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候缓冲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气候,空间形态
气候缓冲区论文文献综述
燕文姝[1](2009)在《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人们建造房屋时,虽然材料有限,工具简陋,但所建房屋空间都能反映出建筑遵循气候、适应气候和调节气候的原则。而入口作为建筑与城市和自然环境间的气候过渡空间,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生态的建筑入口不仅仅是满足人类自身获得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同时更是为了协调人类自身与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于是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概念。本文以建筑入口区域的空间形态为论文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建筑入口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建构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指导策略和具体方法措施,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气候要素的特性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重点论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部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概念解析”,理解和把握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气候框架;第叁部分“适应气候的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的设计思想与形态”,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结合自然、气候条件的建筑入口设计思想、方法和类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综述,旨在从传统建筑入口的设计中得到借鉴。第四部分“不同地域宏观气候下的建筑入口的空间形态分析”,从干热、湿热、温和与寒冷这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对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第五部分“微气候环境下的核心入口空间与外围过渡空间的分析”,分别对核心入口空间和入口外围过渡空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六部分“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对宏观气候的建筑入口设计、微观气候的建筑入口设计以及设计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9-06-24)
郭飞,宋德萱,金晓东[2](2008)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气候缓冲区节能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夏热冬冷地区经济发达,高层住宅建设量越来越大,为满足更高节能目标,需要转变依靠围护结构单一技术的思路,采取综合节能设计策略。气候缓冲区对调节环境微气候作用十分重要,是在传统民居中十分常见并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针对高层住宅讨论其设计策略,为实现节能、健康、高效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1-08)
朱琳,徐峰[3](2007)在《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可持续建筑设计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庭作为建筑室内与室外环境之间的过渡区,能起到气候控制和调节的积极作用。该文以气候控制为侧重点,从平面布局、剖面设计、围护结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面探讨了关于中庭生态设计的一些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7年09期)
钟中,苏炳凯,赵鸣,汤剑平[4](2004)在《区域气候模式中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作用的数值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以1998年夏季为例,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侧边界地形缓冲区对区域气候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使模拟场和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都有所减小,区域平均中尺度动能也减小,从而有利于维持区域模式长期积分的稳定性。设置地形缓冲区并不改变模拟降水分布格局,但对主要降水区各降水时段降水强度的模拟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04年01期)
气候缓冲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夏热冬冷地区经济发达,高层住宅建设量越来越大,为满足更高节能目标,需要转变依靠围护结构单一技术的思路,采取综合节能设计策略。气候缓冲区对调节环境微气候作用十分重要,是在传统民居中十分常见并行之有效的设计策略,针对高层住宅讨论其设计策略,为实现节能、健康、高效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候缓冲区论文参考文献
[1].燕文姝.建筑入口气候缓冲区的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2].郭飞,宋德萱,金晓东.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气候缓冲区节能设计策略研究[C].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3].朱琳,徐峰.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初探[J].华中建筑.2007
[4].钟中,苏炳凯,赵鸣,汤剑平.区域气候模式中侧边界地形缓冲区作用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