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生槐论文-刘莹,麻文俊,杨桂娟,王俊臣,易飞

砂生槐论文-刘莹,麻文俊,杨桂娟,王俊臣,易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砂生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砂生槐,种群,种实性状,萌发特性

砂生槐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麻文俊,杨桂娟,王俊臣,易飞[1](2019)在《砂生槐天然种群种实形态和萌发特征地理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开展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种质资源收集及保存工作,探究砂生槐种实性状和种子萌发性状的地理变异特征,在西藏砂生槐自然分布区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种群12个,测定了包括种长、种宽和种子发芽率在内的15项种实性状指标,运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砂生槐种实、萌发性状的变异水平及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种群间和种群内种实性状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种群间种子长宽积的差异最大,说明各种群的种子大小差异很大,而种群间的种长差异最大。在表型变异程度上,种群内的变异(21.91%)略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8.30%),其中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5.51%;这表明砂生槐的表型变异不仅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环境因素的调控。2)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个性状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发芽指数与种宽和种子长宽积呈显着相关,说明种子越饱满,发芽能力越强。3)种长、种子长宽积、荚果宽度、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与海拔呈显着正相关,与经度呈显着负相关,表明砂生槐的种实大小和萌发能力从东部低海拔地区到西部高海拔地区呈上升趋势,可对高海拔优良种群加以开发利用,所有性状与纬度均无明显的相关性。4)运用ward's对砂生槐种群进行聚类分析,12个砂生槐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高海拔和低海拔2个亚群。中、高海拔亚群(3 586~4 207 m)的种子更饱满,千粒重更大,萌发能力更强,而中、低海拔亚群的幼苗长度、胚根长度和侧根数更高。(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2](2019)在《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潜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珍稀植物砂生槐为材料,对该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种群组成及其促生潜力进行研究,为砂生槐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YMA培养基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溶磷圈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Salkowski比色法测定IAA分泌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结果表明,从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19株代表性内生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等5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19株供试细菌中,7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无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100 mg/L以上;6株菌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有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42 mg/L以上;5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固定氮量达44 mg/L以上;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IAA分泌能力,IAA分泌量达45μg/mL以上。利用种子发芽指标测定高溶磷菌株的促生能力,其中菌株R24能明显提高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综上,西藏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良好促生能力,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刘莹[3](2019)在《砂生槐群体遗传特性与代表群体表型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特有的多年生豆科矮灌木,具有无可替代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一些研究发现,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海拔生长的砂生槐群体在表型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对这些差异群体的遗传学研究却很少。对不同砂生槐天然群体进行遗传特性研究,了解不同地区砂生槐群体间的遗传结构及其形成的驱动因素和群体的扩展方向和方式,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的表型特性,对于砂生槐的开发、利用以及后续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基因分型测序技术(Genotyping-by-Sequencing)对来自不同地理位置的15个群体的225个个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测序,平均每个个体得到了大小为2,828.95 M的序列,鉴定出了2,394,53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系统发育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了解了每个群体以及亚群的遗传特性。为了探究不同亚群的表型性状和遗传特性之间的关联、选择出具有沙化治理及引种潜力优势群体,研究选取了3个代表性群体(Pop 1、Pop 7和Pop 15),并对这3个代表性群体做了以下表型性状研究:测定了5个种实性状指标和7个萌发性状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多重比较以评价不同亚群的种实质量和萌发能力;设置了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测定了不同胁迫下这3个代表群体的幼苗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叶绿素荧光指标和光合指标,用隶属函数法对3个群体进行了抗旱性评价。本研究已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15个天然群体可划分为高海拔日喀则亚群、拉萨与山南混合亚群、低海拔林芝亚群和林芝工布江达亚群4个亚群。2.日喀则的海拔最高,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6个群体彼此之间的基因流大,遗传分化程度很小。位于山南的Pop 7与拉萨的Pop 8处在日喀则亚群和拉萨与山南混合亚群之间,与这两个亚群的遗传交流广泛,拥有这两个亚群的遗传信息。林芝亚群位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与其他亚群的遗传距离最远,群体间分化水平高。3.雅鲁藏布江流域砂生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遗传多样性自林芝向日喀则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升高,但中部有2个群体(Pop 7和Pop 8)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突出。4.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关系等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发现,风沙导致的种子流是砂生槐群体扩散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5.中、高海拔地区的砂生槐代表群体Pop 7和Pop 1在种实质量、萌发能力和抗旱能力上均优于低海拔林芝群体Pop 15。在轻度干旱时,日喀则群体Pop 1抗旱能力最强,重度干旱时,山南群体Pop 7抗旱能力最强,具有较高的沙化治理和引种潜力。6.砂生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表观适应性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一致性,即遗传多样性高的群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对中、高海拔地区砂生槐的利用和开发应根据其生物特性进行综合考虑,而林芝地区的砂生槐群体应人为加强保护。(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赵玉文,林玲,南吉斌,李瑛萍,段少荣[4](2019)在《几种模型下砂生槐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RLC_S)拟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为试材,采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单指数方程、双指数方程和双曲线修正模型对2个种源砂生槐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研究了5种模型对砂生槐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的适用性,以期为筛选最优模型和深入研究砂生槐的生理生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单指数方程无法拟合砂生槐PSⅡ动力学下调时(光抑制)的曲线,不能拟合砂生槐的饱和光强(PAR_(sat)),最大电子传递效率(J_(max))比实测值高。双指数方程和双曲线修正模型可以拟合砂生槐的主要荧光参数,但双指数方程拟合的最大电子传递效率(J_(max))低于实测值,饱和光强(PAR_(sat))高于实测值;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出的主要荧光参数,其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最强(R~2=0.998、R~2=0.994)。利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E)和赤池信息量准则(AIC)评价5种光合模型,发现双曲线修正模型(MRH)拟合的光合参数可信性最高,显着优于其它4种光合模型。在5种光合模型中用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砂生槐叶绿素荧光-快速光曲线是最佳模型。(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赵玉文,段少荣,郑雨,南吉斌,米桑[5](2019)在《不同种源砂生槐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种源间生长与光合特性差异,以8个种源砂生槐一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响应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砂生槐幼苗种源间生长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砂生槐光响应曲线总体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_n)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PAR继续增加而各种源P_n下降,呈单峰曲线,有明显光抑制现象;种源间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L_(SP))在740.467~1 773.078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_(CP))在1.408~43.381μmol/(m~2·s)之间;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n和L_(SP)高于其他种源;CO_2响应曲线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O_2浓度,种源间CO_2曲线特征参数也存在差异(P<0.05),CO_2饱和点(CO_2 saturation point, C_(SP))在1 769.632~2 678.136μmol/(m~2·s)之间,CO_2补偿点(CO_2 compensation point,Г)在76.155~111.430μmol/(m~2·s)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Pn与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G-_--s)和L_(SP)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C_i)与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_r)、L_(CP)、暗呼吸速率(dark respiration rate, R_d)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苗高与P_n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P<0.05)。总之,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_n较高,其L_(SP)也最高,说明在强光下这2个种源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6](2019)在《砂生槐根瘤内抗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菌株,从西藏米林县采集的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45株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用显微观察法研究受抑制病原菌菌丝变化;通过摇瓶培养法测定所筛选拮抗菌株的溶磷、固氮及分泌IAA功能,并对其进行盆栽接种防效试验;依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所筛选菌株系统发育地位。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45株内生菌中,菌株R4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效果较明显,对其抑菌圈直径达20.5 mm,抑菌率达98.2%,显着推迟菌核的萌发。受R4作用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末端分枝增多、部分原生质浓缩、形成瘤状结。菌株R4抗菌谱广,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活性。盆栽防效试验中,经菌株R4发酵液处理后,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降低,防治效果最高达73.8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兴铭,王竞秋,张国超,雒艳萍[7](2018)在《藏药砂生槐种子生物碱E2a联合BCG治疗小鼠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宿主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人畜共患病。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是首选的治疗药物,但由于这类药物毒副作用严重、耐药现象日益增多。故寻找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的抗包虫药物意义重大。砂生槐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的植物资源,藏医药记载砂生槐种子水煎剂可治疗湿热黄疸、白喉、痢疾、赤巴病、虫病等。卡介苗(BCG)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能增强T细胞的效应功能。本研究利用砂生槐种子水溶性生物碱E2a联合BCG治疗继发性小鼠细粒棘球蚴病,评价其抗包虫病的效果,探索包虫病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或手段。方法 :将原头蚴接种小鼠腹腔建立继发性小鼠棘球蚴病模型,感染20周后,用砂生槐种子水溶性生物碱E2a(灌胃,E2a 100mg/kg/day)联合BCG(腹部皮下注射,BCG 5×10~6 CFU/次,隔3周重复1次,共2次)治疗,6周后称量小鼠包囊重量,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水平,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包囊生发层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结果 :经药物治疗6周后,E2a联合BCG能显着抑制小鼠体内包囊的生长(P<0.05),抑囊率为76.1%;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E2a联合BCG治疗组小鼠包囊角皮层变薄、生发层细胞严重皱缩、脱落、细胞结构失去完整性。与模型组和单药治疗组比较,E2a联合BCG治疗组小鼠脾脏CD3+T细胞、CD3+CD4+T细胞亚群数量均升高(P<0.05);E2a联合BCG治疗组小鼠脾脏PD-1~+T细胞、CD4~+PD-1~+T细胞、CD8~+PD-1~+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但各实验组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砂生槐种子水溶性生物碱E2a联合BCG具有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的作用,并通过抑制包囊生长、增加CD4+T细胞亚群数量、阻止T细胞表面PD-1的诱导性表达,促进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包虫病。(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薛久洲,高晓娟,白艳艳,韩俊文,扎西次仁[8](2018)在《柠条锦鸡儿、梭梭和砂生槐简介及其饲用价值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锦鸡儿、梭梭和砂生槐3种植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饲用价值,是优良的饲草替代物。介绍了柠条锦鸡儿、梭梭和砂生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并对这3种植物的饲用价值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下一步在西藏阿里地区开展试种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庄华,岳海梅[9](2018)在《一株砂生槐内生真菌的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西藏特有藏药植物砂生槐内生真菌SY01对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皿内拮抗试验测定了内生菌SY01菌株及其发酵液萃取物对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菌株SY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Y01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效果很好,对峙培养8 d后抑菌率为40%,抑菌带宽度达到4mm;对小麦根腐病病菌、草莓灰霉病病菌的抑菌效果也较好,达到30%以上。菌株SY01的发酵液萃取物(200μg/mL)对供试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 d时,对小麦全蚀病病菌、猕猴桃干枯病病菌和稻瘟病病菌的抑菌效果达到5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病菌、苹果褐腐病病菌和小麦根腐病病菌抑菌率达到50%以上;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和葡萄灰霉病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46%以上;对马铃薯干腐病病菌抑菌率为28.89%;对油菜菌核病、甜瓜镰刀病病菌和棉花黄萎病病菌的抑菌率均达40%以上;其抑菌效果与药剂对照18 mg/mL的多菌灵溶液的效果相当。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菌株SY01鉴定为黑色毛壳(Chaetomium nigricolor)。(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10期)

王玉婷,普布次仁,麻文俊,刘莹,单增罗布[10](2018)在《西藏不同生长地砂生槐群体种子生物碱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不同群体间和群体内砂生槐天然种子富含生物碱含量与组成的差异,该研究选取来自西藏"一江四河"流域、海拔2 900~4 100m范围内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作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个群体300个单株种子重要生物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含量,应用SPSS软件分析了地理分布特征与生物碱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群体遗传变异关系,以筛选生物碱含量较高的群体,为砂生槐药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0个群体的砂生槐种子中均含有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含量依次为:氧化苦参碱(46.18~64.08mg/g)>苦参碱(1.14~9.82mg/g)>槐果碱(0.08~1.16mg/g),其中氧化苦参碱占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且群体4中含量最高(64.08±7.37mg/g);其他微量生物碱在群体3中含量最高;群体间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差异极显着(P<0.01)。(2)氧化苦参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相对较小,苦参碱和槐果碱群体内和群体间变异系数均较大,而且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的群体间变异均大于群体内变异,苦参碱的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变异。(3)氧化苦参碱与海拔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117*),苦参碱与海拔、经度和纬度均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r <-0.326**),其他关系不显着。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和槐果碱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 <-0.162**),而苦参碱与槐果碱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789**)。(4)聚类分析将10个群体聚为4类,各类间的距离差异比较大,且大多与地理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砂生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珍稀植物砂生槐为材料,对该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种群组成及其促生潜力进行研究,为砂生槐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YMA培养基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分离内生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溶磷圈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Salkowski比色法测定IAA分泌量,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固氮量。结果表明,从砂生槐根瘤中分离到19株代表性内生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等5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在19株供试细菌中,7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无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100 mg/L以上;6株菌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有机磷能力,溶磷量达到42 mg/L以上;5株菌株具有良好的固氮能力,固定氮量达44 mg/L以上;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IAA分泌能力,IAA分泌量达45μg/mL以上。利用种子发芽指标测定高溶磷菌株的促生能力,其中菌株R24能明显提高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综上,西藏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具有良好促生能力,是重要的生物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砂生槐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莹,麻文俊,杨桂娟,王俊臣,易飞.砂生槐天然种群种实形态和萌发特征地理变异[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砂生槐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促生潜力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刘莹.砂生槐群体遗传特性与代表群体表型性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赵玉文,林玲,南吉斌,李瑛萍,段少荣.几种模型下砂生槐叶绿素荧光-快速光响应曲线(RLC_S)拟合的比较[J].北方园艺.2019

[5].赵玉文,段少荣,郑雨,南吉斌,米桑.不同种源砂生槐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6].何建清,张格杰,赵伟进,王孝先.砂生槐根瘤内抗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其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9

[7].马兴铭,王竞秋,张国超,雒艳萍.藏药砂生槐种子生物碱E2a联合BCG治疗小鼠棘球蚴病的实验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8].薛久洲,高晓娟,白艳艳,韩俊文,扎西次仁.柠条锦鸡儿、梭梭和砂生槐简介及其饲用价值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9].庄华,岳海梅.一株砂生槐内生真菌的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8

[10].王玉婷,普布次仁,麻文俊,刘莹,单增罗布.西藏不同生长地砂生槐群体种子生物碱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8

标签:;  ;  ;  ;  

砂生槐论文-刘莹,麻文俊,杨桂娟,王俊臣,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