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芳张辉杨子彤
〔摘要〕本文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江苏的体育强省建设,文中对江苏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体育产业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江苏在体育强省建设过程中体育事业各组成部分目前的优劣势,进而提出促进江苏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强省建设1江苏体育现状概述1.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江苏省的骄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苏竞技体育实现了运动队的大发展,竞技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排名在国内遥遥领先。2005年的十运会,江苏代表队以56金、38银、42铜及总分第一的成绩独占鳌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江苏获得8金、3银、3铜的成绩,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江苏共有5人获3.5枚金牌,两人获1.5枚银牌,两人获2枚铜牌,排在全国第四位置,成绩超过江苏军团赛前预想。
江苏省竞技体育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江苏竞技体育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江苏省竞技体育在其区域内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等市的竞技体育发展较好,而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市的竞技体育远远处于落后的位置,这将不利于竞技体育在江苏的协调发展。其次,江苏传统优势项目田径、羽毛球、击剑、射击等不断受到其它省份的挑战,在十运会上江苏获得56枚金牌,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江苏仅获48.5金,金牌出现较大滑坡,受冲击较大的就是击剑、射击等项目,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的优势体育项目正在逐步受到激烈地挑战。这些都是江苏要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及建设体育强省所面临的挑战。
1.2群众体育。能否达到体育强省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群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只有群众体育发展的好,才能营造较好的社会体育氛围,体育产业才能在群众中更好的推进,竞技体育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体育人才供给。2012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4.2,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抽样人群对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总体达标率为91.4%,高于全国88.9%的平均水平。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9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6平方米,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50%以上。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2万人,其中国家级、二级、三级和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在2007年底,江苏省就完成了对18000个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任务,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有体育场地”的目标。
但是群众体育工作离《关于深入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5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仅为44.66%。全省106个县(市、区),有82个成立了体育总会,与《指标体系(讨论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区、县没有建成“新四个一”工程,人均体育场地拥有量还没有达到十二五规划要求的2个平方米以上,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率没有达到要求的比例。
1.3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江苏省学校体育改革开放30年以来,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议》,各中小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随后几年间,各中小学、高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空前高涨。
根据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大部分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常见病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与2010年比较,2011年江苏学生身体素质总体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多数年龄组学生的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素质指标都有所提高。江苏省中小学生各项生理机能总体上较2010年均有所提高,小学、中学、高中阶段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均高于2010年水平。
然而,学生体质健康仍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第一是高位水平的近视率,第二就是近视朝着低龄化发展。2011年,江苏省7~22岁学生的近视率为67.8%,比2010年增加了4.4%。此外,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较高,大学生部分生理机能指标有所下降。
虽然学校的体育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学生的体质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可以说体育工作依旧任重道远,这个是江苏建设体育强省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4体育产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苏省竞技体育之所以能够得到较好发展并体现其强者地位,体育经济对竞技体育的支撑作用不可小觑。江苏省体育产业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到2011年,体育产业对江苏省GDP贡献率达到了0.82%。尤其是体育彩票销量连续七年名列全国第一,2005年十运会期间,江苏体育彩票收入19.56亿,在十运会申办、筹办的五年中,江苏省体育事业经费投入超过18亿,其中,体育彩票贡献的比重较大。
江苏的体育产业以贯彻“以体为主”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扩大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全省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十运会实现了6亿元总收入,4亿元净收入的资源开发业绩。通过建设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开发等方式,加大体育场馆的开发开放力度,不断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好大型赛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优秀运动队等体育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体育产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2江苏体育强省建设实施路径2.1以群众体育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江苏要实现从竞技体育强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就必须更加注重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提供和开放更多免费健身场所,让更多群众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潮中去。只有广大群众具备了积极的锻炼热情,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群众体育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只有体育人口发展壮大了,体育消费才能得到增长,体育经济才会繁荣。良好的群众体育氛围及体育参与者的榜样作用会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学校体育的发展又会再刺激体育经济增长及为江苏省竞技体育提供更庞大的体育人才储备。这样竞技体育也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补给,实现竞技体育的繁荣。而竞技体育的繁荣无疑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进一步的影响该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最终实现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如图1)
图1群众体育尧学校体育尧体育经济和竞技体育相互间作用关系体育强省的重要标志就是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且体质能够得到提升,这和精英体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北京奥运会后江苏省体育局审时度势,推出了旨在完善全民健身体系的“五个一工程”,希望把江苏省的群众体育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并带动学校体育、体育经济、竞技体育等的和谐、良性发展。
2.2转变竞技体育战略及竞技体育人才布局。十运会、十一运会及第28届、29届奥运会充分的证明江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竞技体育强省,它独有的三位一体模式及南通现象夯实了江苏省的竞技体育实力。早在2010初,江苏省体育局就制订和实施了“3012工程”,及早谋划2012年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及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备战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训练管理体制改革,缩小管理跨度,加大管理纵深,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以项目群为主线的管理体制,推行运动项目中心管理制度,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面接轨。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江苏省对以往传统的体教结合模式不断的深化发展,如南京体育学院从“训、课、医、管”模式向“训、科、医、管、教”模式的转变,体现了江苏省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运动员文化教育,这和国际主流模式趋于一致,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而且这种模式也为将来运动员的退役解决了后顾之忧。江苏省更加注重借助体教结合试办二线学校、试点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人才布局上,江苏省深挖传统的优势项目,如羽毛球、击剑、射击、田径等,加大在这些项目上的科研投入,同时发展潜力项目,如女子足球。对于竞技体育弱势项目,江苏省则采取与体育系统联合培养或与外省市合作的方式。这样布局优化了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有利于竞技体育在现有的体制下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2.3以青奥会为依托,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未来的主力军,他们身体素质的高低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体育作为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最近2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江苏中小学及大学的学生体质同样不可避免出现多年持续下降的事实。而且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江苏体育强省建设。虽然从2007年推行的阳光体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离体育强省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体育工作仍然需要大力推进。
2010年2月,南京申办青奥会成功,将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举办青奥会的城市。青奥会的申办成功助推了江苏省学校体育地发展。青奥会是年轻人的盛会,它促进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生中的传播。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通过青奥会更好的传达给了学生,各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迎青奥会、庆祝青奥会,深化了学生对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理念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青奥主题的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为体育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2.4提升体育经济比重,反哺体育事业的其它组成部分。江苏省的体育彩票收入已经连续7年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的体育彩票收入更是高达161.81亿元,比2011年增长14.17%,全年筹集公益金44.71亿元。截至2012年,江苏体彩自发行以来,累计筹集公益金212亿元,对体育事业以及包括社保事业、抗震救灾、人道救助、助教助学、残疾人事业、扶贫事业、文化艺术事业和法律事业等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图22006~2012江苏体彩年销量近些年江苏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2012年江苏GDP达到了5.4万亿,但是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不足1%,江苏体育产业收入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消费和体育彩票等方面,体育服务的收入仅占很小的比例,发展潜力巨大。一个区域体育产业的发达与否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区域居民体育参与意识的高低,只有民众养成体育参与的习惯,才会保障体育产业的兴旺繁荣。
体育彩票作为募集体育公益资金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其地位应得到强化。只有体育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为江苏省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提供更强大的资金支持,全民的体质才能提升,竞技体育地位才会得到持久保障,江苏才能够实现从目前竞技体育强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基金项目:江苏省体育局课题项目,项目编号:ST12301214】参考文献1张玉超等.江苏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内涵及实施措施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5):28~292龚江泳.江苏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资源调控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111~113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