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肝提拉论文-王成林,刘持稳,陈雷,段云飞,江勇

绕肝提拉论文-王成林,刘持稳,陈雷,段云飞,江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绕肝提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脏,手术

绕肝提拉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林,刘持稳,陈雷,段云飞,江勇[1](2016)在《“叁肝门解剖”并绕肝提拉带切除右半肝》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60岁,因"‘右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四年,右上腹隐胀不适一周"入院。患者四年前因肝右叶血管瘤行介入栓塞治疗,后一直未予以复查与治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均正常。上腹部平扫+增强(图1a、1b):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右肝内见一不规则稍低密度影,约13*10.3cm,境界尚清,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增强扫描病(本文来源于《肝胆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白东晓,李保中,管建云,刘国华,刘志强[2](2011)在《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肝脏手术血流阻断技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 对14例行右半肝切除患者采用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结果 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 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是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1年26期)

徐贤[3](2010)在《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在难切右半肝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在难切右半肝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手术应用前入路绕肝提拉,先不游离肝周韧带,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隧道,放置提拉带,悬吊提拉后采用前入路切除右半肝。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后隧道放置绕肝提拉带,未出现因此操作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均成功切除。结论在难切右半肝中应用前入路绕肝提拉,不必搬动右肝,使手术困难或无法切除的病例变的容易或可以切除,此外,使肝后下腔静脉以及肝脏各种管道得到更有效安全的保护,切肝的方向得到指引,提高了半肝切除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0年20期)

曹才文[4](2010)在《绕肝提拉前入路肝切除术的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绕肝提拉前入路肝切除术的应用解剖方法对25例防腐尸肝进行解剖,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将肝后下腔静脉分成四段,并测量各分段长度,分别计数第二、叁肝门血管数;将肝右后下静脉左缘至肝上静脉陷窝的路线设计为建立肝后隧道的标准路径;将肝下缘平面的下腔静脉左前外侧缘至肝上静脉陷窝设计为左侧路径;将肝下缘平面的下腔静脉右前外侧缘至肝上静脉陷窝设计为右侧路径;计数叁种手术路径可能损伤的血管数,测量叁种手术路径的长度及损伤血管管径大小,并对其进行比较;对肝中静脉走形及第一肝门进行解剖。结果第二肝门以粗大静脉出肝为主,第叁肝门以小而多的肝短静脉居多;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为一个相对无血管区域,沿此间隙留置绕肝带可设计为左侧、右侧及标准叁种路径,此叁种路径可能损伤的血管数依次为(1. 04±0.65)、(0. 68±0.71)、(0. 92±0.70),对该叁组数据进行比较,左侧路径与右侧路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叁种路径损伤血管管径依次为(2.1±0.5)mm、(2.3±0.6)mm、(1.9±0.5)mm,进行比较,标准路径与右侧路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叁种路径的长度依次为(66. 10±8.90)mm、(64.30±8.80)mm、(65. 50±9.50)m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中静脉距入下腔静脉开口2cm、5cm、10cm叁处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分别是(18. 4±2. 3)mm、(43.1±4.5)mm、(50.7±5.3)mm,肝动脉和门静脉左、右支肝外段较长,绕肝带通过第一肝门是安全可行的。结论经标准、左侧及右侧叁条路径建立肝后隧道是相对安全的;经左侧路径损伤的血管数较右侧路径相对较多;经右侧路径损伤血管管径较标准路径粗。本实验结果对绕肝提拉前入路肝切除术选择合适路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行右半肝切除时宜沿标准路径或右侧路径进行;2、行左半肝切除时宜沿标准路径进行;3、行左叁叶肝切除时宜沿右侧路径进行;4、行右叁叶肝切除及尾状叶切除时宜沿左侧路径进行。(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期刊2010-05-01)

方河清,李江涛,唐喆,陆文洁,罗浩杰[5](2007)在《前入路肝切除术结合绕肝提拉技术在疑难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传统肝切除步骤为先游离肝脏再完成肝切除,但我们在临床中常遇到右肝癌侵犯膈肌、肝癌破裂出血与膈肌粘连紧密,经典方法难以完成右半肝切除术,并且可能会造成肿瘤出血或播散。前入路肝切除术(Anterior Approach)与传统方法不同,即先行肝中裂劈开,最后游离肝脏,适合于(本文来源于《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11-01)

黄从云,彭淑牖[6](2005)在《Belghiti绕肝提拉肝切除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肝切除术常常需要阻断入肝或出肝血流、甚至全肝血流阻断,在减少失血量的同时也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明显的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2001年,Belghiti等[1]首次提出不游离肝脏、绕肝提拉肝切除术(liver hanging maneuver)用于浸润(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11期)

绕肝提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肝脏手术血流阻断技术,以减少术中出血,预防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方法 对14例行右半肝切除患者采用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结果 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手术死亡。结论 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是减少术中出血、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绕肝提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林,刘持稳,陈雷,段云飞,江勇.“叁肝门解剖”并绕肝提拉带切除右半肝[J].肝胆外科杂志.2016

[2].白东晓,李保中,管建云,刘国华,刘志强.绕肝提拉技术及半肝阻断在右半肝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

[3].徐贤.探讨前入路绕肝提拉在难切右半肝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4].曹才文.绕肝提拉前入路肝切除术的应用解剖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

[5].方河清,李江涛,唐喆,陆文洁,罗浩杰.前入路肝切除术结合绕肝提拉技术在疑难肝切除术中的应用[C].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6].黄从云,彭淑牖.Belghiti绕肝提拉肝切除术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

标签:;  ;  

绕肝提拉论文-王成林,刘持稳,陈雷,段云飞,江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