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磁体论文-徐烟红,赵涛,张浩

混合磁体论文-徐烟红,赵涛,张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储能泄放系统,40T混合磁体,失超保护,缓降退磁

混合磁体论文文献综述

徐烟红,赵涛,张浩[1](2019)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储能泄放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的特性设计了一套包含两种能量泄放速度的储能泄放系统,并对电路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自动化及仪表》期刊2019年03期)

陈思明,刘小宁[2](2018)在《40 T混合磁体电源高精度基准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控制环路的分析,阐述强磁场电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需求,为实现40 T混合磁体电源8 h内输出电流稳定度小于10-5,提出以集成电路AD5791为主,以TMS320F28335作为主控芯片的系统集成方案,完成了AD5791关键外围电路设计,编写了主控芯片软件流程。经电路实测,数据表明该设计能实现高精度高稳定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张帅,欧阳峥嵘,李俊杰,孟秋敏[3](2018)在《40 T混合磁体冷屏热分析及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承建的40 T混合磁体装置由外超导磁体与内水冷磁体组成,在超导磁体杜瓦与超导线圈之间设置液氮冷屏。介绍了冷屏结构及冷却流程,并对冷屏热负荷进行了理论计算。对冷屏进行了降温测试,高场下稳定性测试及冷屏热负荷的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冷屏满足降温要求,并可在高场下工作。就冷屏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冷屏设计及冷屏热负荷计算。(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黄炜,郑遥路,钱新星,陈文革[4](2018)在《45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真空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45T稳态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实验装置对试验平台的真空要求,外超导磁体运行在4.5K的低温环境下,为了超导磁体的正常稳定的运行,需将超导磁体系统置于具有一定真空度的杜瓦中,且杜瓦真空水平要求苛刻。设计了45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真空系统,最后通过对外超导磁体线圈的检漏,对比了设计参数,结果表明,该真空系统可以稳定运行,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5期)

房震[5](2018)在《40T混合磁体中外超导磁体结构性能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40T混合磁体装置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中最关键的装置。它的建成为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微重力等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宝贵的强磁场平台,也是我国的强磁场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重要标志之一。本论文主要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对外超导磁体中结构部件从力学、热学、电磁学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本论文通过2D建模对在叁种工况下的超导线圈内的铠甲和绝缘材料进行力学性能仿真分析并根据ITER结构设计相关准则进行校核。再通过叁维建模结合等效参数预测理论和有限元分析子模型方法对超导磁体中铠甲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二维分析结果对照比较。然后,本论文对液氮冷却的80K冷屏进行了热学分析和自重下的力学分析,讨论了多层绝热对冷屏降温的必要性。接着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了在极端工况下混合磁体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无氧铜冷屏内筒膨胀破裂的原因,再基于分析结果重新设计并校核新冷屏内筒。最后,本论文通过电压驱动和电动势耦合的方法结合非等面积电流分配法模拟仿真了水冷磁体掉电、超导磁体失超过程中超导磁体、水冷磁体与冷屏内筒叁者之间通过互感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定性说明了在掉电和失超过程中内冷屏的存在对超导磁体和水冷磁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8)

陈思明[6](2017)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电源柔性无功补偿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稳态强磁场是现代基础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极端条件。目前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已完成40万高斯稳态混合磁体装置的建设,磁场强度位居世界第二。该装置由外超导磁体和嵌套其中的内水冷磁体组成,由两套独立的电源系统供电。其中外超导磁体电源采用双反星形可控硅整流结构,为典型的非线性负载,电源大电流输出时,会向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超导模型线圈的“零电阻”及大电感特性,使得装置运行时消耗大量无功功率。需要对无功和谐波加以补偿。论文全面的介绍了外超导磁体电源的结构,对电源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设计分析。结合实际现场,对相关参数给出了详细推导。针对电源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非理想情况,分析电源的特征谐波与可能产生的非特征谐波。依据外超导磁体模型线圈的励磁特性,全面分析了无功功率的动态特性。从电源的反馈控制调节角度,阐述了电源对50Hz输出电压纹波抑制过程中电源所消耗的无功功率的动态变化。以此确定无功补偿及谐波滤除装置的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论文对叁种补偿方案的进行对比分析,解释了 SVG (Static Var Generator)作为选定方案的原因。探究了传统功率理论的不足,对有源补偿装置的原理进行了分析,为柔性补偿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装置工程实现为目标,对叁电平SVG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对主回路拓扑、交流滤波结构、电压同步、参考电流计算、数字滤波设计以及电流反馈控制等技术细节进行了分析。选定了合适的技术方案。研制了实验样机,详细阐述控制系统的实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工程实现了外超导磁体电源的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抑制,目前装置运行良好。为强磁场28MW大电源的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0-10)

解钰[7](2017)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冷却分析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磁场,和超高压、极低温一起,被列为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叁大极端条件,是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利器,被人们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是各国科学界加以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在经历了将近10年的设计和建设,于2016年8月建成40 T混合磁体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2017年5月全面完成调试和验收,与法国、波兰、日本、德国、美国一起,并列成为拥有建成的稳态强磁场装置的五大国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混合磁体内包含内水冷磁体和外超导磁体,内水冷磁体提供30 T磁场,外超导磁体提供10 T磁场,混合磁体的中心场强达到40 T。本课题主要对低温系统的建设、联合运行以及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的降温过程计算和实际调试进行研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充分了解和学习360 W@4.5K低温系统结构、组成和运行模式,了解外超导磁体结构、基本的降温方法和相关工作要求,以及低温系统与磁体的联合运行方式,了解各子系统的作用和分工,理解对磁体降温的设计方案和要求,为后期的调试工作做好前期准备。根据降温设计的要求,对外超导磁体的降温过程开展讨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00 K降温至80 K,第二阶段从80 K降温至5 K。对于第一阶段降温的数值计算,分别对磁体线圈、内部结构进行合理的抽象和简化,并对整个超导磁体建立了降温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获得磁体线圈内各个时间段冷质量和氦气沿着流动方向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流动状态,并且满足磁体内部最大温差小于50 K的工程要求。对于第二阶段,将制冷机的膨胀机开启后,降温不再受温差限制,利用膨胀机提供的冷量,将磁体降温至5 K。计算结果表明,磁体内各线圈能够保持同步降温的状态,从300 K降温至5 K的整个过程可以在580个小时内完成。对建成的超导磁体进行降温调试,完成励磁实验。降温的基本流程分为低温系统部分,阀箱部分和磁体部分。调试前,需要将系统内所有管道进行抽空置换,排出内部杂质气体,以防在低温下凝结固化堵塞通道。氦气通过制冷机降温后通入分配阀箱,再由分配阀箱向磁体各通道供气。从300 K降温到80 K的预冷阶段,冷量来源自液氮的消耗,从80 K到5K的降温阶段,开启制冷机内部膨胀机,保持更低温度的冷量供应。两次降温调试的整个过程历时大约23天,预冷阶段在出现最大温差超过50 K之后,及时对降温策略进行调整,保证了磁体不受局部应力过大而损坏。对计算模型中选用的摩擦系数公式进行修正调整,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实际调试过程和计算过程的差别对比。在实际的调试过程中,发现系统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有系统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真空规管受磁场影响比较大,在系统励磁中会表现出示数变化,影响系统正常监控或者操作,需要对其进行变化规律的总结和磁屏蔽计算,设计屏蔽罩尺寸和厚度;随着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兴起,电流引线的改造升级也近在眼前,而新材料最大的应用困难是焊接工艺,需要对传统的焊接工艺进行改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同时对这些相关的拓展项目开展理论或者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0-06)

宋敏慧[8](2017)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电源的控制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建的40T稳态强磁场装置是由内水冷磁体和外超导磁体两部分构成。本文选题为外超导磁体高稳定度电源控制系统设计。外超导磁体电源最大输出8V/16kA,且要求输出电流纹波为1Oppm以内,输出电压纹波有效值在1%以内。控制系统的设计内容涵盖:被控对象的建模、控制指标的提出、控制系统相关参数的确定、控制方式的选择、控制器的设计。当设计方案确定后,还需要进行模型仿真及实际电路验证,以及执行机构、接口器件等实现。对整个电源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对于高稳定度电源最关键的叁部分分别是:给定、接口器件(包含测量和反馈部分)及控制算法。此外,其他部分也非常关键。文中都有详细的介绍。首先,对被控对象建模。考虑到成本、控制难易等因素,电源主拓扑结构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双反星可控硅整流方案。然而,由于其开关频率较低,而且可控硅导通压降较大不可忽略,所以建立主回路模型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平均电路法和各种干扰模型,对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是可信的。其次,是对电源实现高稳定度输出的关键因素及相关技术进行详细论证,包含给定、高精度模拟测量电路、数字控制算法的选择以及同步信号滤波电路等。接下来,结合传统自动控制理论,提出了电源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本文针对电源系统的特点,分别对系统响应速度、开环截止频率和系统带宽给出了更符合实际电源系统特性的定义,并提出了求取开环截止频率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此外,重点研究了带LC滤波器的功率变换器,通过画近似闭环bode图的方式,得出其系统带宽是接近LC自然频率的,这对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非常有意义。然后,针对超导磁体这一大惯性负载,从对50Hz及100Hz纹波的有效补偿及降低对ADC采样频率要求的角度,提出了双环控制架构,其中电流外环采用数字控制方式。本文对双环结构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双环控制器设计的一般准则。数字外环的控制算法采用RST算法,本文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原理及参数计算过程。最后,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及调试。其中,调试分为二个阶段进行,一是利用假负载测试电压内环的性能;二是将整个控制系统应用于超导磁体。最终的测量结果证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电源要求,整个设计是可信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9)

胡煜涛[9](2017)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线圈迫流氦流动摩擦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强磁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与医疗以及各种工业和农业应用方面均能发挥重要作用,强磁场实验装置能为这些领域的探索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40-T混合磁体项目是由国家发改委资助、由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该试验装置于2016年年底在32mm室温孔径中获得40-T稳态磁场,它由外超导磁体和内水冷磁体组成,其中外超导磁体线圈由Nb3Sn管内电缆导体(CICC)绕制而成,采用4.5K超临界氦对26条线圈通道进行迫流冷却。CICC导体由多股超导股线和铜线经过多级扭绞然后包套于不锈钢铠甲内而成,属于内冷导体。超临界氦在CICC导体内部流动,受到摩擦阻力作用产生压降和热耗散,同时带走导体在励磁过程中产生的热量。CICC摩擦因子的测量与分析是优化磁体线圈冷却策略、提高磁体运行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超临界氦在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各线圈的摩擦因子,以优化磁体低温冷却回路和热力学工况,从而提高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的低温稳定性,为该装置达到更高的磁场提供保障。Katheder经验公式被广泛地用于CICC摩擦因子的计算,但由于40-T混合磁体线圈各支路的CICC导体结构独特,若采用该公式来计算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线圈内的流动摩擦因子,会存在较大误差,因此,需要修正Katheder经验公式来辅助该装置线圈内的流动状态和压降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通过采用氦流体进行建模分析的方法对磁体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中的局部加权线性回归算法,排除了大量的异常点,修正了因雷诺数分布不均造成的拟合结果偏差。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所得到的CICC摩擦因子计算公式与实验数据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将为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的热工水力分析、冷却回路优化和低温稳定性改善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4-23)

汪永安[10](2016)在《科学岛建成超强混合磁体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汪永安)11月13日下午,合肥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迎来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历时8年自主研制的混合磁体装置调试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任务目标——产生40万高斯稳态磁场,成为磁场强度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稳态强磁场装置。混合磁体由(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6-11-15)

混合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控制环路的分析,阐述强磁场电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需求,为实现40 T混合磁体电源8 h内输出电流稳定度小于10-5,提出以集成电路AD5791为主,以TMS320F28335作为主控芯片的系统集成方案,完成了AD5791关键外围电路设计,编写了主控芯片软件流程。经电路实测,数据表明该设计能实现高精度高稳定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磁体论文参考文献

[1].徐烟红,赵涛,张浩.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储能泄放系统的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9

[2].陈思明,刘小宁.40T混合磁体电源高精度基准源设计[J].电源技术.2018

[3].张帅,欧阳峥嵘,李俊杰,孟秋敏.40T混合磁体冷屏热分析及测试[J].低温工程.2018

[4].黄炜,郑遥路,钱新星,陈文革.45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真空系统的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5].房震.40T混合磁体中外超导磁体结构性能仿真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6].陈思明.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电源柔性无功补偿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解钰.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冷却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8].宋敏慧.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磁体电源的控制器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9].胡煜涛.40-T混合磁体外超导线圈迫流氦流动摩擦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10].汪永安.科学岛建成超强混合磁体装置[N].安徽日报.2016

标签:;  ;  ;  ;  

混合磁体论文-徐烟红,赵涛,张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