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调论文-陈静,井春妹

保定老调论文-陈静,井春妹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定老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定,老调,地方戏曲文化

保定老调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井春妹[1](2019)在《保定地方戏曲文化挖掘与保护研究——以保定老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弘扬保定地方戏曲文化取得一定成效。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需要更进一步探寻地方戏曲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定老调剧团和老调艺术研究机构在地方戏曲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坚持改革创新,挖掘传统剧目,创排新编剧目,增加剧团活力;探索文企联姻,多渠道培养新人,给剧团注入新鲜血液;组织开展戏曲展演活动,拓展了戏曲的宣传和影响。挖掘传统剧目、创作新剧目、多渠道培养新人、多方扩大地方戏曲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应成为地方戏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照重点。(本文来源于《保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种旭[2](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常态的背景下,民间戏曲属于非文化遗产的范畴,当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以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使原有的民间文化状态留下烙印。保定老调属于河北的民家艺术,起始于"河西调",展现了地方性特色剧种,构建了强烈的地方性色彩与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本文以保定老调的主要概述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并探究了保定老调组成部分与叁大名角,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现代化发展历程当中,挖掘出对应的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5期)

韩静,路卿,刘含颖[3](2018)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研究——以保定老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和传递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就是保护传承人。目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承人的延续面临重重困难。针对当前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传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3期)

田原[4](2018)在《初探保定老调》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定老调,是保定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种地方性戏曲,老调汲取了民间丰富的传统文化养料,蕴含了本地区的文化智慧和精神特质。本文通过对保定老调艺人的采访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初步了解老调剧种的历史沿革与基本的音乐形态,并思考老调的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与发展,以求引起社会大众对老调的关注,对改善传统艺术逐渐边缘化的局势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0期)

韩静,路卿[5](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定老调独具特色。老调最初源于元明年间的河西调,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河北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调艺术曾有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它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制定有效措施,以促进老调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7期)

高一博[6](2017)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以保定老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一些靠口传心授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许多技艺也濒临灭亡,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实物与文献资料丢失或被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实活动的记录,具有原始记录性,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档案的本质属性,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借鉴了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本文以保定老调为例,从档案学视角出发,运用档案学的基本原理,(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03期)

荀志欣[7](2015)在《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的旅游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定老调作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仅次于河北梆子的第二大地方剧种,更是保定的一个特色文化标志。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保定老调艺术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亟待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本文试通过昂普(RMP)分析模式,为保定老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对该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5年11期)

侯洪义[8](2015)在《保定老调,荡气回肠》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定老调,又名老调梆子,俗称老调,是河北省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起初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形。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流行的地区较广,除河北保定外,在河北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张家口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部分地区都有它的足迹和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5年28期)

李紫娟,王珊[9](2015)在《保定老调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保定老调是燕赵大地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群众基础的戏曲剧种之一。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保定老调是保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艺术。一、保定老调的历史起源河北省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保定老调是最具代表性,颇具影响力的剧种之一。最初是白洋淀地区农村花会上的俗曲——河西调,清道光、咸丰年间已基本形成其特色。老调属于河北梆子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流传于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北京、张家口等地,它地方色彩鲜明、强烈,乡土气息浓郁,在冀中,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戏剧》期刊2015年09期)

刘爱军[10](2015)在《从《潘杨讼》看保定老调的艺术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一出大戏让"老调不老,枯木逢春"《潘杨讼》(又名《审潘洪》)是一出影响很大的戏,京剧、豫剧、川剧、湘剧、汉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均有此剧目。《潘杨讼》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杨继业与潘洪两家的诉讼案。原来在民间流传的都是几出与此有关的小戏,如《参御状》《下边庭》《调寇》《审潘》《密松林》等,这些折子戏原来就很好,歌颂了杨家将的爱国精神,也歌颂了寇准、赵德芳等人为杨家鸣不平的智慧与(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5年08期)

保定老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常态的背景下,民间戏曲属于非文化遗产的范畴,当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以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使原有的民间文化状态留下烙印。保定老调属于河北的民家艺术,起始于"河西调",展现了地方性特色剧种,构建了强烈的地方性色彩与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本文以保定老调的主要概述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分析,并探究了保定老调组成部分与叁大名角,以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现代化发展历程当中,挖掘出对应的保护价值与保护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定老调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井春妹.保定地方戏曲文化挖掘与保护研究——以保定老调为例[J].保定学院学报.2019

[2].种旭.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研究[J].明日风尚.2019

[3].韩静,路卿,刘含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研究——以保定老调为例[J].北方文学.2018

[4].田原.初探保定老调[J].北方音乐.2018

[5].韩静,路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研究[J].北方文学.2017

[6].高一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以保定老调为例[J].知识文库.2017

[7].荀志欣.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定老调的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8].侯洪义.保定老调,荡气回肠[J].文化月刊.2015

[9].李紫娟,王珊.保定老调现状调查[J].中国戏剧.2015

[10].刘爱军.从《潘杨讼》看保定老调的艺术特质[J].大舞台.2015

标签:;  ;  ;  

保定老调论文-陈静,井春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