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制氧论文-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

电解制氧论文-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解制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航天器

电解制氧论文文献综述

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1](2015)在《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航天器内微重力、变压力的工作环境,进行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利用两相流仿真技术辅助进行电解芯体等部件微重力适应性设计,建立适应微重力、变压力环境的系统流程。研制了环境适应性评测装置,模拟考核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设计的电解制氧装置能够适应微重力、变压力工作环境,在轨连续运行96.88 h,累计产氧2097.8 SL,产氧速率0.74 kg/d。结论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基本满足航天环境需求,地面评测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张全生,郭东莉,夏骥[2](2013)在《为月球资源就地应用的LiOH电解制氧技术分析和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了一种利用月球矿物资源进行现场制氧的锂还原-LiOH电解循环技术路线。方法以金属锂作为还原剂,将月球矿物中的氧转移到锂化合物中,锂化合物与还原产物分离并转化为LiOH,电解熔融LiOH获得氧、水和金属锂,收集氧气,水和金属锂再循环使用。结果化学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采用该技术路线可以从月球的所有主要矿物中获得氧气,尤其是钛铁矿中的氧可以全部获得利用。结论利用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可以在500~600℃下实现LiOH电解,获得氧、水和金属锂。(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张新荣,朱荣杰,王涛,刘向,张伟[3](2013)在《静态注水式电解制氧关键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态注水式电解制氧关键技术,以满足空间微重力环境应用需求。方法在静态注水式复合金属分隔极板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关键组件膜材料的水通量提出设计要求,采用超滤行业成熟的过滤膜作为透水阻气膜,对膜材料的水通量进行测试。结果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所选膜材料的水通量完全满足静态注水电解制氧的需求(1.0×10-4g.cm-2.s-1)。结论静态注水式电解技术无泵移动部件,寄生能耗低,可靠性高,电解系统整体简化,更适合空间微重力环境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李俊荣,尹永利,周抗寒,王飞,任春波[4](2013)在《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制氧技术是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最复杂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和俄罗斯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及其应用情况,系统介绍了我国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的发展历程、总体方案、目前研究进展,可为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李林林,张吉礼,周抗寒[5](2009)在《电解水制氧槽方柱群微小流道单相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具有方柱群微小流道结构的电解水制氧槽流道内单相流场分布特性和制氧槽结构对流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雷诺数湍流模型描述了电解制氧槽方柱群微小流道流场分布特性,并通过与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试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结果得到了不同流量下微小尺寸方柱群流道内流场分布图。结论各流道中流量分配不均,槽内流场流速量级为10-3m/s,柱群区内的流动呈现层流特性,现有入口流道形式对流量分配的均匀性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9年01期)

李林林,张吉礼[6](2008)在《电解制氧槽试件微柱群单相流场PIV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稳定的电解水制氧装置是中长期载人航天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固体聚合物电解池(SPE)电解质的安全工作温度,利用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测量(PIV)系统对电解制氧槽试件微小方柱群流场进行试验研究,设计电解槽试件及其流量流场控制测试系统,讨论试件流场PIV测试方法及试验参数设置,得到不同流量下微小尺寸方柱群流道内流速的矢量图.结果表明:试件内流场流速很低,各流量下柱群区的流速量级为10-3m/s,柱群区以纵向流动为主,该结构各流道中流量分配不均,试件内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随流量增加而加剧.改进试件内部水进入流道的入口形式及各横向流道的入口形式,并适当增加周边沟槽流道的阻力,可增加试件内流场分配的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任小孟,谈杰[7](2008)在《潜艇中利用SPE电解水方法制氧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潜艇中供氧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固体聚合物(简称SPE)作为电解质的电解水制氧方法,并将其与目前核潜艇上常用的碱性电解质电解水供氧方法进行了比较,证实SPE电解水制氧方法是一种适用于潜艇使用的供氧方法。(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08年02期)

周抗寒,韩永强,李俊荣[8](2003)在《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制氧技术是栽人航天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为满足空间站应用而开发的电解制氧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几种电解制氧技术方案的利弊。(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03年05期)

李军,张香圃,蒋亚雄,吴文宏,刘晓峰[9](2003)在《SPE电解水制氧(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 SPE 电解水制氧(氢)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重点描述了该技术主要部件——膜—电极组件和集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制备途径;同时论述了与碱水电解相比,该技术的优缺点和技术难点。(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03年S1期)

张耀星,陈丹[10](2001)在《新型电解制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1 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仪器对传统电解水制氧法进行了革新 ,保持阳极的析氧反应不变 (40H- - 4e =O2 +2H2 O) ,而采用特殊材料制成阴极 ,它由防水透气层、导电网、导电基质和催化剂层组成 ,透气(本文来源于《教学仪器与实验》期刊2001年09期)

电解制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出了一种利用月球矿物资源进行现场制氧的锂还原-LiOH电解循环技术路线。方法以金属锂作为还原剂,将月球矿物中的氧转移到锂化合物中,锂化合物与还原产物分离并转化为LiOH,电解熔融LiOH获得氧、水和金属锂,收集氧气,水和金属锂再循环使用。结果化学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采用该技术路线可以从月球的所有主要矿物中获得氧气,尤其是钛铁矿中的氧可以全部获得利用。结论利用锂离子固体电解质,可以在500~600℃下实现LiOH电解,获得氧、水和金属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解制氧论文参考文献

[1].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

[2].张全生,郭东莉,夏骥.为月球资源就地应用的LiOH电解制氧技术分析和实验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

[3].张新荣,朱荣杰,王涛,刘向,张伟.静态注水式电解制氧关键技术探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

[4].李俊荣,尹永利,周抗寒,王飞,任春波.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进展[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

[5].李林林,张吉礼,周抗寒.电解水制氧槽方柱群微小流道单相流场数值模拟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

[6].李林林,张吉礼.电解制氧槽试件微柱群单相流场PIV测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7].任小孟,谈杰.潜艇中利用SPE电解水方法制氧的可行性分析[J].装备环境工程.2008

[8].周抗寒,韩永强,李俊荣.空间站电解制氧技术研究[J].载人航天.2003

[9].李军,张香圃,蒋亚雄,吴文宏,刘晓峰.SPE电解水制氧(氢)技术的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3

[10].张耀星,陈丹.新型电解制氧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

标签:;  ;  ;  ;  

电解制氧论文-尹永利,周抗寒,李俊荣,李健,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