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分泌干扰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素,化学物质,荷尔蒙
内分泌干扰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圣云[1](2018)在《我与《内分泌干扰素》的翻译故事 威胁生命安全的内分泌干扰素无处不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分泌干扰素:看不见的生命威胁》(Perturbateurs endocriniens:la menace invisible)一书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绿色发展通识丛书"之一。丛书汇集了法国数十家出版机构出版的以生态环境为主题的40种图书,代表了法国、科学家、学者、政治家等各领域专家对生态和环境的分析及思考。当初,从这40本原着中选择时,我决定翻译此书的原因有二:一是此书字数少,全书总共只有(本文来源于《环境经济》期刊2018年Z3期)
何群英[2](2018)在《UV/氯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内分泌干扰素泼尼松龙》一文中研究指出泼尼松龙(PDNN)在传统氯处理过程中降解效果不佳,且残留的PDNN对水生动物(鱼、水蚤等)具有潜在的生态毒性,故本课题采用了UV/氯高级氧化技术(UV/Cl)用于水体中PDNN处理。综合探究了UV/Cl降解PDNN过程,主要分为动力学、环境因素、降解机理和毒性评估四个板块,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动力学板块:确定了UV/Cl过程中最优氯剂量为100μM,当氯剂量低于100μM时,氯浓度增加会促进PDNN降解,高于100μM时则呈现抑制作用。从四种降解方式(UV/Cl、UV/H_2O_2、UV和氯)处理PDNN中发现UV/Cl降解效果最佳且具有最低的EE/O_T(单位体积污水中去除单位数量级浓度PDNN所需电能),这说明UV/Cl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在UV/Cl体系中,通过叔丁醇(tBuOH)猝灭自由基确定了活性氯物种(RCS)和羟基自由基(·OH)参与PDNN降解。此外,通过竞争动力学实验确定了·OH与PDNN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1.10×10~9 M~-1 s~-1)及·OH、RCS对PDNN降解的相对贡献率(17.84%和6.21%)。(2)环境因素:pH(4.0~10.0)对UV/Cl降解PDNN的影响可以忽略,而阴离子(Cl~-、Br~-、HCO_3~-和SO_42~-)、NH_4~+和富里酸(FA)均会抑制PDNN降解;与其他两种水样(超纯水和磷酸缓冲溶液)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尿液中PDNN的降解效果最差,这表明若以尿液作为去除残余药物的水环境,需综合考虑尿液中的组分的影响。(3)降解机理和毒性评估:基于PDNN的前沿轨道计算和HPLC-ESI-tqMS的分析结果提出了PDNN在UV/Cl中可能的降解途径,主要涉及α,β-不饱和酮处C_1或C_5的自由基加成、C_(17)侧链的光降解和C_(11)的夺氢反应,确定α,β-不饱和酮为PDNN的主要反应活性位点。此外,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实验和ECOSAR软件的生态毒性模拟分别评估了UV/Cl降解PDNN的过程及其产物,发现UV/Cl能有效且安全的降解PDNN,而且从中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降解时间来避免毒性中间产物(TP396(TP396-C_1Cl和TP396-C_5Cl)和TP414-C_1Cl-C_5OH)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0)
樊静静,王赛,唐金鹏,戴玉女,王林[3](2018)在《广州市流溪河水体中6种内分泌干扰素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雌酮(E1)、雌二醇(E2)、双酚A(BPA)、壬基酚(4-NP)、辛基酚(4-t-OP)和叁氯生(TCS)这6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为对象,研究其在广州市流溪河水体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雌激素活性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4个监测点均有EDCs检出,总范围在26.07~7 109.5 ng·L-1,以4-NP贡献最高(78.62%),其次为BPA(11.91%),其他4种目标物浓度均较低(≤4.92%).时空变化上,EDCs浓度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尤其是下游支流中EDC浓度偏高;丰水期4-NP、4-t-OP浓度显着高于枯水期(P<0.05),而E1、E2、BPA则呈相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DO与6种EDCs浓度变化呈显着负相关,高锰酸盐指数、EC、TN、TP、NH+4-N与E1、E2、BPA、TCS呈显着正相关,而与4-NP相关性不显着(P>0.05),说明E1、E2、BPA、TCS可能与氮、磷营养盐污染同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流溪河水体中EDCs的季节性变化比空间变化更为明显(RDA1 56.14%>RDA2 14.20%),丰水期水体中EDCs浓度变化主要受4-NP影响,而枯水期则主要受BPA影响.与世界范围内水体中EDCs浓度相比,流溪河中下游河段4-NP、BPA和TCS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他3种目标物处于中低水平.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溪河中下游河段风险熵值RQ值均大于1,说明该区域具有高雌激素活性风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4](2016)在《美国加州确定双酚A为内分泌干扰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联手,借助对较大数量跨年龄、跨地域和跨社会群体样本的比对,确认罐装食品关联人体内双酚A含量。斯坦福大学所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监管部门已经确定双酚A为内分泌干扰素。这项研究以7669人为样本,个体年龄在6岁以上,借助尿样检测确定人体内双酚A的含量,形成与他们接受检测前24小时内罐装食品食用量的关联,结果由最新一期美国《环境研究》杂志刊载。(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6年04期)
何明[5](2016)在《儿童性早熟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EE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性早熟女童为观察组,另选健康女童63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EEDs水平及卵巢体积、子宫体积、血清雌二醇水平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EHP、OP、BPA等EEDs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卵巢体积、子宫体积、雌二醇等指标水平显着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EDs与性早熟发病呈密切相关性,可能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裴钰鑫[6](2013)在《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素的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以其独特的致病机理受到普遍关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水环境中EDCs的主要来源。最常见的EDCs,一般分为叁大类共10种:酞酸酯类物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酉(?)(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酚类物质[壬基酚(NP)、双酚A(BPA)];以及雌激素[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叁醇(E3)及人工合成的乙炔基雌二醇(EE2)]。本文针对水体中叁大类EDCs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的EDCs进行富集和分离[其中对酞酸酯类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固相萃取(SPE)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酚类物质采用HS-SPME预处理方法;雌激素采用SPE预处理方法],同时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辅助气质联用(GC-MS)定性,通过实验找出了分析的最佳条件。对水中的EDCs(?)进行检测:酞酸酯类物质的检出限分别为DMP0.01μg/L, DEP0.02μg/L, DBP0.31μg/L,DEHP0.0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74%~2.81%,加标回收率为84%~107%。酚类物质的检出限分别为NP0.04μg/L,BPA0.0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5.47%~6.17%,加标回收率为91.95%~121.85%。雌激素的检出限分别为E10.01μg/L, E20.03μg/L, E30.02μg/L, EE20.03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21%~10.45%,加标回收率为88%~114%。实验选取了南京市的湖泊、河流等天然水体和四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作为样品进行分析,均能检测出内分泌干扰素,10种内分泌干扰素的质量浓度分布在ng/L级别至μg/L级别。同时运用模型估算天然水体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性和生态风险,均为雌激素高于酚类物质高于酞酸酯类物质;控制优先性分析,E1、EE2、BPA、E3的评分和排序居于前列,应当优先控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戴海夏[7](2011)在《加州北部两社区室内户外空气中半挥发性内分泌干扰素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产品中大量使用的内分泌干扰素的潜在健康影响暴露评估和源识别被高度重视.研究者搜集了加州Richmond工业区40户非吸烟家庭和加州Bolinas 10户乡村家庭室内和室外空气平行样本.利用GC-MS分析104种因子,包括邻苯二甲酸盐、烷基[苯]酚、对羟苯甲酸酯、多溴联苯醚(PBDE)阻燃剂、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白春燕[8](2011)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fenvalerate, FEN)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纯种青脚麻鸡公鸡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0 mg/kg、50 mg/kg)处理组,连续灌喂4周,研究FEN对公鸡精液质量、睾丸组织形态、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在处理的第4周采集公鸡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对未经FEN处理的健康母鸡进行配种,以检测FEN对公鸡生殖力的影响。为了研究FEN对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母鸡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0 mg/kg处理组,连续灌喂6周,检测FEN灌喂3周后的蛋品质,第5周时采集未经FEN处理的公鸡精液对不同处理组的母鸡进行人工授精,收集授精后鸡蛋,检测其孵化率、受精率1.FEN对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1)精液质量FEN对鸡精液质量有不良影响,10 mg/kg和50 mg/kg处理组的精子活力和活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10 mg/kg和50 mg/kg处理组的精子畸形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睾丸组织形态组织形态学统计结果显示,10 mg/kg处理组睾丸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面积、曲细精管面积、管腔面积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0 mg/kg处理组睾丸的曲细精管面积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面积、管腔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变化。(3)性激素水平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和雌二醇(Estradiol, E2)含量检测结果显示,10 mg/kg和50 mg/kg处理组血清中T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血清中E2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灌喂4周后检测公鸡繁殖力,结果显示10 mg/kg FEN处理组蛋的受精率比对照组低,其中对照组为83.87%,而10 mg/kg处理组为74.63%;10 mg/kg处理组入孵蛋孵化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80.65%,而10 mg/kg处理组为67.16%;50 mg/kg处理组受精率比对照组低,其中对照组为73.53%,50 mg/kg处理组为65.12%,50 mg/kg处理组入孵蛋孵化率低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70.59%,50 mg/kg处理组为64.18%。2.FEN对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1)蛋品质量用10 mg/kgFEN持续处理产蛋母鸡3周,实验组的鸡蛋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变化,但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受精率和孵化率FEN对母鸡的繁殖性能也有不良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0 mg/kgFEN处理对母鸡的受精率影响不大,其中对照组为76.9%,实验组为75.7%,;但处理组入孵蛋孵化率比对照低,其中对照组为73.08%,实验组为48.5%,。以上结果表明:(1)FEN对成年公鸡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睾丸组织结构变异,睾丸生精小管萎缩,生精上皮减少,使与配母鸡的受精蛋孵化率下降;(2)FEN能够抑制雌激素的分泌,扰乱血液中雌雄激素比例,这可能是导致公鸡繁殖机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3)FEN处理导致鸡蛋蛋壳厚度变薄,强度减小,受精蛋孵化率下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刘亚芳,裴丽君,郑晓瑛[9](2011)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殖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分泌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行为的系统,不仅与人类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还直接影响生殖细胞的生长成熟。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与激素结构类似,只需很小剂量即可产生危害性后果,并有蓄积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持久影响。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动物研究、人类细胞和组织研究证据显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细胞破坏,尤其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人类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均有影响,可引起出生缺陷或癌症等。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对胚胎发育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的是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类的生命质量,预防和降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叶长英[10](2011)在《微球型TiO_2的超声制备、表征及光催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素双酚A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分泌干扰物,又称环境激素,主要是指可通过影响生物体和人类体内自身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代谢等,从而破坏生物体和人类正常的代谢、分泌和生殖等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双酚A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和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而TiO_2作为一种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安全、反应速率快、氧化彻底、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处理。本工作重点从现有TiO_2,如商业P25在应用中难回收或光催化降解效率低的角度出发,利用超声辅助-水热法制备TiO_2微球和吸附-加热法掺杂稀土元素Gd制备Gd-TiO_2微球,并以苯酚为模型有机物,评价光催化活性;测定吸附能力;并对活性较高的TiO_2微球和Gd-TiO_2微球进行了以P25为对比的实际光催化活性评价,利用XRD,BET,SEM和FT-IR进行表征;最后用所获得的TiO_2微球作和Gd-TiO_2微球为光催化剂,在课题组研发的新型光源内置气-液-固循环流化床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开展了对内分泌干扰素——双酚A的降解研究,探讨建立起能用于实际含双酚A废水的处理技术与工艺模型。本课题研究结论如下:?1、对制备过程中影响TiO_2微球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如乙醇溶液中水的浓度、n(H_2O) / n(Ti),n(Ti)/n(P123)、超声时间和煅烧温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优化结果分别为:乙醇溶液中水的浓度约为10 % (V/V),n(H_2O) / n(Ti)≈5,n(Ti)/n(P123)≈46,超声分散时间为90 min,水热定型处理后煅烧温度为400℃;在此基础上通过吸附-加热法掺杂稀土元素Gd,并考察了材料的煅烧温度、Gd的掺杂方式和掺杂量n(Gd) / n(Ti)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最优制备条件为:材料为未煅烧的TiO_2微球、n(Gd) / n(Ti)=1.5 %、煅烧温度600℃。2、TiO_2微球和Gd-TiO_2微球的实际光催化效率比P25分别高3.5和6.5倍;两者的吸附性能基本相同;而形貌均为微米和纳米级尺度组成的多级结构界面的微球;BET表征显示掺杂后的Gd-TiO_2微球与TiO_2微球的比表面积均在185 m~2/g;两者晶型主要是以锐钛型为主,其比例分别为73 %和85 %;掺杂后的Gd-TiO_2微球比TiO_2微球FT-IR峰型多了O-H键和表面羟基。3、TiO_2微球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单因素降解研究结果显示:当催化剂浓度为4 g/L、表观气速Ug=8.34×10~(-3) m/s、表观液速Ul=8.34×10~(-3) m/s、处理量1800 ml、双酚A初始浓度为10 mg/L时,降解率高达94 %;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后的降解模型方程为: y=94.44+5.70x_1-0.084x_2-0.18x_3-2.48x_1x_2+2.64x_1x_3-13.64x_1~2-2.42x_2~2-3.99x_3~2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降解工艺为:催化剂用量Cs=4.5 g/L、表观气速Ug=7.83×10~(-3) m/s、表观液速Ul=8.62×10~(-3) m/s,在此条件下TiO_2微球对双酚A的降解率达到95.1 %,而同等条件下Gd‐TiO_2微球降解双酚A的降解率高达99 %。4、Gd‐TiO_2微球降解双酚A的重复利用实验显示:重复使用叁次后催化剂的降解效率变化不大,大致在5 %左右,因此该材料具有重复利用性好,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因此介孔TiO_2微球和Gd-TiO_2微球作为光催化剂具有沉降性能好、光催化活性高的优点,在气-液-固循环浆态光催化反应器中处理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1-04-01)
内分泌干扰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泼尼松龙(PDNN)在传统氯处理过程中降解效果不佳,且残留的PDNN对水生动物(鱼、水蚤等)具有潜在的生态毒性,故本课题采用了UV/氯高级氧化技术(UV/Cl)用于水体中PDNN处理。综合探究了UV/Cl降解PDNN过程,主要分为动力学、环境因素、降解机理和毒性评估四个板块,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动力学板块:确定了UV/Cl过程中最优氯剂量为100μM,当氯剂量低于100μM时,氯浓度增加会促进PDNN降解,高于100μM时则呈现抑制作用。从四种降解方式(UV/Cl、UV/H_2O_2、UV和氯)处理PDNN中发现UV/Cl降解效果最佳且具有最低的EE/O_T(单位体积污水中去除单位数量级浓度PDNN所需电能),这说明UV/Cl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前景。在UV/Cl体系中,通过叔丁醇(tBuOH)猝灭自由基确定了活性氯物种(RCS)和羟基自由基(·OH)参与PDNN降解。此外,通过竞争动力学实验确定了·OH与PDNN反应的二级速率常数(1.10×10~9 M~-1 s~-1)及·OH、RCS对PDNN降解的相对贡献率(17.84%和6.21%)。(2)环境因素:pH(4.0~10.0)对UV/Cl降解PDNN的影响可以忽略,而阴离子(Cl~-、Br~-、HCO_3~-和SO_42~-)、NH_4~+和富里酸(FA)均会抑制PDNN降解;与其他两种水样(超纯水和磷酸缓冲溶液)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尿液中PDNN的降解效果最差,这表明若以尿液作为去除残余药物的水环境,需综合考虑尿液中的组分的影响。(3)降解机理和毒性评估:基于PDNN的前沿轨道计算和HPLC-ESI-tqMS的分析结果提出了PDNN在UV/Cl中可能的降解途径,主要涉及α,β-不饱和酮处C_1或C_5的自由基加成、C_(17)侧链的光降解和C_(11)的夺氢反应,确定α,β-不饱和酮为PDNN的主要反应活性位点。此外,费氏弧菌的急性毒性实验和ECOSAR软件的生态毒性模拟分别评估了UV/Cl降解PDNN的过程及其产物,发现UV/Cl能有效且安全的降解PDNN,而且从中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降解时间来避免毒性中间产物(TP396(TP396-C_1Cl和TP396-C_5Cl)和TP414-C_1Cl-C_5OH)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分泌干扰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圣云.我与《内分泌干扰素》的翻译故事威胁生命安全的内分泌干扰素无处不在[J].环境经济.2018
[2].何群英.UV/氯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内分泌干扰素泼尼松龙[D].湖南大学.2018
[3].樊静静,王赛,唐金鹏,戴玉女,王林.广州市流溪河水体中6种内分泌干扰素时空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J].环境科学.2018
[4]..美国加州确定双酚A为内分泌干扰素[J].饮料工业.2016
[5].何明.儿童性早熟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相关性[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
[6].裴钰鑫.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素的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7].戴海夏.加州北部两社区室内户外空气中半挥发性内分泌干扰素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11
[8].白春燕.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
[9].刘亚芳,裴丽君,郑晓瑛.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殖发育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
[10].叶长英.微球型TiO_2的超声制备、表征及光催化降解内分泌干扰素双酚A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