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本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靳之林,油画写生,延安地区,本原文化
中国本原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乔晓光[1](2019)在《信念的深度——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艺术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雪节气后的第叁天,靳之林先生走了。他带着专着《秦直道》的写作计划和"九十油画大展"的构想走了。他累了,在医院时我去探望先生,他躺在病床上紧锁着眉头似乎在闭目小憩,他的面容依旧保持着平日的淳朴与凝重。靳之林的一生,是充满了激情与勤奋狂热工作的一生,也是为信念而执着于陕北乡村农民生活的一生。靳之林的人生与时代共命运、同呼吸,他承受了命运的磨难与打击,也(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9年02期)
周鼎[2](2015)在《和实生“物”——中国本原文化与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本原文化实为对庄子所云"裂"前之"道"这一生命意识的升华,其中阴阳相合化生成为其核心。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与其说是主客两分的计划,毋宁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为实现人的自由本质,而对"用"以"质"、"能"及信息交换的包装之天人世界的筹划。历史上中国本原文化历经崇生-重生、和实生物及相合共生等阶段并推动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发展。当前国内唯技术论下的食品包装已引发环境恶化、身体异常等诸多问题,为此回归和承继中国本原文化对包装"道-地-天-人"世界的建构无疑成为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即和实生"物"的一种历史选择。(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钱绍武,靳之林[3](2012)在《谈中国油画、雕塑民族化与本原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特殊的时代背景,引起了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动荡,从五四时期"美术革命"到改革开放后的"85’思潮",都试图引进西方艺术改造和改良中国艺术。虽然其矛头的主要指向是中国画,使传统中国画遇到格外多的冲击和责难,以往我们也多将视线集中在国画领域,但这些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它艺术门类,并由此引发生了许多的论争。因此本期我们邀请雕塑家钱绍武、油画家靳之林这两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进行对话,探讨油画、雕塑等领域同样面临的民族化问题。作为西方传入的画种,油画早已在中国生根发芽,然而中国油画应当如何展现自身特色,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魅力?自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始,许多人就已经在思考油画民族化的问题。他们对中国哲学和传统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将卷轴画、壁画、版画等传统风格样式与油画结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与油画不同,雕塑是东西方均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的石雕、木雕等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扎根于民间的雕塑作品渗透着中国人的性格,富含中国哲学意味,和欧洲强调准确模仿的雕塑完全不同。具有中华民族民族气质的油画和雕塑,实际上都来源于我们的民族本原文化,在社会生活体会中国的本原哲学体系,对中国艺术家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期刊2012年04期)
何辉[4](2011)在《本原文化与中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本原文化视野,对中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突出和强调唯技术论时代下人与自然阴阳相合、生生不息这样一种"和实生物"的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理念及其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1年02期)
乔晓光[5](2009)在《生活中的文化之树——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探索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悲鸿恩师的油画《箫声》引我进入艺术的殿堂古元同志的版画《菜圃》送我到了黄土高原之乡陕北窑洞里的老大娘交给了我两把金钥匙一把叫生生一把叫阴阳打开了民族本原文化的宝藏打开了人类本原文化的宝藏--靳之林(笔者摘自《靳之林的延安》卷首语)(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09年08期)
靳之林[6](2005)在《中国民间剪纸与民族本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亿万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最丰富的渊源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馆》期刊2005年05期)
中国本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本原文化实为对庄子所云"裂"前之"道"这一生命意识的升华,其中阴阳相合化生成为其核心。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与其说是主客两分的计划,毋宁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为实现人的自由本质,而对"用"以"质"、"能"及信息交换的包装之天人世界的筹划。历史上中国本原文化历经崇生-重生、和实生物及相合共生等阶段并推动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发展。当前国内唯技术论下的食品包装已引发环境恶化、身体异常等诸多问题,为此回归和承继中国本原文化对包装"道-地-天-人"世界的建构无疑成为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即和实生"物"的一种历史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本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乔晓光.信念的深度——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艺术之路[J].美术.2019
[2].周鼎.和实生“物”——中国本原文化与食品包装生态设计[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
[3].钱绍武,靳之林.谈中国油画、雕塑民族化与本原文化的关系[J].中国美术.2012
[4].何辉.本原文化与中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理念[J].食品与机械.2011
[5].乔晓光.生活中的文化之树——靳之林的中国本原文化探索之路[J].美术观察.2009
[6].靳之林.中国民间剪纸与民族本原文化[J].中国美术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