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经济援助
介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莉[1](2019)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经济援助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对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与医护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务社会工作逐渐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医院开始引进医务社工,但在介入贫困患者经济援助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操作性强、可供复制的经验做法。文章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患者经济援助的工作现状、实务过程、资源管理与存在问题等方面出发,探索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患者经济援助的实务服务,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贫困患者经济援助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更多思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9年11期)
彭雨露[2](2019)在《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实践研究——以中山市Z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结合需要理论和小组动力学理论,在中山市Z社区开展"认识一夏"暑期社会融入支持小组,以探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程度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强了对社区的认识,加强了与社区环境的互动,提高了社会融入程度。(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付钊[3](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矫正的实践与思考——以小马个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是其特有的社会性、心理性和生理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青少年矫正个案为例,运用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阐释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一般过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法律政策支持、缺乏实践经验支持、工作理念模糊、社工与司法人员职责模糊进行了深入剖析,建议从倡导社区矫正立法、强化工作理念和方法运用、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定位、推动矫正向预防改变入手,来解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胡善平,程书松[4](2019)在《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地方性实践的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整理掌握国内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侧重点。依托地方性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存在问题的梳理和分析,积极构建社会组织介入精准扶贫的机制路径。认为必须从政策支持、动力源开发、能力建设、平台整合以及实践领域获取等方面完善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和路径。(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戴美霞,林梅香,刘群带,黄婷[5](2019)在《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用于心脏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择期选取医院收治的90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支持下针对护理,评价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F-36各项指标评分、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前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心脏介入治疗,可促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应用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代书梅,俞伟蔚[6](2019)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实践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barth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住院barther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7%,显着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可在临床积极开展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夏国锋,夏菊香[7](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反思——以泉州市T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都面临着社区共同体重塑的问题,现代基层社区的建设与治理成为新时代下不可回避的现实议题。泉州市T社区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开展社区营造实践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空间营造,有效地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通过活动营造,培育社区自治组织,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文化营造,活化利用文化符号,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创新;通过赋权增能,提升了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值得反思,诸如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仍然不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仍是难题,专业化社会工作者缺乏、人员流动率高,社区营造理念与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仍待加强等。(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馥含[8](2019)在《专业社工介入流浪人员救助案例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这是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存在的客观条件。与此同时,流浪乞讨人员给广州的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也相应地促进了社会救助的发展。广州市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传统救助服务持续发展,形成了由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服务队、临时救助点所组成的卓有成效的服务系统,探索出了主动巡查、街面驻点、社工+义工等创新服务形式。(本文来源于《大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陈晓东,侯勇[9](2019)在《社会工作教育介入本土扶贫实践与反思——以S高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精准扶贫提出以来,社会工作以其反贫理论、实务方法介入到农村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高校作为社会工作的创办者和教育者,对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教育介入精准扶贫工作,能够依托高校智库、青年学生并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扶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和学界的支持。实践实习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反思再实践,因而以S高校参与社会工作教育扶贫实践现状为例,聚焦社工教育扶贫中行动和改变,探讨由政策性扶贫到本土化扎根的实践经验与困境启示,以期加强社会工作教育扶贫的效果,引起更多学者展开深入研究,总结扶贫成果和实务经验。(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方凯[10](2019)在《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微课”巧妙介入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轮复习是中考总复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巩固与理解、错误知识的纠正与改进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微课"形式巧妙介入复习课,能合理解决课堂复习时间的有限性,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根据"微课"辅助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题并归类,探索有效实施的策略,并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有效升华"微课"的教育教学功能。(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82期)
介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结合需要理论和小组动力学理论,在中山市Z社区开展"认识一夏"暑期社会融入支持小组,以探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程度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增强了对社区的认识,加强了与社区环境的互动,提高了社会融入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莉.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经济援助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2019
[2].彭雨露.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实践研究——以中山市Z社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9
[3].付钊.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犯罪矫正的实践与思考——以小马个案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4].胡善平,程书松.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地方性实践的经验总结[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戴美霞,林梅香,刘群带,黄婷.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实践[J].中国医药科学.2019
[6].代书梅,俞伟蔚.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夏国锋,夏菊香.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反思——以泉州市T社区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
[8].李馥含.专业社工介入流浪人员救助案例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J].大社会.2019
[9].陈晓东,侯勇.社会工作教育介入本土扶贫实践与反思——以S高校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方凯.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微课”巧妙介入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