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重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群链球菌,耐药基因,多重PCR
多重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祝丽晶,潘艳,陈小颖,侯盼飞[1](2019)在《B族链球菌快速筛查及耐药性检测多重PCR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鉴定及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检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为快速筛查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cfb基因、ermB基因和linB基因为靶点设计引物,构建B族链球菌快速筛查和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检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成功构建GBS筛查和药敏的PCR反应体系,56℃为最佳退火温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GBS鉴定、耐药性检测为一体的多重PCR体系,对围产期GBS筛查、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赵云,王紫荆,彭程[2](2019)在《多重核酸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采集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咽拭子进行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呼吸道常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析多重PCR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住院的1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及深部痰液标本,年龄在1月~14岁,病程在1~60天。结果本组患者男93例(60%),女62例(40%),平均发病时间为7.2天,≤7天94例,>7天61例,<1岁组39例(25.2%),1~3岁组42例(27.1%),3~5岁组41例(26.5%),>5岁33例(21.3%),平均年龄3.1岁。多重核酸检测结果发现,155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至少有一种病原检测阳性的共计143份标本(占92.3%),其中有40份标本(占27.97%)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排名前叁位的病原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偏肺病毒。按照不同年龄组病原阳性率分析,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χ2=29.241,P<0.001),其余病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PCR检查阳性标本中混合细菌感染者占57例共计59株(36.77%),各年龄组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卡他布兰汉菌28株(47.46%),流感嗜血杆菌18株(30.51%),肺炎链球菌9株(15.2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5.08%),大肠埃希菌1株(1.70%);根据发病时间分为≤7天和>7天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7天组91例(58.71%),与>7天组阳性例数52例(33.54%)(χ2=5.4,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院冬春季3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偏肺病毒、流感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感染仍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痰培养比较,进行多重PCR病原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发病早期(≤7天)检测阳性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茹,段燕喻,高小博,刘志玲,阳静[3](2019)在《建立多重液相基因芯片方法快速检测狐狸、水貂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xMAP液相芯片新型生物技术平台,分别以狐狸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水貂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和探针,并对探针进行锁核酸修饰,建立了二重xMAP液相基因芯片方法,用于快速检测狐狸和水貂源性成分。该法能准确鉴定鉴别狐狸和水貂DNA,对其他18种动物物种DNA均呈检测阴性,对狐狸、水貂DNA的检测低限分别为2. 8pg/μl、0. 9pg/μl,对肉类混样检出限为0. 05%(m/m)。对目标源性DNA含量为1%(V/V)的32份饲料与食品核酸添加样本均呈对应目标检测阳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与饲料领域相关原料和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检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淑红,诸葛宝忠,朱德全,凌宗欣,胡晓峰[4](2019)在《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MDR-m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分布,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分离的MDR-mPA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结果 61株MDR-mPA中共有23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其中aac(3)-Ⅱ阳性12株(48%),aac(6′)-Ⅱ阳性9株(36%),aac(6′)-Ⅰ阳性3株(12%),ant(2″)-Ⅰ阳性1株(4%)。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龙娅,胡文忠,李元政,于皎雪,冯可[5](2019)在《多重PCR技术在鲜切果蔬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鲜切果蔬是指以新鲜果蔬为原料,经分级、清洗、整修、去皮、切分、保鲜、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再经过低温运输进入冷柜销售的即食或即用果蔬制品。鲜切果蔬具有天然、营养、新鲜、方便以及可利用度高的特点,满足了人们追求快节奏,健康等生活方式的需求。鲜切果蔬因含有较高的水分,再加上较大的切割表面,极易引起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鲜切果蔬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鲜切果蔬上市前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能够保障鲜切果蔬食用的安全性。但目前,常规国标法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存在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等缺点,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建立能够对鲜切果蔬中多种病原微生物同时快速检测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多重PCR技术在鲜切果蔬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多重PCR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佳洁,蔡海洁,潘迎捷,刘海泉,赵勇[6](2019)在《功能化聚(羧酸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两性离子纸基传感器高效多重检测水果营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尽管食品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但这些方法仍然依赖于庞大的仪器和专业的实验人员。因此,因此,开发一种方便、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的检测技术是食品分析领域的关键。本文开发了一种灵活、易操作的聚(甲基丙烯酸羧甜菜碱)功能化的纸基微流控装置,对水果中的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和果糖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超低污染性的pCBMA通过一种方便稳健的方法接枝在纸基的表面,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功能化的纸基传感器展现了良好的亲水性和抗污性能,对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的检测响应快(~3 min),选择性高,灵敏度高(检测限分别为:0.179 mM,0.095 mM,1 mM)。并且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我们利用开发的纸基传感器对9种实际水果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令人满意且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高度吻合。总的来说,这种基于pCBMA的纸传感器将深刻地塑造食品领域的未来,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食品质量和营养的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李聪,刘健慧,李志辉,张敏,高浩[7](2019)在《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建立4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检测方法。针对菌株的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选择退火温度相近,扩增条带区间不同的引物为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并对多重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54℃的退火温度下,4种菌可扩增长度为246、166、65、107 bp的清晰片段,其检测灵敏度为蜡样芽孢杆菌2×101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达1.3×102 CFU/mL,志贺氏菌可达1.3×102 CFU/mL,沙门氏菌可达1.4×102 CFU/mL。(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阮雁春[8](2019)在《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各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环境下,国家不断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检查与惩处力度,其中多重PCR检测技术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PCR检测技术的含义与优势特点为切入点,对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细致分析,旨在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20期)
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刘泽民,王庆[9](2019)在《不同浓度HBV DNA和HIV-1 RNA对多重PCR检测HCV RNA的干扰验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献血者血液标本中不同浓度HBV DNA和(或)HIV-1 RNA对低浓度HCV 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阴性血浆对HCV RNA标准物质、已定量的HBV DNA和HIV-1 RNA血浆进行稀释,配制成2种病毒或3种病毒的混合液,HCV RNA浓度稳定在20.4 IU/mL[该PCR检测系统95%平均检测下限(LoD)的3倍],HBV DNA浓度为20 IU/mL、200 IU/mL、2 000 IU/mL和(或)HIV-1 RNA浓度为50 copies/mL、500 copies/mL、5 000 copies/mL的混合液,同时设置对照组(只有3×LoD的HCV RNA溶液),模拟献血者血液样本,分别在Roche 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进行单检模式和混样模式(与5个阴性标本混合)至少检测20次,统计分析不同浓度病毒核酸检测Ct值差异以及单检模式与混检模式的漏检率。结果不同浓度HIV-1 RNA和(或)HBV DNA在单检模式下对HCV RNA检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CV RNA在单检模式下的Ct值中位数36.60(36.20,37.10)明显低于混检模式的Ct值39.30(38.60,40.00)(P<0.05),10个分组中HCV RNA在单检模式的漏检率均为0%,而在混检模式的平均漏检率为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浓度20 IU/mL的HBV DNA进行单检的漏检率为7.55%,进行混检的漏检率为81.4%;50 copies/mL的HIV-1 RNA和20.4 IU/mL的HCV RNA在单检时漏检率为0%,而混检漏检率分别为28.57%和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HBV DNA和HIV-1 RNA对多重PCR检测HCV RNA结果无影响,但弱阳性HCV RNA、HBV DNA和HIV-1 RNA标本在单检模式下的漏检率低于混检模式,为提高血液安全,血液核酸检测应尽可能采用单检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馨玉,李萌,石璞玉,陈明伟[10](2019)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成人呼吸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呼吸内科210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标本,采用MRTPCR检测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同时应用IFA检测血清8种病原体Ig M抗体,并全部进行PCR及测序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评估MRT-PCR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标本经MRT-PCR和IF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8.57%和38.10%,混合感染率分别为7.62%和4.76%。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4.74%和35.96%,特异度分别为84.38%和59.38%。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IFA相比,MRT-PCR灵敏度、特异度好,检测性能优于IFA。(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多重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采集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咽拭子进行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呼吸道常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析多重PCR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住院的1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及深部痰液标本,年龄在1月~14岁,病程在1~60天。结果本组患者男93例(60%),女62例(40%),平均发病时间为7.2天,≤7天94例,>7天61例,<1岁组39例(25.2%),1~3岁组42例(27.1%),3~5岁组41例(26.5%),>5岁33例(21.3%),平均年龄3.1岁。多重核酸检测结果发现,155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至少有一种病原检测阳性的共计143份标本(占92.3%),其中有40份标本(占27.97%)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排名前叁位的病原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偏肺病毒。按照不同年龄组病原阳性率分析,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χ2=29.241,P<0.001),其余病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PCR检查阳性标本中混合细菌感染者占57例共计59株(36.77%),各年龄组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卡他布兰汉菌28株(47.46%),流感嗜血杆菌18株(30.51%),肺炎链球菌9株(15.2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5.08%),大肠埃希菌1株(1.70%);根据发病时间分为≤7天和>7天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7天组91例(58.71%),与>7天组阳性例数52例(33.54%)(χ2=5.4,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院冬春季3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偏肺病毒、流感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感染仍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痰培养比较,进行多重PCR病原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发病早期(≤7天)检测阳性率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重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祝丽晶,潘艳,陈小颖,侯盼飞.B族链球菌快速筛查及耐药性检测多重PCR体系构建[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赵云,王紫荆,彭程.多重核酸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
[3].陈茹,段燕喻,高小博,刘志玲,阳静.建立多重液相基因芯片方法快速检测狐狸、水貂成分[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4].孙淑红,诸葛宝忠,朱德全,凌宗欣,胡晓峰.多重耐药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5].龙娅,胡文忠,李元政,于皎雪,冯可.多重PCR技术在鲜切果蔬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李佳洁,蔡海洁,潘迎捷,刘海泉,赵勇.功能化聚(羧酸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两性离子纸基传感器高效多重检测水果营养成分[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李聪,刘健慧,李志辉,张敏,高浩.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8].阮雁春.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食品.2019
[9].陈少彬,何子毅,陈庆恺,刘泽民,王庆.不同浓度HBVDNA和HIV-1RNA对多重PCR检测HCVRNA的干扰验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9
[10].刘馨玉,李萌,石璞玉,陈明伟.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