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外型论文-徐冬萍,陈薛连,钟源芳

肺外型论文-徐冬萍,陈薛连,钟源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外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型论文文献综述

徐冬萍,陈薛连,钟源芳[1](2016)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肺外型A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确诊并治疗的肺外型ARD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氧合功能、细胞因子和血管通透性指标。结果叁组治疗后Pa 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_2)和氧合指数(Pa O_2/Fi O_2)较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剂量组治疗后Pa O_2和Pa O_2/Fi O_2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IL-6和IL-8含量低于其他两组,IL-10含量高于其他两组;叁组治疗后心脏指数(CI)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大剂量组治疗后ELWI和PVPI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气状况和呼吸状况,增强血管通透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6年24期)

刘军,王文敏,苏华赞[2](2016)在《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南朗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肺外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的沐舒坦[20.0 mg/(kg·d)]溶解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沐舒坦[7.5 mg/(kg·d)]溶解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5 d及7d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差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 d、5 d及7 d,观察组CI[(3.26±0.96)、(3.36±0.94)、(3.43±1.05)vs(3.04±0.82)、(3.19±0.87)、(3.22±0.93)]及Pa O2/Fi O2[(192±55)、(227±65)、(279±88)vs(165±46)、(197±54)、(237±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EVWL[(7.96±1.93)、(7.53±1.96)、(6.53±1.56)vs(8.65±2.51)、(7.98±1.99)、(7.57±1.76)]及PVPI[(3.16±0.62)、(2.75±0.52)、(1.96±0.42)vs(3.75±0.62)、(3.25±0.77)、(2.73±0.71)]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8±1.9)d vs(8.4±2.2)d]及住院时间更短[(27.5±7.6)d vs(33.1±8.5)d]、死亡率更低[(12.0)%(6/50)vs(32.0)%(1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20.0 mg·kg-1·d-1)可以显着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林艺红,林剑文,林婉珍[3](2016)在《复方苦参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肺外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治疗原发病,对症支持治疗及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 L+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应用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监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 d、5 d及7 d两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氧合指数(Pa O_2/Fi O_2);并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 d、5 d及7 d的CI及Pa O_2/Fi O_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EVWL及PVPI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6.7±2.1)d vs.(8.8±2.6)d]、住院时间[(27.6±7.7)d vs.(33.2±9.6)d]及死亡率(12.5%vs.32.5%)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可以明显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血管通透性以及氧合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6年02期)

袁清霞,惠智艳[4](2014)在《控制性肺膨胀术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在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9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24例肺外源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SI组14例。两组均进行保护性肺通气,SI组采用SI(45 cmH2O,20 s)。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末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SI组患者SI后2 h,SpO2、Pa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组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SI能有效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的氧合能力,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是安全有效的肺复张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刘勇军,陈娟,欧阳彬,陈敏英,刘紫锰[5](2014)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LWI)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以盐酸氨溴索1005 mg/d静脉注入,3 h完成,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3 h,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5、7 d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SaO2以及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LWI、PVPI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在治疗后5、7 d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均<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以降低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及血管外肺水,改善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4年01期)

曹建华[6](2011)在《肺外型中后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男,34岁,因"反复间断咳嗽、咳痰15个月伴痰中带血"而入院。吸烟史10年左右,约20支/日,查体无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中后纵隔胸椎中央偏右侧前方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5cm×7.5cm,密度均匀,CT值约33Hu,边缘清晰,右侧缘部分包绕中间段支气管,支气管呈偏心性轻度狭窄;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明显,右肺动脉后缘明显受压前移、脂肪间隙存在。余肺内未见异常,纵隔无肿大淋巴结。(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中旬刊)》期刊2011年06期)

陶雪飞,秦伟毅,钱洪津[7](2011)在《肺内型和肺外型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LI)的严重阶段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病变过程中可能不存在肺实质的损伤,因此根据肺实质损伤情况可以将其分为肺夕外型(ALI/ARDSexp)和肺内型(ALI/ARDSp)。本研究主要分析两种类型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特点及短期预后。(本文来源于《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5-31)

张琴,王晓榕,山浩明[8](2010)在《小儿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肺氧合及呼吸力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保护通气下小儿肺内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肺外型ARDS的早期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ARDS患者25例,平均年龄3.8岁。其中肺内型ARDS患者14例,肺外型ARDS患者11例。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下比较两者在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之间的差异。结果:肺内型ARDS组和肺外型ARDS组PaO2和PaO2/FiO2呈上升趋势,与0时间点差异呈显着性(P<0.05);PIP、Pplat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显着性;Cst同样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12、24、48h与0时间点差异有显着性(P<0.05);所有观测指标在肺内型ARDS组和肺外型ARDS组间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在肺保护通气下小儿肺内型ARDS和肺外型ARDS就肺氧合功能和呼吸力学方面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24期)

瞿长春,赖添顺[9](2009)在《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差异性。方法:检测11例肺内型ARDS患者(ARDSp组)及8例肺外型ARDS患者(ARDSexp组)治疗前、治疗3d及7d的中心静脉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C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EC及TNF-α浓度差异,对APACHEⅡ评分、TNF-α及CE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TNF-α及CEC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显着增高,且ARDSexp组治疗前均较ARDSp组高。治疗后ARDSp组APACHEⅡ降至治疗前水平,而ARDSexp组则显着增高;ARDSp组TNF-α变化不大,而ARDSexp组则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各组在治疗后CEC均略增高,但ARDSexp组均较ARDSp组显着增高。APACHEⅡ与TNF-α呈正相关,而APACHEⅡ与CEC、TNF-α与CEC相关性更高。结论:不同原因导致的ARDS,由于所致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16期)

马骁,柳春明,于国[10](2006)在《肺外型淋巴管肌瘤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并探讨肺外型淋巴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疗特点。方法:对2例罕见的肺外型淋巴管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随访,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2例肺外型淋巴管肌瘤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22个月、26个月未见复发。免疫组化SMA(++),CD34(-),HMB45(-)。结论:淋巴管肌瘤可发生于男性。常规HE染色结合CD34、HBM45、SMA可明确诊断。肺外型淋巴管肌瘤手术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肺外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南朗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肺外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的沐舒坦[20.0 mg/(kg·d)]溶解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沐舒坦[7.5 mg/(kg·d)]溶解于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用药5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5 d及7d的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及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差异,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 d、5 d及7 d,观察组CI[(3.26±0.96)、(3.36±0.94)、(3.43±1.05)vs(3.04±0.82)、(3.19±0.87)、(3.22±0.93)]及Pa O2/Fi O2[(192±55)、(227±65)、(279±88)vs(165±46)、(197±54)、(237±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EVWL[(7.96±1.93)、(7.53±1.96)、(6.53±1.56)vs(8.65±2.51)、(7.98±1.99)、(7.57±1.76)]及PVPI[(3.16±0.62)、(2.75±0.52)、(1.96±0.42)vs(3.75±0.62)、(3.25±0.77)、(2.73±0.71)]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6.8±1.9)d vs(8.4±2.2)d]及住院时间更短[(27.5±7.6)d vs(33.1±8.5)d]、死亡率更低[(12.0)%(6/50)vs(32.0)%(1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20.0 mg·kg-1·d-1)可以显着改善肺外型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外型论文参考文献

[1].徐冬萍,陈薛连,钟源芳.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

[2].刘军,王文敏,苏华赞.不同剂量沐舒坦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

[3].林艺红,林剑文,林婉珍.复方苦参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

[4].袁清霞,惠智艳.控制性肺膨胀术治疗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4

[5].刘勇军,陈娟,欧阳彬,陈敏英,刘紫锰.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

[6].曹建华.肺外型中后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

[7].陶雪飞,秦伟毅,钱洪津.肺内型和肺外型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C].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

[8].张琴,王晓榕,山浩明.小儿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肺氧合及呼吸力学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

[9].瞿长春,赖添顺.肺内型与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

[10].马骁,柳春明,于国.肺外型淋巴管肌瘤2例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6

标签:;  ;  ;  ;  

肺外型论文-徐冬萍,陈薛连,钟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