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方言电视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言,电视剧,《街坊邻居》,重庆
方言电视剧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黄俊芳[1](2016)在《浅谈重庆方言电视剧衰落的原因及发展策略——以方言剧《街坊邻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剧作为重庆本土电视剧的重要分支,有着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内容上多为幽默喜剧,以反映当地文化特色为主。川渝方言剧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凌汤圆》为代表,第二次是90年代以《山城棒棒军》为代表。之后重庆方言剧发展缓慢,一直未出现能与《山城棒棒军》比肩的作品。本文以《街坊邻居》为例,浅析重庆方言剧衰落的原因及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6年19期)
王建平[2](2015)在《方言电视剧的盛兴原因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方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作品中。方言在电视中兴起并流行,是一种不可规避的趋势。这既是电影情节表达的需要,也是追求幽默、技巧突破以及商业化的产物。方言在电视领域如此盛行,必然有其原因。方言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它丰富了电视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而特定地域和时空的文化对方言也有着引导和制约作用,二者体现为一种互相制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广告人》期刊2015年05期)
张耀元[3](2014)在《全球化背景下川渝方言电视剧的兴衰、生存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川渝方言剧是电视时代电视剧与川渝地区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成型到今天,川渝方言剧已经走过了叁十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兴起、高潮、衰落等发展阶段,向观众们展示了川渝大地的风土人情,丰富了川渝地区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将着重围绕全球化大环境下川渝方言剧衰落的内外部原因、川渝方言剧未来的生存与突破方面进行研究。一、在论述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基础上,介绍了国内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总结了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二、对方言剧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方言剧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论述了全球化的概念,为进一步分析川渝方言剧兴衰打下基础。作为方言与电视剧的结合体,方言剧不仅是用地域方言作为人物对话用语和全剧的信息载体,它还应以题材内容所蕴含的整个地域文化为背景,并符合所选地域审美标准进行制作。方言是方言剧最直接的特征。在表演时使用方言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最直接的手段;而剧中人物使用方言,可以极大地拉近电视剧与观众的距离。方言剧的第二个特征是地域文化特征。方言的背后承载的信息、情感等都是地域文化的体现。方言中承载的各种信息很多都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地域内民众的日常生活被方言剧演绎出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也被融入方言剧中,使方言剧得到本地受众的认同,是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利用。同时方言剧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好地展现了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弘扬了地方特色。方言剧的第叁个特征是草根性。方言剧大量采用地域文化中的各种平民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充满乡土气息。一方面方言剧采用方言作为表述方式,使用方言的绝大多数是该地域内土生土长的民众,保证了方言剧拥有大量的收视群体;另一方面,方言剧本着贴近现实生活、再现生活的制作原则,成为面向大众的通俗艺术。本文研究的川渝方言剧是以川渝地区的方言(主要是成都话、重庆话)为电视剧信息载体,以川渝地区的地域文化为背景,展示川渝大地的山川景色、风俗人情和叙事特点等元素的艺术作品。文中所提到的全球化背景主要指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指一种世界文化发展过程,它是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以经济全球化过程为基础,产生的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的大规模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叁、总结川渝方言剧发展的历史,从传播学、语言因素、审美特征等方面重点分析川渝方言剧兴盛的叁个阶段。川渝方言剧兴盛时期共有叁个阶段:《死水微澜》和《凌汤圆》奠定川渝方言电视剧的基础,《傻儿师长》与《山城棒棒军》引领川渝方言剧的发展高峰,川渝方言剧“集约化”生产的形成。到了第叁阶段,川渝方言剧不仅在川内拥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其经典作品在国内各地广泛播出,风靡全国。川渝方言剧的兴盛背后有川渝方言自身的语言因素,也有川渝方言剧适应了区域化传播的原因,观众认同其风格、价值、信仰、历史、制度、地理环境和行为模式。川渝方言剧对共享同样知识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地区市场上的川渝观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四、结合全球化背景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带来的时代变革,重点从理念、类型、叙事方式、营销模式和观众喜好等因素,分析川渝方言剧衰落的原因。然而从本世纪初开始,在“集约化”制作方式下生产的大批川渝方言剧却落到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遇。在内部环境中,首先川渝方言剧缺乏与外界交流,始终都只是在复制《凌汤圆》与《傻儿师长》的模式,在播放时也仅仅只是面向川渝地区观众,而并没有积极开拓其他地域的市场,且有的剧情太过俗套或重复,使得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甚至是厌恶感。其次,很多作品本末倒置,过分的看重方言在电视剧中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为表现方言而拍摄电视剧的理念,导致川渝方言剧整体质量下降。而在外部环境中,全球化冲击了中国的整个电视产业,并导致我国电视剧产业升级,在剧种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更多的电视剧在制作理念、叙事方式、营销模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受众对电视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其自身喜好也发生了变化。但川渝方言剧并未顺应潮流做出改变,最终在内外部原因的作用下走向全面衰落。五、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分析研究川渝方言剧的生存现状,并为川渝方言剧未来突破提出发展对策。根据衰落原因的分析,对川渝方言剧提出几点建议:更新理念,宣传川渝;定位全国,拓展题材;定位农村,规避风险和改变营销模式。结合当下新的传播环境、川渝地区新的文化风貌、新的发展形势提出川渝方言剧突破的几个方向:新泛方言剧、区域化下的窄播化、挖掘新的文化形象、建立新的传播平台。(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唐仁跃[4](2014)在《四川方言电视剧《幸福耙耳朵》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原生态文化与电视剧形式相结合的一个新生长点,方言电视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和发展。四川方言电视剧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以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平民风格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成为电视台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本文以四川方言电视剧《幸福耙耳朵》为例,探究四川方言电视剧的特点、产生原因与文化内涵,分析其在文化传承中所担负的重要责任。(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4年01期)
潘艳丽[5](2013)在《东北方言电视剧的热播原因与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作为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快捷手段、百姓喜爱的娱乐媒体,一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着精神食粮。近些年,随着东北方言版小品的走红、获奖,东北题材的电视剧也异军突起,屡创收视新高,荧屏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这些电视剧不仅赚取了高额回报,还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传播东北地域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与影响。(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9期)
郝佳[6](2013)在《方言介入电视剧的审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社会逐渐成型,大众文化迅速传播,沉重的政治感在经济大潮中剥离,眼球经济在电视节目的定型和播出中成了一根隐形的指挥棒。娱乐性、游戏性、日常性的受众需求,强烈地影响着电视审美的重构。方言的地域文化与电视剧自身大众文化的碰撞、吸收与融合,在电视观众的视野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这一文化市场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了这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繁荣。中国方言电视剧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带给了观众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对中国电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方言在电视剧中的应用,既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的形象,同时也以其幽默、亲和、新奇的独特魅力,增强了电视文本的真实性,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相对于方言在电视剧中应用的表层意义而言,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方言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方言文化以及地域文化面临的危机,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方言电视剧实现了人们对相同文化特征的信息交换,使得传统与现代地方文化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方言电视剧在发展中受到了普通话推广的冲击以及政策上的限制,只有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拓展题材,注重内涵,迎合市场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才会拓宽其发展道路。探索一条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将会对中国方言电视剧的发展甚至是中国电视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3-05-01)
河崎深雪[7](2010)在《汉语“角色语言”探讨——以中国方言电视剧为范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具有社会性,在使用中总会附加上一些社会特征,譬如:性别,职业,阶层,时代等等。这种身份上的语言差异就叫角色语言。日本的"角色语言"和王德春先生等汉语学者所说的角色语言有所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日语"角色语言"这个概念来考察汉语电视剧里的角色与方言的关系,并且做了方言与角色语言态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汉语角色语言"在人物与各地方言的结合中逐渐形成。(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10期)
张斌[8](2010)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后殖民视野中的方言电视剧》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独特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蓬勃发展之中。2005年和2009年广电总局两次发布通知限制方言电视剧的生产,方言电视剧陷于困境。笔者应该正视方言艺术文本的历史与方言电视剧目前的困境,并在全球化语境下对方言电视剧从后殖民视野的角度,分析其面临的多重现代性焦虑,提出方言电视剧复调发展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0年02期)
卢洁萍[9](2009)在《我国方言电视剧研究——现状、争议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各地电视台迅速兴起一种独特形式的电视剧——方言电视剧,不少方言剧都受到当地甚至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文回顾了我国方言电视剧的发展历程,认为,方言电视剧既是当前我国电视媒体竞争经营的新产物,也是一种新兴的电视文化娱乐形式,是方言、地域文化和电视媒体的结合体,有着积极的文化价值。在结合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方言电视剧风行的原因、文化价值、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展望了方言电视剧的未来发展,认为,方言剧仍然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电视文化现象,对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11-01)
孙正则[10](2009)在《请给方言电视剧一条生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要严格贯彻2005年的一项规定,一般不允许在电视剧中使用方言或者不标准的普通话。笔者以为,这项规定缺乏合理性。 让各种各样难以听懂的方言充斥银幕固不可取,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各式方言以及不标准的普通话拒之千里,则更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09-09-01)
方言电视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方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作品中。方言在电视中兴起并流行,是一种不可规避的趋势。这既是电影情节表达的需要,也是追求幽默、技巧突破以及商业化的产物。方言在电视领域如此盛行,必然有其原因。方言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它丰富了电视作品的艺术魅力,有着强大的文化渗透力;而特定地域和时空的文化对方言也有着引导和制约作用,二者体现为一种互相制衡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方言电视剧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莹,黄俊芳.浅谈重庆方言电视剧衰落的原因及发展策略——以方言剧《街坊邻居》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
[2].王建平.方言电视剧的盛兴原因透析[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
[3].张耀元.全球化背景下川渝方言电视剧的兴衰、生存与突破[D].成都理工大学.2014
[4].唐仁跃.四川方言电视剧《幸福耙耳朵》文化分析[J].四川戏剧.2014
[5].潘艳丽.东北方言电视剧的热播原因与影响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6].郝佳.方言介入电视剧的审美重构[D].辽宁大学.2013
[7].河崎深雪.汉语“角色语言”探讨——以中国方言电视剧为范本[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8].张斌.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后殖民视野中的方言电视剧[J].唐都学刊.2010
[9].卢洁萍.我国方言电视剧研究——现状、争议与价值[D].南昌大学.2009
[10].孙正则.请给方言电视剧一条生路[N].中国文化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