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推进器论文-杜向党,桑英轩,骆铖,赖慧,范英豪

微型推进器论文-杜向党,桑英轩,骆铖,赖慧,范英豪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型推进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摆线桨,水下航行器,滚翼推进器,机动性

微型推进器论文文献综述

杜向党,桑英轩,骆铖,赖慧,范英豪[1](2017)在《基于滚翼推进器的微型水下航行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摆线桨工作原理,研究了一种新型水下滚翼推进器,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关键机构设计方案,并制作了原理样机。开发了基于滚翼推进器的微型水下航行器,并进行了水池试验,试验表明,该新型航行器具有很高的机动性。(本文来源于《机电设备》期刊2017年04期)

程世豪[2](2017)在《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叁维仿真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进步,微小卫星在空间探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喷气或化学推进方式已无法满足微小卫星姿态调整和轨道控制要求。以电喷射原理为基础的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具有比冲高、推力小、可提供微小精准冲量等优点,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借助微小卫星实现大范围空间环境特征探测的需求,目前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尽快实现航天应用。本文总结和比较了国外电喷射推进器常见的工作模式,包括滴落、微滴滴落和锥-喷流等六种模式。以锥-喷流模式下的离子液体电推进器为分析对象,通过球谐函数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喷射尖端圆锥等势面的电场分布,同时结合杨-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喷射液面表面张力,从理论上证实了等势圆锥形液面的半顶角必须为49.3°才能保持平衡,与现有实验观测结果一致。论文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叁维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仿真模型。通过对网格单元参数优化和设置非线性时间步长,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在不考虑喷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前提下,模型使用粒子追踪方法模拟了粒子从液面发射到离开电推进器的全过程,计算得到喷射粒子的散射半角、角向电流密度分布、总发射电流等关键参数。在该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电推进器的推力和启动电压,并且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误差不超过10%。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推进器的板间距、提取电极孔径等微观结构参数对启动电压的影响,发现启动电压的降低途径有:降低板间距和提取电极孔径、减小毛细管厚度和阵列密度、增加毛细管内径和毛细管长度。分析结果可为离子液体推进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此外,本文结合离子液体电推进器基本工作原理和现有工艺水平,初步讨论了离子液体推进器的制作方法,并使用激光加工工艺制作了两种离子液体推进器原理演示实物模型。本文为离子液体推进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准确直观的叁维仿真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以快速计算不同设计条件下,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启动电压、发射电流、推力等,因此为离子液体电推进器的性能优化和理论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卢斌,洪志敏,任小明,解瑞珍,张晶鑫[3](2009)在《SCB换能元应用于微型固体推进器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能元的选型和结构尺寸、发火电阻等参数是影响微型固体化学推进器的发火能量的主要参数。通过对半导体桥(SCB)换能元的电阻、尺寸等参数特性的分析,设计了一种点火能量低,可用于固体微型推进器的SCB微型换能阵列。试验表明,其在15μF电容时,最小全发火电压小于7 V,为固体微型推进器的设计提供了低能换能元件。(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杨海威,朱卫兵,赵阳[4](2009)在《微型推进器流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微喷管内流场性能有助于微推进系统的优化设计。利用微喷管内流动与壁面传热的耦合计算,对微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喷管内流体模拟采用直接蒙特卡罗法,壁面材料热响应采用瞬时热传导方程进行建模,并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高温流体,分别以壁面固定温度加载和以时时更新的热流密度加载壁面材料,流场马赫数、温度和压力显现出较大差异,较高的压力能提高微喷管的推进效果,但高压力也使微喷管的热损失增加。(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寇丽丽,熊继军,张文栋[5](2008)在《微型胶体推进器喷头副反应分析与减弱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推进器应用于微小卫星,在喷射时喷头会发电化学副反应,针形喷射极与管状喷射极施加相同电压,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极形状确定的电极电场分布进而推出副反应的类型。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电极电势,与电极极化程度得出双电层电势与反应物、喷射状态的关系。确定管状喷射极在液体供应充分时可以采用直流供电;沿外表面流动的针形喷射极由于流量不易控制只能采用变换电极才能达到稳定喷射,若毛细管喷射极与针型喷射极采用离子喷射状态,必须靠变换电极才能稳定喷射。(本文来源于《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徐晓辉[6](2007)在《深空探测中的微型推进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深空探测中,微小推进器将扮演重要角色。微小飞行器的发展迫切需要研究高比冲、微型化的推进器。本文对适合于微小推进器的各种微小推进器,尤其是基于MEMS技术发展的微小推进器作了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07年06期)

程广贵,丁建宁,王权,杨继昌[7](2006)在《基于量子效应的微型推进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微型化。依据量子理论,有效提取真空中的零点能,并以此作为驱动能源,可以解决微型飞行器由于必须携带燃料而增加重量等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真空零点能及Casimir力的产生机理,研究了真空中两平行平板和矩形腔等结构设计依据,提出并建立了以Casimir力作为驱动力的微型推进器设计模型。(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06年03期)

程广贵,丁建宁,王权[8](2005)在《量子微型推进器的设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微型化进程中,各种推进器必须携带燃料,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有效提取真空中的“零点能”并以此作为驱动能源,可以消除长期以来微型飞行器须携带燃料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真空“零点能”及Casimir力,对真空中的两平行平板结构和矩形腔等结构内的Casimir力、真空“零点能”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边界下力随距离的变化规律,提出以Casimir力作为驱动力的量子微型推进系统设计模型,利用该模型可有效地提取真空零点能.(本文来源于《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期刊2005年04期)

傅恩生[9](2005)在《以激光烧蚀为动力的微型推进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一种新式微型喷射器,供微型卫星定向用.用多模二极管激光器产生的激光烧蚀形成推力.靶是特制的透明膜带条,激光透过透明膜,被吸收膜吸收,产生推力. 比冲达到1000s,这个值大于化学方法可达到的值,同时激光动量耦合系数达6dyne/W(6伊10-5N/W)量级. 原型机推力达到100dyne(10-3N).讨论了靶相互作用物理尧材料科学,包括制造靶和用原型机作一些测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05年02期)

柴宁,姜培学,孙锡九,任泽霈[10](2004)在《N_2O单组元微型推进器内参数敏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新型的推进剂 N2 O在催化剂床中的流动和传热传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和研究了催化剂的孔隙率、长度、比表面积、传质 Sh对推进系统的瞬态及稳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推进系统的瞬态性能与催化剂的孔隙率和长度有关 ,稳态性能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推进剂在催化剂床内的传质 Sh有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微型化学火箭内部结构、提高其推进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04年02期)

微型推进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航天技术进步,微小卫星在空间探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喷气或化学推进方式已无法满足微小卫星姿态调整和轨道控制要求。以电喷射原理为基础的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具有比冲高、推力小、可提供微小精准冲量等优点,可以满足我国未来借助微小卫星实现大范围空间环境特征探测的需求,目前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尽快实现航天应用。本文总结和比较了国外电喷射推进器常见的工作模式,包括滴落、微滴滴落和锥-喷流等六种模式。以锥-喷流模式下的离子液体电推进器为分析对象,通过球谐函数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喷射尖端圆锥等势面的电场分布,同时结合杨-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喷射液面表面张力,从理论上证实了等势圆锥形液面的半顶角必须为49.3°才能保持平衡,与现有实验观测结果一致。论文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叁维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仿真模型。通过对网格单元参数优化和设置非线性时间步长,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在不考虑喷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前提下,模型使用粒子追踪方法模拟了粒子从液面发射到离开电推进器的全过程,计算得到喷射粒子的散射半角、角向电流密度分布、总发射电流等关键参数。在该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离子液体电推进器的推力和启动电压,并且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误差不超过10%。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推进器的板间距、提取电极孔径等微观结构参数对启动电压的影响,发现启动电压的降低途径有:降低板间距和提取电极孔径、减小毛细管厚度和阵列密度、增加毛细管内径和毛细管长度。分析结果可为离子液体推进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此外,本文结合离子液体电推进器基本工作原理和现有工艺水平,初步讨论了离子液体推进器的制作方法,并使用激光加工工艺制作了两种离子液体推进器原理演示实物模型。本文为离子液体推进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准确直观的叁维仿真模型,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以快速计算不同设计条件下,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的基本性能参数,包括启动电压、发射电流、推力等,因此为离子液体电推进器的性能优化和理论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型推进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杜向党,桑英轩,骆铖,赖慧,范英豪.基于滚翼推进器的微型水下航行器设计[J].机电设备.2017

[2].程世豪.离子液体微型电推进器叁维仿真与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3].卢斌,洪志敏,任小明,解瑞珍,张晶鑫.SCB换能元应用于微型固体推进器中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9

[4].杨海威,朱卫兵,赵阳.微型推进器流场数值模拟[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

[5].寇丽丽,熊继军,张文栋.微型胶体推进器喷头副反应分析与减弱方法[C].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6].徐晓辉.深空探测中的微型推进器技术[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7

[7].程广贵,丁建宁,王权,杨继昌.基于量子效应的微型推进器设计[J].微纳电子技术.2006

[8].程广贵,丁建宁,王权.量子微型推进器的设计模型[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

[9].傅恩生.以激光烧蚀为动力的微型推进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

[10].柴宁,姜培学,孙锡九,任泽霈.N_2O单组元微型推进器内参数敏感性的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4

标签:;  ;  ;  ;  

微型推进器论文-杜向党,桑英轩,骆铖,赖慧,范英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