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者权益会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权益会计,新理念,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产成本
劳动者权益会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卫[1](2012)在《和谐社会呼唤权益会计新理念——对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指出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并首次提出"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政策思想,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四个尊重"作为"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前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七大举措中,确定了把"以人为本、投资于人"作为提高人口素质和建立"人力资源大国"的国家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新理念,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计量指明了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更是顺应了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客观规律。(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2年19期)
曹素艳[2](2012)在《基于劳动者权益角度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绪论在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是,我们应认识到在我国研究、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极为丰富且有待开发,因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应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特点,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2年01期)
蔡丽琴[3](2010)在《基于劳动者权益角度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学领域的深入和发展。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型、信息型产业的迅速崛起,科学地确认、计量、反映人力资产的价值,明确人力资源的权益,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在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基础上,继承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改进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明确了人力资源权益,利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彻底改良模型——劳动者权益会计,从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劳动者权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0年06期)
宋微,钟子亮[4](2009)在《劳动者权益会计账户设置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者权益会计认为,劳动者进入企业是以自身对企业进行的长期投资,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不仅应当以劳动者身份从企业获得补偿性报酬,而且应当以所有者身份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利润分配。因此,企业不仅应当将用于人力资源(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09年25期)
陈静宇,魏力伟[5](2007)在《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者权益会计与人力资源会计的逻辑关联及学科归属、人力资本主体的范围、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是否及如何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这些基础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劳动者权益会计相关研究中的会计确认、账户设置与核算进行简要评述。(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07年07期)
王竹英[6](2006)在《浅析基于劳动者权益的人力资源会计改进模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会计是现代会计的新领城。本文试图从现有模式和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着手,从理论分析与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构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改进模式做出有益探讨。(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06年24期)
刘晓静[7](2006)在《以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的繁荣,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兴衰的关键。如何准确、及时地对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就成为会计界面临的主要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会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会计对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作费用处理,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的资产特性。因此,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核算的人力资源会计的存在就成为一种必要,作为披露人力资源信息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的人力资源会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模式的利弊,针对二者的不足提出了以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会计,即新的改良模式——劳动者权益会计。它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继承,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人力资源的权益,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劳动者权益会计包括两部分: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基础上创新的核算模式,以及与传统管理会计融合基础上增加的管理内容。最后一部分,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劳动者权益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我国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促进劳动者权益会计在我国实施的几点对策。纵观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市场经济管理的计划化,还是计划经济改革的全面引进市场机制,无一例外都是从不同侧面强化了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异地位,因此重视人、发展人,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人力资源会计也正是试图负起这一责任的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6-05-01)
吴军[8](2005)在《再论劳动者权益会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人力资源权益会计的确立是基于人力资本这个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一般人们认为以前都是物质资本在独享利润,随着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生产要素中变为第一位后,它也应该参与利润的分配。不少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应与物质资本一样,进入财务报表的权益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文章认为劳动者权益会计尚未可行。这里主要是通过分析借款与资本的关系、工资形式的变化及具体操作的程度后得出。虽然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但也不必急着进入财务报表中。我们应加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先使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一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工具。(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05年12期)
周琳琳[9](2005)在《劳动者权益会计应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会计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产生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以生产者剩余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会计等多种模式。其中劳动者权益会计是由阎达五教授和徐国君教授提出的,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它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是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并按此理念修正了会计恒等式,赋予了会计要素新的内涵,实现了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融合。 为了使劳动者权益会计应用于实践,许多会计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理论超前实际,它所要求的环境目前还不完全存在;另一方面,劳动者权益会计从产生至今短短不足十年,理论不可能很完善,并且很多内容还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也就不能很好地发现谬误和接近真理。笔者认为,环境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很大改善的,我们目前所能做的一是完善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理论,使其在条件成熟时能更好地得到应用,二是结合目前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部分应用劳动者权益会计,这是为使劳动者权益会计应用于实践必须付出的代价。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一方面对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理论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见,指出除了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劳动者权益会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人力资产、劳动者权益等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笔者对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应用提出了些许浅见,指出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应用可分两步走,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先着重实施人力资源投资的资本化和摊销,待人力资本入股成为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主要形式时再进行劳动者权益会计的(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05-12-01)
王亚玲[10](2005)在《劳动者权益会计的推行与股权分置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者权益会计是一种以劳动者权益为中心的会计体系新分支,和传统的会计分支不同,它的产权基础是人力资本产权,而不是物质资本产权,但是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现状尚不能满足这一基础条件。因此,在我国要有效推行劳动力权益会计需要从产权基础改革开始,而股票分置改革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来的股票全流通环境则能为改善我国目前的产权基础提供有利平台。(本文来源于《浙江金融》期刊2005年08期)
劳动者权益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绪论在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目前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是,我们应认识到在我国研究、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物质资源相对不足,唯有人力资源极为丰富且有待开发,因此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们应根据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的特点,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者权益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文卫.和谐社会呼唤权益会计新理念——对劳动者权益会计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2
[2].曹素艳.基于劳动者权益角度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J].河北企业.2012
[3].蔡丽琴.基于劳动者权益角度的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
[4].宋微,钟子亮.劳动者权益会计账户设置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9
[5].陈静宇,魏力伟.劳动者权益会计理论述评[J].会计研究.2007
[6].王竹英.浅析基于劳动者权益的人力资源会计改进模式的构建[J].财政监督.2006
[7].刘晓静.以劳动者权益为核心的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8].吴军.再论劳动者权益会计[J].经济师.2005
[9].周琳琳.劳动者权益会计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0].王亚玲.劳动者权益会计的推行与股权分置改革[J].浙江金融.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