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雷达系统论文-郑岱阳,李焕,张磊,戚仁涛

无源雷达系统论文-郑岱阳,李焕,张磊,戚仁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源雷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NSS信号,多站,模糊函数,分辨率

无源雷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郑岱阳,李焕,张磊,戚仁涛[1](2017)在《基于GNSS信号的多通道无源雷达系统分辨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难以定量分析基于GNSS信号的多通道无源雷达系统成像分辨率的问题,以多发多收SAR系统的模糊函数为基础,研究了基于GNSS信号的多发多收无源雷达系统的分辨率。根据GNSS各卫星信号的非相干性,采用线性非相干方式对多颗卫星的回波信号进行融合处理,获得了该系统的模糊函数。引入模糊函数3 d B投影面积作为衡量系统分辨率的定量指标,通过仿真分析了地面接收站位置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为以GNSS卫星为照射源的地面无源成像系统的接收站布站构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戚仁涛[2](2017)在《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系统的分辨率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信号覆盖广,重访周期短,可用卫星数量多,无源雷达系统结构简单,使用限制少,以GNSS为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很适合用于高危滑坡体、冰川、积雪的成像监测,弥补SAR等传统遥感成像方式重访周期长、成本高的不足,为山体滑坡、冰川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提供即时预警,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GNSS信号带宽普遍较窄,基于单星照射、单站接收的双站无源雷达系统在某一维的分辨率受带宽限制,很难达到实际需求。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星照射、单个或少量地面站接收的多通道无源成像系统,由于辐射源和接收站数量的增加和构型上的展开,将有效提高系统分辨率。GNSS的发射信号和卫星轨道属不可控元素,地面站的数量和布站位置调整是优化系统成像分辨率的唯一手段,论文主要研究系统成像分辨率与接收站布站构型的关系,以及接收站布站构型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空间谱理论研究了基于GNSS信号的双/多站无源雷达系统的空间谱特性,根据系统总支撑域的大小分布与系统分辨率的直接相关性,通过理论和实验仿真分析改变接收站布站构型引起的系统总支撑域的变化,从而分析其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NSS信号的多发单收系统的理论极限分辨率不会随着接收站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论文总结并提出了在空间谱理论下的接收站布站准则。其次,利用模糊函数这个分辨率分析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系统的成像分辨率,以及接收站构型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论文借鉴传统双站SAR系统模糊函数的分析方法,推导了多星照射、多站接收系统的模糊函数公式,引入模糊函数的3dB投影图作为分辨单元,并作为评价系统分辨率衡量标准。实验仿真表明,基于GNSS信号的多发单收无源系统中接收站位置对于系统分辨率基本没有影响。最后,论文研究了多种类导航卫星的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在同一导航系统下的卫星选取准则,同时初步给出了多种导航系统下的原则性布站优化准则。(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艾小锋,曾勇虎,汪连栋,郑光勇,王肖洋[3](2016)在《基于实测信号的无源雷达仿真评估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雷达系统实际探测能力与实际应用场景中多种因素密切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信号与探测目标动态特性相结合的仿真评估方法,利用实际无源雷达接收系统获取参考通道和监视通道的环境信号,利用参考通道重构直达波,结合针对目标的运动特性和散射特性,在直达波上调制回波功率、时延、多普勒信息,得到目标回波并迭加在监视通道中得到监视信息,对参考通道和监视通道进行常规的信号处理,通过蒙特卡洛仿真获得针对目标的发现概率,可用于评估实际场景中针对特定目标的无源雷达探测能力。(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斌,胡可生[4](2016)在《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源雷达作为一种新体制现代雷达,可实现对隐身目标的探测与定位,在复杂的电磁信号环境中具有超强生存能力,本文介绍了无源雷达信息处理流程,分析了无源雷达的多站、单站定位原理进行,并对无源雷达定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论述。(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20期)

许德刚[5](2015)在《基于BWDSP100处理器的无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产BWDSP100处理器的性能和特点,提出了由4片BWDSP100处理器芯片构成的任务式并行信号处理系统,满足无源雷达大运算量的信号处理算法要求。该系统并行实现波束形成、自适应干扰抑制、长时相干积累和目标检测处理等。分析了雷达的主要信号处理模块在系统中的实现算法,估计了其运算量。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多片数字信号处理并行系统应用于无源雷达系统中,满足了雷达信号处理开放性、可扩展性的要求,提升了无源雷达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5年02期)

刘泽[6](2014)在《面向无源雷达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军用雷达领域中,与传统的有源雷达相比,无源雷达在探测空中目标的同时能够隐蔽自身,具有更高的生存和作战能力,应用广泛。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作为雷达系统的子系统,控制驱动整个探测系统的方位和角度,其控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雷达定位被测目标的准确性。当今雷达系统工作环境极为恶劣,而且无源探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对交流伺服系统高控制性能的实际要求。本文面向无源雷达设计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对促进航空航天领域和交流伺服研究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机械结构和电磁方案两个角度完成永磁同步电机设计。通过JMAG有限元仿真及实验,分析电机空载反电动势、力矩特性、电机发热及效率等性能指标,得出本电机具有气隙磁密掺杂谐波少、输出力矩大且波动小、电机发热小且效率高等特性。为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伺服驱动器,主要针对电源电路、主控电路、功率变换电路、电流与位置检测电路四方面进行硬件设计,并从理论上分析驱动器2.2kW功率输出的有效性。针对驱动器完成死区时间设定实验、瞬时功率测试实验及发热特性测试实验,分析得出本驱动器具有额定功率下工作时间长、瞬时功率大、发热低且发热可控等特性。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叁闭环控制模型。为进一步提高伺服控制性能,引入基于指令的前馈控制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及跟踪精度,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控制策略引入的有效性。依据系统控制模型及控制策略设计伺服控制程序。依硬件设计搭建系统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分析系统对于力矩和转速输出具有优良的伺服控制性能,验证伺服电机可在0.3~300rpm范围内稳定有效地输出各级转速。针对本系统在编码器通讯方面的设计不足,提出两种有效解决方案,为后期系统位置控制性能的调试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7-01)

李富强,豆根生,郑宝周[7](2013)在《基于FM广播的无源雷达自适应回波重建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调频广播作为外辐射源的无源雷达,因FM广播载频高和带宽窄,采用窄带采样定理可以保证在信号无失真采样的前提下大大降低采样频率,为实时信号处理提供方便.另外,目标回波会受到较强的直达波干扰影响,由于多普勒频移相对较小,目标回波与直达波干扰频谱混迭严重,使用经典滤波器进行直达波干扰抑制十分困难.因此,设计了基于最小均方的自适应回波重建系统,仿真表明,直达波干扰抑制效果明显,目标回波得到较好重建,自适应回波重建系统工作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赵艳,缪善林[8](2013)在《基于外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直达波对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外辐射源雷达系统中直达波信号的功率和对回波信号的影响,给出了基于自适应对消的直达波抑制方法。该方法结合自适应分数时延估计技术,提高了主通道与参考通道相关度,有效地对直达波进行抑制。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通信对抗》期刊2013年04期)

张瑜,贺秋瑞[9](2013)在《无源雷达系统中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源雷达系统中,直达波及多径信号严重影响雷达对运动目标的探测性能这一问题;根据回波通道中的接收数据的能量大小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次分量提取的回波信号提取算法,该算法根据接收数据中的回波信号能量小且有频移的特点对回波信号进行提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强直达波和多径信号干扰中对回波信号进行有效的提取,相似系数达到0.98,检测性能好,精度高,且操作简单易行。(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3年07期)

黄仁全,李为民,王春阳,董雯[10](2013)在《无源雷达系统探测与定位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源雷达系统探测空域,研究了无源雷达系统单站探测远界与低界模型,并建立了组网探测空间模型。针对无源雷达系统定位能力,分析了叁维空间时差定位方法,及叁维空间时差定位精度。以机载电子干扰系统为探测目标,通过定量方法分别对无源雷达系统探测及定位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表明:研究的相关方法与结论,对明确未来无源雷达系统需求、指导无源雷达系统的部署与使用等方面具有意义。(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无源雷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信号覆盖广,重访周期短,可用卫星数量多,无源雷达系统结构简单,使用限制少,以GNSS为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很适合用于高危滑坡体、冰川、积雪的成像监测,弥补SAR等传统遥感成像方式重访周期长、成本高的不足,为山体滑坡、冰川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提供即时预警,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GNSS信号带宽普遍较窄,基于单星照射、单站接收的双站无源雷达系统在某一维的分辨率受带宽限制,很难达到实际需求。论文主要研究基于多星照射、单个或少量地面站接收的多通道无源成像系统,由于辐射源和接收站数量的增加和构型上的展开,将有效提高系统分辨率。GNSS的发射信号和卫星轨道属不可控元素,地面站的数量和布站位置调整是优化系统成像分辨率的唯一手段,论文主要研究系统成像分辨率与接收站布站构型的关系,以及接收站布站构型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空间谱理论研究了基于GNSS信号的双/多站无源雷达系统的空间谱特性,根据系统总支撑域的大小分布与系统分辨率的直接相关性,通过理论和实验仿真分析改变接收站布站构型引起的系统总支撑域的变化,从而分析其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GNSS信号的多发单收系统的理论极限分辨率不会随着接收站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根据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论文总结并提出了在空间谱理论下的接收站布站准则。其次,利用模糊函数这个分辨率分析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了系统的成像分辨率,以及接收站构型对系统分辨率的影响。论文借鉴传统双站SAR系统模糊函数的分析方法,推导了多星照射、多站接收系统的模糊函数公式,引入模糊函数的3dB投影图作为分辨单元,并作为评价系统分辨率衡量标准。实验仿真表明,基于GNSS信号的多发单收无源系统中接收站位置对于系统分辨率基本没有影响。最后,论文研究了多种类导航卫星的综合利用问题。提出了在同一导航系统下的卫星选取准则,同时初步给出了多种导航系统下的原则性布站优化准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源雷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郑岱阳,李焕,张磊,戚仁涛.基于GNSS信号的多通道无源雷达系统分辨率分析[J].电子科技.2017

[2].戚仁涛.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雷达系统的分辨率特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艾小锋,曾勇虎,汪连栋,郑光勇,王肖洋.基于实测信号的无源雷达仿真评估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2016

[4].李斌,胡可生.无源雷达信号处理及定位系统研究[J].科技视界.2016

[5].许德刚.基于BWDSP100处理器的无源雷达信号处理系统[J].舰船电子对抗.2015

[6].刘泽.面向无源雷达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7].李富强,豆根生,郑宝周.基于FM广播的无源雷达自适应回波重建系统研究[J].河南科学.2013

[8].赵艳,缪善林.基于外照射源的无源雷达系统直达波对消技术研究[J].通信对抗.2013

[9].张瑜,贺秋瑞.无源雷达系统中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

[10].黄仁全,李为民,王春阳,董雯.无源雷达系统探测与定位能力分析[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标签:;  ;  ;  ;  

无源雷达系统论文-郑岱阳,李焕,张磊,戚仁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