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脾肺气虚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脾肺气虚型,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益肺化痰汤
脾肺气虚证论文文献综述
白焕强,王淑萍[1](2018)在《益肺化痰汤加减治疗脾肺气虚证喘证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肺化痰汤对脾肺气虚证喘证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脾肺气虚证喘证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组使用西医综合治疗联合益肺化痰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指标,并在治疗后对组间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咳嗽评分、咯痰评分、呼吸困难评分、胸闷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FEV1/FVC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4.65%(P<0.05)。结论益肺化痰汤不仅能减轻脾肺气虚证喘证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且对肺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8年08期)
严秋月[2](2017)在《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对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观察,本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现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疗程满6周后并观察1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共80例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型患儿,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目的: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式,观察对比儿童益肺膏和西医对照药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疗效,客观评价儿童益肺膏用于哮喘缓解期,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轻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采用儿童益肺膏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照药物,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和治疗结束半年后及一年后有效率进行比较。采纳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包括x~2检验、t检验、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C-ACT评分平均值均有上升,两组C-A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平均值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对FEV1、PEF均有改善作用,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IgE水平均有下降,IgG、IgM水平均有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7)两组在治疗半年后、一年后有效率均有上升,但是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应用儿童益肺膏,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减低哮喘C-ACT评分,提高哮喘控制水平,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其肺功能,说明儿童益肺膏可以达到防治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的目的,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24)
刘军兴,张晓梅,王海彤,李振武,齐云飞[3](2016)在《健脾益肺汤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肺气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汤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肺气虚证患者的疗效及对其T细胞亚群和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肺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即采用无创呼吸机和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益肺汤,4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0.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均显着升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升高程度更显着(P<0.05)。两组患者的CD8+水平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该指标的降低幅度相对对照组患者更为显着(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细胞炎症因子IL-8、IL-10和TNF-α相对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改善程度更显着(P<0.05)。结论:健脾益肺汤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同时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余婷[4](2015)在《藿桂汤防治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脾肺气虚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玉屏风颗粒为阳性对照,进一步评价藿桂汤防治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脾肺气虚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脾肺气虚证)患者72例,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观察的设计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中药藿桂汤治疗;对照组选择玉屏风颗粒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观测指标的变化,将其积分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做出安全性和疗效评价。结果:(1)基本信息: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发作天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比较中,统计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认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信息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恶风、自汗、纳差、食后腹胀、大便溏、体倦乏力、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自汗、纳差、食后腹胀、大便溏、咳嗽等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3)证候总积分: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药物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疾病疗效: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8.82%与97.06%,对照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3.03%与39.39%,将其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叁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经T检验表明,经过2周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的WBC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变化后的任一WBC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余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9.39%,说明藿桂汤的临床疗效显着;(2)在本课题的研究观察过程中,无1例患者病情加重,无1例患者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等指标也未出现异常,说明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达标;(3)藿桂汤通过其益气补肺、开胃健脾、培本固元的作用,对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辨证属脾肺气虚为主者,可显着改善其症状,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5-05-01)
谢美玲[5](2014)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客观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32例慢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沙白肺炎颗粒治疗组、模拟剂颗粒对照组,每组各16例。疗程30天。观察两组受试者胸部X线片或肺CT片、证候疗效、临床症状、呼吸功能、BMI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血液、尿液、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1.胸部X线片或肺CT片:治疗组痊愈7例(43.75%)、显效3例(18.75%)、好转2例(12.5%)、无效4例(25%),总有效率75%;对照组痊愈、显效、好转均0例(0%)、无效16例(100%),总有效率0%。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证候疗效、症状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总积分、各临床症状积分及痰量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组间及治疗前后组内B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治疗后呼吸功能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分级有显着性差异(P<0.01)。5.两组治疗后BP、GH有统计学差异(P<0.05), VT、SF及综合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RE、MH有统计学差异(P<0.05),PF、RP、BP、GH、VT、SF及综合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F有统计学差异(P<o.05),综合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1)。6.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异常,药物安全级别为1级。结论: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任周新,谢世平,王钊,许前磊,马素娜[6](2014)在《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CD_4~+T、CD_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CD_4~+T淋巴细胞数量关系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地区的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出脾肺气虚证患者26例,并在该地区筛选出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上述样本的抗凝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和健康组比较,脾肺气虚组CD8+CD28+T淋巴细胞数量未见显着性改变;CD8+T细胞数量显着升高(P<0.05);CD4+T、CD4+CD45RA+T和CD4+CD28+T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1)。Pearson分析上述亚群的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CD4+CD45RA+T和CD4+CD28+T细胞数量分别与CD4+T细胞数量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00);CD8+CD28+T淋巴细胞数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没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脾肺气虚证患者CD4+CD45RA+T和CD4+CD28+T细胞数量与CD4+T数量同步下降,但此时CD8+T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加,功能并未降低。说明脾肺气虚证患者尚未进入疾病的晚期阶段,提示某些CD4+T细胞亚群和CD8+T细胞亚群联合应用可以作为辅助指标,用于HIV/AIDS证候的判断。(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任周新,谢世平,许前磊,沈俊岭,马素娜[7](2013)在《脾肺气虚证HIV/AIDS患者CD_8~+CD_(3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及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变化。方法:对河南省某地区的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筛选出脾肺气虚证患者26例,并在该地区筛选出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者的抗凝血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_8~+T淋巴细胞绝对数量以及CD_8~+CD_(38)~+T和CD_(56)~+CD_(16)~+CD_3~-细胞的绝对数量和百分率。结果:和健康组比较,脾肺气虚组CD_8~+T和CD_8~+CD_(38)~+T细胞数量和百分率均显着升高(P<0.05-0.01);CD_(56)~+CD_(16)~+CD_3~-细胞数量和百分率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脾肺气虚证患者CD_8~+T淋巴细胞显着活化。NK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提示:脾肺气虚证患者的天然免疫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3年11期)
易延逵,邓虹珠,林建云,董常荣,赵勇[8](2013)在《脾肺气虚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多发性的疾病,常见缺血性脑梗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中风、老年痴呆症、老年斑、闭塞性血管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脑血栓、健忘症、糖尿病、脑振荡后遗症等。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上升趋势,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复杂,目前其发病与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主要阐述脾肺气虚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张明雪[9](2013)在《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定 义 心肺气虚证 由于心肺两脏之气不足,心失所养,肺之肃降功能减退导致的心悸、咳喘和气虚证候。 脾肺气虚证 由于脾肺两脏之气不足,脾的运化功能减退,肺之肃降无权出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咳喘和气虚证候。 病 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3-03-20)
陈婧,叶超,李品慧,谭昕,肖潇[10](2012)在《寒痰阻肺证与脾肺气虚证疲劳特征及其异同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寒痰阻肺证与脾肺气虚证的疲劳特征及其异同点。方法:运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评定寒痰阻肺证和脾肺气虚证患者的疲劳状况。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类型及特征的比较上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情境性条目下有差异性(P<0.05);疲劳类型及特征程度的比较上,躯体疲劳程度、疲劳后果程度、总体疲劳程度、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程度、疲劳情境性程度条目下有差异性(P<0.05)。结论:寒痰阻肺证及脾肺气虚证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症状。脾肺气虚证的疲劳症状总体重于寒痰阻肺证。在临证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干预患者的疲劳症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脾肺气虚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对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观察,本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现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间疗程满6周后并观察1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共80例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型患儿,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目的: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式,观察对比儿童益肺膏和西医对照药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疗效,客观评价儿童益肺膏用于哮喘缓解期,在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减轻中医症候积分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型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采用儿童益肺膏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照药物,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和治疗结束半年后及一年后有效率进行比较。采纳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包括x~2检验、t检验、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C-ACT评分平均值均有上升,两组C-A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平均值均有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对FEV1、PEF均有改善作用,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后IgE水平均有下降,IgG、IgM水平均有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7)两组在治疗半年后、一年后有效率均有上升,但是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应用儿童益肺膏,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减低哮喘C-ACT评分,提高哮喘控制水平,调节患儿免疫功能,改善其肺功能,说明儿童益肺膏可以达到防治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的目的,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脾肺气虚证论文参考文献
[1].白焕强,王淑萍.益肺化痰汤加减治疗脾肺气虚证喘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
[2].严秋月.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肺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3].刘军兴,张晓梅,王海彤,李振武,齐云飞.健脾益肺汤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脾肺气虚证患者T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
[4].余婷.藿桂汤防治成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脾肺气虚证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
[5].谢美玲.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肺炎(脾肺气虚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6].任周新,谢世平,王钊,许前磊,马素娜.HIV/AIDS脾肺气虚证患者CD_4~+T、CD_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与CD_4~+T淋巴细胞数量关系的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7].任周新,谢世平,许前磊,沈俊岭,马素娜.脾肺气虚证HIV/AIDS患者CD_8~+CD_(38)~+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的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8].易延逵,邓虹珠,林建云,董常荣,赵勇.脾肺气虚证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对策[J].湖南中医杂志.2013
[9].张明雪.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鉴别[N].中国中医药报.2013
[10].陈婧,叶超,李品慧,谭昕,肖潇.寒痰阻肺证与脾肺气虚证疲劳特征及其异同点[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