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梯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职住,梯度平衡,边缘城镇,特大城市
城市梯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王吉力,伍毅敏,邱红,茅明睿[1](2019)在《边缘城镇崛起下的特大城市职住梯度平衡研究——以北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大城市普遍存在"职"大于"住"、居住地分圈层挤出及大规模跨区域通勤的问题,传统强调局部区域的"自平衡"和"独立性",违背客观规律,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研究从现实趋势和国际规律两方面剖析,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其分圈层的职住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归纳了边缘城镇的角色定位,提出基于大都市区整体发展的视角,结合边缘城镇的功能定位和用地优化,依托向外辐射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串联"中心地区—边缘集团—新城—跨界城镇组团",间隔布置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实现职住沿廊道的梯度平衡。(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张红星,韩立建,任玉芬,姚余辉,孙旭[2](2019)在《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浓度逐年升高,对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构成影响。但地表臭氧在北京城市与远郊梯度空间上的连续递变特征机制尚不清楚。采用移动监测车,搭载臭氧分析仪,选择夏季典型臭氧污染天气,以北京教学植物园为对照点,从北京城市中心向西北远郊方向,多点位连续测定地表臭氧浓度。通过分析臭氧浓度和采样点周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以及典型臭氧污染情况下的天气形势和气团轨迹,探讨北京城市和区域臭氧浓度连续空间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西北山区森林区域臭氧浓度显着高于"城市区域",约为城市区域的2.00倍。十叁陵是地表臭氧浓度的分界点,从十叁陵开始臭氧浓度陡然升高,在西北山区方向保持在高水平。空间上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西北山区(254.68μg/m~3)>对照点教学植物园(220.89μg/m~3)>城市支路(162.84μg/m~3)>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103.24μg/m~3);(2)植被分布影响臭氧空间格局。在相同时间范围内,臭氧浓度和NDVI正相关,随NDVI增加臭氧浓度呈Logistic增长;(3)西北山区地表臭氧空间变异系数为0.11,城市支路上平均为0.28,城市快速路上为0.26,高速公路上为0.36。山区地表臭氧浓度的空间变异系数最小,高速公路最大,城市快速路、城市支路空间变异较大;(4)大范围均压场、高压后部、低压前部等稳定型天气型易造成南向弱气流,能够把空气污染物输送到西北远郊,但本研究中监测到的西北山区高浓度臭氧并非当天从城区输送而来。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格局与植被的关系及成因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王腾飞,谷人旭,姜炎鹏,马仁锋[3](2019)在《长江叁角洲城市创新梯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梯度是综合评价区域创新竞争力及差异的核心指标。构建区域创新梯度指标体系,对长叁角区域创新梯度系数进行测度和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发现:(1)长叁角城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创新人才投入、比较创新资金投入和创新效率梯度,且比较创新人才梯度差异更明显;(2)同时存在明显的城市创新梯度,且苏州占据长叁角创新梯度的高地,上海以及江、浙两省的绝大部分城市创新梯度均较高。(3)长叁角创新梯度较高/低的城市在空间上整体趋于集聚,且创新梯度整体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需要借助相应的创新指标和创新溢出性破解各地区的创新困境,明确区域创新增长极,加强地区间协同创新。(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蒲勇[4](2019)在《磁梯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物基础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工程建设前期均须对设计线路沿线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基础调查。调查成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地铁线路的设计和施工。建筑的基础资料仍是以收集资料为主,当遇到年代已久的建筑或城乡结合部的村民自建房等,则常出现收集不到既有的基础资料。在此情况下,为保障地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实施,就需采用物探等其他手段来获取建物桩基础等资料。磁梯度法在广州十八号线工程中,探测既有建筑物桩基长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吴钟亮,李进,徐黎明[5](2018)在《南昌规划建设通风廊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季的南昌,白天进“烤箱”,夜晚上“蒸笼”,酷热难熬且持续时间长。除受副高牢牢控制外,专家认为炎热的原因还包括城市普遍存在的热岛效应。日前,一个好消息传来: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南昌正在布局城市(本文来源于《江西日报》期刊2018-11-26)
王俊杰[6](2018)在《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梯度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明星城市”到十多年前的经济滑坡,再到如今依靠“十大产业链”崛起,江苏常州的发展之路几经起伏。守住实业强市的初心,常州沉住气、静下心、埋头干,走过了城市发展的“艰难路段”。在新常态下,常州瞄准“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的战略目(本文来源于《东营日报》期刊2018-10-24)
丁聪,倪少权,吕红霞[7](2018)在《基于梯度提升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特征,以多种因素作为数据集特征,采用梯度提升法和随机森林的混合模型对日均客流量进行预测。以北京地铁客流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梯度提升和随机森林的混合模型相较于常规ARIMA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在常态和特殊情况下均能取得可接受的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李多庆,黎静[8](2018)在《“北宋风格”芜湖路即将面市》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合肥城南将推进3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构建“主题公园+生态绿廊+街头小品”的叁级梯度城市生态,群众可就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芜湖路打造精品道路,将北宋风格和包公文化有机结合……6月4日下午,包河区·滨湖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争当(本文来源于《合肥晚报》期刊2018-06-05)
余志乔,陆伟芳[9](2018)在《城市区域发展的梯度性假设——世界视野中的城市文明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文明经历了游牧民的帐篷文明、农耕社会的村镇文明和工业社会的都市文明。从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推测,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城市与区域社会分离到城市与区域社会发展融合的四个梯度——邻域、近域、广域到全域,最终实现城市文明扩及全社会。城市文明超出城市本身的发展范畴,成为了区域社会发展的引擎或动力,带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从城区到城外,从近郊到远郊,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的扩展,都是城市文明向外梯度扩展的表现。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对均衡发展之路,拉丁美洲国家的过度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现象,为我们的城市与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本文来源于《城市观察》期刊2018年02期)
汪滨[10](2018)在《基于Logistic模型的城市常住人口住房梯度消费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人口流动加剧、家庭规模日益缩小,人口城市化成为经济发的重要增长点,相比与传统的户籍人口和城市家庭,城市常住人口住房消费情况的相关研究日渐重要。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推进,住房消费产品不断多元化,居民住房消费不断升级,城市居民住房梯度消费体系日渐形成,但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存在着租赁市场发展不成熟、局部地区投资过热的现象。学术界对住房梯度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城市常住人口住房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以往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构建出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心理特征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的四类17个变量的住房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合模型。在变量选取过程中,根据相关专家意见,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将租购并举政策、限购限售政策、利率政策作为宏观政策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城市常住人口住房消费总体上分为租房消费和购房消费两个大的梯度,接着将购房消费分为首套刚需消费、二套改善消费、叁套及以上投资消费叁个梯度。其中城市常住人口住房租购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住房购买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多元Logistic模型。本文以重庆市主城九区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在确定相关研究变量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所需数据。问卷发放方式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类型,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52份。在问卷数据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住房租购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居住时间、户籍、在渝家人数、家庭资产、迁移可能性、租购同权政策等7个因素对重庆市常住人口租购梯度消费产生显着影响;(2)住房购买梯度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资产、房价预期、年龄、利率、限购限售政策等5个因素对城市常住人口住房购买梯度消费行为产生了显着影响。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从政府、房地产开发企业、消费者叁个角度就宏观调控政策、客户识别、梯度消费观念树立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城市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浓度逐年升高,对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构成影响。但地表臭氧在北京城市与远郊梯度空间上的连续递变特征机制尚不清楚。采用移动监测车,搭载臭氧分析仪,选择夏季典型臭氧污染天气,以北京教学植物园为对照点,从北京城市中心向西北远郊方向,多点位连续测定地表臭氧浓度。通过分析臭氧浓度和采样点周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以及典型臭氧污染情况下的天气形势和气团轨迹,探讨北京城市和区域臭氧浓度连续空间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北京西北山区森林区域臭氧浓度显着高于"城市区域",约为城市区域的2.00倍。十叁陵是地表臭氧浓度的分界点,从十叁陵开始臭氧浓度陡然升高,在西北山区方向保持在高水平。空间上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西北山区(254.68μg/m~3)>对照点教学植物园(220.89μg/m~3)>城市支路(162.84μg/m~3)>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103.24μg/m~3);(2)植被分布影响臭氧空间格局。在相同时间范围内,臭氧浓度和NDVI正相关,随NDVI增加臭氧浓度呈Logistic增长;(3)西北山区地表臭氧空间变异系数为0.11,城市支路上平均为0.28,城市快速路上为0.26,高速公路上为0.36。山区地表臭氧浓度的空间变异系数最小,高速公路最大,城市快速路、城市支路空间变异较大;(4)大范围均压场、高压后部、低压前部等稳定型天气型易造成南向弱气流,能够把空气污染物输送到西北远郊,但本研究中监测到的西北山区高浓度臭氧并非当天从城区输送而来。北京城市与区域臭氧格局与植被的关系及成因需要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梯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明,王吉力,伍毅敏,邱红,茅明睿.边缘城镇崛起下的特大城市职住梯度平衡研究——以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
[2].张红星,韩立建,任玉芬,姚余辉,孙旭.北京城市与西北远郊地表臭氧浓度梯度移动监测研究[J].生态学报.2019
[3].王腾飞,谷人旭,姜炎鹏,马仁锋.长江叁角洲城市创新梯度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
[4].蒲勇.磁梯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筑物基础调查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9
[5].吴钟亮,李进,徐黎明.南昌规划建设通风廊道[N].江西日报.2018
[6].王俊杰.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梯度转型”[N].东营日报.2018
[7].丁聪,倪少权,吕红霞.基于梯度提升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
[8].李多庆,黎静.“北宋风格”芜湖路即将面市[N].合肥晚报.2018
[9].余志乔,陆伟芳.城市区域发展的梯度性假设——世界视野中的城市文明走向[J].城市观察.2018
[10].汪滨.基于Logistic模型的城市常住人口住房梯度消费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