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八中学云南华宁652800)
摘要:本文联系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的方法。以达到在分析、鉴赏优美课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的目的,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84-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传道”于“授业”中,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下面,在新课标与《中学德育大纲》的指导下,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在朗读中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辞优美、饱含情感的文章。且不说那些文从字顺、易读易懂的现代文,也不必说短而精、讲究平仄韵律、琅琅上口的诗词,即便是在学生看来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只要教师合理引导,再根据文章的感情配以相符的音乐,并运用范读、领读、分组读等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朗读中反复感受,加深理解,从而渗透德育。
二、在推敲字词中渗透德育
优秀的文章用词是十分讲究的,哪怕看似平淡之词也会蕴藏深意。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它们,并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使其饱含的情感感染学生和引起他们的共鸣。如《背影》中众所周知的父亲翻月台为“我”买橘子的一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攀”是写手的动作;“缩”是写脚的动作;“倾”是写身子的动作。三个动词连用,将月台的高和陡、手脚的困难――要借助身体的倾斜才能吃力地完成翻越的动作细致地表现出来了,刻画出了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生活如此清苦,行动这样不便,但父亲还是不辞劳苦地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给儿子。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爱抚到了何等程度。教学中,对这三个词的推敲,使那饱含父爱的背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三、在分析句子含义中渗透德育
仔细琢磨、反复体味、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体会文中富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能将作品中的思想精华牢牢抓住,并启发学生深思。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一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睡着了。”从表面看,这句话平平实实,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但是,只要透过字面深入挖掘,我们就可以领悟到其中寓含的对马克思的崇高评价和对马克思如海般的深情。
这里详细交待的时间,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永远难忘的时刻,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之情。突出强调“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不用“去世”“逝世”“与世长辞”,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是因为“停止思想”更能突出马克思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全部的精神财富。他的伟大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停止思想”就意味着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永远睡着了”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恩格斯失去亲密战友的无限悲痛。通过咀嚼这样的句子,感人肺腑的高尚情操、令人珍惜的纯真友谊和语言因素糅合在一起,渗透到学生心中。
四、在创设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可以渲染气氛,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中采用配乐朗诵录音、看图、观影视资料等方法,学生就会较容易地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受到感染。尤其教学那些已远离现代社会的作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五、在初中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结合教学开展的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语文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此渗透德育。近来,学生受出国热的影响,普遍存在崇洋媚外的思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苏州园林》时,在班级举办了一次小型展览会。笔者让学生收集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或照片,并在旁边批注,写下感受。学生观看了这些图片后,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生出了岚之情。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渗透了爱国教育。
学习《我的信念》时,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懂得课文中赞扬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这一主旨。于是,笔者设计了学生评价居里夫人、谈谈居里夫人对自己的启发的交流演讲活动。通过活动,居里夫人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得到内化和升华,达到了思想教育作用。
六、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仅靠一本语文教材是不够的。运用文学的熏陶感染作用、结合教材把课外文学作品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广泛地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算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好方法。阅读时,作品中表现出的善良心地、正义的锋芒、英雄主义、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在分享人类共有的精神营养的同时,学生的精神境界也高尚起来了。笔者还常把一些含有德育因素的内容指定相关学生朗读,使其在朗读中感悟教育意义。笔者曾请一位爱撒谎的学生读《跟假话掰手腕》的片段。在谈感想时,笔者用书中的话说:“真话和假话掰手腕,假话永远也嬴不了。”
语文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课。教学方式与途径是多样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无论哪种途径,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找到其与教材相联系的结合点,那些闪光的思想就会伴随语言文字渗透到学生心里。
当然,德育渗透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脱离、架空语言文字。如果仅抓住课文中的某一观点或某一事物就加以发挥,将初中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这样就削弱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减弱了教材的感染力,丧失了语文学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