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能混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能资源,混合发电系统,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混合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池紫薇[1](2019)在《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及意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主要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将不断增加,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也将会越来越少,直到用尽,这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强大的能源供应保障现代化。同时,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追求,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需求问题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唯一途(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0期)
张焕好[2](2019)在《HFO/HFCs混合工质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学能源的减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太阳能制冷技术正是作为一种绿色节能技术,以其能够提供高效的冷(热)、热水供应及工业加热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使用太阳制冷系统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空调系统是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太阳能制冷效率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效率,本课题基于EES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零ODP、低GWP混合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调研文献确定工质优选原则,综合考虑工质的环境性能、安全性能等因素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工质的环境性能、安全性能、饱和蒸汽压力、临界压力和温度、温度滑移、运输特性等性质,选择零ODP、低GWP工质R1234yf和R1234ze作为基础组元,从备选第二组份R134a、R32、R152a、R600a、R290中选择R134a、R32、R152a作为第二组份,最终选择R1234yf/R134a、R1234ze/R134a、R1234yf/R32、R1234yf/R152a四组混合工质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次,基于EES程序建立了混合工质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喷射器、节流机构以及工质泵等部件相应的稳态数学模型,在各个部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HFO/HFCs混合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仿真计算模型。最后,基于上述优选的工质和建立的仿真模型,对不同配比混合工质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EER、喷射系数、单位质量制冷量、功耗和冷凝压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1234yf/R134a、R1234ze/R134a、R1234ze/R32和R1234ze/R152a四组混合工质均存在使系统COP达到最大值的最优质量配比,对应的质量配比分别为0.5/0.5、0.6/0.4、0.7/0.3、0.7/0.3,相应的系统COP值分别为0.192、0.19、0.26、0.225,EER分别为4.115、4.11、4.41、4.13。COP最大工质组是R1234ze/R32(0.7/0.3),R1234ze/R32(0.7/0.3)系统COP分别比纯工质R1234yf、R1234ze、R134a、R32和R152a系统COP增加了28.46%、29.2%、27.77%、11.53%和26.53%,比R1234yf/R134a(0.5/0.5)、R1234ze/R134a(0.6/0.4)和R1234ze/R152a(0.7/0.3)系统COP分别增加了26.15%、26.92%、13.46%。(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孙玉伟,赵晓兴,尹翔,刘邓华,姜坤[3](2018)在《太阳能空气动力艇混合储能装置中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明显优势,单一能量型储能装置难以有效应对其中分布式发电单元的输出功率间歇性和负载功率变化随机性波动的情况,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较大挑战。将锂电池和超级电容通过高执行效能的能量管理策略集合成混合储能装置,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通过引入对两种储能装置的充放电过程协调控制的逻辑环节,设计形成完善的四级联动式能量管理系统,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太阳能空气动力艇电力推进系统和混合储能装置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分别对混合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响应、内部功率分配、状态参数控制以及辐照强度同步变化的过程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储能装置充放电控制的最大超调量低于30%,对负载波动的最大调节响应时间小于2.5 s,锂电池持续放电输出功率波动小于5%、放电电压变化率在3.5%以内,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对负载功率波动高频分量的瞬时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8年04期)
杨茹,杨艳秋,韩龙龙[4](2018)在《浅谈阀室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故障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川气东送管道部分RTU阀室使用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供电,本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工作原理,并结合RTU阀室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充电异常故障处理情况,介绍了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刘刚,贺云涛,张晓辉,王正平[5](2018)在《太阳能混合动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以绿色能源无人机动力系统为原型的太阳能混合动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被动式能源功率分配结构,加入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器,以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动力系统负载。还设计开发了电流电压采集模块以及控制记录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运行稳定可靠,能较真实的反映无人机动力系统工作过程,具有较高教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顾煜炯,耿直,谢典,王鹏[6](2018)在《槽式太阳能非共沸混合工质系统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低温槽式太阳能定温热源,采用低沸点的二元非共沸混合有机工质作为动力循环进行发电。在满足热物性、安全及经济性的要求下,将R245fa与R152a组成8种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干工质,根据热力学定律,建立亚临界热力系统数学模型。并采用窄点温差分析法,分别从热效率、效率、膨胀比、环境代价等多角度对比分析循环特性。结合多方面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多指标能效综合评价模型。经过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质R245fa/R152a(0.68/0.32)作为本系统的动力循环的综合性能表现较优。(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佳[7](2018)在《新型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系统研究与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太阳能与风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太阳能与风能混合发电系统应用中的监控管理进行论述。期望通过该研究能够对太阳能与风能混合发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提升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8年03期)
顾煜炯,陈礼敏,耿直[8](2018)在《不同太阳能热源下混合工质ORC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质性质是影响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热源温度下,对采用R601、R245fa作为组分的9种不同质量配比工质的ORC系统热力性和经济性进行计算,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并与纯工质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混合工质系统的热力学指标与温度滑移大小近似成反比。当温度滑移大于5K时,纯工质性能更优,且经济性也优于混合工质系统。综合来看,热源温度一定时,灰色关联度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混合工质R601/R245fa(0.1/0.9)的温度滑移最小,其性能也最优。采用R601和R245fa混合作为工质的系统在热源温度为160℃时,灰色关联度最大,系统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发电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郑开云,黄志强[9](2018)在《基于超临界CO_2循环的地热与太阳能混合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CO_2循环可以耦合较低温度的地热和较高温度的太阳能热组成混合热源发电系统。相比能量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更便于分析混合系统对提高能量利用率的作用,以及识别造成可用能损失的设备和过程。115℃地热和200℃地热分别与采用槽式聚光集热技术的太阳能热组成混合热源,构成简单回热超临界CO_2循环。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系统的效率比单纯太阳能热的循环系统提高了5%~10%;太阳能聚光集热器的损失最大,占80%以上,其次是除预冷器以外的各类换热器以及透平;相比之下,压缩机和预冷器的损失较小。减少损失的关键是提高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和换热器的性能,包括提高集热管运行温度,以及提高换热器效能。(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8年01期)
高春亮,孙景浩,刘姝[10](2018)在《混合能源风机太阳能转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能源风光互补转化发电系统,是一种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其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逆变器、风光互补控制器、蓄电池等组件。该转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发电系统随环境制约的缺点,大大降低了风光单一发电的不稳定性。系统造价低,可靠性高、转化简单、继而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8年02期)
太阳能混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化学能源的减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太阳能制冷技术正是作为一种绿色节能技术,以其能够提供高效的冷(热)、热水供应及工业加热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使用太阳制冷系统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空调系统是缓解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太阳能制冷效率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效率,本课题基于EES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对零ODP、低GWP混合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调研文献确定工质优选原则,综合考虑工质的环境性能、安全性能等因素进行筛选。通过分析工质的环境性能、安全性能、饱和蒸汽压力、临界压力和温度、温度滑移、运输特性等性质,选择零ODP、低GWP工质R1234yf和R1234ze作为基础组元,从备选第二组份R134a、R32、R152a、R600a、R290中选择R134a、R32、R152a作为第二组份,最终选择R1234yf/R134a、R1234ze/R134a、R1234yf/R32、R1234yf/R152a四组混合工质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其次,基于EES程序建立了混合工质蒸发器、冷凝器、发生器、喷射器、节流机构以及工质泵等部件相应的稳态数学模型,在各个部件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HFO/HFCs混合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仿真计算模型。最后,基于上述优选的工质和建立的仿真模型,对不同配比混合工质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EER、喷射系数、单位质量制冷量、功耗和冷凝压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1234yf/R134a、R1234ze/R134a、R1234ze/R32和R1234ze/R152a四组混合工质均存在使系统COP达到最大值的最优质量配比,对应的质量配比分别为0.5/0.5、0.6/0.4、0.7/0.3、0.7/0.3,相应的系统COP值分别为0.192、0.19、0.26、0.225,EER分别为4.115、4.11、4.41、4.13。COP最大工质组是R1234ze/R32(0.7/0.3),R1234ze/R32(0.7/0.3)系统COP分别比纯工质R1234yf、R1234ze、R134a、R32和R152a系统COP增加了28.46%、29.2%、27.77%、11.53%和26.53%,比R1234yf/R134a(0.5/0.5)、R1234ze/R134a(0.6/0.4)和R1234ze/R152a(0.7/0.3)系统COP分别增加了26.15%、26.92%、13.4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能混合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池紫薇.风能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
[2].张焕好.HFO/HFCs混合工质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中特性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3].孙玉伟,赵晓兴,尹翔,刘邓华,姜坤.太阳能空气动力艇混合储能装置中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中国造船.2018
[4].杨茹,杨艳秋,韩龙龙.浅谈阀室太阳能混合电源系统故障处理[J].石化技术.2018
[5].刘刚,贺云涛,张晓辉,王正平.太阳能混合动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6].顾煜炯,耿直,谢典,王鹏.槽式太阳能非共沸混合工质系统综合评价[J].太阳能学报.2018
[7].李佳.新型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系统研究与应用分析[J].天工.2018
[8].顾煜炯,陈礼敏,耿直.不同太阳能热源下混合工质ORC系统性能分析[J].发电技术.2018
[9].郑开云,黄志强.基于超临界CO_2循环的地热与太阳能混合系统研究[J].新能源进展.2018
[10].高春亮,孙景浩,刘姝.混合能源风机太阳能转化系统[J].电子制作.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