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店庄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域影响,大店庄氏,明清
大店庄氏论文文献综述
朱维闯[1](2019)在《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带动了家族在莒州地域的初步兴盛。庄氏家族依靠纂修族谱、积极参与地域交通建设及教育文化事业等行为,成功地由移民家族转变为乡绅望族。大店庄氏家族以宗族的身份参与到地域治理体系中,不仅树立了自身的权威,对莒州地域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5期)
侯松涛[2](2018)在《中共革命与一个乡村家族形象的历史变迁——鲁莒大店庄氏家族形象建构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由革命叙事一家独大演变为多种叙事主体介入的多维性叙事的过程中,庄氏家族经历了由"地主恶霸庄阎王"到"地方仕宦大家族"的形象转变,这种转变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事主体、不同建构目的所形成的多维性叙事逻辑,也隐含着革命叙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之间的纠杂难解。在对庄氏家族形象"各取所需"式的建构中,庄氏家族的形象实际上一直经历着各种方式的剪裁与切割,在庄氏家族貌似归位实则错位、貌似清晰实则模糊的形象变迁史中,一个乡村家族的本质形象可能已经被这种"各取所需"吞噬,中共革命与家族历史内在关系的真实面相可能已经被遮蔽,这也提示着更多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历史关节点。(本文来源于《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宋祥勇[3](2015)在《论明清时期莒州大店庄氏科宦家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山东莒州大店庄氏族谱和莒州地方志等史料的考察,指出明清大店庄氏家族科举功名不断,仕宦成就突出,可谓山东地区典型的科举仕宦家族。大店的人文地理环境优越,家族品质、家族文化和为官理念自成系统、世代相传,社会交际广泛,带有政治性的家族联姻众多,这些都为庄氏家族的长久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而严格完备的教育系统、庞大的仕宦网络、繁华的庄氏庄园、薪火相传的家谱修撰都成为大店庄氏的标签性历史特点。但近代以来,由于科宦家族所依托的封建制与科举制的式微与瓦解,大店庄氏家族最终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因此,应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全面深入考察大店庄氏科宦家族。(本文来源于《孔庙国子监论丛》期刊2015年00期)
庄辛杰[4](2014)在《大店庄氏家族历经数百年不衰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莒南大店庄氏家族,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殊的家族文化。自明清到民国初年,家族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形成了时间长、规模大、不破落的望族群体。庄氏家族创造出600年不衰的奇迹,打破了"君子之泽,五世而衰"的规律,这无疑对现代的家庭教育以深刻启示。(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2期)
韩同春[5](2013)在《大店庄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店,历史上曾称诸陈店、朱陈店、朱陈村,民国初年始称今名。考古发现,周边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原是春秋向国故城。庄氏家族在这里已繁衍发展600余年,是鲁南苏北望族之一。一据《重修莒志》记载:大店西门里旧有兴福寺,墙上嵌有金大定四年(1164年)度僧牒刻石,碑阴书施主姓名,(本文来源于《寻根》期刊2013年02期)
宋祥勇[6](2011)在《明清大店庄氏家族文化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家族文化,在中国渊源已久,而明清时期以科举仕宦为突出特点的家族文化则呈现为主流形式。山东临沂的大店庄氏家族,明初迁于莒,明末以科考而家声初振,迄于清末则成为享誉齐鲁乃至全国的科宦望族。它既有山东地区科宦家族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对其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主要表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陈祥龙[7](2010)在《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明朝末年到民国期间,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崛起为问鼎一方的豪门世族。其家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视道德、尊师重教、结社讲学、兼习杂艺的鲜明教育特色,对家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家族精英,同时给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合作教育和素质教育以深刻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宋祥勇[8](2008)在《明末至民初山东科宦家族的发展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朝末年至民国初期,山东地区的科举官宦家族为数众多,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又存在很多共同的属性。本文试以具有代表性的临沂大店(旧称莒州朱陈村)庄氏家族为例,探讨始于明末、历经清朝、迄至民初的山东科宦家族的形成、发展、转型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共分四章,其内容次第如下:第一章考察了大店庄氏家族明末至清末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在介绍了大店的地理与历史、探究了大店庄氏的家族渊源之后,笔者根据大店庄氏家族在不同历史阶段显示出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崛起、沉寂、复兴与发展四个阶段,并以史实一以贯之,使我们在清晰把握其发展轨迹、熟悉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的同时,认识到大店庄氏家族清朝末年科举官宦家族地位的确立。第二章分析了大店庄氏作为科举官宦家族的成因。笔者首先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揭示了该家族的科举、官宦成就,进而归纳出其原因主要是地理环境、家族品质、家族文化、为官理念、社会交际与家族联姻等因素,最后引入山东其他叁个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科宦家族,通过对它们的家族成就的简要剖析,得出这一时期山东科宦家族成因的普遍性特征。第叁章是对清末民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大店庄氏家族转型的阐释。社会转型是一种质变,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从一种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稳定状态,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传统家族的转型是在近代社会剧变的形势下一系列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其转型的原因既有经济政治因素,又有文化与社会生活因素,更重要的是家族本身的因素。大店庄氏家族转型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族人身份的变化、族人受教育的方式与学习内容的变化、家族结构的变化与家族居住地的变化四个方面,具有叁个主要特点,即动因上的非自发性,过程中的现代性和结果上的阶级局限性。大店庄氏家族的转型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基本成功的。第四章实质上是对前叁章的总结,试图通过大店庄氏家族这一个案,一窥家族与社会的关系。笔者首先探析了大店庄氏家族对当地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定了其历史地位,进而结合其家族史实从一致性、矛盾性、同步性与非同步性等方面,探究家族与社会的关系。家族对社会的作用是以家族的聚居和相对闭锁为条件的,明中期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家族观念也渐趋淡化,因此总体上来说,族权及家族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力是逐渐削弱的。科举、官宦与家族叁个社会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科宦家族,在隋唐至清末的长期历史时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社会史、地方史、文化史概念,科宦家族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发掘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0)
宋祥勇[9](2007)在《清末民初大店庄氏家族转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国也经历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其中就包括传统家族的转型。山东临沂大店的庄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500余年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在清末民初几十年的时间里,大店庄氏在族人身份、族人的教育、家族结构、家族居住地等方面逐渐实现了转型。转型基本成功,但不彻底,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大店庄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由革命叙事一家独大演变为多种叙事主体介入的多维性叙事的过程中,庄氏家族经历了由"地主恶霸庄阎王"到"地方仕宦大家族"的形象转变,这种转变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叙事主体、不同建构目的所形成的多维性叙事逻辑,也隐含着革命叙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之间的纠杂难解。在对庄氏家族形象"各取所需"式的建构中,庄氏家族的形象实际上一直经历着各种方式的剪裁与切割,在庄氏家族貌似归位实则错位、貌似清晰实则模糊的形象变迁史中,一个乡村家族的本质形象可能已经被这种"各取所需"吞噬,中共革命与家族历史内在关系的真实面相可能已经被遮蔽,这也提示着更多值得继续深入挖掘的历史关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店庄氏论文参考文献
[1].朱维闯.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2].侯松涛.中共革命与一个乡村家族形象的历史变迁——鲁莒大店庄氏家族形象建构之研究[J].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8
[3].宋祥勇.论明清时期莒州大店庄氏科宦家族的形成[J].孔庙国子监论丛.2015
[4].庄辛杰.大店庄氏家族历经数百年不衰的原因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
[5].韩同春.大店庄氏[J].寻根.2013
[6].宋祥勇.明清大店庄氏家族文化述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7].陈祥龙.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
[8].宋祥勇.明末至民初山东科宦家族的发展与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8
[9].宋祥勇.清末民初大店庄氏家族转型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