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烯醚萜,结构分类,构效关系,生物活性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菲菲,张聿梅,郑笑为,戴忠,刘斌[1](2019)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详细综述了新发现的、具有较新结构特点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及生物学活性研究,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查阅总结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环烯醚萜新化合物的文献,总结结构和活性的研究概况。结果:环烯醚萜的主要结构类型环烯醚萜苷类、裂环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临床生物活性具有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和保肝作用等。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广泛,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通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总结和分析,探讨环烯醚萜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开发和利用提供文献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9年03期)
王菲菲,张聿梅,李静,戴忠,刘斌[2](2018)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治疗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相关疾病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查阅、总结国内外发表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的成因和环烯醚萜化合物调节相关疾病的可能机理的报道。结果:氧化应激可以引起广泛的细胞内损伤,从而诱发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预防和减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对于开发此类化合物的新药具有广泛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事》期刊2018年08期)
郑浩然,褚扬,李伟,丁黎[3](2018)在《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多种中药材里的一类重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方面对常见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栀子苷、胡黄连苷、獐牙菜苦苷等)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在体内快速吸收,在肾、肝等组织脏器中广泛分布,经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等多种代谢过程后迅速排泄出体外的药动学特点,为提高该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廖铁松,闵建新,潘玲玲,吴亚芬,万娜[4](2018)在《茜草科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普通、裂环、二聚体等类型,广泛存在于茜草科各种属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炎及保护细胞等作用。系统综述了茜草科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种类、结构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6期)
张培伦,李莹,王营杰,王明,冉小库[5](2017)在《RP-HPLC法同时测定毛冬青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毛冬青根中女贞子苷、橄榄苦苷、oleoacteoside和ligstroside共4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0 mm,5μm),以乙腈-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女贞子苷、橄榄苦苷、oleoacteoside和ligstroside与其邻近的色谱峰均能良好的分离,进样量分别在0.061 35~1.227 0μg(r=0.999 6)、0.294 75~5.895 0μg(r=0.999 5)、0.064 00~1.280 0μg(r=0.999 5)和0.049 76~0.995 2μg(r=0.999 7)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RSD=1.8%)、99.6%(RSD=1.8%)、98.9%(RSD=1.2%)和100.3%(RSD=1.8%)。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为毛冬青根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亚军,王知斌,于莹,高岩,杨春娟[6](2017)在《八仙花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八仙花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断马钱子苷乙基甲基缩醛(1)、断马钱子苷二甲基缩醛(2)、断氧化马钱子苷(3)、7-去氧马钱子酸(4)、马钱子酸(5)、8-表马钱子苷(6)、马钱子苷(7)、7-脱氢马钱子苷(8)、獐牙菜苷(9)、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0)、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八仙花叶苷。化合物3、8为八仙花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02期)
郑阳,彭胜,史丽娟,彭密军[7](2016)在《杜仲中杜仲醇等叁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名贵经济树种,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其主要以京尼平苷酸和桃叶珊瑚苷为主。杜仲醇作为杜仲中特有的且极具特异性的一种裂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报道较少。本文利用波长切换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杜仲叶中杜仲醇、京尼平苷酸和桃叶珊瑚苷叁种环烯醚萜化合物的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各成分均在最大波长处检测,而且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可为杜仲活性成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26)
曹轲,丁明明,庄方方,殷田田,闫福林[8](2016)在《中药糙苏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糙苏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对糙苏叶中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0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1S*,3R*,4S*,5S*,6R*,7R*,8S*,9S*)-3,8-epoxy-1-hydroxy-4-methoxycarbonyl-10-methyl-6,7-acetonide-cis-2-oxabicyclo[4.3.0]nonane(1),(1R*,3R*,4S*,5S*,6R*,7R*,8S*,9S*)-3,8-epoxy-1-hydroxy-4-methoxycarbonyl-10-methyl-6,7-acetonide-cis-2-oxabicyclo[4.3.0]nonane(2),8-acetyl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3),8-acetyl-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4),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5),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6),1β-hydroxy-dihydrocornin aglycone(7),1α-hydroxy-dihydrocornin aglycone(8),独一味素A(9),独一味素B(10)。结论从糙苏叶中分离得到的10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2、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李存满,骆亚薇,田宝勇[9](2015)在《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对复杂体系中环烯醚萜的化学表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在环烯醚萜结构鉴定方面,质谱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环烯醚萜的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从结构类型方面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该类化合物利用其质谱裂解规律进行化学结构鉴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王金鑫,韩竹箴,李慧梁,张卫东[10](2015)在《宽叶缬草中1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缬草属植物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latio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薄层制备色谱等色谱法对宽叶缬草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叶缬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valeriridoid P(1),马榄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dihydroxymaaliane(2)、madolin F(3),双环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madolin A(4)、volvalerenal B(5)、kissoone A(6)。结论化合物1为罕见的含有2个氧桥的环烯醚萜类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化合物6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01期)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的相关疾病可能的治疗机理。方法:查阅、总结国内外发表的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的成因和环烯醚萜化合物调节相关疾病的可能机理的报道。结果:氧化应激可以引起广泛的细胞内损伤,从而诱发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预防和减缓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对于开发此类化合物的新药具有广泛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菲菲,张聿梅,郑笑为,戴忠,刘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9
[2].王菲菲,张聿梅,李静,戴忠,刘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治疗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8
[3].郑浩然,褚扬,李伟,丁黎.天然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8
[4].廖铁松,闵建新,潘玲玲,吴亚芬,万娜.茜草科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
[5].张培伦,李莹,王营杰,王明,冉小库.RP-HPLC法同时测定毛冬青根中4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
[6].陈亚军,王知斌,于莹,高岩,杨春娟.八仙花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J].中草药.2017
[7].郑阳,彭胜,史丽娟,彭密军.杜仲中杜仲醇等叁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建立[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2016
[8].曹轲,丁明明,庄方方,殷田田,闫福林.中药糙苏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
[9].李存满,骆亚薇,田宝勇.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王金鑫,韩竹箴,李慧梁,张卫东.宽叶缬草中1个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