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接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映真,国民性,早期小说
小说接受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倩[1](2019)在《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映真与鲁迅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但以往的论述比较偏重于从精神气质、政治立场和艺术风格的角度来讨论鲁迅对陈映真的影响,《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一文独辟蹊径,在更具体的"国民性"思考与批判层面,指出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富有创造性的接受和转化,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和台湾视野,不能简单地将两者进行比附,需要注意陈映真所发挥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陈映真与鲁迅关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9年20期)
张萍[2](2019)在《论郁达夫对谷崎润一郎小说的接受与变异——《迷羊》与《痴人的爱》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思广,方竹欣[3](2019)在《先锋·历史·女性·南方——苏童小说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88年王干、费振钟发表第一篇评介苏童的文章至今,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已走过了30个年头,并因之形成了苏童小说的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先锋、历史、女性、南方。"先锋"是苏童小说最先得以展示并获得接受者呼应的视阈,其中"意象"和"叙事实验"两大视野成为既定视野,"先锋"也由此成为了文学史对苏童的最初定位;"历史"是学者们就苏童小说中的历史与个人、历史与现实、历史欲望学等命题展开的期待视野,有待进一步深化;"女性"是对苏童小说创作的"红粉情结"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多视野的丰富与开拓,至今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南方"不仅是苏童接受的既定视阈,而且还开启了诸如"叙事空间""小说地理"等新的期待视野。当然,接受研究中与"历史"相关的如"现实问题"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宋剑华,陈泽曼[4](2019)在《时代潮流下的“增值无望”——老舍小说《离婚》的民国接受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婚》在1933年的出版,集"幸运"与"不幸"于一身。凭借幽默的标签和老舍的影响力,它在"幽默年"中应运而生,迅速赢得大众读者的热烈欢迎,却因无法符合"启蒙"与"救亡"的主旋律而备受精英们的"冷落"。学界一方面肯定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其思想内涵明显落伍,故重功用而轻审美的社会倾向,最终将《离婚》打入了历史的"冷宫"。20世纪40年代末,老舍及其友人希望通过域外翻译和电影改编,扩大小说《离婚》的影响力。然而,两者的"双双失败",又使得《离婚》一再失去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历史机遇。由于《离婚》在民国时期的"增值无望",故只能静待着被读者重新去认识、接受和阐释。(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晓军[5](2019)在《被虚构的小说虚构论——以鲁迅对胡应麟的接受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虚构论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小说理论作用下的结果,但促使这种小说观念确立并颠覆传统小说观念的是《中国小说史略》提出的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将这个论断的理论根源上溯到胡应麟"至唐人乃作意好奇"一语。事实是,鲁迅在接受胡应麟小说理论的过程中,以虚构的小说观念为前理解,对胡应麟的论述作了符合自己期待视域的解读。这并不符合胡应麟的原意与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实际,因此小说虚构论的建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被虚构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马粉英,孟丽炎[6](2019)在《接受与本土化——马步升小说创作中的外来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步升是甘肃作家中一直保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多运用传统的史传笔法着力于甘肃风土人情的描写,但是其小说中又表现出西方式的思考。这种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使他的文学创作别具一格。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考察马步升创作中所受到的外来影响,寻找他小说创作与西方文化、文学的内在精神联系,有助于为马步升的研究提供新的立场和视阈。(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魏家海[7](2019)在《鲁迅小说杨译本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宪益夫妇的鲁迅小说英译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值得总结的案例。杨译本首先是作为外宣翻译由国家翻译机构主导出版的,然后通过"外文版"衍生出国外版和香港版。外文社版译本和美国版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外文社版译本经历了从遇冷到经典化、再到大众化的过程。研究发现,杨译的外文社版在美国更受汉学家或鲁迅研究者的关注,而杨译香港版和美国版更受美国普通读者的喜爱。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外文社版以其悠久的出版和传播史在美国汉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而美国版和香港版以其封面设计和流通速度赢得了美国青年读者的青睐。(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堃[8](2019)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以残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我国提升国家对外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为当代小说的海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动力。残雪作为中国少数在海外都有着较为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当代女作家,对其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展开梳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8期)
崔姗[9](2019)在《接受理论视域下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理论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被读者接受,从而实现译文的价值,因此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必须考虑读者的审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生活经历等因素。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深受中国读者喜爱,与其译文精湛的翻译技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接受理论视角解读其译文的词汇和修辞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忆秋[10](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莫言小说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作家,其创作的作品多达11部中长篇小说以及80多部短篇小说。在《红高粱》出版及翻译后,他的一系列作品也随之在世界文坛大放异彩,其译文也是许多学者争先研究的对象。《岛上的风》是莫言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创造性地使用了大量的地域方言,粗俗与高雅共存,用质朴的文字展现幽默、风趣、生动的文学魅力。该部小说目前暂无英文译本以及与接受美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但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其翻译策略,可为莫言作品翻译策略研究和接受美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增添可供参考的实例。达到译语读者接受的目的,实现翻译的功能,是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根本要旨。基于传达原着精髓的需要,译者的翻译策略选择与读者的阅读期待密切关联。这需要译者既采取读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又要真实传达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精妙之处。因此本研究将从翻译实践出发,使用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首先从读者的价值观、社会文化背景、审美经验等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其次,在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之后,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原文世界与读者视野的融合;最后在文本的召唤性结构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保留原文的不确定性及意义空白,召唤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国内外针对莫言作品的翻译策略研究有很多,但在接受美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选取莫言作品——《岛上的风》为例,在对其英译的过程中,按照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分析文本语言特点,选择翻译策略,运用翻译技巧,译出尽量符合读者审美意识的译文,为莫言作品翻译策略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接受美学和文学翻译实践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小说接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接受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文倩.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J].台声.2019
[2].张萍.论郁达夫对谷崎润一郎小说的接受与变异——《迷羊》与《痴人的爱》的对比研究[J].文化学刊.2019
[3].陈思广,方竹欣.先锋·历史·女性·南方——苏童小说接受研究的四个视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宋剑华,陈泽曼.时代潮流下的“增值无望”——老舍小说《离婚》的民国接受史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9
[5].刘晓军.被虚构的小说虚构论——以鲁迅对胡应麟的接受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19
[6].马粉英,孟丽炎.接受与本土化——马步升小说创作中的外来影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魏家海.鲁迅小说杨译本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刘堃.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以残雪为例[J].北方文学.2019
[9].崔姗.接受理论视域下欧·亨利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9
[10].刘忆秋.接受美学视角下莫言小说翻译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