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行经营机制转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营业部,工商银行,党建工作,党务工作
银行经营机制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蒲五斤[1](2017)在《党建引领促转型发展 砥砺奋进创不凡业绩——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营业部探索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悠悠黄河水,万古在奔流,她见证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勤劳和智慧,她承载了多少古往今来人们为追求真理而奋进的故事……今天,她又见证了地处黄河之滨的工商银行甘肃分行营业部抓党建促发展的又一成功范例。营业部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就深谙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自身发展建设的"根"和"魂",把加强党的领导与业务经营管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独特优势,使党建工作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金融》期刊2017年11期)
李希鹏[2](2016)在《完善机制促转型 凝心聚力增能效——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北站支行经营转型发展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资源有限、产能落后的外部环境,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北站支行管理团队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从自身着手,围绕总行"过叁关"总体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天津分行"八大工程"经营战略,结合自身短板和区域资源贫弱的现实,不断完善机制,促进转型,持续强化管理团队的主体责任和整体联动,支行上下凝心聚力,增强能效,创造出经营效益的新辉煌。(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金融》期刊2016年11期)
朱宏[3](2016)在《社会资本、自组织治理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绩效:一个新的理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社会资本和自组织治理机制视角出发,着眼于金融资源的"嵌入式"网络发展背景,以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为题,构建了社会资本和自组织治理机制对经营转型绩效影响的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验证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和自组织治理机制对经营转型绩效的正向影响效应和不同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经由自组织治理机制的中介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时社会资本叁个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路径,从而为经营转型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本文来源于《投资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朱宏[4](2016)在《社会资本、自组织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是商业银行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的不断优化、调整增长方式的价值取向和经营模式的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如何解决商业银行长期持续优化发展问题。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监管政策日益严格,金融市场化稳步推进,金融脱媒及互联网金融全面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面临着复杂而严峻局面。因此,对其经营转型背后的行为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十分必要而紧迫,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大多是按照“行为导致绩效”的研究思路,或是从传统的“机构观”或“功能观”等宏观层面着手,对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微观动因和运行机制研究不足,没有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逻辑。或是就问题论问题,仅提出转型目标和行动方案等技术性具体措施,没有考虑经营转型行为的前因。实际上商业银行并非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涵盖社会经济金融领域各方面的社会金融资源网络上的一个纽节,其经营转型行为是嵌入于各方参与主体的多种社会金融联系互动中。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采用社会资本和自组织理论视角,按照嵌入性关系导致行为,行为决定绩效的研究思路,提炼并尝试探究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本质、理论依据以及实现路径和组织机制等问题,梳理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行为逻辑依据和实施路径,一方面既能克服传统的行为导致绩效研究框架不足,推进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又为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指引转型实践。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理论定位与解释。本文从探究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理论依据入手,将其定位为金融中介如何发展的研究范畴,以“功能观”、“资源观”和“社会网络观”理论对金融中介发展相关理论进行跨学科交互研究,指出了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目标是动员和控制各种嵌入式金融资源,而社会资本理论和自组织机制对于商业银行获取持续发展所需的金融资源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依据。(2)研究框架模型构建。在对目前经营转型现状及问题根源剖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金融嵌入式和多元化发展及其导致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和自组织机制的影响,据此界定了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内涵,结构、关系和认知叁大研究维度;商业银行自组织机制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对经营转型绩效的作用。以社会金融资源网络为基础,以社会资本为桥梁和纽带,以自组织为组织治理机制,结合中国社会金融资源网络的特色情境,构建了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概念研究框架模型。(3)实证分析与检验。对研究框架模型中的社会资本与经营转型绩效、社会资本与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机制与经营转型绩效叁对关系分别提出相关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进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将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研究假设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4)研究结论和发现。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对自组织机制和经营转型绩效有显着的正效应影响;自组织机制对经营转型绩效有显着的正效应影响,并在社会资本对经营转型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商业银行社会资本叁个维度的影响路径并不相同,结构维对两者既有直接影响又通过关系维具有间接效应;认知维与两者均没有直接影响,只通过关系维发挥间接影响作用;关系维通过自组织机制的直接影响对经营转型绩效发挥间接影响,并在叁个维度之间起到中介传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1)
徐凡[5](2014)在《我国商业银行社区化转型经营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社区银行受到了我国商业银行、学者、政府部门等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社区银行的优秀典范,我国学者的充分论证,以及国内商业银行的成功实践,证实了我国商业银行社区化转型经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改革,社区经济不断孕育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社区银行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定位,把握市场先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欧美国家的社区银行大都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随着制度的改革不断创新。我国的社区银行则是建立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随着自身的完善不断推动制度的革新。我国的商业银行社区化改革在其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独有的特色,各家银行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发展模式。当下我国政府在发展社区银行方面还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路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社区化转型经营需要不断地在业务融合、模式改进、革新功能、提质增效等方面做文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社区银行的经验,分析了国外发展社区银行的特点,也分析了国内各类型商业银行社区化发展的特色。并以我国某商业银行社区化转型经营的模式与机制为例,从网点构建、策略要求、转型经营流程、经营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社区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并寻求合适的经营方法。本文通过列举事例的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社区化转型经营斐然的成绩和所面临的创新窘境。文章既论证了其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分析出了一些影响其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障碍,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对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及其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4-09-30)
马宇[6](2010)在《风险分担机制变迁、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银行安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侵蚀了银行中介跨期风险分担机制;一部分资金从银行中介转移到金融市场,致使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遭受冲击。银行必须从传统的存贷款经营模式转变为参与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交易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经营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果转型过快或者银行不能适应变化,银行体系则可能积累大量风险,并导致银行危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分担机制变迁显着增加了银行危机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广东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姜欣欣[7](2010)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体制机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环境发生显着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也正在顺应形势变化,谋划经营模式转型,试图改变过度依赖资本占用高的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状况。日前,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周昆平博士接受《理论(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0-05-10)
左金平[8](2010)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宏观经济转型、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脱媒日趋深化、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日益硬化的资本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机制提出了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型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抓住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金融管制不断放松的有利时机,实现经营机制转型,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经营机制转型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的分析方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机制的低效率均衡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供给主导、需求诱致的制度变迁分类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型将是供给主导型变迁与需求诱致型变迁的结合,且势在必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这一性质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摆脱旧的低效率路径锁定,另一方面必须明确经营机制转型的目标,合理选择新的转型路径,避免再次陷入低效率的路径。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资本硬约束和外资银行进入等四种制度供给为我国商业银行摆脱旧的路径锁定提供了外部力量,转型的关键就在于合理选择新的路径。带着这个问题,本文以香港银行业经营机制转型的路径和成效为借鉴,认真分析了香港银行业经营体制转型的背景、路径和成效,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笔者认为,香港银行业的经营机制转型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当前内地银行业的前景写照。面对相似的经营环境和制度变迁动因,文章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借鉴香港银行业转型嬗变的经验,确立资本约束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机制转型目标,实现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经营结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五个方面的转型,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4-09)
牛锡明,姜烨,方宇[9](2008)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机制体制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成功的根本保证优化整合"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的分销渠道营业网点和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向客(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08年05期)
牛锡明,姜烨,方宇[10](2008)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上)》一文中研究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整个国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7月至8月,笔者通过高层(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08年04期)
银行经营机制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资源有限、产能落后的外部环境,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北站支行管理团队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从自身着手,围绕总行"过叁关"总体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天津分行"八大工程"经营战略,结合自身短板和区域资源贫弱的现实,不断完善机制,促进转型,持续强化管理团队的主体责任和整体联动,支行上下凝心聚力,增强能效,创造出经营效益的新辉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行经营机制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1].蒲五斤.党建引领促转型发展砥砺奋进创不凡业绩——中国工商银行甘肃分行营业部探索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机制纪实[J].中国城市金融.2017
[2].李希鹏.完善机制促转型凝心聚力增能效——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北站支行经营转型发展纪实[J].中国城市金融.2016
[3].朱宏.社会资本、自组织治理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绩效:一个新的理论解释[J].投资研究.2016
[4].朱宏.社会资本、自组织机制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绩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5].徐凡.我国商业银行社区化转型经营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
[6].马宇.风险分担机制变迁、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银行安全[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
[7].姜欣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与体制机制改革[N].金融时报.2010
[8].左金平.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0
[9].牛锡明,姜烨,方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下)[J].中国金融.2008
[10].牛锡明,姜烨,方宇.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机制体制创新(上)[J].中国金融.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