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邻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相邻野衔接,锁上野,切线野
相邻野论文文献综述
刘翠英,张利文,石锦平,谢秋英,滕建建[1](2011)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相邻野衔接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乳腺癌根治术后计划设计方案,既可使相邻野易于衔接,不产生剂量冷热点;又易于在常规模拟机下复位,为临床乳腺癌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Eclipse计划系统,设计锁上野与乳腺切线野衔接,即锁上野(Y1=0)下界与乳腺切线野上界在SSD=100 cm处共线衔接,评价其剂量学特点。结果: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计划肿瘤靶区的最大剂量点为(56.03±1.23)Gy,平均剂量为(49.50±0.85)Gy。锁上野(Y1=0,SSD=100 cm)下界与乳腺切线野上界共线衔接,再加上其他辅助野,能很好地消除衔接处剂量冷热点,并且易于在常规模拟机下复位。结论:这一设计方案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1年31期)
徐升,周菊英[2](2010)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疗患者,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5个剂量探头布置于相邻野衔接线的垂直线上,探头间隔2mm,多次测量后获取各个探头读数,比较其剂量差异。结果照射野衔接线处单次测量剂量变化大,总的平均剂量与上下探头比较在同一平滑线上,两野衔接良好;胸壁和乳腺皮肤表面剂量分别为3669.75cGy和3887.5cGy。结论照射野衔接处总的照射剂量稳定可靠,但单次剂量变化显着,可能影响该处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乳腺表浅组织受照剂量不足,可通过加用填充物来提高表浅剂量。(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陈震章,黄生富,翟振宇,蒋明华,梅泽如[3](2010)在《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的剂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叁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迭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叁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 (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迭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鲁旭尉,倪千喜[4](2010)在《机械误差对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性的探讨放射治疗机的机械误差对相邻野衔接处剂量的影响。方法:假定患者的相邻野设计采用半野衔接技术,相邻野相交方向的实际位置与数字指示之间有±1.0 mm的误差,利用叁维治疗计划系统和胶片剂量仪模拟分析这种误差对实际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理论上,用半野衔接技术可以非常好的解决相邻野的剂量衔接问题。而在实际放疗中,如果由于机械误差造成相邻野在衔接部分有重迭区,在辐射野的重迭区,剂量分布会比治疗计划预期高出约10%之多;如果由于机械误差造成相邻野在衔接部分有留空区,在辐射野的留空区,剂量分布会比治疗计划预期低约10%。结论:本研究表明尽管在物理技术方面做了很好的质量保证,但体外照射治疗机很小的机械误差(±1.0 mm)也会造成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与治疗计划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机械误差是系统误差,影响疗程总量,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累积物理剂量和生物等效剂量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剂量分布的改变很难为医技人员所掌握控制。因此,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相邻野。(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0年01期)
鲁旭尉,倪千喜[5](2009)在《机械误差对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性的探讨放射治疗机的机械误差对相邻野的衔接处剂量的影响。方法:假定患者的相邻野设计采用半野衔接技术,相邻野的相交方向的实际尺寸与数字指示装置有1mm的误差,利用叁维治疗计划系统和胶片剂量仪模拟分析这种误差对实际剂量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9-17)
徐升[6](2009)在《乳腺癌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放疗中相邻野交接处皮肤表面剂量分布情况。方法: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锁骨上、下区和腋窝设为一个照射野,采用半野技术照射,SSD=100;全乳腺设两侧切线野,采用四分之一野等中心照射。选用6MVX线,计划照射总剂量5000cGy,瘤床电子线加量1500cGy。5例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锁骨上、下区设为一个照射野,半野技术照射;胸壁先用内、外切线野,然后电子线照射野。切线野采用四分之一野技术,两个相邻野共用一个体表对位点。锁骨上、下区及胸壁切线野选用6MVX线,电子线照射时,选用7MeV能级电子线。计划照射剂量:锁骨上、下野和胸壁野均为6000cGy,胸壁内外切线野、电子束照射剂量各为3000cGy。运用MOSFET剂量测量系统,5个探头沿垂直于两相邻照射野分界线的直线粘贴在患者皮肤表面,探头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为1-5号,间隔2mm ,3号探头位于对位点上。多次测量后分析各探头所获数据,研究相邻照射野衔接处剂量的分布情况。结果:各测量点数据各不相同,锁骨上、下野内皮肤剂量较胸壁野内皮肤剂量小。各测量值均明显小于计划剂量,剂量偏差超过有关规定。各探头测量值标准差大小不同,衔接线上的3号探头标准差最大。分次照射中,衔接处剂量偏差较大,但总剂量较稳定。胸壁由7MeV电子线照射时皮肤受照剂量较用6MVX线内外切线野照射的皮肤受照剂量明显增高,但混合照射后总剂量仍低于计划值。电子线照射时衔接线处分次照射剂量的变动也较大。结论:1.不论是早期保乳术后或是根治术后放疗,全乳腺或胸壁表面剂量偏低,必须采取措施以提高皮肤剂量;2.适当能量的电子线照射能提高胸壁皮肤剂量;3.乳腺癌分次照射中,照射野衔接线处剂量变化较大,有待于采取有关技术,减少剂量变化;4. MOSFET剂量测量系统探头小巧、操作简便、可多探头多点同时测量,适合乳腺癌和(或)其它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实时监测。(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霍晓庆,靳光华,李锐[7](2008)在《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定位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设计方法和定位方法。方法在已知某一照射野大小、方向和源轴距的情况下,计算出射线束发散的夹角,并依照该角度对机架角、准直器和治疗床做出相应的旋转调整。结果通过调整消除了对穿野由于射线发散造成的不理想剂量分布,使正交相邻野得到更好的衔接,避免了照射区域的重迭和遗漏;能够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该定位方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08年02期)
张永春,陆海军,赵建东[8](2001)在《乳腺癌放射治疗相邻野的衔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比较复杂 ,主要有乳腺切线野照射及淋巴引流区照射。避免相邻野的重迭与遗漏 ,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而不遗漏靶区是对放疗技术的基本要求。我们总结了近年来的临床经验 ,并综合国内外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 ,对乳腺癌临床放疗中相邻野的衔接技术进(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01年06期)
陈英海,曲丽娜,常诚泉,王若雨,周明臣[9](2000)在《~(60)Co放射治疗共面相邻野预留间隔设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验证几何计算法设计60 Co相邻野预留间隔的准确性 ,探讨更精确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模拟测量绘制线束扩展函数曲线 ,与几何计算法计算结果对照比较 ;利用线束扩展函数曲线 ,计算不同射野宽度相邻野组合预留间隔计算值与测量值偏差。结果 :①两种方法得出的线束扩展函数曲线有明显差异。②两小野组合计算值低于测量值 ,两大野组合计算值高于测量值 ,大野与小野或两个中等野组合计算值与测量值偏差较小。结论 :几何计算法设计60 Co相邻野预留间隔有偏差 ,通过测量建立半影重迭法更精确(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胡逸民,余子豪,张信,张春利,陈崇魁[10](1995)在《乳腺切线野与相邻野照射技术合理摆(定)位方法及步骤》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放射治疗,因靶区结构的复杂性,存在野间相衔接和剂量计算及摆位的特殊问题,本文对我院十年来的使用经验和研究成果作一扼要总结,供同行们参考。1 3野技术(图1)内、外切线野+锁骨上野内切线野包括内乳淋巴结2 4野技术(图2)内、外切线野+锁骨上野+内乳(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相邻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疗患者,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5个剂量探头布置于相邻野衔接线的垂直线上,探头间隔2mm,多次测量后获取各个探头读数,比较其剂量差异。结果照射野衔接线处单次测量剂量变化大,总的平均剂量与上下探头比较在同一平滑线上,两野衔接良好;胸壁和乳腺皮肤表面剂量分别为3669.75cGy和3887.5cGy。结论照射野衔接处总的照射剂量稳定可靠,但单次剂量变化显着,可能影响该处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乳腺表浅组织受照剂量不足,可通过加用填充物来提高表浅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邻野论文参考文献
[1].刘翠英,张利文,石锦平,谢秋英,滕建建.乳腺癌根治术后相邻野衔接设计及应用[J].吉林医学.2011
[2].徐升,周菊英.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陈震章,黄生富,翟振宇,蒋明华,梅泽如.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的剂量学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
[4].鲁旭尉,倪千喜.机械误差对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影响[J].医疗装备.2010
[5].鲁旭尉,倪千喜.机械误差对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影响[C].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6].徐升.乳腺癌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学观察[D].苏州大学.2009
[7].霍晓庆,靳光华,李锐.对穿野和正交相邻野的定位方法探讨[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
[8].张永春,陆海军,赵建东.乳腺癌放射治疗相邻野的衔接技术[J].实用癌症杂志.2001
[9].陈英海,曲丽娜,常诚泉,王若雨,周明臣.~(60)Co放射治疗共面相邻野预留间隔设计的实验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
[10].胡逸民,余子豪,张信,张春利,陈崇魁.乳腺切线野与相邻野照射技术合理摆(定)位方法及步骤[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