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陈旭阳

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陈旭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担保贷款,信用贷款,农信联社

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阳[1](2012)在《农村小额信贷呼唤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银监会2007年发布《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以来,打破了“无抵押即无贷款”的商业银行惯例。但近年来,仍有不少农村金融机构对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心存疑虑,担心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大、成本高,难以实现财务可持续。  针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面临的困难(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2-10-19)

曾冬白[2](2010)在《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小额信贷机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我国在小额贷款模式上的制度约束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一个开放的、具有竞争机制的金融市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是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小额信贷机构应与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0年35期)

杨荣华[3](2010)在《关于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制度创新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额信贷是信贷机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主要是低收入客户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也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中国从1986年开始小额信贷项目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一定成就。但是政府和相关参与机构过分强调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没有充分重视其金融服务功能,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0年05期)

王曙光[4](2009)在《民间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制度创新与内部治理:昭乌达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昭乌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的实地调研所获得数据资料以及对协会信贷员与城乡妇女客户的实地访谈,深入系统地解析协会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客户信用甄别机制、成本控制机制以及内部治理与激励约束机制,并对小额贷款组织的商业化前景与法律监管框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卜文辉[5](2009)在《信用制度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主要是由于有效信用制度的缺失。运用经济学手段分析了农户与农信社之间的博弈过程,指出违约本金、违约过程、违约惩罚、守信收益以及贷款追收成功率等是影响博弈双方选择合适的均衡路径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09年12期)

王文明[6](2009)在《制度创新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地位的显着提升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日渐提高,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变化。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户贷款难问题依然严重,农户金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致使他们缺乏初始资金或技术改造资金,进而丧失诸多有利可图的经营机会,从而陷入贫困或低水平陷阱不能自拔。而农村小额信贷正是在此情况下产生,孟加拉是现代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源地,我国于1993年由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首先引进了孟加拉小额信贷GB模式。农村小额信贷在缓解农村金融贷款需求、替代非正规金融、补充正规金融、改善信贷分配不公平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我国的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实践效果实际上却并不理想。就在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试点类型众多,而整体试点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走在了前列,其实施的小额信贷目前被誉为中国小额信贷最具“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成功典范。本文主要是从制度与制度创新的角度尝试对四川仪陇乡村发展协会成功的小额信贷运行模式做个探讨。为了收集详细资料,笔者于2008年10月深入四川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对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主要采用了参与式观察、非结构式访谈和档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于资料的分析,包括两个核心点:一是通过历史的纵向比较分析,以表明制度创新在协会成功(即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上的主要作用;二是详细探讨协会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即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制度体系是什么?并从理论上分析制度、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因此,本文的写作思路为:第一章为导言,主要包括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文献综述、写作目的与价值、研究架构与方法;第二章为乡村发展协会的成长历程,可分为扶贫项目执行期、组织能力建设期与机构改革壮大期叁个阶段;第叁章简要概括了协会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第四章在上述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协会的主要制度创新内容,探讨了制度创新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并试图对制度、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第五章为结语,主要探讨了农村金融、小额信贷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协会发展愿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石双玉[7](2008)在《基于共生理论的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博士用他所倡导的小额信贷模式,通过整贷零还、小组模式、随机回访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为穷人提供有效信贷服务的问题,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关于小额信贷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内小额信贷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缺乏从整个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理论分析。本文以“金融共生”作为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的因素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小额信贷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以小额信贷制度为主线,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和生态系统理念较系统地分析了小额信贷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础及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制度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小额信贷发展中的制度性缺陷(如贷款对象定位不清,贷款利率缺乏市场性等),认为小额信贷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共生单元增加、共生模式进化及共生环境改善,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稳定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论文还结合台州市商业银行小本贷款案例对上述结论进行了简要的实证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完善小额信贷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远未被充分关注的巨大金融市场,发展小额信贷机构并进行制度创新对稳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小额信贷制度作为解决中国“叁农”问题的一个金融工具,必须实现自身的经济可持续性,必须实行市场化的准则和操作方式,包括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和市场化的贷款项目设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李俊江,郭晴丽[8](2008)在《金融制度创新:小额信贷与公平分配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改变着各国金融体系的微观结构和面貌,适应不同层次经济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各种金融机构不断发展起来。其中,小额信贷在许多国家都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银行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来源于小额信贷通过有效的商业设计找到新的金(本文来源于《财政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潘晨[9](2007)在《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小额信贷在国内外取得了迅速发展。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BRI等小额信贷机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国内小额信贷发展方兴未艾,机构数量和信贷资产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小额信贷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较短,仍然是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新生事物。理论研究不充分、实践中问题与矛盾频发成为伴随小额信贷快速发展的两大特征。在导论部分对于写作目的、背景、研究方法以及目前理论研究现状等问题作了概要性的介绍和评价后,本文首先对小额信贷的理论基础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对于小额信贷定义的理解、小额信贷产生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小额信贷的扶贫功能与运行机制。在对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的论述中,着重分析了团体贷款、分期付款及担保替代等机制的运行规律,并引入相关模型加以证明。在接下来的两个章节中,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首先,本文从类型、发展阶段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小额信贷的整体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从供给者和需求者这两个角度总结了中国小额信贷特征。同时,本文也指出了中国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模式选择、可持续性等突出问题。其次,本文在国际小额信贷实践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孟加拉、玻利维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叁国,介绍了上述国家小额信贷发展过程及模式。通过对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创新建议。首先在机构创新方面,应大力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这也给监管当局的监管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在具体的制度创新方面,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国际小额信贷实践经验,从利率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建议。在结论部分,除了回顾与归纳之外,本文再次强调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制度创新是影响小额信贷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12-01)

闫广宁,丁劲光[10](2007)在《小额信贷: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对宁夏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营运情况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94年我国首次开展小额信贷以来,小额信贷已经形成叁种模式:第一种是由政府比如扶贫基金开展的小额信贷;第二种是由国际捐赠等方式形成的民间小额信贷组织发放的小额信贷;第叁种是由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07年18期)

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可持续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小额信贷机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我国在小额贷款模式上的制度约束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一个开放的、具有竞争机制的金融市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是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趋势。小额信贷机构应与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旭阳.农村小额信贷呼唤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12

[2].曾冬白.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J].现代商业.2010

[3].杨荣华.关于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4].王曙光.民间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制度创新与内部治理:昭乌达模式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

[5].卜文辉.信用制度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09

[6].王文明.制度创新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四川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7].石双玉.基于共生理论的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8

[8].李俊江,郭晴丽.金融制度创新:小额信贷与公平分配的机理分析[J].财政研究.2008

[9].潘晨.小额信贷制度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0].闫广宁,丁劲光.小额信贷: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对宁夏盐池县妇女发展协会小额信贷服务中心营运情况的调查[J].中国金融.2007

标签:;  ;  ;  ;  

小额信贷制度创新论文-陈旭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