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动无线通道,4G,延时,优化
无线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欣[1](2015)在《远动无线通道延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与调度主站四遥信息联调,是新建变电站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传统的变电站远动通道长期依赖于光纤专用通道,而光纤专用通道的敷设完成及开通远滞后于远动业务的调试验收,严重影响变电工程的投产时间及验收的效率质量。因此,远动无线通道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结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远动无线通道,其使用为四遥信息联调和远动业务的验收提供了便捷(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5年33期)
叶水勇,陈晏,汪路,朱兵,洪海霞[2](2015)在《一种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变电站在投运前都要做大量远动调度数据传输调试的试验工作,由于此时光缆基本没有铺设到位,变电站与主站的远动调度数据传输通道无法建立,给远动专业的调试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针对一种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方案的要求、可行性分析、方案选择、制定最佳实施对策、方案实施及效果检查等方面做详细阐述。本次研制的远动无线通道打破了先架设通信通道,然后进行调试的传统模式,消除了由于通道建设滞后导致调试时间紧,调试任务重以及引起的一系列安全弊端。(本文来源于《大众用电》期刊2015年S2期)
宋淑东,陈乃阔,耿士华[3](2015)在《提升大数据传输能力,构建特种云无线通道——适用于特种行业应用的宽带传输综合系统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项目实践介绍了基于TD-LTE、数传电台和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打造的宽带传输系统,论述了无人机、卫星系统、数传电台中继站、LTE基站、移动通信站(车)等在大数据无线传输中的使用。通过多种通信方式配合,提高了数据传输带宽和覆盖区域,具有组网快速灵活、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军事云、政务云、电业云、交通运输云、农业云等行业云、特种云领域使用。(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5年01期)
杨帆帆[4](2013)在《无线通道标准化建设在贵阳供电局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的无线通道,解决了不同通信方式的投资重复、管理不易、技术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规范了无线通信网管理。(本文来源于《贵州电力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郑伯源[5](2013)在《关于车辆信息上传改用PIDS车地无线通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车辆信息数据量较多,且受专用无线数据车载台的传输通道带宽限制,导致暂不能实时上传运行中的车辆的一些重要信息。本文将做以下研究,将车辆信息改由乘客信息显示系统(PIDS)车地无线通道上传至控制中心。(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3年11期)
郑雨欣,张荣建,李庆松[6](2013)在《变电站智能移动巡检系统无线通道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变电站智能移动巡检系统中无线通道的设计与实现。通过选用基于私有协议的两种不同带宽的无线网桥,采用不同频宽设置及不同天线与采用IEEE802.11x协议的Wi-Fi设备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私有协议的5.8GHz的网桥通过调整频宽及更换天线比采用IEEE802.11x协议的Wi-Fi设备覆盖范围更广,流畅度及带宽更高,效果更好。现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私有协议的基于5.8GHz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的无线设备,适合应用在变电站智能移动巡检强电场强磁场且具有建筑物阻挡的恶劣环境中。(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化》期刊2013年04期)
朱向立,孙长春,韩辉,钟赫[7](2012)在《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黄山地区电网主网架从110kV升级到220kV电压等级。根据主网设备运行计划方案,500kV徽州变电站和220kV芳村变电站如期投运是本次电网升级的最重要节点。根据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要求,须完成包括500kV徽州变电站和220kV芳村变电站自动化"四遥"试验在内的全部设备试验。此时,变电站与主站之间仍没有固定通信通道(通信光缆随110kV线路开断同时进站),为保证线路能够安全可靠地按计划投入运行,继电保护班和远动班必须先期对设备进行试验。(本文来源于《电力安全技术》期刊2012年06期)
程金松,董勇,张浩,张成梅[8](2012)在《电力自动化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新建变电站远动设备的大量调试要求与有线光纤有线通道敷设缓慢间存在矛盾,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电力自动化远动无线通道解决方案。文章分析了现有通信技术,并结合接入模式,设计了无线传输方案;通过3个阶段对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并将测试结果和相关规定指标进行比较,最终证实方案的可行性。该通道可扩展为远动应急通道,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通信》期刊2012年05期)
刘辉[9](2011)在《基于无线通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电网与负荷的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由此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电力部门和电力用户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虚拟仪器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以及GPS精确授时技术,选取LabVIEW作为软件平台,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有效准确的分析,能够为电能质量的改善和供用电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能质量和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优势,并对各种电能质量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了比较,指出开发新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线通道的新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想,借助互感器、信号调理箱、数据采集卡以及GPS时钟模块等硬件完成了系统检测终端的设计。检测终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存储以及GPS授时等功能模块,文中具体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硬件设计,对部分电能质量指标的检测算法进行了选取并给出了详细的软件设计。对基于GPS精确授时技术的同步采样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需要选取GPS模块并给出其软件设计流程。然后,本文利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整个监测系统的通信功能。对GPRS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GPRS无线通信协议,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系统的组网方案。对系统选用的GPRS模块的性能、参数和引脚分布情况进行了介绍,给出了无线通信方案的软件设计流程。最后利用LabVIEW方便简易、功能强大的图形化语言,完善了系统上位机功能,编制了波形重组、统计报表生成以及信息发布等模块,实现了电能质量信息的可视化、分类统计以及网上信息发布等功能。这样,借助本文设计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就可以实时、同步、准确的采集电网各监测点数据并对其进行电能质量指标计算,实现了电网电能质量的长期在线监测和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与传统监测仪器相比,本系统不仅具有开发周期短、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和扩展灵活等优点,而且可在通用性、同步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5-22)
尚民[10](2010)在《无线通道实现物联网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并非所有数据都有价值,只有有效传输和利用那些有效数据才能体现物联网的价值,有效率利用通道可以降低无线互联网成本。 王耘 物联网可贵的是将物与物之间数据连接起来,而负责连接的这条通道就显得十分重要。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来源于《通信产业报》期刊2010-04-26)
无线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建变电站在投运前都要做大量远动调度数据传输调试的试验工作,由于此时光缆基本没有铺设到位,变电站与主站的远动调度数据传输通道无法建立,给远动专业的调试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针对一种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方案的要求、可行性分析、方案选择、制定最佳实施对策、方案实施及效果检查等方面做详细阐述。本次研制的远动无线通道打破了先架设通信通道,然后进行调试的传统模式,消除了由于通道建设滞后导致调试时间紧,调试任务重以及引起的一系列安全弊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欣.远动无线通道延时及优化[J].企业技术开发.2015
[2].叶水勇,陈晏,汪路,朱兵,洪海霞.一种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J].大众用电.2015
[3].宋淑东,陈乃阔,耿士华.提升大数据传输能力,构建特种云无线通道——适用于特种行业应用的宽带传输综合系统简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
[4].杨帆帆.无线通道标准化建设在贵阳供电局的应用[J].贵州电力技术.2013
[5].郑伯源.关于车辆信息上传改用PIDS车地无线通道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3
[6].郑雨欣,张荣建,李庆松.变电站智能移动巡检系统无线通道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化.2013
[7].朱向立,孙长春,韩辉,钟赫.新型远动无线通道的建立[J].电力安全技术.2012
[8].程金松,董勇,张浩,张成梅.电力自动化远动无线通道的研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2
[9].刘辉.基于无线通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0].尚民.无线通道实现物联网价值[N].通信产业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