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判断

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判断

一、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状况的基本判断(论文文献综述)

王苗[1](2020)在《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动物福利是指在与动物的生物需求相适应的条件下,动物能够根据信息自主选择应对环境的挑战,进而满足动物的情感需求和自由的自然生活。农场动物福利是指在饲养、运输以及屠宰环节中,使农场动物能够获得合理的饮食、舒适的住房、良好的健康和适当的行为的人道对待事项。农场动物福利条款是指在饲养、运输以及屠宰环节中,使农场动物能够获得合理的饮食、舒适的住房、良好的健康以及适当的行为的人道对待事项予以规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总和。当前我国农场动物福利尚无专门性立法,主要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且条款内容在以规范文本为载体的表述中存在着价值取向问题。在厘清“农场动物福利”具体内涵的基础上,充分阐明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要义。从基础、认知以及评价视角切入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研究,发现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包括社会共识、价值目的以及价值指引3个层面。并依据“饲养福利、运输福利以及屠宰福利”这一思维路径,依次探讨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社会共识、价值目的以及价值指引3个层面的具体内容构成。社会共识可巩固条款的价值基础,包括认知共识(条款思想层面的认知理性重合)与态度共识(条款心理层面的依从、认同、内化),认知共识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的认知共识、我国运输福利的认知共识以及我国屠宰福利的认知共识,态度共识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的态度共识、我国运输福利的态度共识以及我国屠宰福利的态度共识;价值目的可彰显条款的价值目标,包括载体目的(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践结果的诉求)与作用对象目的(对国家、公民以及社会的诉求),载体目的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我国运输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作用对象目的可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我国运输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价值指引可回应条款的价值取向,包括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消除实体方面与程序方面的不平等)与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实现法律行为与法律关系的有序性),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我国运输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具体体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我国运输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

张明成[2](2020)在《浅析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路径》文中认为结题报告编号:NYKJ4088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1.1选题的理论意义我国当前基本上都是通过行政的手段来配合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把畜牧兽医分为不同部门,最终实现合作防治的管理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有些地区已经逐渐开始提高和完善对基层畜牧兽医体制的改革,这对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十分有利。然而,想要实现对基层畜牧兽医体制的改革,首先就要清楚在其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冯思恩[3](2019)在《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文中指出生猪肉品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机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人民生活主要的食用农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病害猪肉、注水猪肉、瘦肉精猪肉等问题猪肉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生猪屠宰作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猪屠宰环节监管的缺失与不足,更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设提出了重要考验。2005年起,广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由工商部门接管,并于2014年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部门接管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以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不断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生猪屠宰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基本安全。但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猪肉品质量监管环节,尤其是生猪屠宰环节的肉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优化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对提高生猪屠宰行政监管效能,保障屠宰环节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广东省其他城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从公共管理角度对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对策: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张晓锋[4](2017)在《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认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炎症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毒能引起牛的免疫抑制,造成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发热、鼻炎、乳腺炎、流产等。目前,世界各主要养牛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亦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有10个中小型规模奶牛场,存栏量接近万头。因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牛频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金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感染引起的奶牛肺炎、流产时有发生。但金山区奶牛系统缺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从该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形成一套结合金山区实际的综合防控方案,为当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1.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剂试剂盒,对2016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0个奶牛场采集的460份牛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金山区奶牛场的抗体阳性率达到36.67%~97.37%,提示IBRV感染普遍,建议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造成的损失。2.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以Ⅰ型牛症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BHV-1)的gE基因序列,针对1607~1704bp区域分别设计1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在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对经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BHV-1,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可用于BHV-1临床检测。3.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严重威胁着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特性,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牛只的调运和病牛自愈后的持续排毒来感染健康牛,从而造成健康牛群感染该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病的防控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诊断、检测、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以及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防控工作。

张敏[5](2017)在《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拥有关爱动物的优良传统。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传统动物伦理观念正趋于瓦解。西方科技的广泛运用又导致了各种新的虐待动物现象的出现。为了应对社会中日益增多的虐待动物现象,我国部分学者主张引入国外的动物福利观念,这一主张在当前引发了热烈讨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过程的深入分析,探寻美国接受外来动物福利观念的历史背景、原因及规律,为解决我国当时是否需要引入,以及如何引入动物福利观念提供借鉴。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采取了文献分析法与比较法这两种常用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美国与动物福利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立法文件、历史档案等文献进行仔细梳理与深入分析,描绘出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的历史轨迹与自身规律。其次,通过与英国动物福利观念及中国传统畜牧伦理观念的横向比较,以及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历史过程的纵向比较,探寻出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的特点,挖掘出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最终为我国恰当解决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农场动物福利问题提出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发现,美国并没有盲目照搬英国传入的动物福利观,而是在结合自身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有选择地予以接受。英国动物福利观念自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时期便传入北美,但由于不符合当时北美实际情况而很快被抛弃。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动物福利运动兴起。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受到自由主义、环境保护运动、反工具主义、反主流的新左派运动、民权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源自英国的动物福利观念逐渐与美国社会的特有情况相结合,形成了实验室动物关怀、“新福利主义”、农场动物关怀等新型动物福利观念。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过程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美国将外来的动物福利观念本土化的过程。我国在借鉴国外农场动物福利观念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发扬我国传统畜牧业中善待动物的伦理观念,并考虑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如下:第一章南北战争前美国的动物伦理观念。着重介绍了 16世纪前北美印第安人与欧洲近代动物伦理观的冲突与融合、英国清教反虐待动物观念以及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自由之体法典》反虐待动物条款等内容。第二章南北战争后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的兴起。南北战争后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兴起。受到种族主义影响,当时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带上了明显的野蛮人开化的色彩,并因此容忍了对印第安人及野牛的大肆屠杀。第三章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动物福利观念。二战后,为了避免英国动物福利的政府规范模式,美国科学界构建起了实验室动物关怀的动物福利自律管理体制。1975年,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一书拉开了美国动物权利运动的序幕,美国动物福利运动开始与激进的动物权利走向联合。第四章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新福利主义”观念、农场动物福利运动,以及美国以动物关怀伦理为基袖的农场动物福利观念。第五章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的特点、原因及启示。受到机械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美国动物福利观念发展长期滞后。美国在借鉴外来的动物福利观念的同时,将其与自由主义、环境运动等具体国情结合,发展出“新福利主义”、农场动物关怀等独特的动物福利观念。我国现代畜牧业在借鉴国外动物福利观念的同时,亦不应脱离于我国的传统与现实。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历程的分析,描绘出美国对外来的动物福利观念从拒绝到接受并将其本土化的完整过程,展示了机械主义、自由主义、环境运动对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影响,最终挖掘出实验室动物关怀、新福利主义、农场动物关怀等美国动物福利观念中的独特之处。

杨耀[6](2017)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评价研究 ——以乐山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饥饿农业阶段、温饱农业阶段、安全农业阶段。农业生产逐步从资源短缺、粗放式发展走向规模经营、集约化发展道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跨越温饱农业后,开始迈入安全农业阶段,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些年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怎么保障农业产品中畜产品质量安全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乐山地处四川西南,大渡河与青衣江交汇,在大佛脚下又和岷江合流,三条水系从南、西、北几个方向滋养区域土地,绕城而过向南奔去。作为省级重点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市着力从林业、生态畜牧业、药材种植业、蔬菜种植四个方面打造示范基地,重点打造茶业产业,建设中国绿茶之都。全市有国家级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6家,全国性农民专合社达9个示范社,成规模的现代万亩农业示范区24个。全市合作社总数达1759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社带动了65%的农户,适度的规模经营占比达16.8%。作为农业产业大市,乐山具有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不发达的典型特征。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管理体系方面,乐山的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对于我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探索实施的农业政策、争创农产品示范县的做法有实际借鉴意义。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畜农产品监管以及质量体系开展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并以乐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为例,通过相关资料、数据、走访调查为依据,综合分析了乐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生产体系:生产环节高能耗、低效率,产业结构不合理、绿色生态的循环养殖模式推广普及滞后。补助金数目不足,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2)监管体系:融入农业部门后畜牧业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经费划拨等由专业性逐步趋于非专业性,工作内容乃至工作成效均被弱化,农产品检验中心的配齐配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3)流通阶段:因一些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受设施设备限制,对生猪运输过程的检验检疫工作多流于形式。(4)服务体系:存在着兽药监管不到位,村级防疫员队伍业务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队伍不稳定。(5)监督体系:信息交换共享、企业与消费者参程度、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管与消费出现脱节现象,平台的进一步健全与相关系统的完善及无缝链接仍需加强。针对乐山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生产链与服务链中的环节。包括改革监管与服务体系、推广农业科技体系、完善行业质量标准体系、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戴晓平[7](2017)在《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在现代人食物源中,肉类食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在我国由于传统和信仰的原因,猪肉占肉类食品的比重高达60%,猪肉是人体必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很好来源,所含蛋白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是一种优质蛋白,猪肉也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和B2的极好来源;猪肉富含铁,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所必须的。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猪肉产量和消费量都超过5000万吨,占全球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近一半,是当之无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些年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有研究显示,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意愿受收入、商品价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购买地点等因素外,还有受食品安全属性的影响最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度越高,规避的意识也就越强。而综观近几年我国猪肉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如:双汇“瘦肉精”事件、“注水猪肉”、“毒火腿”、“地沟油”、黄浦江病死猪事件、食用感染猪囊尾蚴虫的猪肉致病等事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信任程度降低了,即使是“绿色食品”认证猪,购买意愿也随之减弱。猪肉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昭示了加强猪肉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商品猪生产到销售环节涉及到市场主体的各个方面,既要加强生猪生产与销售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又要加强生猪屠宰与肉品销售的规范和监督,而屠宰检疫作为猪肉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证猪肉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本人将结合多年的屠宰检疫工作经验,就屠宰检疫这一关键环节中如何保障猪肉食品安全作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一些创新,一是在论述屠宰检疫措施时,分析了各关键检疫点存在的危害,针对性的检测哪些项目,以及如何尽早地在各关键检疫点控制其危害;二是在总结检疫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理变化和疫病症状时,要将屠宰应激综合症与病因引起的病理变化区分开来。另外,根据我国屠宰行业具有“点分散、集中度低、产能低、设备落后、卫生和检疫设施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监督环节薄弱”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我将提出几点建议:从市民的角度,如何选购放心肉;从执法人员的角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检疫能力,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监管层面,从源头上控制“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药物的使用,加强可追踪溯源体系的应用,生猪大型供应基地及系统的建立;从检疫环节的角度,完善并科学使用各检疫环节的检疫设施,加强检疫流程的岗位管理;从技术层面,应用激光灼刻印章技术加施检疫标志,建立病原学检测平台,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远程监控系统,引进免疫胶体金检测旋毛虫技术等。

王薇[8](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权聪娜[9](2014)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文中指出乳制品在膳食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居民乳制品消费信心受到重创。众多学者关注了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但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分析和指导。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是要实现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科学监测评价,以理论分析为指导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研究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乳制品质量安全特性和博弈论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在全面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定量监测指标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客观评价,使用定性监测指标对难以定量化却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在监管内容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以及文献研究了解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方式,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建立定量和定性监测指标体系。以系统论为指导,运用PEST分析法和HACCP分析法分别对外部和内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理论监测指标体系。依据重要性原则、定量化原则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选取17个定量指标,构建定量指标体系。遵循可行性和敏感性两个原则选取5个定性指标并设置相应的二级指标,构建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实证研究。基于定量指标体系对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及预警。采用5等级评价法,为17个定量指标确定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各指标历年数据对其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使用线性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各指标权重大小将定量指标分为关键指标、一般指标和次要指标。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2002-2008年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状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加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2009-2010年上升到基本安全水平,2011-2012年达到较安全水平。利用指数平滑法和趋势外推法的10种模型拟合定量监测指标的样本数据,选择最优拟合曲线,进行单指标预警。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13年和2014年的综合状态进行预警,研究表明2013年和2014年均处于较安全状态。定性指标评价及预警。通过分析二级指标的安全状态,对5个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并对各指标未来状态进行预警。预计我国监管体系完善水平和兽医制度建设水平处于较安全的水平;奶牛养殖将面临更高的疫病风险;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将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案例研究。基于定量指标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分析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历年数据对17个定量指标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逐年上升,基本走势与全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水平基本一致。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查找现有市场机制本身和监管中的不足,以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为指导,设计政府、企业自身、媒体和消费者四个监管主体。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乳制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提升消费者的监督能力。本研究在以下方面有一定创新: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17个定量风险评价指标,针对对乳制品质量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定性因素确定定性指标,构建了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风险评价及预警实证研究。从政府、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媒体和消费者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贾皓[10](2013)在《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兽医体系运行质量水平及业绩、效率和能力的依据,适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我国兽医体系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维护兽医公共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在系统研究PVS的建立背景、用途、适用情况、主要内容、评估理念、形成基础,以及PVS评价结果的使用与OIE兽医体系效能提升程序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兽医体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比较我国兽医工作机构与PVS中要求的兽医机构标准的主要差别,分析现行的机构考评方法与PVS的差异,提出了我国兽医体系运作效能评估框架建立的基本理念、基本用途和难点所在,着重分析构建目前适用于我国的兽医体系效能体系应当设立的要素和指标,最终提出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一)深入分析了OIE PVS的内容与结构和运行原理PVS是OIE推荐给成员国的一个全面评价兽医体系运行效能和质量水平的标准与工具。经初步研究该PVS工具是科学的、全面的、适用的。因此,本文系统的对OIE PVS的内容、结构、作用、依据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PVS的关键要素、指标和等级设置的基本要求,分析总结了OIE PVS的评估理念、形成基础和特点。(二)提出了我国兽医体系运作效能评估框架建立的基本理念、基本用途和难点本文在兽医体系运行的现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兽医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的关键原因,借鉴和参照PVS的理念与原理,提出了我国兽医体系运作效能评估框架建立的基本理念、基本用途和难点。(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评价指标和标准框架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我国兽医体系运行过程中及其现行评价制度与OIE的规则及其PVS评估存在的主要差异,并借鉴PVS的理念、基本原则、工作原理及其指标体系,提出了构建我国兽医体系运行效能的评估指标和标准的框架,以及实施评价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状况的基本判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状况的基本判断(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研究路径
一、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内涵
    (一)农场动物福利的概念阐释
    (二)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表达
二、社会共识:条款的价值基础巩固
    (一)认知共识:条款思想层面的认知理性重合
    (二)态度共识:条款心理层面的依从、认同与内化
三、价值目的:条款的价值目标彰显
    (一)载体目的: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践结果的诉求
    (二)作用对象目的:对国家、公民以及社会的诉求
四、价值指引:条款的价值取向回应
    (一)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消除实体方面与程序方面的不平等
    (二)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实现法律行为与法律关系的有序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3)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数理统计法
        1.5.4 访谈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生猪屠宰
        2.1.2 生猪定点屠宰
        2.1.3 监管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政府规制与激励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生猪屠宰监管部门
        3.1.1 协调机构
        3.1.2 职能部门
        3.1.3 基层单位
    3.2 生猪屠宰监管情况
        3.2.1 规划设置
        3.2.2 经营监管
    3.3 生猪屠宰法规保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4.1 机构部门设置不够健全
        4.1.1 执法监管体系
        4.1.2 检疫监督体系
        4.1.3 监管职能重叠
    4.2 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到位
        4.2.1 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
        4.2.2 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
        4.2.3 部门刑事司法衔接不严密
        4.2.4 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4.3 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4.3.1 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不足
        4.3.2 检疫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4.3.3 属地监管人员配备不够
        4.3.4 企业检验人员资质较低
    4.4 法规政策执行不够高效
        4.4.1 屠宰行业自律不规范
        4.4.2 屠宰场点规划不合理
        4.4.3 代宰制模式存在漏洞
        4.4.4 屠宰设施设备较落后
        4.4.5 环境评价结果不达标
        4.4.6 屠宰工无证上岗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其它城市成功经验及启示
    5.1 经验介绍
        5.1.1 佛山市
        5.1.2 东莞市
    5.2 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
    6.1 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6.1.1 构建集权式的生猪屠宰监管机制
        6.1.2 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管理体系
        6.1.3 整合生猪屠宰与动物防疫监管职能
    6.2 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
        6.2.1 发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
        6.2.2 建立生猪应急供应保障机制
        6.2.3 实行生猪肉品监测预警机制
        6.2.4 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机制
        6.2.5 落实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责任
    6.3 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
        6.3.1 强化检验检疫监督和信息公开
        6.3.2 实施生猪电子标识信息化体系
        6.3.3 全面启用屠宰场远程监控体系
        6.3.4 构建“菜篮子”电子商务平台
        6.3.5 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
    6.4 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
        6.4.1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制度
        6.4.2 建立新型兽医管理体系
        6.4.3 落实肉品质量安全标准
        6.4.4 建设高水平综合执法队伍
        6.4.5 完善生猪产销对接制度
    6.5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6.5.1 明确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责
        6.5.2 提高生猪屠宰的组织化程度
        6.5.3 实行生猪肉品市场准入制度
        6.5.4 生猪屠宰企业自主并购发展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记录表
附录2: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1 流行现状
        1.1 国外流行情况
        1.2 国内流行现状
    2 病原学
        2.1 gB囊膜蛋白基因
        2.2 gC囊膜蛋白基因
        2.3 gD囊膜蛋白基因
        2.4 gE囊膜蛋白基因
    3 流行病学
        3.1 疾病传播
        3.2 感染表现
        3.3 感染机制
    4 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5 防治
        5.1 疫苗免疫
        5.2 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场和试验动物选择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综合防控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养殖现状
        2.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2.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2.4 投入品管理
        2.5 粪尿处理
        2.6 标准化及减排项目建设
        2.7 人员管理
        2.8 生鲜乳质量管理
        2.9 风险防控
    3 问题分析
        3.1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必须加强
        3.2 综合防控能力不足,造成疫病控制不力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技术支撑不够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低下
        3.5 土地承载力限制,造成规模与环境脱节
        3.6 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种养结合模式探索不够
    4 IBR的危害性及金山区防控IBR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及采样地点
        1.2 采血器械
        1.3 牛尾静脉采血方法
        1.4 血清分离与保存
        1.5 ELISA检测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细胞
        1.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病毒扩增
        1.6 病毒DNA的提取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8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9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1.10 临床样品检测
    2 结果
        2.1 BHV-1病毒扩增
        2.2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
        2.3 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2.4 特异性试验
        2.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临床诊断
        1.2 综合检测
    2 防控物资储备
        2.1 生物制品
        2.2 消毒物资
        2.3 防疫物资
    3 防控技术队伍
        3.1 防控机构
        3.2 专家委员
        3.3 技术保障
        3.4 人员素质
    4 IBR综合防控
        4.1 总体规划
        4.2 严格检疫
        4.3 规范隔离
        4.4 全面封锁
        4.5 彻底消毒
        4.6 隔离治疗
        4.7 结合免疫
        4.8 积极扑杀
        4.9 综合保险
        4.10 风险防控
        4.11 应急管理
        4.12 粪污处理
    5 防控成效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5)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五、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南北战争前美国的动物伦理观念
    第一节 16世纪前北美大陆的动物伦理观
        一、16世纪前北美印第安人的动物伦理观念
        二、旧大陆欧洲人的动物伦理观念
        三、新旧大陆传统动物伦理观念的第一次冲突
    第二节 欧洲近代动物伦理观念在北美的传播
        一、欧洲近代动物伦理观念的变革
        二、英国清教移民及其伦理观念向北美的传播
        三、马萨诸塞湾殖民地《自由之体法典》反虐待动物条款
    第三节 17世纪-19世纪中叶美国的动物伦理观念
        一、17世纪欧洲传统动物伦理观念在北美的进一步扩展
        二、18-19世纪英国反虐待动物观念的新发展
        三、美国南北战争前的反虐待动物观念
第二章 南北战争后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奴隶制的废除与种族主义的盛行
        二、动物实验中虐待动物现象的增多
        三、西部开发过程中的动物虐待
    第二节 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的兴起
        一、亨利·伯格领导的反虐待动物运动
        二、乔志·安杰尔(George·Angell)领导的反虐待动物运动
        三、美国人道协会(AHA)的建立
    第三节 美国反活体解剖运动的兴起
        一、美国反虐待动物运动在活体解剖问题上的分歧
        二、美国反活体解剖运动的发展
        三、美国科学界对反活体解剖运动的反对
第三章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动物福利观念
    第一节 二战后反虐待动物运动的新发展
        一、二战后动物福利运动的兴起
        二、美国科学界对动物福利运动的应对
        三、实验室动物关怀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
        一、《1966年实验室动物福利法》的制定
        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扩展
        三、有关动物痛苦与实验动物替代方法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动物解放思想影响下的美国动物福利观念
        一、彼得·辛格动物解放思想的提出
        二、美国动物福利运动的动物权利转向
        三、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理论的提出
        四、《1966年实验室动物福利法》的第三次修改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新福利主义”的兴起
        一、激进的动物权利运动逐步受到约束
        二、“新福利主义”观念的主要内容
        三、“新福利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动物福利运动
    第二节 走向关怀的美国动物福利观念
        一、个体主义动物伦理与整体主义环境伦理之争
        二、动物关怀伦理的环境美德伦理根源
        三、动物关怀伦理的女性主义根源
        四、动物关怀伦理在美国动物福利问题上的运用
    第三节 美国农场动物福利运动的兴起
        一、集约化养殖引发的动物福利问题
        二、美国农场动物福利运动的兴起
        三、美国农场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
        四、美国对农场动物福利的规范
第五章 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的特点、原因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的特点——与英国动物福利观念相比
        一、美国动物福利观念起步较早但发展相对滞后
        二、采取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规范模式
        三、美国对英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扩展
    第二节 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机械二元论的动物机器观影响深重
        二、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发展深受自由主义精神影响
        三、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深受环境保护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动物福利观念演变对我国畜牧业的启示
        一、我国古代畜牧业的动物伦理观念
        二、我国畜牧科技的现代化转型及相关动物福利问题
        三、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对我国动物福利事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目录
附件一
附录

(6)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评价研究 ——以乐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 论文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概述
    2.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概述
        2.1.1 畜产品概念界定
        2.1.2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特点
        2.1.3 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TQM)
        2.2.2 风险评估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的因素分析
        2.3.2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后果分析
        2.3.3 文献述评
        2.3.3.1 国外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分析
        2.3.3.2 国外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分析
        2.3.3.3 国内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3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问题及评价分析
    3.1 行业监管方面
        3.1.1 法律法规
        3.1.2 监管体制
        3.1.3 行政执法
    3.2 行业生产体系
        3.2.1 畜牧选种
        3.2.2 畜牧养殖
        3.2.3 屠宰加工
        3.2.4 饲料生产
        3.2.5 兽药生产
    3.3 行业服务体系
        3.3.1 执业诊疗
        3.3.2 疫病防控
        3.3.3 兽药经营
    3.4 行业监督体系
        3.4.1 监督现状调查
        3.4.2 监督现状分析
    3.5 我国畜业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评价
4 乐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现状
    4.1 乐山市畜产品介绍
    4.2 乐山市畜产品监管机构情况
    4.3 乐山市畜牧产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4.4 乐山市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
        4.4.1 生产体系
        4.4.2 监管体系
        4.4.3 流通体系
        4.4.4 服务体系
        4.4.5 监督体系
5 乐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影响因素评价
    5.1 政府行为因素评价
    5.2 企业行为因素评价
        5.2.1 企业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
        5.2.2 企业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
        5.2.3 企业的质量安全管理情况
    5.3 消费者行为因素评价
        5.3.1 消费者基本特征情况分析
        5.3.2 消费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的态度分析
6 构建乐山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建议
    6.1 推广畜牧农业科技体系
        6.1.1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草养殖
        6.1.2 持续推进生猪良种换代升级提升质量效益
        6.1.3 发展生态养殖治理农业源污染
        6.1.4 加强畜牧产业科技服务支撑
    6.2 改革畜牧监管与服务体系
        6.2.1 改革兽医监管体制
        6.2.2 改善基层防疫整体条件
        6.2.3 严格产地检验检疫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6.3 完善畜牧行业质量标准体系
        6.3.1 发展规模养殖推行质量管理
        6.3.2 加快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完善配套设施
        6.3.3 严格GSP兽药管理,规范饲料经营
    6.4 健全畜牧监督综合评价体系
        6.4.1 完善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
        6.4.2 完善畜产品风险评价网络平台
        6.4.3 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概念
        1.1.2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3 猪肉食品安全与消费者购买意愿
        1.1.4 检疫制度成为我国出口的技术壁垒
    1.2 生猪屠宰检疫的目的、作用
        1.2.1 相关概念
        1.2.2 屠宰检疫的目的
        1.2.3 屠宰检疫的作用
    1.3 广州市某一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现状
        1.3.1 屠宰场检疫情况
        1.3.2 目前广州市生猪屠宰检疫监管实施的先进措施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发达国家屠宰行业管理
        1.4.1 产业集中度高,企业布局合理
        1.4.2 检疫队伍强大,职责分工明确
        1.4.3 法律标准完善,严格标准管理
        1.4.4 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溯源管理
        1.4.5 建立注册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1.4.6 采用先进工艺,保证肉品新鲜
        1.4.7 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使执法更严肃和合理
        1.4.8 欧盟对畜类屠宰环节检疫的规定
2 屠宰检疫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
    2.1 宰前检疫
        2.1.1 生猪入场检验
        2.1.2 群体、个体检查
        2.1.3 违禁药物检测
    2.2 生猪宰后检疫
        2.2.1 头、蹄部检疫
        2.2.2 内脏检疫
        2.2.3 胴体检疫
        2.2.4 寄生虫检疫
3 从宰后的皮肤、器官病理变化鉴定,以提升检疫质量
    3.1 皮肤
        3.1.1 皮肤发红、出血
        3.1.2 皮肤发黄
        3.1.3 黑色素沉着
        3.1.4 水泡
    3.2 淋巴结
        3.2.1 异色淋巴结
        3.2.2 淋巴结水肿
        3.2.3 化脓性淋巴结
    3.3 肝脏
        3.3.1 肝坏死
        3.3.2 肝硬变小结节
        3.3.3 肝脂肪变性
        3.3.4 乳斑肝
        3.3.5 细颈囊尾蚴囊
    3.4 肺脏
        3.4.1 肺萎缩、肺气肿、肺水肿
        3.4.2 肺充血、淤血
        3.4.3 肺实变
        3.4.4 肺坏疽
    3.5 脾脏
    3.6 肾脏
        3.6.1 肾淤血、出血
        3.6.2 白斑肾
        3.6.3 肾囊肿
4 猪屠宰应激综合症常见非病理性变化
    4.1 机械原因引起的皮肤非病理变化
        4.1.1 机械性引起的皮肤充血
        4.1.2 皮肤湿疹、荨麻疹
        4.1.3 由于电击或麻电不合理造成的皮肤变化
    4.2 因机械性原因引起猪淋巴结非病理出血
    4.3 因机械原因引起猪肝脏非病理变化
        4.3.1 由于肝脏脂肪浸润而造成的肝脏色泽变淡
        4.3.2 饥饿肝
    4.4 因应激引起猪肺脏非病理性变化
        4.4.1 由于麻电不当所造成的肺脏出血
        4.4.2 肺呛血
        4.4.3 浸池烫毛所造成的“肺呛水”
    4.5 屠宰猪肾脏小点出血的其它因素
        4.5.1 肾脏由于电击昏时所造成的点状出血
        4.5.2 应激引起的急性肾小体肾炎
    4.6 屠宰方式引起脾的非病理出血
5 建议和意见
    5.1 市民如何选购放心肉
    5.2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检疫能力
        5.2.1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5.2.2 培养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5.3 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5.3.1 各监管部门共同协作
        5.3.2 加强养殖这个源头管理,把污染扼制在摇篮中
        5.3.3 加强可追踪溯源体系的应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5.3.4 流通环节中供应生猪基地的建立
    5.4 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
        5.4.1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引
        5.4.2 完善法律法规,让执法工作有依可循
        5.4.3 完善无害化补偿机制
        5.4.4 实行官方兽医制度
    5.5 引进先进检疫设备和先进屠宰工艺
        5.5.1 完善检疫设施设备,提高检疫质量
        5.5.2 采用先进屠宰工艺,提高肉品质量
    5.6 引用新技术模式,加强猪肉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5.6.1 应用激光灼刻印章技术加施检疫标志
        5.6.2 建立病原学检测平台
        5.6.3 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5.6.4 采用免疫胶体金检测旋毛虫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食品安全经济学特性研究
        1.2.2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1.2.3 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研究
        1.2.4 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研究
        1.2.5 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
        2.2.1 食物安全内涵的发展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
        2.2.3 HACCP 管理体系
        2.2.4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2.2.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
        2.2.6 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预警
    2.3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特性
        2.3.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品质特性
        2.3.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2.4 博弈论
        2.4.1 “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模型
        2.4.2 信号博弈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监测指标构建
    3.1 乳制品质量安全危害分析
        3.1.1 生物性危害
        3.1.2 化学性危害
        3.1.3 物理性危害
    3.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征分析
        3.2.1 阶段性
        3.2.2 隐蔽性
        3.2.3 变动性
        3.2.4 危害的不可逆性
        3.2.5 影响的外部性
    3.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3.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3.3.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
    3.4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理论指标体系设计
        3.4.1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4.2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意义
        3.4.3 理论指标体系的选取
    3.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实用指标体系设计
        3.5.1 定量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5.2 定性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定量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4.1 定量指标的评价
        4.1.1 评价和预警周期的选择
        4.1.2 单指标评价方法
        4.1.3 指标分析及评价
        4.1.4 各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
        4.2.2 赋权方法的选择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4.2.4 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4.3 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4.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4.3.2 单指标趋势预测
        4.3.3 质量安全预警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定性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
    5.1 定性指标的评价
        5.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评价
        5.1.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评价
        5.1.3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评价
        5.1.4 奶牛疫病评价
        5.1.5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评价
        5.1.6 各定性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
    5.2 基于定性指标的风险预警
        5.2.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预警
        5.2.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预警
        5.2.3 奶牛疫病预警
        5.2.4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预警
    5.3 本章小结
6 案例与实证研究: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及预警
    6.1 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6.1.1 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6.1.2 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6.1.3 乳制品消费现状
    6.2 单指标评价
        6.2.1 定量指标体系
        6.2.2 指标评价
    6.3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
    6.4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
        6.4.1 单指标趋势预测
        6.4.2 单指标预警
        6.4.3 综合指标预警
    6.5 本章小结
7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7.1 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7.1.1 奶牛养殖业现状
        7.1.2 乳制品加工业现状
        7.1.3 乳制品销售现状
        7.1.4 乳制品消费现状
        7.1.5 乳制品进出口现状
    7.2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7.2.1 管理体系现状
        7.2.2 相关法律法规现状
        7.2.3 相关标准现状
        7.2.4 认证认可体系现状
        7.2.5 检验检测体系
        7.2.6 信息服务体系现状
    7.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2 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
        7.3.3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7.4 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
        7.4.1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
        7.4.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存在的问题
    7.5 本章小结
8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
    8.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分析
        8.1.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8.1.2 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8.1.3 乳制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8.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
        8.2.1 预防性原则
        8.2.2 风险分析原则
        8.2.3 透明性原则
    8.3 监管主体
        8.3.1 政府监管
        8.3.2 企业自我监管
        8.3.3 媒体监督
        8.3.4 消费者监督
    8.4 本章小结
9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9.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9.1.1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9.1.2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1.3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9.1.4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9.1.5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
        9.1.6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
    9.2 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
        9.2.1 规范奶牛养殖场兽药使用
        9.2.2 继续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化养殖
        9.2.3 提升奶农合作社的实力,矫正生鲜乳定价权的过度倾斜
        9.2.4 大力发展奶牛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
    9.3 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
        9.3.1 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乳制品加工业长期发展
        9.3.2 推广 HACCP 体系,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9.4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
    9.5 提高消费者监督能力
        9.5.1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交流
        9.5.2 激励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
        9.5.3 加强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9.6 本章小结
10 结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2.1 深入研究细致分析 PVS 的内容与结构和运行原理
        1.2.2 掌握我国兽医体系运行现状和主要问题
        1.2.3 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评价指标和标准框架建议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OIE PVS 介绍
    2.1 OIE PVS 产生背景
        2.1.1 泛美洲农业合作组织(IICA)的 PVS
        2.1.2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PVS 产生背景
    2.2 PVS 的内容
        2.2.1 PVS 的要素内容
        2.2.2 PVS 的指标内容
        2.2.3 PVS 的等级标准
    2.3 PVS 的评估基础
    2.4 PVS 的更新
        2.4.1 PVS 更新程序
        2.4.2 OIE PVS 发展趋势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PVS 评估的实施程序
    3.1 评估前准备
        3.1.1 评估申请
        3.1.2 确定评估小组
        3.1.3 评估准备
    3.2 实施评估
        3.2.1 书面评估
        3.2.2 实地评估
    3.3 评估后处理
        3.3.1 撰写报告初稿
        3.3.2 同行评议
        3.3.3 与被评估国沟通
        3.3.4 最终评估报告
    3.4 本章小结
4 OIE PVS 指标体系的实用
    4.1 OIE PVS 指标等级的实际应用
        4.1.1 收集信息
        4.1.2 辨别相关信息
        4.1.3 确定指标等级
    4.2 PVS 的适用
        4.2.1 OIE PVS 适用现状
        4.2.2 申请评估的划分
        4.2.3 评估状况分析
5 OIE 兽医机构效能提升程序
    5.1 概述
        5.1.1 提升程序的意义
        5.1.2 提升程序的本质要求
        5.1.3 提升程序形成过程
        5.1.4 提升程序的基本构架
        5.1.5 提升程序本质探讨
    5.2 兽医机构效能提升程序的内容
        5.2.1 “诊断”——PVS 评估
        5.2.2 “处方”──差距分析
        5.2.3 “治疗”——OIE 兽医体系相关服务项目
    5.3 后续跟进
6 对 OIE PVS 的研究分析
    6.1 理论依据:
        6.1.1 木桶理论
        6.1.2 质量管理理论
        6.1.3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理论
    6.2 PVS 的形成基础
        6.2.1 法律制度完善
        6.2.2 普遍实行官方兽医制度
        6.2.3 动物疫病基本扑灭
        6.2.4 兽医工作机构健全完善
        6.2.5 兽医体系和利益相关方人员素质较高
    6.3 PVS 的功能
        6.3.1 内部评价
        6.3.2 国际贸易
        6.3.3 外部评价
    6.4 PVS 的特点分析
        6.4.1 科学性
        6.4.2 系统性
        6.4.3 全面性
        6.4.4 合理性
        6.4.5 PVS 即是方法标准工具,又是指标标准工具
    6.5 小结
7 我国兽医体系比较研究
    7.1 我国兽医体系分类研究
        7.1.1 法律法规体系
        7.1.2 工作体系
        7.1.3 兽医队伍
        7.1.4 保障体系
        7.1.5 技术体系
        7.1.6 兽医教育
    7.2 我国主要兽医机构职能分析
        7.2.1 我国兽医机构职能介绍
        7.2.2 我国主要兽医机构职能分析
    7.3 OIE PVS 中的兽医体系
        7.3.1 OIE 中的有关定义
        7.3.2 兽医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7.3.3 职能
        7.3.4 OIE 新的发展
    7.4 我国与 OIE 兽医体系比较研究
        7.4.1 未形成过程管理
        7.4.2 没有实施个人负责制度
        7.4.3 机构建设缺少标准
        7.4.4 疫情报告不畅
        7.4.5 缺乏与管理相对人的协调
        7.4.6 没有形成风险管理机制
        7.4.7 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
    7.5 我国兽医体系存在的问题
        7.5.1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2 工作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3 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7.5.4 物力财力资源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5 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6 行政管理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7 技术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5.8 兽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6 OIE PVS 与我国传统考核评价制度的差异
        7.6.1 理念差异
        7.6.2 评估目标的差别
        7.6.3 评估依托的区别
        7.6.4 追求目标比较
        7.6.5 评估结果适用各异
        7.6.6 产生的后果不同
        7.6.7 小结
8 我国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持机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8.1 机构组织现状
        8.1.1 名称
        8.1.2 级别
        8.1.3 法定职责
        8.1.4 编制
        8.1.5 内设机构
        8.1.6 岗位设置
    8.2 人力资源
        8.2.1 工作人员学历情况
        8.2.2 人员年龄构成
        8.2.3 人员能力和素质
    8.3 物资资源
    8.4 经费保障
        8.4.1 人头经费
        8.4.2 办公经费
        8.4.3 专项经费
        8.4.4 培训经费
        8.4.5 小结
    8.5 行政管理
        8.5.1 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8.5.2 机构协调能力
    8.6 机构法定职责履行
    8.7 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
        8.7.1 地方性法律规范制定情况
        8.7.2 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相关问题
9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思路
    9.1 在我国实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分析
        9.1.1 难点分析
        9.1.2 基本思路
    9.2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的原则、依据和用途
        9.2.1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的原则
        9.2.2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9.2.3 确定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用途
    9.3 确定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理念、对象和内容
        9.3.1 确定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基本理念
        9.3.2 确定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的对象
        9.3.3 制订我国兽医体系建设标准
    9.4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的基本步骤
        9.4.1 提炼
        9.4.2 消化吸收
        9.4.3 整理、设计
        9.4.4 延伸和具体化
10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10.1 提炼 PVS 中与我国兽医体系相关的指标
        10.1.1 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10.1.2 技术权威性及能力
        10.1.3 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交流
        10.1.4 进入市场的能力
    10.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要素
        10.2.1 兽医机构要求相关要素
        10.2.2 兽医工作要求相关要素
        10.2.3 人力资源相关要素
        10.2.4 物资资源相关要素
        10.2.5 财力资源相关要素
        10.2.6 完成法定职责能力相关要素
        10.2.7 进入市场能力相关要素
        10.2.8 动物卫生法律支持相关要素
    10.3 建立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10.3.1 基本要素
        10.3.2 指标
        10.3.3 指标的评估等级
    10.4 设立我国兽医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
        10.4.1 借鉴了 OIE PVS 的理念
        10.4.2 参考了 OIE PVS 的功能
        10.4.3 体现了我国兽医机构的特点
        10.4.4 参考了 OIE 评估工具中的相关要素和指标
    10.5 拟建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构成
        10.5.1 兽医机构
        10.5.2 兽医工作要求
        10.5.3 人力资源
        10.5.4 物资资源
        10.5.5 资金保障
        10.5.6 完成法定职责能力
        10.5.7 进入市场能力
        10.5.8 法制建设
11 结论与建议
    11.1 PVS 是科学合理的
    11.2 我国目前不宜直接适用 OIE PVS
    11.3 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创新性
    11.4 尽快制定兽医体系建设标准
    11.5 继续修订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11.6 适时开展评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省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省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省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市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市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市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县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县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县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资金保障调查表
作者简介

四、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管理状况的基本判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D]. 王苗. 西南大学, 2020(01)
  • [2]浅析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路径[A]. 张明成. 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 2020
  • [3]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D]. 冯思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4]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张晓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5]美国动物福利观念的演变[D]. 张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评价研究 ——以乐山市为例[D]. 杨耀.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7]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D]. 戴晓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9]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D]. 权聪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10]我国兽医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研究[D]. 贾皓.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对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经营状况的基本判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