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

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日龄

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1](2019)在《性信息素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发育日龄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着。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结论】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红莉,崔宏春[2](2019)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使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尺蠖是茶树上主要的食叶害虫,其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二月下旬至叁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由于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容易暴发成灾。以往茶农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仅损害茶园生态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而且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要求,性信息素诱捕器、色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应用面积日益增多。(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袁文静[3](2019)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昆虫性信息素作用原理、使用方法等。通过试验研究深圳地区常见叶菜害虫性信息素的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等害虫具有很好诱杀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使用该项技术的规范性建议,为该项技术顺利推广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赵玄,王宇磊,沈志杰,章振,叶璞[4](2018)在《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对引诱甜菜夜蛾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浙北芦笋产区的主要灾害性害虫,对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为提高现有性诱剂诱捕效率,本研究对甜菜夜蛾的诱捕系统进行优化,开发适合浙江种群甜菜夜蛾性诱剂的最佳诱捕系统。在浙江省嘉兴平湖芦笋基地针对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的诱芯和诱捕器类型3种因素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组分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醋酸酯为7∶3∶1,剂量为1. 0 mg时,诱蛾活性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在0. 1-1. 0 mg范围内,性信息素的剂量越高,活性越强;船形诱捕器诱蛾效果最高,其它3种诱捕器的诱捕效率差异显着。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进行甜菜夜蛾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俞卓尔,邓建宇,汪中明,傅伟杰,周国鑫[5](2018)在《不同性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与不同来源诱芯对印度谷螟诱捕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性信息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防治方式,能有效提高储粮安全,降低防治成本。为进一步提高印度谷螟性信息素诱捕效果,本研究对顺9,反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OAc)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两种印度谷螟性信息素组分设计不同配方的诱芯进行诱捕效果测定,对比了不同类型的诱捕器与不同来源的诱芯对印度谷螟的诱捕效果。筛选出二元组分Z9,E12-14:OAc与Z9,E12-14:OH制成的诱芯最佳配比为7:3,剂量0. 5 mg。米面蛾诱捕器与自制诱芯为诱捕印度谷螟最高效的组合。本研究为应用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印度谷螟的技术提供了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焦晋华,武志强[6](2018)在《不同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规律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验证了不同诱捕器诱虫效果。水盆诱捕器效果最好,粘虫板诱捕器次之,笼罩诱捕器诱捕较差。水盆诱捕器和粘虫板诱捕器均能很好反应害虫发生动态,可以满足害虫成虫发生动态监测和防治要求;笼罩诱捕器诱捕诱虫量少,且诱集害虫数量和规律与害虫发生实际规律不相符合,不适合应用于害虫监测和防治中。(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8年04期)

刘浪,彭慧,金鑫,张道乐[7](2017)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查,诱捕区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2.74%、49.17%、43.86%、51.30%。通过多年诱杀,可实现茶尺蠖持续有效治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刘双禄[8](2017)在《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比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7月13—25日之间,而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高峰在7月20日—8月3日之间。(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司兆胜,宫香余,翟宏伟,ZHAO,Yunfeng[9](2016)在《昆虫性信息素配备新型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诱捕效率进行了测试,从6月20日至9月20日,共调查13次,累计诱蛾量8 605头,平均每台诱捕器诱蛾344头。性诱剂处理区、施药区和不施药区虫伤株率分别为为1.77%、1.19%和81.90%,枯鞘率分别为1.11%、0.65%和14.68%,白穗率分别为1.87%、0.35%和38.83%。性诱剂防治效果95.18%,比药剂防效低3.92个百分点。就本试验结果来看,新型诱捕器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使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杀二化螟的可行性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6年04期)

金鑫[10](2014)在《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摆头虫、吊丝虫,属鳞翅目毒蛾科,是我国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今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植保总站下达我县实施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试验示范,经过上下共同努力,试验示范工作成效良好。本篇文章主要对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作出以下报告。(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4年20期)

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尺蠖是茶树上主要的食叶害虫,其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二月下旬至叁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由于该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容易暴发成灾。以往茶农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不仅损害茶园生态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而且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要求,性信息素诱捕器、色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应用面积日益增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性信息素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发育日龄结构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李红莉,崔宏春.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使用方法[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9

[3].袁文静.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J].现代园艺.2019

[4].赵玄,王宇磊,沈志杰,章振,叶璞.性信息素不同配方、剂量与诱捕器类型对引诱甜菜夜蛾效果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8

[5].俞卓尔,邓建宇,汪中明,傅伟杰,周国鑫.不同性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与不同来源诱芯对印度谷螟诱捕效果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8

[6].焦晋华,武志强.不同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规律和效果研究[J].山西果树.2018

[7].刘浪,彭慧,金鑫,张道乐.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

[8].刘双禄.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的比较[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9].司兆胜,宫香余,翟宏伟,ZHAO,Yunfeng.昆虫性信息素配备新型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J].中国稻米.2016

[10].金鑫.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试验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4

标签:;  ;  ;  ;  

性信息素诱捕器论文-陈庆华,曾娟,杨玲,贾勇,李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