 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专家系统设计 |
3.2.3 环网柜闭锁逻辑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无线自组网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设计 |
4.1 防误闭锁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4.1.1 站控层的防误技术实现 |
4.1.2 间隔层的防误技术实现 |
4.1.3 过程层的防误技术实现 |
4.2 防误系统软件架构 |
4.3 防误闭锁系统现场应用案例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变电站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实现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二次设备防误基本原理 |
1.1 二次设备防误实现思路 |
1.2 二次设备状态要求 |
1.3 二次设备防误逻辑 |
2 总体架构 |
3 二次设备防误关键技术 |
3.1 二次设备建模 |
3.1.1 二次设备数据模型的建立 |
3.1.2 二次设备图形模型自动生成 |
3.2 二次设备状态采集 |
3.3 二次设备防误校核 |
3.3.1 二次设备防误算法 |
3.3.2 运行方式变化下的自适应防误逻辑调整 |
3.4 检修隔离技术 |
4 工程应用 |
4.1 二次设备防误校核 |
4.1.1 二次约束一次校核 |
4.1.2 二次约束二次校核 |
4.1.3 导航式二次设备操作防误 |
4.2 检修作业状态断面交接 |
5 结语 |
附录A |
(4)电网调度运行的智能防误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防误系统的结构 |
1.1 检修申请服务器 |
1.2 系统服务器 |
1.3 调度员工作站 |
2 智能防误技术的功能 |
3 应用分析 |
3.1 在电气装置防误操作中的应用 |
3.2 在操作票中的应用 |
4 结语 |
(5)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顺控操作模式概述 |
1.1.1 顺控操作的概念 |
1.1.2 顺控操作对设备要求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的构建 |
2.1 构建的基础 |
2.2 软件系统构建 |
2.2.1 构建操作票系统 |
2.2.2 构建防误操作系统 |
2.3 硬件设施改造 |
2.3.1 改造目标 |
2.3.2 改造原则 |
2.3.3 改造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的实施 |
3.1 顺控实施安全要求 |
3.1.1 运行要求 |
3.1.2 维护要求 |
3.1.3 操作要求 |
3.2 工程实例 |
3.2.1 基本情况 |
3.2.2 改造内容 |
3.2.3 改造方案 |
3.2.4 施工方案 |
3.3 实施成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附录1 顺控操作票 |
附录2 防误闭锁逻辑库 |
引文出处及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的操作和巡视 |
2.1 概述 |
2.2 设备巡视 |
2.3 倒闸操作 |
第三章 智能机器人巡检在220kV红庙变电站的应用 |
3.1 220kV红庙变电站简介 |
3.2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组成 |
3.2.1 概述 |
3.2.2 智能巡检机器人 |
3.2.3 充电室 |
3.2.4 辅助设备 |
3.2.5 下位机 |
3.2.6 上位机 |
3.3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功能 |
3.3.1 红外测温 |
3.3.2 设备状态及表计识别 |
3.3.3 数据分析 |
3.4 智能机器人图像增强原理 |
3.5 智能机器人图像增强的改进 |
3.5.1 基于分层处理的图像增强算法 |
3.5.2 双边滤波器 |
3.5.3 基本层图像处理 |
3.5.4 细节层图像处理 |
3.6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不足 |
第四章 顺序控制操作在110kV南湖变电站的应用 |
4.1 110kV南湖变电站简介 |
4.2 顺序控制操作的实现 |
4.2.1 IEC 61850标准 |
4.2.2 顺序控制操作服务器方案 |
4.3 顺序控制操作的技术要求 |
4.3.1 顺序控制操作对一次设备的技术要求 |
4.3.2 顺序控制操作对二次设备的技术要求 |
4.3.3 顺序控制操作对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
4.3.4 顺序控制操作对操作软件的技术要求 |
4.4 顺序控制操作的防误闭锁 |
4.4.1 智能变电站的防误闭锁 |
4.4.2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间隔层的异同 |
4.5 顺序控制操作方案 |
4.6 顺序控制操作方案的改进 |
4.6.1 防误系统的改进 |
4.6.2 断路器双确认的改进 |
4.6.3 隔离开关双确认的改进 |
4.7 顺序控制操作的不足 |
第五章 运维关键技术的应用成果 |
5.1 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的应用成果 |
5.1.1 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在220kV红庙变电站的实践情况 |
5.1.2 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的效益分析 |
5.1.3 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的效果分析 |
5.2 顺序控制技术的应用成果 |
5.2.1 顺序控制技术在110kV南湖变电站的实践情况 |
5.2.2 顺序控制技术的效益分析 |
5.2.3 顺序控制技术的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在线五防系统分析 |
2.1 五防实现原理 |
2.2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必要性 |
2.3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可行性 |
2.4 在线式五防原理 |
2.4.1 在线式五防结构原理 |
2.4.2 在线式五防闭锁回路原理 |
2.5 在线五防系统特点 |
2.5.1 实时化的信息传送 |
2.5.2 一体化的监控检测策略 |
2.6 在线五防系统通信技术应用 |
2.6.1 标准化的扩展端口 |
2.6.2 在线式五防通信标准确定与筛选 |
2.6.3 MMS机制 |
2.6.4 GOOSE机制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ZigBee在线式五防应用分析 |
3.1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
3.1.1 网络拓扑灵活、基础架构简单、技术相对成熟 |
3.1.2 无线通信频段免许可 |
3.1.3 可靠性 |
3.1.4 实时性 |
3.1.5 数据安全 |
3.2 接地线实时监测防误管理系统 |
3.2.1 系统构造 |
3.2.2 系统组成 |
3.2.3 系统原理 |
3.2.4 系统功能 |
3.3 FY3000LY型无线钥匙在线五防系统 |
3.3.1 系统结构 |
3.3.2 系统工作原理 |
3.3.3 实时五防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00kV东莞站在线式五防技术应用分析 |
4.1 系统安装与调试 |
4.1.1 设备、材料准备 |
4.1.2 软件配置 |
4.1.3 系统部署 |
4.1.4 网络覆盖 |
4.1.5 地线柜库位识别装置安装 |
4.1.6 地线接地改造 |
4.2 在线五防系统处理流程图 |
4.3 500kV东莞站在线式五防系统改造成果 |
4.3.1 旧的离线五防系统存在问题 |
4.3.2 在线式五防改造实现功能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二次设备防误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二次设备防误基本原理 |
1.1 二次设备防误规则 |
1.2 二次设备防误逻辑 |
2 防误系统总体架构 |
3 防误关键技术 |
3.1 基于104规约的防误ASDU扩展 |
3.2 调度控制和防误图模一体化 |
3.2.1 模型扩展 |
3.2.2 模型拼接 |
3.2.3 模型校核 |
3.3 主子站防误逻辑一致性 |
3.4 二次设备防误校核 |
3.4.1 二次设备防误算法 |
3.4.2 运行方式变化时的自适应防误逻辑调整 |
4 工程应用 |
4.1 二次设备防误校核 |
4.2 设备可遥控状态自动判别 |
5 结语 |
附录A |
(9)智能电网防误操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 |
2 监控防误操作系统 |
3 结束语 |
(10)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与五防规则分析 |
2.1 牵引供电系统 |
2.2 电力监控系统 |
2.3 综合监控系统 |
2.4 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
2.5 基本五防规则及相关术语 |
2.5.1 五防规则设计 |
2.5.2 相关术语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概述 |
3.2 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 |
3.3 中央管理层的功能需求分析 |
3.4 站级管理层的功能需求分析 |
3.4.1 变电所与变电值班点安全管理功能 |
3.4.2 接触网工区安全管理功能 |
3.4.3 车辆段安全管理功能 |
3.4.4 车站控制室安全管理功能 |
3.5 现场设备层的功能需求分析 |
3.6 其他功能需求分析 |
3.7 系统的技术特点 |
3.7.1 实时化信息交互 |
3.7.2 智能化的逻辑判断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的通信结构 |
4.1 综合监控系统构成 |
4.1.1 综合监控系统硬件构成 |
4.1.2 综合监控系统传输通道 |
4.2 电力监控系统构成 |
4.2.1 电力监控系统硬件构成 |
4.2.2 电力监控网络通信层 |
4.3 系统网络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供电安全管理系统软件 |
5.1.1 系统软件结构 |
5.1.2 系统软件平台 |
5.2 微机防误综合系统 |
5.2.1 计算机型防误综合系统功能 |
5.2.2 紧凑型防误综合系统功能 |
5.2.3 防误锁具及闭锁方式 |
5.2.4 微机防误综合系统操作流程 |
5.2.5 微机防误综合系统防误逻辑 |
5.3 操作票功能 |
5.4 工作票功能 |
5.5 地线管理功能 |
5.5.1 接触网可视化接地装置的结构 |
5.5.2 接触网可视化接地装置技术参数 |
5.5.3 接触网可视化接地装置PLC数字量与模拟量 |
5.5.4 接触网可视化接地装置PLC软件设计 |
5.5.5 接触网可视化接地装置与PSCADA系统通信接口 |
5.5.6 临时接地线管理 |
5.6 巡检功能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智能防误系统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周平. 山东大学, 2020(04)
- [2]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的环网柜防误闭锁系统的研究[D]. 陈双琦. 沈阳工程学院, 2020(02)
- [3]变电站二次设备防误风险管控系统实现方案[J]. 李宽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17)
- [4]电网调度运行的智能防误技术应用[J]. 黄双,郑涵,窦壮,敖榜. 集成电路应用, 2020(06)
- [5]智能变电站顺控操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 王晓祥. 山东大学, 2020(12)
- [6]智能变电站运维关键技术的研究[D]. 陶乾. 山东大学, 2020(11)
- [7]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技术研究[D]. 周颖佑.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8]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二次设备防误技术[J]. 王永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14)
- [9]智能电网防误操作系统研究[J]. 吴雨. 电气应用, 2020(04)
- [10]兰州地铁供电安全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张鑫.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标签:变电站论文;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论文; 二次设备论文; 二次结构论文; 逻辑顺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