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奇(江苏常州市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常州213002)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288-01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保健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关于民生的新医改政策施行后,“小病到社区”,就近就医成为老年患者的首选。面对老年患者增加,社区护理工作量大的难题,怎样做好社区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体会。
一、对老年患者要有爱心
社区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且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因而心理素质差、负性情绪较多。要想缓解老年患者入院后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焦虑、抑郁、多疑、悲观、不信任医护人员等不良情绪,提高医护质量,首选必须要有爱心。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究礼尚往来是老年患者的特点之一。老年人一旦患病,都希望亲友陪伴,更希望亲朋好友、同事,特别是医护人员充分地尊重自己,不愿意看到歧视的目光和冷漠的面孔。进入病房新环境后希望尽快被医护人员和病友所接纳。由于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处于老年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在他们有困难和不便时,护理人员应当视他们为亲人和父母一样,给予他们心理上热情的慰藉和生活上的帮助,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老年患者。因为,只有老年患者接受我们医护人员,才能改善他们的心态,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二、对老年患者要有耐心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面对老年患者心理、生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诸多话题,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耐心,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中途打断,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因为大多数老年患者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保健意识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常识,部分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当他们患病后非常紧张,渴望获得相关的医学知识并迫切希望了解自身的病情,关注自身病情变化规律。文化层次较高的老年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结果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希望“窥一斑而见全豹”。他们对医疗保健的渴望和需求正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切入点,只要耐心地听他们倾诉,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知晓,我们制定的医护方案必须要得到他们的配合,才能尽快恢复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力。
三、对老年患者更要有细心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是对我们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但同时也把我们护理工作人员推上了风口浪尖。医学实践证明:老年人患病后,情绪变化较大,病人出现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可危及病人的生命。由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学会观察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只有细心观察老年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情绪变化状态。在根据老年患者用药特性,把好用药监护关,做到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护患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要,积极消除他们的负性情绪较,使老年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真正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及生存的意义,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提高疗效,早日康复。
总之,要想做好社区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我们不但要有爱心和耐心,更要有细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摸清楚老年患者的脉搏,有的放矢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是老年患者“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我们工作,尽快恢复生活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