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步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良步行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步行论文文献综述
钟义华,温月秀,易娜,刘小霞[1](2019)在《改良步行试验与6分钟步行试验在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步行试验与6分钟步行试验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4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组给予改良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6分钟运行的距离、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呼吸功能Borg量表(Borg)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SpO_2、HR、RR、DBP、SBP及6分钟步行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步行试验与6分钟步行试验在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改良步行试验,降低了呼吸困难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干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秦胜利[2](2019)在《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稳定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TCT)、肢体运动功能(FMA)、肢体平衡能力(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躯干稳定性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姜南,刘继民,刘通,李萌,范琦[3](2019)在《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运动疗法治疗,并对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和血气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及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等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较治疗前更长,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明显较治疗前更低,P<0.05;患者治疗后的SpO_2和PaO_2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更高,PaCo_2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更低,P<0.05。结论:运动疗法有利于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6MWT步行距离,与6MWT呈正相关关系,且还能够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姜南,刘继民,刘通,李萌,范琦[4](2019)在《运动疗法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7例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运动疗法和呼吸训练,并对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D),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TLC、DLCO比较无显着差异, P> 0.05;患者治疗后的6MWD距离明显长于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结论 :运动疗法有助于提高ILD稳定期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及其生存质量,对临床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谷静,朱黎明,刘瑛,罗曼[5](2018)在《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操组、阳性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阴性对照组。叁组患者均按GOLD(2016)指南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接受呼吸内科常规健康教育,阳性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训练,呼吸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自创呼吸操训练,保证患者每周进行3次规范的呼吸操训练。并于入组当天,训练后3个月进行六分钟步行距离(6WMD)及CCQ的评估。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阳性对照组和呼吸操组患者的6WMD和CCQ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 <0. 01);阳性对照组和呼吸操组较阴性对照组患者的6WMD和CCQ均明显改善(P <0. 01);呼吸操组与阳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创呼吸操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改善生活质量,能与运动训练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丽,任朝凤,和瑾[6](2018)在《慢阻肺评估测试、6min步行试验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病情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6 min步行试验和肺功能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7例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患者,对其进行6 min步行试验、慢阻肺评估测试、肺功能检测。结果Ⅱ级患者FEV1%预计值为(59.06±6.85)、Ⅲ级患者预计值为(42.05±5.39)、Ⅳ级患者为(24.26±5.02),Ⅱ级、Ⅲ级患者FEV1%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4 3,P=0.023 1),Ⅱ级、Ⅳ级患者FEV1%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1 9,P=0.013 8)。Ⅲ级、Ⅳ级患者CAT评分、FEV1%预计值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CAT评分、FEV1%预计值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分级与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6MWT分级具有较高符合率。结论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6 min步行试验诊断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8年15期)
吴佳楣[7](2018)在《参苓白术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及其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就诊的慢阻肺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评分、CAT及MMRC量表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评分、CAT及MMRC量表积分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优于治疗前,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孙家乐[8](2018)在《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COPD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慢阻肺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探索此治疗方法在改善慢阻肺稳定期6分钟步行距离的可行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从而探讨提高慢阻肺病人6分钟步行距离的新途径,以进一步优化慢阻肺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将来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III级、IV级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共72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两组治疗的优劣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0.63%,对照组72.73%,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医肺康复疗法提高慢阻肺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临床效果明显,证明采用中医肺康复法来改善慢阻肺稳定期6分钟步行距离的治疗方案有效,具有推行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01)
姚道金,张勇,吴垚,肖晓晖[9](2018)在《面向变高度连续台阶的双足欠驱动步行稳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欠驱动双足机器人在已知变高度台阶上的稳定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前馈算法的稳定步行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地面变形,将地面等效为"弹簧—阻尼"系统,并建立"机器人—台阶"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将"机器人—台阶"这一"多输入—多输出"模型简化为由质心位移和速度构成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然后,使用变坡度斜坡等效变高度台阶,根据台阶高度确定等效斜坡倾角和机器人理想步长;同时引入自适应控制系数,并根据等效斜坡倾角调整该控制系数,实现质心对参考速度的跟踪.最后,在台阶高度变化小于0.032m的环境中进行数值仿真试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已知变高度台阶上的稳定步行.(本文来源于《机器人》期刊2018年05期)
徐学坦[10](2018)在《半转步行机构运动分析与稳定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系统主要分为腿式、轮式、履带式等,现有移动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新型的移动系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提出两种基于半转机构的自平衡步行机构。介绍半转机构的由来及其结构特点,提出移动式和摆动式两种平衡构型的半转步行机构,其中以平衡机构为系统设计的关键。结合矢量法和D-H法提出一种足地间不存在滑移的半转步行机构运动学建模分析方法。根据步行机构的特点,以矢量运动方程为工具,并结合D-H法,建立相关构件与机构中心坐标系以及全局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统一两种平衡构型的运动学表述,详细推导系统关键点的位置矢量、角速度矢量、线速度矢量等相关运动学特性。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对半转步行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将半转步行机构运动过程分为四足支撑和双足支撑阶段。在对系统做出必要的简化的基础上,对双足支撑阶段进行拉格朗日动力学建模,以摆动平衡构型步行机构为例,推导动力学模型表达式。提出半转步行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稳定行走策略,并进行理论推导与仿真验证。提出对移动系统运动稳定性问题稳定锥法,并分别对只有重力作用和有外力扰动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给出机构运动过程中的最小稳定角解析表达式。针对半转步行机构的作业环境与结构特点,将稳定锥法简化为稳定叁角形法。提出步行机构运动过程中保持最小稳定角最大的稳定行走策略,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推导,得到平衡机构(平衡摆杆、平衡重块)的运动规律。通过叁维建模与仿真验证稳定行走策略的合理性,利用提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步行机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3-20)
稳定步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稳定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TCT)、肢体运动功能(FMA)、肢体平衡能力(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躯干稳定性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步行论文参考文献
[1].钟义华,温月秀,易娜,刘小霞.改良步行试验与6分钟步行试验在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秦胜利.平衡功能联合等速躯干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3].姜南,刘继民,刘通,李萌,范琦.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J].饮食科学.2019
[4].姜南,刘继民,刘通,李萌,范琦.运动疗法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的影响[J].饮食科学.2019
[5].谷静,朱黎明,刘瑛,罗曼.自创呼吸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8
[6].李丽,任朝凤,和瑾.慢阻肺评估测试、6min步行试验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病情诊断中的意义[J].中外医疗.2018
[7].吴佳楣.参苓白术散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及其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8
[8].孙家乐.中医肺康复疗法对改善COPD稳定期(肺劳及肾证)6分钟步行距离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
[9].姚道金,张勇,吴垚,肖晓晖.面向变高度连续台阶的双足欠驱动步行稳定控制[J].机器人.2018
[10].徐学坦.半转步行机构运动分析与稳定控制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